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路追踪金融危机的重大事件,以生动洗练的语言,讲述了各路金融巨头千奇百怪的故事,将券商精心设计的种种金融创新还原其本来面目——赌局和骗局。有别于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做派,本书作者以一贯的人文风格,从国民性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资本市场的种种怪现象,连接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符号,也拉近了金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1907-2008)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朱伟一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一路追踪金融危机的重大事件,以生动洗练的语言,讲述了各路金融巨头千奇百怪的故事,将券商精心设计的种种金融创新还原其本来面目——赌局和骗局。有别于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做派,本书作者以一贯的人文风格,从国民性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资本市场的种种怪现象,连接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符号,也拉近了金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内容推荐 金融危机已成燎原之势,火烧连营,全世界都焦头烂额,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普通百姓更不能幸免。本书一路追踪金融危机的重大事件,以生动洗练的语言,讲述了各路金融巨头千奇百怪的故事,将券商精心设计的种种金融创新还原其本来面目——赌局和骗局。读者也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和事。 有别于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做派,本书作者以一贯的人文风格,从国民性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资本市场的种种怪现象,连接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符号,也拉近了金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借助历史坐标和法律坐标,叙述也有了立体感。 一本好书应该是故事性、知识性、思想性兼备,本书具有这个特点。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雷曼之死 开过“丐帮”大会 百足之虫 券商豪赌 救市前敌总指挥保尔森 孤注一掷救券商 第二章 为市场化卸妆 市场化好在哪里 ARS,次级债的孪生兄弟 蛇一样的恶人 裙带资本主义 第三章 何日君再来 投资英模巴菲特 做人要厚道——美林老大引退有感 “高盛帮” 券商之前途命运 看不见的战线——资本市场外的较量 此路几人得生还 第四章 那些金融老大们 公司高管的薪酬问题 金融老大有力量 滋阴还需补阳 花旗的经验值得注意 老券商遇到新问题 公司高管的期权以及相关法律问题 第五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最后的大亨——并购教父罗哈廷 并购交易失败的定数 并购交易公平否 公司机制的转换 上市公司的知识资本 第六章 地盘之争 基金审批难 股市监管地盘之争 向“成熟”的市场看齐——兼谈“完善法律” 谈证券监管的两个口号 是“规治”还是“监管” 第七章 撼山易,撼董事长难 安然两位老大受审 安然引发的宪法斗争 “独立董事”不独立 董秘和董秘的海外近亲 公司治理的两种实践 诚信与良知 第八章 公民社会中的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 投资者的作用 “独有英雄驱虎豹”——看法官在推动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 先锋作用 【资料链接】A·H·罗宾斯公司:达尔康节育环和解的批准 明尼苏达州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年 第九章 股民齐唱大风歌 “执手相看泪眼”——如夫人与小股东相同之处 试论证券市场的英雄主义 “恶人”大家做——证券诉讼由谁领军 唤起股民千百万,同心干!——谈谈集团诉讼 人民可以得到倾听 美国证券诉讼中的刑辩律师 股市与诉讼 试论美国证券市场清理阶级队伍的斗争 第十章 法律坐标 证券法要义 公司法要义 关注《证券法》修改 法律意见书——教授的摇钱树 退市与破产 《破产法》在美国 《公司破产法》难在哪里 谈券商的清算程序 第十一章 问君悔过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不谈法律 结束语 情欲与贪婪——金融危机的教训 附录1 美国关于兼并收购适用法律的一些论述 附录2 什么是证券 试读章节 投放有毒金融“创新”产品 救市由保尔森来指挥,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次贷创新产品出笼,高盛是主要黑手,高盛是领军券商,而保尔森当时又是高盛的领军人物。对于今日美国的金融危机,保尔森罪责难逃,用罪恶滔天一词来形容并不过分。“三鹿”是往奶粉中添加有毒化学物,而美国券商则是往金融血液中投放有毒的金融“创新”产品。两者皆因贪婪而起。当然,也可以说券商比“三鹿”是一个进步。“三鹿”是谋财害命,而券商则谋财不害命,至少没有直接害命。但谋财也会间接害命。谋财与谋财害命都源于贪婪。 现在各方已有共识,金融机构负债率过高是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4月28日,在以高盛为首的五大券商主导的压力之下,美国证交会取消了对券商买卖证券业务负债的限制。而当时高盛主持工作的一把手恰恰就是保尔森。 券商是一个黑社会性质很强的商业机构,凡事都由老大说了算。中国主权基金投资摩根士丹利50亿美元,但对公司的管理业务却没有发言权。如果政府放松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听任券商兴风作浪,那么资本市场就会被金融老大所操纵,最后实行金融恐怖主义,要挟政府,要挟全社会。 人很凶悍 保尔森很凶悍。中国女排出过一个“铁榔头”郎平,美国橄榄球运动员中也出过一个“铁榔头”,那就是保尔森。读大学的时候,他是大学橄榄球队员,勇猛无比,所以得此外号。据说他有铁一样的自信心,脾气也很大。而且他有一句名言,说高盛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业务”。话说得极为自信,可见保尔森的世界观:高盛80%的人不入其法眼,一般美国人更不在其眼中,其他国家的人想来也不会入他的法眼。尽管每次他到中国来,从电视上看总是一脸谦恭的笑容。但我总觉得他是不怀好意,笑容是装出来的。券商越是笑得甜美,越是对你客气,那就越是要提防他们。就其本性而讲,券商都是自视很高的人,当他们向别人鞠躬致敬的时候,那都是有所企图了。 投资银行业务的关键是了解对手的想法、动机和恐惧。保尔森能够成为老大,绝非一个粗人。如果是有求于人,见到外国政要的时候,保尔森就会笑容可掬。保尔森老谋深算。他本人出钱资助共和党,太太则出面为民主党提供政治捐款,脚踩两只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美国政客中,奥巴马是比较好的一位。2008年10月的民意调查表明,61%的美国选民认为,奥巴马当选将有助于恢复美国的希望感。可即便是奥巴马,与高盛也有关系,他从与高盛有关的人士处得了69万美元的政治捐款。 保尔森喜欢打电话,很少用电子邮件。这不仅是习惯的问题,也有黑社会老大的特点——做事不留痕迹,一旦事情败露,倒霉的都是下面的马仔。高盛的员工中也有因为在资本市场违法乱纪而被拿下的。但塔顶老大落网的寥寥无几,凡事他们总是一推三不知,政府也找不到证据。券商老大也是很小心的,少用电子邮件便是防范措施。当今证券诉讼中,不管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主要证据。而使用电话还是比较安全的。券商和政府的内部电话很少有录音的。美国这方面的法律也很严:非经法官批准,政府不得对任何人进行电话窃听;如果政府未经许可窃听了电话,则有关内容不得用作被告被定有罪的证据。 保尔森霸气十足。他在公开场合说过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不想对公众负责。”什么意思?大家不懂。一个民主国家的部级领导,居然公开声称不愿向公众负责,叫人很不理解。而保尔森又傲气得很,根本不予解释。倒是别人出来打圆场,说保尔森的意思是,他不想出面要纳税人出钱救市。保尔森本科是常青藤盟校达特茅斯大学文学专业的毕业,英文还不至于到词不达意的地步。言为心声:保尔森就是不愿向老百姓负责。保尔森自己为自己做了注解。谈到救市计划时他说:“美国普通百姓认为这是华尔街的事情。他们很气愤,我也很气愤。但美国百姓不知道此事对他们的利害关系。”字里行间,他是看不起普通老百姓的。不错,美国普通百姓是一时看不透券商在资本市场所做的手脚。但保尔森等人对其所作所为的后果,应该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不仅是懂,而且是很懂。 若是保尔森真的不想对公众负责,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了:他完全可以辞去本兼备职。这个世界上少了谁,地球也照样转动。没有张屠夫,照吃褪毛猪。自1987以来,20余年日本共换了13位首相,平均一年多就要换一次。如果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出在日本,那么首相肯定要辞职,大臣中还有人会自杀。安倍下台前就有大臣自杀。遇到类似情况,欧洲的高官不会自杀,但部长和总理多半是要辞职的。美国却没有这个传统。总统当选后便一直要干到任期结束为止,很少有中途辞职的。克林顿被国会弹劾,也死活不肯辞职。个别辞职的也有,尼克松是一位,但仅此一例,而且当时全美国上下已经有了共识,视其为窃国大盗。美国高官的廉耻感比较差。 券商心理素质非常好。券商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第一要素就是厚颜无耻。如果做不到这点,券商业务多半是做不好的。中、美两国制度有很大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两国都不乏厚颜无耻之徒,而且更加奇妙的是厚颜无耻之徒在厚颜无耻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是厚颜无耻的。保尔森和其他券商老大们并没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出丝毫悔改之意。雷曼老大福尔德在国会做证的时候便将公司的垮台归咎于专做卖空的金融机构。中国有部分人喜欢整人,但轮到这部分人自己被整的时候就喊冤,就要拿宪法谈权利,但整人的时候从来不谈什么宪法,半点宪法也不谈。 P12-15 序言 我以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小说家的想象力超过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所以当时小说很流行。但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全球化和通信技术革命加快了现实生活的变化,还给了我们遨游网上虚拟世界的机会。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千奇百怪,悬念叠起,隽意无穷,完全超出了小说家的想象力。 资本市场是最大的名利场。人为财死,乌为食亡,各路人马争相上演各种闹剧、喜剧和悲剧;资本市场也瞬息万变,人人争分夺秒——行话是“钱不睡觉”。尽管资本市场是黑幕重重的地方,但如有大恶,美国媒体是一定要报道的,事先不报道,事后还是要报道的,断不会留给外国媒体来报道——让其他国家的媒体来揭露美国的问题,那岂不是让外国记者抢了美国记者的业务吗?美国记者不会答应,世贸组织没有相关规定,美国人也不会答应。 本书主要批判了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的券商,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没有批评,也没有赞扬。有可能是国内资本市场一派大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作者欲言又止,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懦夫——聊以自慰的是,承认自己是懦夫也多少需要一些勇气。好在国内的情况大多数读者很熟悉,可能比本书作者还要熟悉。还有,美国券商和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借助这面镜子,仔细审视一下自己。 说实话,每每发现有人宣讲美国的优点,我总是惋惜不已:他们这是在浪费别人的生命,也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美国好的东西我们总推说不符合中国国情,可美国坏的东西我们却~学就会,没有半点的犹豫和迟疑。不错,从善如流,闻者足戒——现实中没有这种可能,一个民族做不到这点,我们个人也做不到这点。最常见的情况是,别人的优点学了,缺点也沾染上了。最怕的是别人的优点我们没有学到,但缺点都学来了。本书探寻美国资本市场的秘密,为的是我们能够避免重蹈覆辙。 或许,对资本市场展开热烈讨论本身便是一种错误。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讨论环保才对,我们应该痛心疾首地反思毁了自己孩子的教育才对。可惜,时下只有资本市场和《论语》才是激动人心的话题。张爱玲对孔教的认识是,“孔教为不求甚解的读书人安排好了一切。”愚人乐园是要营造的——孔教愚人,资本市场也愚人。《伟大的崩溃》一书的作者——加尔布雷恩教授指出,股票市场之所以崩溃,就是因为许多人“相信他们无需要劳作即可致富”。诸君,今天的所谓资本市场,实际上仍然是以股市为主导的名利场和投机场所。 朱伟一 2008.12.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