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朱建军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中国传统文化被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解剖开来,“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颖乃至颠覆性的发现。作者从诸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样的神话传说入手,从诸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六月飞雪窦娥冤这样的经典故事入手,从电影《天下无贼》《太极张三丰》《墨攻》等入手,对塑造中国人性格、影响中国社会人心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作了清理与甄别,分出来哪些是毒、哪些是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的人心和文化/朱建军心理学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朱建军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朱建军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中国传统文化被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解剖开来,“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颖乃至颠覆性的发现。作者从诸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样的神话传说入手,从诸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六月飞雪窦娥冤这样的经典故事入手,从电影《天下无贼》《太极张三丰》《墨攻》等入手,对塑造中国人性格、影响中国社会人心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作了清理与甄别,分出来哪些是毒、哪些是药。 内容推荐 朱建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是我国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意象对话技术的创始人。该技术现已成为我国权威部门认定的专项心理咨询方法之一,并有相应的资格认证,是一项根据国人特点创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在实际治疗中效果显著。 《朱建军心理学文丛》汇集了朱建军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所有著作,该文丛也是意象对话心理学流派的一套标志性论著,集中反映了我国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理论高度与实践现状。 目录 总序 我是一个导游 自序 老古董店里的清理 辑一 法家是支兴奋剂 青出于蓝而杀死蓝:贼老师的两难处境 法与道:《太极张三丰》中的文化>中突 在巅峰时崩溃:法家式人物和事业的宿命 不择手段要成功:赢政文化的流毒 压迫与拯救:孟姜女为什么哭长城 培养一个爱女人的传统 人定胜天:二十亿老鼠闯洞庭的故事 辑二 都是仁爱惹的祸 “从一而终”对谁有好处 无私奉献:吃人肉的故事 贪官:都是仁爱惹的祸 六月飞雪又如何 后世有千千万万人对你 大儒常无父 祖先崇拜的心理作用 火车中的候鸟 你给哪个乞丐钱 泰山石敢当 从中国传统的婚礼谈起 狠斗私心一闪念 辑三 从源头开始清洁 千古豪侠说墨家 报应:一种幻想的心理防御机制 野狐禅:放下虚伪 出山泉水浊 房中术、鼓盆而歌到无性神仙 庖丁解牛、太极拳和舞蹈 鱼快乐吗?我快乐吗? 打小人和斩妖魔 中医不是“伪科学” 心中的风水 三座大坝的故事 西方取经 辑四 历史深处的误会 诱惑:柳下惠和美女的故事 功高震主:武大郎的困境 文弱:从孔子和李白的武功说起 重新评价那个谁 幸福感:人上人的悲哀 传说中的两对分居夫妻 你的家乡出过什么人 中国人的文化乡愁 信仰是龙的眼睛 中国文化“简史” 试读章节 青出于蓝而杀死蓝:贼老师的两难处境 一 看电影《天下无贼》,感慨起当贼老师的格外不容易! 那是看到一个情节,贼头教自己的女徒弟:人都是为自己的,不要轻易信任别人。而他那颇有悟性的女徒弟即学即用,马上把师父铐起来交给了警察,从而保全了她自己。 贼头忘了,按照他的理论,他自己和女徒弟也是人,他们也都是自私而不可以信任的。徒弟的做法并不错,她当然要保护自己,她怎么可能相信她的师父能为她着想呢。因此,这里出现了一个逻辑错误:在师父把自私、不信任的秘诀传授给弟子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点信任这个弟子了,而且这个行为也多少有些不自私的意味。 如果坚守自己的理论,这个师父就应该即使对自己的徒弟也不说实话,相反要对她说,徒弟最重要的是忠于师父,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是最伟大的精神等。告诉她不应该信任其他所有人,但是只有一个人是绝对可以信任的,那就是师父自己。当然,前提是他的女徒弟智力并非十分高。否则,他的下场还会是被自己的学生出卖。 贼老师面临的这个逻辑冲突,我们可以叫做“贼老师的两难”。 相反,仁爱的人当老师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逻辑冲突,他可以把自己的所有观点倾囊相授,告诉徒弟自己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善的,人可以信任别人而更重要的是爱别人,而其结果是徒弟会爱别人,包括爱自己的老师。仁爱的人做老师,不需要说假话以自保。韩非教帝王们法家的思想,就遇到了类似贼当老师的麻烦,那就是,如果他准确完整地表达他的思想,那他的学生就会用他教的法术来对付老师。如果他不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作为老师他又是失败了。其原因,就是韩非的思想是教帝王在不信任别人的前提下进行统治的法术。因此,越是好的学生,越会连他这个老师一起不信任,越是会威胁到这个老师自己的安全。 二 韩非是战国后期韩国的贵族,关于他的个人生活,历史上并无详尽记载,所以我也不能分析他童年的经验,不能明确地推论他的性格。但是正如其他法家人物一样,他也有他自卑的可能理由。就个人而言,一个理由是,他口吃,不善于言谈。当时正是游说之风最盛行的时代,一个口吃的人,在那个时代人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美国国会的议员如果口吃会怎么样,在国会辩论的时候,别人侃侃而谈,而他只能结结巴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另外一个自卑的理由是,他的国家当时比较弱,受到了外国势力的威胁。而韩非上书给韩王提出的种种改革建议,也没有被韩王采纳。因此,他颇有怀才不遇的痛苦。 自卑需要补偿,韩非采用的补偿方法就是著书。他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大量文章,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法家理论。这些理论的前提当然是:人性是自私和恶的,而非仁义道德。这却也不仅仅是韩非个人的原因,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道德堕落,人性的自私和恶的确显示得更多。 秦王赢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但是以为韩非已经作古了,感叹说,“如果我能够见到这个人一次,那真是没有白活”。口吻之热切简直如同今天追星的那些“粉丝”。而手下人告诉他,韩非并非古人,现在还好好地活在韩国呢。赢政居然发兵攻韩,想要夺这个韩非。由此可见赢政到底是事业心强,发兵打仗只是为了一个人才,而不是为了争夺土地、财富和美女。也可以想见,赢政读韩非的书的时候,一定是感到“深得我心”。 韩王为了避免战争,把韩非送给了秦国。 韩非到秦国给赢政当老师,讲解自己的法家学说,他的学问自然是使赢政大加赞赏了。但是,他的成功引起了他的学弟、秦国丞相李斯的嫉妒。李斯是韩非的同门师弟,但是水平比韩非要差一点。他发现韩非有可能篡夺自己的地位,按照法家所尊尚的保护自己权势的原则,决定消灭掉韩非,于是李斯在赢政那里说韩非的坏话,使得赢政对韩非产生了疑心,把韩非投入狱中。不久,韩非就在狱中被李斯派人毒死了。 三 如果我们把这个事件只当作李斯嫉妒的结果,那是不全面的。应该说,这个结果的产生是韩非所面临的“贼老师的两难”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韩非不按照他的理论来教学生,或者有所保留,那么,那个智力超常的赢政同学根本就会看不上这个老师,或者看穿了他故意不说实话,而更怀疑这个老师,更不信任这个老师。 如果韩非完全按照他的理论去教赢政,那他就要告诉赢政:国王不要信任任何一个臣子,因为这些臣子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来,如果损害你国王的利益对大臣有利,则任何一个大臣都可能危害国王。“上下一日百战”,也就是说,国王和大臣之问的利害冲突是每天上百次地出现的。他就要告诉赢政如何对付这个臣子,而在觉得某些大臣太难对付,是一个威胁时,按照韩非的理论,杀死这个大臣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这样,实际上韩非忽略了一点:他自己就是一个最让赢政感到威胁的人物。因为,赢政知道韩非关心的是韩非自己的利害,赢政还看到了韩非的实力,韩非是一个如此懂得法、术、势的使用的天才,除了缺少他赢政所具备的“势”之外,样样不比他差,且比他赢政强。所以按照韩非教导的逻辑,赢政应该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杀掉韩非。 所以说,韩非之死,不要以为仅仅是因为李斯的谗言。要知道赢政不是一个蠢人,不会因为一点谗言,就杀死自己如此推崇的、如此向往的、又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才得到的一个人才。实际上,李斯的谗言只是一个赢政刚好需要的借口。按照赢政的思路,韩非就是一只教老虎本事的猫,既然他不小心连上树都教给老虎了,老虎自然就要先吃了这个老师。吃了老师,也符合老师的教导,可以说是交给老师的一个好答卷,也是对老师教学有方的一个奖赏。 四 法有的代表人物,大多都没有好下场。韩非被毒死在狱中,商鞅也按照他自己定的法律被五马分尸。这似乎是偶然,实际却都是“贼老师的两难”所带来的后果。后代学聪明的那些人,往往避免说韩非这样的实话,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是法家人物,外表上把自己伪装成仁义道德的儒家。但是,他们毕竟骗不了高手,政治高手依然知道他们的真相,所以他们还是摆脱不了这个下场。要想避免这个下场,除非不教人做贼。 P2-5 序言 老古董店里的清理 几年前写过一本书,本来的书名叫做《被阉割的龙: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与救赎》,后来被改为《心灵的年轮: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与救赎》。并非我现在要趁机做广告,而是这本书 和那本书有很大的关系。 那本书的重点,在分析中国人性格的缺点,分析中国文化的缺点,因为我自己是个心理咨询与治疗者,所以用的方法是心理分析。如果把整体的中国文化看作是一个人,那本书说的是 ,在先秦,虽然有种种问题,但是总体上这个人还是心理健康的;而从秦朝开始,这个人 就有了心理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还越来越重。正是这个心理疾病导致了鲁迅先生所说 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 有病就得治。如果一个医生只管诊病不管治,他只对病人说你得了什么什么重病,但是不说怎么治疗,那这医生不是被患者家属打死,也该活活饿死。——我也是个心理医生,所以知 道这个厉害,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决定再写这本书。这本书更重要,因为它能保住我自 己的命,也是治疗中国人劣根性的第一步。 在分析中国文化病以及中国民族性中的劣根性时,也许会给人造成一个印象:仿佛我们很消极、悲观,或者是我们长了一张乌鸦嘴,只知道说坏话。——但是这是必然的,如果你家请 来一个医生为孩子诊病,医生不说孩子的消极面,只说好的:这孩子真漂亮、真聪明、真懂 事、真可爱……就是不提孩子的病,那这个医生就是失职。但不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医生只 看到了孩子的病,而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 中国文化虽然有病,也有优点,而且不仅仅是有优点而已,中国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伟大的内容。如果能真正发扬中国文化中最伟大的东西,则何止是可以治愈中国民族性之病,更可以 对全人类有所贡献。治疗中国民族性之病,我们所需要的第一步,也是看到中国文化的潜质 ,看到中国文化的资源,就像看到有病的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的作用一样。看到这些,我们才 能够有信心去治病,并且,知道文化中有哪些资源可用。 中国文化,如同一个老古董店,里面杂物繁多,有真正价值连城的古玉、青铜器、瓷器和书画,也有更多得多的大量的赝品和肮脏的垃圾。摆在门面上光鲜夺目的,未必是(而且常常 都不是)最有价值的宝物,往往只是仿品或者赝品;堆在墙角的那些蒙着厚厚灰尘的东西中 ,倒说不定有千金难买的珍品。——当然,也不一定,多数堆在墙角的东西也还是垃圾,或 者不值钱的破烂旧货。 收拾整理,仔细鉴别,从杂物堆中选出最珍贵的宝物,分辨并弃掉那些赝品,扫除无用而且肮脏的垃圾,这样的工作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我们肯花时间,更需要我们有眼力。如果 嫌这个工作麻烦,打算把所有的东西一扫而光,收拾出一个空房间去装洋货(就像全盘西化 派希望的那样,也像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时所做的那样),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你可以 扫除、砸烂外在的器物,就像文化大革命时砸古董瓷器、碑刻一样,但是你没有办法扫除、 砸烂人们内心中的那些“古董”。心是无法扫除成一张白纸的,我们不可能先把一个成年人 的思想清零,把他的心变成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心,然后重新教育他正确思想。因此,我们 也不可能全盘西化。 更何况,这个古董店中还有珍宝,而这珍宝价值连城,如果抛弃了自家宝物,收拾房间装洋货,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细心整理并鉴别,找到这个古董店中的宝物,在明明白白之后,甘心情愿地抛弃那些赝品和肮脏的垃圾,从而使我们的古董店更好。 《红楼梦》中,贾宝玉病狂,医生束手无策时,和尚道士前来相救,告诉说你们家自有宝物可以治疗此病。现在,中国文化病了,民族性病了,病出了阿Q精神等等症状,我们要治 疗的第一步,也就是清理我们的家,找到哪些是我们自家的宝物,分辨出哪些是带菌的垃圾 ,下一步治疗中国文化病和民族劣根性,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尝试清理中国文化。当然,这个工作有很多人在做,而且有很多博学多识、学术功底极为深厚的人在做。按说似乎不需要我来插一把手,更由于知识范围的局 限性,我也知道我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贻笑于方家。但我还是自信我做的工作并非无用 ,因为,从心理学家的视角看,也许我们会有一些其他领域学者看不到的新鲜发现,而且, 我们也比较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能判断出哪些是文化之毒,哪些是药,哪 些是毒也是药。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心理学家评价文化,首先也是评价它对 人心的利弊。这样一种视角,对我们的目标也许是更有价值的。 本书中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也有一些观点是大家公认的,或者是别人已经发现的。我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观点新颖语出惊人,即使有些是老生常谈我也不会避而不谈,因为我的目标不 在创新,而在“治疗民族劣根性”,在为治疗而清理文化遗产而已。 依旧是忙于种种事物,依旧是匆忙赶出此书,错漏之处、文字粗陋之处,预先请求各位读者谅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