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2 千万不要和经济学家过招
如果有朋友问我,哪一句话可以当成是经济学的口号?我可以不假思索地说“看不见的手”(the invisible hand)。此外,还有个选择,就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other things being equal或ceteris paribus assumption)。
“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大概每种情况都可以派上用场,不用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后面这句“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却好像是英文的定冠词一样,在每次开始分析的时候,都得加上这句话,如此方得以明哲保身。
经济学家常把“看不见的手”挂在嘴上,至于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哪里多出来的,为何看不见,恐怕没有太多经济学家愿意细说分明。因此,不明就里的人(比如没读过经济学,或者对经济学一知半解的人)还以为经济学家能够杂耍变出“第三只手”,于是乎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下面是一则祖国大陆流传的笑话,显然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会。开始可能只是好事者突发奇想,拿来调侃所谓的经济学家。
一群武校的学生要毕业了。
老师告诫他们:“学成以后,千万不能和经济学家过招,因为他们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妙!经济学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妙招”,也是“绝招”,但大多数时候恐怕是“仅此一招”!
由此可见,大家对于经济学家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还是存有很多的疑虑好奇。因此,武校的老师才会告诫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要是比武时遇到的对手是经济学家时,千万要注意他们那只“看不见的手”,这可是他们训练有素的秘密武器,小心会射出暗器,不得不防。
这活生生开了经济学家一个大玩笑,经济学家何时变成武林高手,这个问题我倒是没好好研究过。至于经济学家有只“看不见的手”,我知道他们绝非天赋过人的异能奇士,也非练有高深的武学密招,这句话就像是他们惯用的“口头禅”,或者说是一种“暗语”,只有他们才知道这句话到底传达些什么含义。
看了上面这则笑话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经济学家很“厉害”,经济学家讲的话都很玄,玄到经济学家自认为他们讲的话和写的文章叫做“火星文”,但这个火星文可比网络上年轻人所流行的火星文高明许多,常搞得大家一头雾水。
所以,只要有经济学家抛出那一只“看不见的手”的高论,我认为大概百分之一百零一的人都不懂他在讲什么,至于多出来的一人是谁呢?想必就是他自己!
于是乎,就有好事者放出了这么一则揶揄经济学家“不知其所以然”的笑话。
经济学家是一种不知他自己“所言何物”的人。
而且,当你和他谈事情的时候,他会让像感到不管怎样你永远都是“错”的。
为什么经济学家常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也不是只有经济学家才有资格说这句话。想想看,如杲不说对方是错的话,按逻辑不就等于承认自己不对吗?这种台阶可不好下。
可为什么讲的人也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呢?这种情况离奇到一个人可以同时持有两种不同且对立的意见,而这两种意见,理论上都可以成立。
经济学就是这么包容,可以让十个开会的经济学家发表十一种意见,其中一人可以一前一后发表相反的看法,这可比持不同意见的人同时得到诺贝尔奖还厉害许多。然而,这个人却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但他所提出的理论曾经发光发热了一段日子,到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还深信不疑!
但是,更狠的还在后头,还有个笑话是这么形容经济学家是如何诞生的。
上帝和撒旦是竞争的对手。每一天,他们都在彼此较劲和竞争。
第一天,万能的上帝创造了太阳,于是乎撒旦就创造了灼伤。
第二天,上帝创造了性,随后撒旦就创造了人类的婚姻。
第三天,上帝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但是,撒旦却陷入了沉思当中。
撒旦想了好久之后,最后创造了另外一位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当然不是上帝和撒旦创造的,这个笑话大抵只是好事者拿来揶揄经济学家出言必称的“竞争”理论。他们大概无法明白到一件事,就是竞争有什么好处。
到底“看不见的手”和“竞争”传达了什么经济学含义呢?
“看不见的手”和“竞争”都是经济学常用的术语。经济学家这么喜欢讲“看不见的手”,正是因为这句话出于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之口。
每个念过《经济学原理》的人,课堂上都会听到教授开宗明义地说,经济学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叫做市场的价格机制①。其实,我认为所谓“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在经济体系里有一种市场叫做“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在这个市场里不需要人为的操作,生产资源就会得到有效的利用。
至于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呢?这得先从市场说起。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