西湖水面大约有7平方公里,在一座城市中心有这样一个湖泊也算得上是浩淼了,可是女人眼里见到的都是小细节,一块石头、一座亭子、一棵树、一个字……林之一个个“点”地讲故事,讲千年不变的西湖风景后面的世事变迁——这是一个熟悉的西湖,这又是一个陌生的西湖。从认识细部到通观全局,待把握大势之后再来品察细节,便是你手里拿着的这本《西湖细节》了。
本书是关于讲述西湖细节故事的散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湖细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之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湖水面大约有7平方公里,在一座城市中心有这样一个湖泊也算得上是浩淼了,可是女人眼里见到的都是小细节,一块石头、一座亭子、一棵树、一个字……林之一个个“点”地讲故事,讲千年不变的西湖风景后面的世事变迁——这是一个熟悉的西湖,这又是一个陌生的西湖。从认识细部到通观全局,待把握大势之后再来品察细节,便是你手里拿着的这本《西湖细节》了。 本书是关于讲述西湖细节故事的散文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西湖细节”的随笔集,内中具体收录了:《马可·波罗》、《绉云峰》、《神运石》、《小瀛洲》、《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西湖天下景》、《翠微亭》、《张苍水祠》、《西湖十景的由来》、《花港观鱼》等散文作品。 目录 湖东 圣塘闸 风波亭 马可·波罗 钱王祠 勾山里 城隍庙 宝成寺 感花岩 湖南 胜果寺 月岩 五代石刻 八卦田 郊坛 张苍水祠 石屋洞 湖西 梅影坡 于谦祠 唐樟 茅家埠 郭庄 燕南寄庐 冷泉亭 翠微亭 三生石 韬光寺 过溪亭 神运石 九溪 湖北 保做塔 大佛寺 蹬开岭 红梅阁 凤林寺 绉云峰 西泠桥 湖中 湖心亭 小瀛洲 林社 放鹤亭 孤山北坡 月台 玉琮 西湖天下景 绿云径 印藏 凉堂 俞楼 楼外楼 六一泉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的由来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花港观鱼 曲院风荷 双峰插云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试读章节 阅读西湖要从“圣塘闸”开始。 在西湖的东北角,圣塘路的北头,一座小亭,匆匆走过的人很多,停下来的人很少。有一对小年轻在那里拍照,一看就是外地游客,男的插手站在亭壁前,女的给男的拍,拍完了,男的转身看亭壁上的那篇文字,过一会儿,轻轻读出声来:“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 “圣塘闸亭”,因闸而建亭,路名圣塘,也得名自“圣塘闸”。亭下就是“圣塘闸”,是西湖最早的水闸“石函三闸”之一,古时用来调节西湖水位,史书上记载,“湖水涨壅,开此泄水”。由于西湖流域水的流程短,一遇大雨,湖水水位变化很快,因此逢雨季西湖水涨,就开闸放水,湖水顺闸下的河道下泄。年代久远,石函三闸的另两闸都已无迹可寻,只有“圣塘闸”,至今仍在起作用。 不过,今天人们记得“圣塘闸”,却不是因为“闸”,而是因为“文”,亭壁上的那篇千古文豪《钱唐湖石记》,作者:一千多年前的杭州市长(刺史)、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 杭州离不开水,因水而美,然而历史上也常常因水而患,江潮之患,湖水之患,因此,治水历来是杭州人的一个情结。做这里的父母官,能治水者必是好官。有意思的是,杭州最著名的两位治水者,也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杭州若无白与苏,风光一半减西湖”,这话说的一点也不过分。 公元822年,白居易在杭州当市长,世面安定,犯罪率很低。对犯了罪的,白居易的惩罚很有环保意识,若是穷人,让他到西湖边种几棵树,若是富人,就令他到湖里去“开葑田数亩”(葑田:湖面上菰草丛生淤积成田,使湖面狭窄)。所以白居易任职期间,西湖水面开阔,湖边树木成荫。 诗人么,总是激情澎湃,何况是在杭州,白居易说自己在杭州时天天写诗,做了不到三年的市长,写了将近两百首诗。不过他可不是光转文不管事的官,他把杭州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杭州的事,要紧的就是水。筑堤蓄水,灌溉农田,这是他抓的头等大事。当时西湖湖岸虽有旧堤,但太低矮,又年久失修,下大雨时,湖水横流,难于蓄存;到了天旱时,湖水又不足,难于灌溉。于是,白居易亲自主持疏浚西湖并修建了一条拦湖大堤,这是一项彪炳千秋的水利工程,大大改善了西湖四周的农田灌溉。在他离任的前两个月,这条湖堤终于筑成了,他写了一篇《钱唐湖石记》,刻石于湖畔,详细说明了筑堤的原委、作用,以及灌溉方法,并告诫后任刺史利用此堤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诗人将一篇水利专论写成了美文,他的恤民济世之心在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中耿耿可见。白居易做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甚至计算出,放湖水灌溉农田,湖水“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即一昼夜),可溉五十余顷”。显然,灌溉农田在当时是件大事,有专门机构管理,放水时有专人负责看守,定时间,量水位,“节限而放之”。白居易明白,什么事情一经过各级政府管理,认真了,也麻烦了,他非常体贴百姓,他说,若是遇到大早,应该减少百姓申请放水的程序,百姓可直接打报告给州里,由州里直接通知管水所,第二天就可以给水,若是像平时那样州、县、乡一级级地来,动辄十天半月,即便水来了,秧苗也早就早死了。 从文章里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这项惠民之举在当时曾遇到很大阻力,反对的声音很多,有的说“鱼龙无所托”,有的说“茭菱先其利”,白居易大声反问:鱼龙和百姓谁重要?茭菱和稻梁百姓更需要哪个?还有人说,若是放湖水灌田,城里六井就没水了。城里六井是以前的刺史李泌为解杭城咸水之苦而开凿的,与西湖相通,用管道引西湖水入城。白居易驳斥这是毫无道理的妄言,湖底高,井管低,不会因放湖水而影响六井,六井枯竭是因为井管淤塞。他在筑堤浚湖的同时,又带领民工疏通六井,解决城里饮用水的问题。 白居易修筑的长堤名白公堤,从宝石山东麓向武林门方向延伸,这条白公堤并非如今湖上的白堤。现如今的白堤早在白居易筑堤之前就存在了,当时名白沙堤或沙堤,是何人所开?这条堤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已无从知晓。 一条白堤是无迹可寻, 条白堤是无史可寻,于是,杭州人很高兴地将这两条堤合二为一,指着白沙堤言之凿凿:这就是白公所筑之堤,这就是白堤。其实这又有何不可?这是民间的认定,杭州人喜欢这么说,喜欢这样一条处处是诗人足迹的白堤,喜欢将诗人的功绩代代相传。千百年后,我们已无法将诗人的浪漫从那条长堤上剥离。 白居易筑堤,不仅是对西湖的治理,也为以后的西湖开创了一个诗意的范本——白堤,是千年西湖的序曲。 公元825年,白居易任满离杭,他在杭州任职不到三年,却对西湖一往情深,“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的百姓也舍不得他,他走的那天,城乡百姓倾城相送,看着这位父母官渐行渐远,风中传来诗人的告别:“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这篇美文现在就刻录在“圣塘闸亭”上。杭州人的纪念方式很随意,走过时你或许会忽略那面墙上的文字,但只要看一眼,就会记住这个名字——白居易。诗人不知道,一千多年后,杭州人仍然在诵读他的《钱唐湖石记》,就在水光潋滟的湖边。P2-6 序言 林之是我同事,《杭州日报》副刊编辑。 我们同出生在杭州,小时候对西湖的记忆,除了光溜溜的苏小小墓可以当滑梯外,还有一些打着时代烙印的活页。 我曾在“除四害”运动时,到雨后的湖滨六公园去抓“苍蝇”,其实是些在花蕊里躲雨的蜜蜂,一抓一个准,交给老师为班级集体争光。 我抓苍蝇,林之是抓特务。她和同学在柳浪闻莺那一带看见一个穿灰风衣、戴鸭舌帽的人,在树丛中转来转去,形迹可疑,认定是美蒋特务在藏情报,于是一帮小学生学着电影里那样,拐弯抹角地跟踪人家。 我们那一代人,经历大致相仿,初中辍学,十七八岁下乡,离开杭州,离开西湖。不同的是,我下乡在近得不能再近的萧山,而且早早抽调回来’在离西湖不远的一家商店里做营业员;而她去到远得不能再远的北大荒,一去10年。 所以后来我一直向往着远方,而林之对西湖情有独钟。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的变化让我们的命运蓦然撞上了。我们一同通过招聘考试进了《杭州日报》。我做文学副刊,她做旅游副刊。 林之的老师乌鹏廷,是当时杭州城里的旅游权威人士,林之跟乌老师的时间不长,但获益匪浅。只是林之并非那种目标凿凿的人(我们都是在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氛围里长大的),那时她对于西湖,还只是一个热爱者,走到哪写到哪。又过了些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受了一个栏目的撰写任务,那栏目叫“好景致”,写的就是西湖景致。 西湖名声太大,西湖的有些景致是烂熟的,古往今来被人写了又写。林之想先做一做功课,跑到书店里去找资料,结果令她吃惊,跑遍杭城大小书店,那时竟然找不出几本像样的写西湖的书来,只好把一本明朝张岱的《西湖梦寻》来回地看。 林之想要写出新的视角新的感受来,于是一一旧地重游,选择不同季节不同时辰去看不同的景致,就有了冷泉亭听雨;就有了灵隐说隐;就有了小瀛州说亭;就有了西泠印社说印藏……世纪交替时,杭州要编一套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关西湖的章节的撰写,林之成了无可替代的第一人选。 这时,林之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徘徊在西湖边,想起多年以来同样徘徊在西湖边的人。这个原本的海湾,经历代疏浚建设成为浅水湖泊。地球上有无数这样的湖,凭什么就它成了“西湖”? 她想起公元822年同样徘徊在西湖边的一位父母官,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见西湖日渐壅塞,湖水干涸,他动工的目的也许只在疏浚西湖,却在为民办实事的同时,不自觉地留下了一条后人看来是如此富有诗意的长堤。 她想起公元1089年,又有一位父母官来到西湖边。二度来杭的知州苏轼发现西湖葑草芜蔓,湮塞其半,又开始整治疏浚,于是西湖有了一条白堤,又有了一条苏堤。 她恍然,有了白、苏两人的引导,使得以后西湖上百次的治理中,都带有装点湖山的目的,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西湖就是这样一笔一笔地被文人、被诗人按照他们的审美意趣描画出来的啊。 林之对西湖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这之后,她撰写或参与撰写了数本关于西湖、关于杭州的书。 西湖水面大约有7平方公里,在一座城市中心有这样一个湖泊也算得上是浩淼了,可是女人眼里见到的都是小细节,一块石头、一座亭子、一棵树、一个字……林之一个个“点”地讲故事,讲千年不变的西湖风景后面的世事变迁——这是一个熟悉的西湖,这又是一个陌生的西湖。从认识细部到通观全局,待把握大势之后再来品察细节,便是你手里拿着的这本《西湖细节》。 莫小米 2007.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