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的散文、杂文、随笔、论文等共124篇,具体包括《黄昏行》《絮语·闲话·清谈》《渐读渐识陶渊明》《天增岁月人增寿》《说古道今话“卖官”》等。作者在书中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析、讨论,文笔流畅,见解深刻,适合各类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昏行--蓝鸿勋散文杂文随笔论文集(1992-2008)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蓝鸿勋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的散文、杂文、随笔、论文等共124篇,具体包括《黄昏行》《絮语·闲话·清谈》《渐读渐识陶渊明》《天增岁月人增寿》《说古道今话“卖官”》等。作者在书中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析、讨论,文笔流畅,见解深刻,适合各类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蓝鸿勋先生历时16年呕心沥血完成的个人作品集,书中收录了其作品124篇,具体包括《善待“谔谔”》《用自己的话讲》《说“潇洒”》《“吃肉骂娘”析》《不戴“平民眼镜”与“甩包袱”》《苏哈托与梁武帝》等。 目录 自序 黄昏行 鹰 年关话酒 海之忆 听琴 尘世里的灯 七月的记忆 关于思想的思考 絮语·闲话·清谈 因“风”说“气” 闲话“中庸” 说捧 说怕 说狗 说“猫” 说度 说权 胡批圣贤及其他 渐读渐识陶渊明 官为本还是民为本 “庸官”与“庸道” 学历与能力 读《岳阳楼记》 重读鲁迅 天增岁月人增寿 不朽的马克思 说钱 话“欲” 问“福” 辩礼 又见《风景》 当代人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忽然想起李友久 闲话“人民素质”与“现代启蒙” 闲话“和谐”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跑”的变迁与“跑官” 杞人忧天忧错了吗? 无题有感 说古道今话“卖官” 书与读书 且说“官气” 假话四议 善待“谔谔” “论据”与“逻辑” 用自己的话讲 “吹牛学”导言 “泡沫”与“当铺” 商有德乎? 吃有道乎? 生活是什么? 灰色“辩证法” “官傍”析 说“潇洒” “仇富”论 朋友论 “小人”说 家之说 马克思是什么官? “吃肉骂娘”析 崇尚拒绝 出警入跸与送往迎来 谁是“青天” 漫话批评 也说“父母官” 碰到的与想到的 另一种腐败现象——混 “减官”与“减负” “当官”与“官当” “明白”与“不明白” 不戴“平民眼镜”与“甩包袱” “3·18”随想 “从干部看党” 也说落不实 非信无以立人 宁无愧乎? 傲骨与傲心 警惕霸气 苏哈托与梁武帝 闲话女性美 “文明之战”与战争的“文明” 讽喻诗录粹 “假”的沉思 再说“真抓实干” 正气与勇气 “数字打假”该动真的了 小议认钱与认权 等价交换的异化 又到九月九 难找“儒商” “负性情绪”辨 呼唤杂文 商品市场“疲软”析 腐败分子的特征 经济管理有无道德率? 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坚持“两手”都要硬 “权”与“罪” 钱与人 老友 且说“我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说义利 学孔繁森当学其真情 读出幽默 从艾科卡降薪说开去 反腐无需唯心论 庄子、孔子与开发 闻瑞丽市提高教师工资有感 关于“海”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社会化” 欣闻沪上“卡拉”不“OK” 回扣的负效应 令人担忧的换车风 “合理的利己主义”合理吗? “劳动”与“劳动价值论” 聆听弱小者的声音 我的学习总结 也谈生意难做了 官格与人格 实绩与不实之绩 《蓝光闪过之后》 附一:诗十四首 附二:我的回忆录(之一)两个母亲 试读章节 那是1989年的事了。组织上给了8个到北戴河疗养的指标,有位老同志因故未去,只好由当时还在岗的我聊以充数。路上紧赶慢赶,也未追上,待到疗养院,他们却早已由院方统一组织出游去了。我一个人除了在疗养院花园的甬路上徜徉,便只有到海边去欣赏那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但却意味深长的景观。 自然天成的沙滩,沉静深情的水,水天一色的蓝,都把人的心性过滤得干干净净,纯而又纯,让你的思想只有与海的碰撞,有意无意地在心里编织着一个个连自己都感到荒唐可笑的关于海的假设。似童话,又似传说。虽然都是胡思乱想,可一旦把它抛向大海,又觉得它的光芒闪耀近似辉煌。 一切都很清晰。这感觉甚至可以延递到许多年后的今天。然而,这人生亦如眼前这海,有“沙鸥鸣唳,孤鸿飘渺”,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有“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孤帆一片日边来”!让人捉摸不透。我也曾想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像爬在这海的礁石上看海那样去俯瞰人生,但在一次次的感动与紧接着的一次次失败中,却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品味了那个只有一撇一捺的“人”字而矣! 人是什么?古希腊的柏拉图曾给人下了著名的“政治动物”的定义,但卡西尔则视人为“文化动物”,生性严肃的康德不无幽默也不无道理地把人定义为“能够微笑的动物”,可黑格尔又断言:人是“性欲支配着的动物”。在对人的描绘中,最令人自豪的是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的那句“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长”;但在愤世嫉俗的诗人维尼的眼里人却是“大自然舞台上从事表演的傀儡”。歌德说:“只有人能做出不可能的事情,让瞬间变成永恒。”而马克·吐温则认为“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痛苦的生物”,说“在一切生物中人是最丑恶的”。话虽说的不客气,但谁又能说这些苛刻之词不真实呢? 但是,作为中国人,我还是相信孟子的观点:“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他把这“四非”看得很高,视为仁、义、礼、智四德之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换句话说,没有作为“四德”之“端”的“四非”之心,人也就不可能称其为人。这便是人兽之别。 不过,孟子也说过:“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几希”——一点点。这“一点点”是什么呢?它就是思想,即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善恶观……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一点点”,那人便有可能退回到动物,成为穿裤子的猴子。这不是耸人听闻,看看媒体近些年的报道:公德缺失,诚信不存,尔虞我诈,敬业漠然,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权钱交易,滥贪滥占以及在“消闲”、“放松”、“时尚文明”掩盖下的胡嫖滥赌……,又与只有生存状态而无意识形态的动物能有多大的区别呢? 理想被出卖,高尚被耻笑,思想变得微不足道,但这又不能完全怪人。我国的文化曾是一幅尘封既久而又古色古香的老“水墨画”:茅屋秋风,长袍马褂,四世同堂之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但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全球化”的文化冲击,随着电脑智能化,随着电脑网络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也使我们面对了一种巨大的文明落差。这种落差,曾使我们惊诧莫名,也使我们疑虑重重。但真正使我们面临困境的,却还不完全是技术与物质,而是文化、思想与精神上的消极体验与感受。如对社会多元化与价值多元化不习惯,感到矛盾;对社会分配与再分配的调整不理解,感到痛苦;对事事都靠竞争的现实不适应,感到困惑;对激烈的思想文化冲突与思想文化的互相渗透感到不可思议,无所适从,找不到精神支柱,对什么都感到“乏味”、“没意思”……,在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力、民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却又不得不面对人的心灵上的沉沦。一些人宁愿把宝贵的时间、精力消耗在虚拟世界的网上游戏与灯红酒绿的酒吧,狂歌滥舞,千金买笑,也不愿给现实一个真实的表示。笑语欢歌背后是日益加深的无奈,华丽精美的服饰之下则是越来越掩饰不住的空虚与浮躁!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这句俏皮的流行语虽近夸大,但却不能不说是句实话。因为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使人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获得做人的尊严。它反映了以钱和物质享受定位于人生意义的那些人的异化,是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人生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台戏,有人说它是一盘棋,有人说它是一条路,也有人说它是一个梦、一把火,还有什么一首歌、一本书、一张网的说法,不一而足。但不管你怎么说,至少也要在感悟自己生命意义的时候想到:五光十色的时尚,潮起潮落的“热点”,炙手可热的权势、财富、荣誉、地位……,都是人的背景、环境。但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活着是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增添一点光彩的。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巴金《随想录》)。 “风萧萧兮易水寒…是悲壮的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高雅的人生;“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是豪放的人生;“天子呼来不下船”则证实着人的伟岸与自尊。当然,所有这些也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但“人生壮阔如海”,只要你领会了人生之真谛,就应当像海那样,有一种悠然的心境,疏放的胸怀。要么,“行到水穷处”,要么,“坐看云起”,要么“一蓑风雨任平生”、“休唱《阳关》”! 所以,我爱海。尽管这一生我只见了一次海,而且也并未看到它那有如山崩地裂似的啸与万马奔腾似的怒,但我却体味了它那无与伦比的浩瀚与磅礴。无边的海,无际的天,在天底下,海才大了起来,而在海的那个无限的平面上,天也才阔了起来。于是,这海边上的人也就小了。那种小,不是渺小二字便可述尽的。但偏偏又是人,装了一颗心的人,又把海看小了。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维多克·雨果)而人之所以会伟大也正源于此。 海边漫步,或走或停,或极目远眺,欲归还立;或放浪形骸,仰天长啸,浅唱低吟,无疑都是人生难得的情趣与意韵,不知是不是也算浪漫与悠然。但远海衔住的落日告诉我:人生是付出,是进取,而不是浪漫与放纵。如果付出停止了,不思进取,那生命也就像夕阳于海天相接处它所散发出的那片诱人的玫瑰红,很快消失。所以,人之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可狂、可傲、可放纵自己的时间和理由。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方正洁白,可荤可素”。若如是,我想,我们就能够遣散头顶上那片乌云,在穿越光明与黑暗的过程中,欢乐如诗,悲伤亦如诗,宠辱不惊,放歌而行! 2005年“国庆”节 P10-14 序言 “短笛无腔信口吹,衣衫不整下堂来”!我的一些短文终于结集到一起,成其为书了。 书之序,如嫁衣,本应延请名家手笔,但请托之作也往往抹不开请托之情,一个好字说到底,难免过誉。加之,收进本书的拙作,多系茶余饭后的闲话,不登大雅之堂,因而也就不敢有劳名家了。 吾非文人。之所以写得几篇散碎文字,还得感谢老友杜满仓同志。大概是1992年吧,时任《平凉日报》总编的他,见我寂寞得可怜,便鼓励我学习写作,并答应帮我把关、润色,这才使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拿起了笔,或谓自言自语,或谓友间闲聊,一篇篇地写了出去,也一发而不可收。那久经劳累和已被世事磨得迟钝麻木的心,忽于此刻苏醒了。童年的放纵,年轻时的鲁莽,战火中的亡命,政治风浪里的彷徨,倒下去的战友,乃至一些同志的人生坎坷,都在脑海里清晰了起来。许多已经模糊的身影,隐约的年代,以及早已被时光淘洗得只剩下蛛丝马迹的往事,一起跑到了思想的前台,让人无法平静。 孤独感,一直是我的一道无解的方程。这倒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历史环境的使然。记得我刚懂事的时候,不止一次地爬在大人的背上,挤在大街的人群里,目送那些穿灰军装的士兵开赴抗日前线,但到背起书包上学时却成了“亡国奴”;1943年逃出沦陷区回到老家,本应回到生活的平静,但在“地头蛇”的强权压榨下又陷入了贫困与失学;好容易盼到解放,可好景不长,参加革命不久便又被以“莫须有”的历史问题“挂”了起来,待到“验明正身”,重新启用,却又面对了一场彻底的大变革,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让人重新蹈入了迷惘与困惑。所以,当这一切的一切如潮水般自身边退去,心灵已不为苦乐升沉掀起波澜,只在那里平静地照鉴世事的时候,体味更多的便是那种无以名状的孤独。“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张先《千秋岁》)总想寻找一种直白的语言相对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上的感触,哪怕它是不受欢迎的逆世之音,也不想迎风凑趣,哗众取宠,或挤进什么圈子,成为什么亮点,俯仰由人。我就是我。借用艾青诗中一句话:“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灵魂只宜独行”这话记不起是谁说的了。但它却说明孤独非孤僻,亦非自外于现实的自我封闭与逃避,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寻求的脚步,居尘出尘,敢执一理。1553年,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在《基督教信仰的复兴》一书中首次提出血液循环的见解,被宗教法庭以异端罪处死;1600年,坚持哥白尼“日心说”,并对这一学说有所发展的布鲁诺,也被宗教法庭以异端罪烧死在罗马。但历史也终于证明他们的脊梁是直的。在我国,如今不光是知识界与思想界,就是老百姓也对那位上“万言书”的元帅彭德怀,为“人口论”而遭围攻的原北大校长马寅初,以及那位放着乡党委书记不好好当,偏要站出来说“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让良心透了口气,却不得不离职流浪去打工的李昌平等人莫不交口称赞。这种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同时,它也说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这个社会都需要一批正气盈胸,刚介自守,不慕权势,不图富贵,敢于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的“孤独者”来为这个社会的底层人民鼓与呼。尽管这会遭到庸人的白眼,世俗的非议,乃至个人的不幸。 我一直喜欢刘畅园的几句小诗:“黑蜘蛛在墙上结网/六月的蚊蝇/这是陆地上的故事/我走了,到海上去。”至此,本应结束,但意犹未尽的他又接着补充到:“把梦卷起/不占茵茵一席地/小骆驼带走了驼铃/我仍有雄浑大戈壁。” 诗言志。看来,诗人是掂得出“一席地”与“大戈壁”孰轻孰重的。人这一生,争取是一种选择,但如果有比争取更重要的选择时,退让也是一种选择。“要”是一种选择,“不要”也是一种选择,选择是一种选择,放弃选择还是一种选择。我当然欣赏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司马迁之蒙辱修史,谭嗣同之横刀一笑。但我也更欣赏那必要时刻的决然放弃,如陶潜之归隐,屈原之投江。因为搏动着的心本来就是一腔热血而已。倘没有了骨头,肉体会软瘫下来;倘没了血性,骨头也会散瘫了下来。 “人生何必读书史,直掳血性为文章,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见主张”。一代画圣郑板桥于二百多年前写的这首诗,也许于现在还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近几年,也许是我那些“豆腐块”惹的事,认得不认得的同志找上门来,都要我讲什么写作方法与诀窍,实在令人尴尬。但仔细想想,若讲体会,也不能说一点没有,那就是孔子讲的“思无邪”,朱熹将其释为一字:“诚”。其实,让我说也就是实事求是。我们知道,孔子一生的主张是“仁”,提倡的是“礼”,但其写《春秋》编《诗经》的指导思想却是“思无邪”——实事求是,所以才有了“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而《诗》三百篇中,歌颂爱情与诅咒残暴统治的篇章也俯拾皆是。写作,对作者而言,是客观见之于主观;对读者而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其作用是辩证以引导思维,析理以启迪心智,抒怀以陶冶情操,因而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寒潭秋水之篇章。但所有这些却都只能来源于实事求是——“思无邪”。否则,你就是能把死人说活,也不一定能引起活人的共鸣。 对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有过精辟的论述,本指科学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但在写作上却是一种升华。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实则裁奇夺崛,是实话直说难以体现的真情实意;读之如话家常,事无巨细,行云流水,但在进退上下、开合起落之间,却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民生之烛照,正义之呐喊,光明之礼赞,世俗之深尝。一如美术中之素描,看似一片混沌,但在黑白、强弱、虚实、松紧、明暗的线条对比中,却能让人看出画家表达的思想,矛盾的对立统一,而不是照猫画虎。所以,写了《文心雕龙》的刘勰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便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文,是一只“眼”——一只从平坦中看到不平,从繁华中看到堕落,从世事的千变万化中看到丑恶与危机的慧眼。 文,也是一颗“心”——一颗忧患的心,一颗痛楚的心,同时又是在苦难中保持清醒,在万丈红尘中保持深沉的反思与追问的仁心。这颗心,如果一旦被物欲消蚀而麻木,那文也就消弭了向善的动力与前进的勇气。 文,更是一个“人”——一个在行走着、诉说着,在用自己的灵魂、气质、血肉去歌、去哭、去爱、去恨的人。坚守阳刚之气,坚持贲张的精血,勇于担当。所以,文不在于拯救世界,而在于坚守——坚守自己挺立的“人格”。文若一旦被名利地位抽走了“人格”,无终极之人文关怀,无大忧大悲之情怀,没有了思想,那文也就很难称其为文了! 当然,走出虚妄,实事求是,也是一桩既讨人嫌又煞风景的事。但与虚伪唱一反调,砭当砭之事,究须究之理,该怒则怒,该怨则怨,该释怀处且释怀,庶望有益于世道人心,亦可聊以自慰。不过,写作毕竟是一种有诉无求的事,也不可看得太重。鲁迅被誉为是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但他也说:“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他轰走了!”眼下中国,如果几篇文章议论一下便能使腐败分子良心发现,金盆洗手,那恐怕也太天真。青灯黄卷,青史留名者几?夜雨敲窗,笔耕不辍,传诸后世者谁?“立言”也者,不过尔尔! 我的这本集子共收进我的散文、杂文、随笔、论文等共124篇,均系我离休后发表在省市报刊的文字,故名《黄昏行》。十余年辛苦,一朝回顾,倒也令人欣慰。但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清醒也仍然活着。我虽非“桃花源”中人,亦未淡漠于时事,但毕竟游离于生活的漩涡之外,耳目不灵,垂垂老矣!对我而言,作为消闲方式之一的写作,只能是兴致所至的信笔涂鸦。至于经世济困,文治武功的大事,自感缺乏政治智慧,无缘谈起,也不敢涉足。我明白,我只是一名垃圾文字里的旅游者,我的文字将很快死去,只是为了不死的心,也为了读者不弃的情,我将继续拿起我那支不知天高地厚的笔,在这所剩无几的黄昏中,放歌而去,走尽人生。 2008年重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