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学者别具眼光的中国隋唐战争史,重现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
杨坚、李渊、李世民、李靖、薛仁贵……帝国在这些英雄手中复活! 三征高丽、征服草原帝国、白江口大捷……历史因英雄的功绩而辉煌! 岁月悠悠,又是千年逝去。那时英雄的荣光,可曾有丝毫退色?
一部全面还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姜戎《狼图腾》的作品。
这不单单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不屈史,奋斗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那时英雄(隋唐战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宋毅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旅欧学者别具眼光的中国隋唐战争史,重现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 杨坚、李渊、李世民、李靖、薛仁贵……帝国在这些英雄手中复活! 三征高丽、征服草原帝国、白江口大捷……历史因英雄的功绩而辉煌! 岁月悠悠,又是千年逝去。那时英雄的荣光,可曾有丝毫退色? 一部全面还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姜戎《狼图腾》的作品。 这不单单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不屈史,奋斗史…… 内容推荐 自晚清积贫积弱以来,国人自信心极度萎缩,似乎忘记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那时的中国不乏失败的英雄,不乏韧性的反抗,不乏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不乏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在那个时代中,中国人比游牧民族更会驾驭马匹,比海洋民族更善于操纵船只,比真正的蛮族更勇猛,创造的文明比其他国家更辉煌!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敢于以三千人突击敌人的首府、敢以数百人向十倍以上的敌人挑战、敢在重重包围之下死战不退。 那个时代是一个英气迸发的时代,无数英雄们的事迹最后都成了评书艺人们津津乐道的段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英雄浪漫色彩的时代便是后世称之为“隋唐”的时代。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战争为脉络,以人物为线索,重点描写了隋文帝统一中国到唐高宗击灭高丽、收复辽东为止的这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强盛的隋帝国两世而亡,天下英雄逐鹿中原,英雄豪杰们在那个时代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对决,三征高丽、征服草原帝国、白江口大败日军……最终打造了一个辉煌的大唐帝国。在大唐帝国的荣光下,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第一大国!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天道轮回 谁家天下 辽东粪土臣 第二章 尸山血海 百万东征 过河!过河!过河! 辽东围城 平壤攻略 再征高丽 后院起火 三征高丽 六国八方 第三章 帝国崩坏 杨广的逆行 瓦岗寨 王世充 窦建德 第四章 草原帝国 “狗”帝国 “锻奴”帝国 突厥人的征服 中国、突厥、波斯与东罗马 东突厥与西突厥 第五章 大唐开国 八柱国家 太原李渊 结好突厥 英雄儿女 战薛举 灭刘武周 洛阳大战 平刘黑闼 战神李靖 第六章 我武惟扬 突厥袭来 渭水之盟 夜袭阴山 平吐谷浑 攻灭高昌 焉耆龟兹争夺战 第七章 岂日无衣 山雨欲来 再围辽东 血战白岩 驻跸山?薛仁贵! 止步安市城 痛定思痛 第八章 后“天可汗”时代 三战西突厥 黄山伐 白衣从军 日本的野心 日落白江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开皇八年(588)十月,沸腾的江水预示着这个月的非同寻常。是月,隋朝的晋王杨广出六合(今属江苏),秦王杨俊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永安(今四川奉节东),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今湖北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各路隋军合总管九十、雄兵五十一万八千下江南。这次南北朝势力的大较量虽然不是最大的一次,但是却是最后一次,较量的结果决定了整个中国的归属,进而奠定了一个腾飞时代的基础。 是时江南陈国皇帝陈叔宝昏庸无道,接到战报之后居然丝毫不做应战的准备,反而自我安慰说:“王者之气在这里,北齐曾经三次侵袭,之后北周又派兵攻打,可是都被打败,没什么好怕的!”都官尚书孔范也附和说:“长江被称为天堑,古代用它来分隔南北,现在敌军又怎么可能飞渡呢?”并诬蔑:“边防将领想立功领赏,所以对隋军的军势夸大其词。”奸臣和昏君自古到今都是绝配,陈国的国势衰微也就成了必然。到了陈朝末年,南朝朝廷所控制的户口数下降幅度惊人:在南朝刘宋大明八年(464)的时候,当时有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一;而到陈亡时却只有户五十万,口二百万。如此不像样的朝廷、破败的国家,如何能阻挡隋军的百战雄兵?于是在东接沧海,西距巴、蜀的长江之上,隋军全线突破了陈军的防线。 开皇九年(589)正月,贺若弼自广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苏镇江)。韩擒虎自横江渡采石,进拔姑孰(今安徽当涂)。贺、韩两军东西夹攻建康。陈将萧摩诃被俘,任忠出降。隋军直人朱雀门,城内文武百官纷纷逃散,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躲到景阳宫内枯井中,为隋军所获。杨素与刘仁恩率水军下三峡,大破陈将吕忠肃,乘胜至汉口,与杨俊相会。此时建康已破,杨广使陈后主以手书招降上江诸将及岭南女首领冼氏,于是南方全部平定。 随着陈国被彻底平定,从晋朝开始乱离分裂了二百八十余年的中国大地终于又重归统一。在这漫长的分裂时间里,胡人和汉人在彼此仇视、相互残杀中自愿或者被迫地融合在了一起,最终无分彼此。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隋帝国刚刚建国便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帝国的领土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在各个方向拓展,意图恢复汉帝国时代的疆域。 陈国亡了,可是这个事件却让数千里之外的一个人惊恐不已,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高丽国国王高汤(高丽史书称之为平原王或平岗上好王,也叫高阳成)。高丽或者说高丽国所治的这片土地原本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这片土地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个王朝——箕子朝鲜就是我华夏族的诸侯国之一,箕子是纣王的亲戚,一般说是哥哥,有的说是叔父。《尚书》、《史记》等详载其言行。他是孔子所称的“殷末三仁”之一。箕子向纣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于是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由于纣王无道,周于岐山起兵,灭了商朝。商朝灭亡之后,由于箕子的贤名很大,所以周武王亲自向箕子讨教治理国家的道理。而箕子不愧贤良之名,一番回答让周武王很满意,于是就将朝鲜这个地方封赏给了箕子,让他做了这个地方的主人,是为朝鲜侯,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就是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统治区域扩展到了辽东。此后汉朝统一中国,燕王卢绾(这里的燕王卢绾不是战国七雄里的燕王,而是刘邦的世交好友,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受封为燕王)造反,投奔了匈奴。燕国人卫满也流亡于外,聚集了一千多个同党之人,出走塞外,渡过浿水,进入了辽东,他在王险城建都,并自封为国王,并且他还击败了朝鲜的末代王萁准,迫使他继续向朝鲜半岛的东南部逃亡,一直逃到朝鲜半岛上“三韩”民族之一的马韩族中才停下来,并且在马韩族中称了王,此时的朝鲜史称卫满朝鲜。 之后卫满朝鲜最终被汉武帝所统一,其领土被汉朝分为乐浪、临屯、玄菟、真蕃四郡,重又回归祖国。朝鲜半岛此时一分为二,北面为中国所有,南面是朝鲜半岛马韩、辰韩和弁韩(也称弁辰)的活动范围,从此朝鲜北部一直在中国的统治之下,从两汉到西晋,历时三百余年。箕子朝鲜与卫满朝鲜不论从国家的建立者,还是从政权的性质或是最终的结局看,均是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虽然这期间夫余族的分支高句丽族在东北建国,但是一直处于风雨飘摇当中,对中原王朝在东北的领土并没有造成什么威胁。 高句丽(最初写作高句骊,隋唐时代改称为高丽)这个民族是我国东北大地上一个土生土长的原住民族,是从居住在我国东北的秽貊族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所以又被古代史家称为貊人。高句丽作为族名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存在,汉武帝统一卫满朝鲜之后,在玄菟郡中设立了高句骊县,从此高句骊才作为地名为人所熟知。高句丽族在始祖朱蒙的带领之下建国,建都纥升骨城(今吉林省集安市,我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句骊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便位于此地),其辖地基本在汉朝的高句骊县内,是我国境内的一个边疆小王国。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天下大乱,中原王朝再也无力压制境内的少数民族,此时高句丽乘机在辽东兴起,领土不断南扩,最终侵占了整个辽东,形成了拥有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大国。P1-3 序言 历史的真实性究竟是什么,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很重要,因为那已经是永远无法验证的秘密了。 然而,历史又始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因为历史不只是一个时问概念,“过去”并不仅仅是时间流逝的痕迹。历史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赋予了“过去”一种历久弥新的能力,从而能够不断地丰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 因此,历史的“用途”或“作用”才是人们关注历史的本质原因。但是,只有理解了历史,才能确定历史的用途。 问题恰恰在于“理解”往往是把握历史时最大的困难。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的形式和内容也许有一些是保存着原样的,比如文物考古提供的实证材料,钟鼓鼎彝、亭台楼阁乃至陵寝棺椁。但大多数时候,历史材料本身已经变成了“历史”的代称,或者说,对历史的描述又再次成为研究历史的原料,比如我们的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实证材料本身是历史,对它们的解读则成为理解历史。史书或史料则与此不同,它自身是理解的结果,以后还会不断地进入理解的过程和环节中。 既然今天的历史只能以理解的方式接受,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对理解的表述形成对历史新一轮的阐释。由于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差距,阐释过程与理解意义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再到下一层的阅读者,会再次因人而异地有着理解的差异。 于是,历史转述者的理解和阐释,成为了衔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当然,前提条件必须是有一个好的转述者。因为一个好的转述,可以成为促进沟通的桥梁,可以激发无穷的兴趣,可以使人从中获得无尽乐趣。而一个不好的转述者,则会修建一座断桥,让人断了念头,裹足不前。 孔子称自己是“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忠实的叙述者,不想带着先验判断对“过去”进行评头品足。此后很多历史研究者都满怀着崇敬之意,试图去再次实践这位圣人的理想。尽管很多自诩客观的历史研究者都怀有这种想法,但事实上,语言文字本身就足以构成评论了,语义的丰富情感表达和材料的取舍都可以成为某种态度或倾向的意义表示。 所以,说史也就成了论史。虽然没有长篇大论,甚至写作者也刻意回避着褒贬鲜明的话语。可是,转述者的态度还是会不断地渗透进去,个人的思想还是会在转述中时隐时现。甚至从一开始,转述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和评论。 宋毅是一个历史转述者,很显然,他并不想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一个历史研究者。可能他也不想做一个自言自语式的历史叙述者,他更希望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观点以特有的言说方式表达出来,希望有很多人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他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历史的资料中,把自己感悟用现实的眼光去透视一遍,过滤一次,将材料变成自己思想意识下的故事,让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具有了系统而完整的情节。 《那时英雄》写的是隋唐年间的事。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甚至无边无际的英雄气一直蔓延到了新建立的帝国,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崇尚侠气勇武的朝代。这个时段资料已足够丰富,同时又不至于令人目不暇接。陈寅恪先生曾说自己“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汪荣祖指出“不古不今”即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并以为前此则史料断缺,后此则汗牛充栋,容易为材料所困。可见这段时期有着史料学上的特殊性。不过,宋毅对材料的取舍并非按严格意义的学术标准进行,新旧唐书、形形色色的笔记小说、民间的戏曲、演义从中汲取了无数的题材。真与假、是与非,同样的事件,同样的人物,从一些人口中说出时,要么会变得晦涩含糊,要么会变得呆板生硬,总之会令人难以卒读。但经宋毅之手的历史,则变得轻松愉快,简明易晓,甚至不乏幽默风趣。 过去我们常常以为历史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过去的经验教训,所谓的“以史为鉴”就是说它可以给我们当镜子用,让我们有自知之明。或者也有人以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趣闻轶事,有着寓教于乐的作用。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去计较那些得与失、功与利,至少历史可以给人智慧:既有历史本身的智慧,也有说史、论史者的智慧。 侯长生 2008年11月25日 后记 笔者从小就爱看书,尤其爱看闲书,而历史书又是闲书中的最爱。2000年前后接触到网络这样一个信息新载体后,一发不可收,几乎一有空闲就泡在网上就某个历史问题与众网友辩得不亦乐乎,如此年余,不但锻炼了本人的辩论能力,而且使本人的历史认识有了大的提高,最后萌发了将自己对某段历史的感悟心得写出来的想法。因此就有了最初在网络上发表的《大漠孤烟直——安史之乱前唐帝国在西域的经营》一文。 虽然当时不论文笔还是见识均甚浅薄,但众网友却都很给面子,甫一发表便甚受好评,甚至因此获得了时任杂志社主编朱世巍先生的青眼,得以刊登在杂志上。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数年问于各大军事历史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达数十万字。同时亦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友,如目前国内研究二战东线第一人的朱世巍、《知兵堂》总编二战研究学者董曼杰、宋史学者杨超、《武则天——女皇之路》作者、旅加学者萧让等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名家学者。也在他们的鼓励与支持之下在创作的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了下来。 在数年的积累与感悟后,最终有了《那时英雄》这本书的雏形,这本书的最早发表在网上的天涯社区,最初叫做《四边伐鼓三军呼》。初衷便是通过描写唐代的一场场战争来反映那个时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那些成名的人物,更包括那些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以向大众展示在最残酷的环境中,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是如何为我们留下属于中国人的土地。我更想表现的是中国人那种有容乃大的精神。在那个时代,英雄们不论来自何地,不论是何民族,都自豪地称自己为“唐人”,并为之效死。 如今全国都在谋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个人认为,学习我们先辈当年用什么方式“兴”,以什么样的精神“兴”,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本书能成为一个窗口,为大众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人祖先的途径。 网络写作工作进行到六万多字之后,因忙于回国事宦而一度中断,回国之后也因琐事缠身,无暇继续进行下去。2007年底,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关宁编辑找到了我,以极大的诚意劝我将此文补完,并愿意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此本人才重拾此书的写作计划。 写作的过程非常艰苦,从学生变成上班族以后时间不再充裕,为写文章而夜深不眠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为了史籍中的一句话甚至要查阅数十种相关资料。兼之本人并非那种稳定高产的写手,如果没有写作的情绪,在电脑面前枯坐两个小时也未必能写出一个字来。在这里尤其要感谢关编辑的支持与理解,在我拖稿近半年的情况下依然不急不躁地鼓励我将作品完成,因此这本书最终能与大家见面,关编辑功不可没。 此外还要感谢音速论坛、沉醉唐风论坛、西西河以及天涯社区,没有那么好的网络载体,相信我的作品也无法获得大众的关注。最后要感谢我的同学赵小庄、群内的李姐姐等朋友,给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由于本人并非专业人士,文中有细节上错误在所难免,还请各位方家斧正。 宋毅 2008年12月1日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远看千年路,古人寂寞长。金戈铁马写辉煌。往事流光不再,令人费思量。和戎难崛起,铁血铸盛唐。慷慨少年也文章。帝国如诗,帝国如朝阳,帝国气吞寰宇,泽被四野八荒。 ——约克公爵(方正书赢天下大赛总策划、爱读爱看网高级编辑、前天涯煮酒论史首席版主) 唐时明月,盛世英雄。 ——萧让(旅加学者、沉醉唐风历史文化论坛坛主,天涯煮酒论史版主) 横空出世的英雄!光荣而辉煌的帝国! ——朱世巍(《东线》作者、著名二战学者) 此文之前的有关这段历史的资料,要么落于历史论文的套子而缺乏可读性,要么只是作为一种时代背景语焉不详。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感觉和读黎德安的罗马史,或者潇水的春秋一样,只能有一个评价——精彩。 ——萨苏(旅日著名作家,《环球时报》驻日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