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路径、方法、目的与意义
一 本书的研究路径
二 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 本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一 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 本书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于“团队有效性”的文献综述
一 团队有效性特征研究
二 项目/团队一致性模型
第二节 基于“人格特征与团队角色”的文献综述
一 基于团队成员人格特征的文献综述
二 基于团队角色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基于“IPO过程模型”的文献综述
一 Jewell & Reitz的团队效能模型
二 Hackman的团队效能模型
三 Gladstein的团队效能模型
四 Salas等人的整合性模型
五 张仓荣等人的项目团队效能模型
第四节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文献综述
一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二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三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相关研究理论的不足
二 基于系统论的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研究理论
第二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分析
一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运行结构
二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特征
三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构成要素
四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构成要素的耦合模型
第三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设计
一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实践基础
二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关键流程
三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综合模型
四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主要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
第一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的概念与结构
一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的概念
二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的系统结构
三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等级与其所对应的关键流程
第二节 从初始级到已管理级的提升
一 初始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 已管理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三 从初始级到已管理级的提升流程
第三节 从已管理级到已定义级的提升
一 已定义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 从已管理级到已定义级的提升流程
第四节 从已定义级到可预测级的提升
一 可预测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 从已定义级到可预测级的提升流程
第五节 从可预测级到优化级的提升
一 优化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 从可预测级到优化级的提升流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评估
第一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评估指标
二 二级评估指标与一级评估指标的关系
三 二级评估指标与成熟度等级的关系
第二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的方法
一 网络层次分析法简介
二 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结构分析与构造
三 网络层次分析模型的求解
第三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模型
一 网络层次结构的建立
二 控制层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特征向量的求解
三 网络层判断矩阵的构造及ANP模型的求解
四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五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综合评估模型的设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对象简介
一 实证企业的选择
二 实证企业及其项目团队的状况
第二节 实证过程
一 实证方法的设计
二 实证数据的采集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
第三节 实证结论
一 HW与JFYW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二 DH与TD-S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三 HP与ZSY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四 实施组与未实施组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书的不足与后续研究
附录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