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志》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植物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资料性书籍,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和事件多,具体情节比较复杂。
全书包括历史沿革、学术研究、所务管理、学位教育与在职培训、条件保障、综合、人物这几部分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志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志编纂委员会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志》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植物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资料性书籍,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和事件多,具体情节比较复杂。 全书包括历史沿革、学术研究、所务管理、学位教育与在职培训、条件保障、综合、人物这几部分内容。 目录 概述/1 第一编 历史沿革 第一章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14 第一节 概况/14 第二节 植物调查采集/17 第三节 主要研究成果/19 第四节 研究支撑/21 第五节 合办机构/22 第二章 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25 第一节 概况/25 第二节 植物调查采集/27 第三节 主要研究成果/29 第四节 研究支撑/3l 第五节 合办机构/33 第二编 学术研究 第三章 植物分类、系统发育与进化/36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研究与志书编著/36 第二节 植物系统学研究/49 第三节 植物地理学研究/6l 第四节 植物起源和系统发育重建研究/63 第五节 居群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68 第六节 物种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研究/70 第四章 古植物学研究/72 第一节 (前)寒武纪古植物研究/72 第二节 早期陆地植物研究(志留纪、泥盆纪)/75 第三节 石炭纪、二叠纪古植物研究/77 第四节 石炭纪、二叠纪煤核植物研究/8l 第五节 中生代古植物研究/82 第六节 新生代植物研究/84 第七节 新生代古孢粉的研究及应用/87 第五章 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92 第一节 植被生态学研究/92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实验生态学研究/125 第三节 重大综合实验研究/146 第四节 专题性生态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148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及就地保护研究/172 第六章 植物形态学与生殖生物学/177 第一节 花粉形态学研究/177 第二节 幼苗形态研究/178 第三节 作物结实器官的形态发生/178 第四节 植物实验形态学研究/179 第五节 植物实验胚胎学研究/185 第六节 植物胚胎学研究/190 第七节 植物解剖学研究/194 第八节 植物细胞与生殖生物学研究/198 第七章 植物细胞学/201 第一节 细胞核穿壁及核更新/202 第二节 植物叶肉细胞的研究/203 第三节 植物有性生殖的细胞学研究/206 第四节 植物抗寒机理的细胞生物学研究/213 第五节 花药培养及雄核发育/217 第六节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218 第七节 无性系变异和体细胞突变研究/219 第八节 细胞系的超低温保存/221 第九节 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离体培养和细胞分化/222 第十节 植物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225 第十一节 基因克隆和植物转化/227 第十二节 缺绿突变体的质体发育和超微结构/229 第十三节 淀粉质体的半自主性特征/232 第十四节 满江红蕨藻共生关系的研究/233 第八章 植物资源及植物化学/235 第一节 资源植物的研究/235 第二节 植物重要成分的研究/243 第三节 植物化学分类的研究/252 第四节 植物药物的筛选/254 第五节 其他资源植物的研究/254 第六节 植物保健食品开发利用的研究/256 第九章 植物生理学/258 第一节 植物呼吸及代谢的研究/258 第二节 植物的感应性与整体性/264 第三节 水稻水分生理和微量元素生理功能的研究/266 第四节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272 第五节 植物次生代谢与代谢工程的研究/278 第六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282 第七节 应用植物生理学研究/288 第八节 采后生理学及果蔬保鲜研究/292 第九节 植物基因工程/300 第十节 植物器官发生和发育及其环境应答的分子机理/313 第十章 植物光合作用/316 第一节 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317 第二节 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320 第三节 光合膜膜脂的生物合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345 第四节 环境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的研究/350 第五节 提高作物光能转化效率的途径与方法探讨/357 第六节 叶绿体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36l 第十一章 生物固氮/366 第一节 固氮酶和钼铁蛋白模型化合物的研究/367 第二节 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和根瘤菌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372 第三节 联合固氮菌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376 第十二章 植物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384 第一节 胚胎发育与多肽信号/384 第二节 激素信号与器官发生发育/384 第三节 次生代谢及抗病/385 第四节 细胞骨架与活细胞功能分析/385 第五节 花发育功能基因与环境适应/386 第十三章 植物迁地保育与新品种培育/387 第一节 木本植物引种驯化与园林绿化树种选育/387 第二节 草本花卉与地被植物引种选育研究/393 第三节 果树引种选育与果树资源迁地保育的研究/395 第四节 热带亚热带植物引种栽培研究/407 第五节 经济植物的引种筛选与开发利用研究/409 第六节 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和繁育研究/418 第七节 植物种子的研究/420 第八节 植物与环境保护的研究/425 第三编 所务管理 第十四章 管理体制及机构演变/430 第一节 管理体制/430 第二节 管理机构及会议制度/431 第三节 所本部研究机构设置及演变/433 第四节 学术委员会/435 第五节 京外工作站/定位研究站/436 第十五章 人事管理/439 第一节 队伍建设/439 第二节 职工规模/443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444 第四节 劳动分配/446 第十六章 科研管理/449 第一节 学科规划/449 第二节 项目管理/452 第三节 成果管理/455 第十七章 财务与资产管理/457 第一节 财务管理/457 第二节 资产管理/461 第十八章 基本建设/467 第一节 工作设施/467 第二节 基础设施/472 第三节 生活设施/473 第十九章 国际交流/475 第一节 出访/475、 第二节 来访/477 第三节 书刊交换/479 第二十章 党群工作与创新文化/481 第一节 党群组织与党群工作/481 第二节 创新文化建设/490 第二十一章 档案管理/491 第一节 人事档案管理/491 第二节 文书档案/492 第三节 财务档案/493 第四节 科技档案/493 第四编 学位教育与在职培训 第二十二章 学位教育/496 第二十三章 在职教育/499 第一节 国外进修/499 第二节 所内学习与培训/499 第五编 条件保障 第二十四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504 第一节 腊叶标本的采集、管理与利用/504 第二节 化石标本的收集与利用/512 第三节 植物种子标本收集、保藏与利用/514 第四节 标本馆数字化建设/516 第五节 国际标本交换/517 第二十五章 植物园建设/521 第一节 1930—1948年/521 第二节 1949—1954年/521 第三节 1955—1961年/522 第四节 1962—1965年/526 第五节 1966—1971年/528 第六节 1972—1977年/528 第七节 1978—2007年/531 第二十六章 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536 第一节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36 第二节 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39 第三节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41 第四节 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542 第五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545 第六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547 第七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生态系统研究站/549 第八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550 第九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东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研究站/551 第二十七章 图书馆与文献工作/552 第一节 图书馆/552 第二节 文献整理与利用/554 第二十八章 学术期刊与其他系列出版物/556 第一节 学术期刊/556 第二节 其他系列出版物/564 第二十九章 实验仪器及其管理/567 第三十章 植物科学绘图/573 第三十一章 局域网/576 第六编 综合 第三十二章 科学传播/578 第一节 1949年前/578 第二节 1949年后/578 第三十三章 挂靠的单位/581 第一节 中国植物学会/581 第二节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分中心/589 第三节 北京生态学学会/590 第三十四章 兴办其他事业/592 第一节 公司与技术开发/592 第二节 西直门外141号所址开发/594 第三节 培训班和学校/596 第四节 其他机构/597 第三十五章 参加政治运动情况/599 第三十六章 名人逸事/604 第七编 人物 纪事/761 附表/828 编后记/97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