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人格的核心力量。一个人不管学识如何渊博,经验如何丰富,理想如何远大,如果没有了自信,就会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自己把自己击败,自身所具备的所有优势便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任由成功的机会从眼前滑过,最终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自我毁灭。自信能使人产生奋斗的力量和拼搏的毅力,能给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干,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没有自信什么也干不成。
本书探讨了自信的内涵和本质,强调了自信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以及缺乏自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升学、求职、婚恋、生活、交际、事业、演讲、商务等方面,对如何建立和提高自信心给出了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方法,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克服内心的自卑情结,发掘内心蕴藏的宝藏,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干,以坚定的意志迎接人生的挑战,不断取得成功,创造美满幸福的人生。
身处竞争社会,每个人都面临更多的人生挑战,承受更大的生存压力。成功之途不再坦荡,升学、求职、婚恋、生活、交际、事业等变化莫测,难以掌控。面对纷繁复杂的一系列人生难题,如果心生畏怯,丧失信心,在前进的路途上踌躇不前,徘徊观望,燃不起拼搏的火花,人生就会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听从命运的摆布,最终一事无成。没有自信什么也干不成。
本书以成功学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自信的重要性、本质作了深刻的阐述,对如何建立和提高自信心给出了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方法,帮助读者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克服内心的自卑情结,发掘内心蕴藏的宝藏,建立自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的怀抱,以坚定的意志迎接人生的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自信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第二节 你了解自己吗
成功的策略就是由自己开始,了解真实的自我,认识自己,从而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能做所该做,成为真正成功的人。
认识你自己
心理培训班第一堂课一开始,教授就拿出了一叠大白纸分给学员,让他们为自己画像。学员们都感到很诧异,不知道如何下笔,一个个面露难色。在教授的鼓励下,他们凭印象尽可能画出了各自的容貌。可当他们互相交流画像的时候不禁哑然失笑。有的人本来是方脸,却把自己画成了圆脸;有的人本来是大眼睛,却把自己画成了小眼睛;有的明明很瘦,却把自己画得很胖……还有不少的人下笔犹犹豫豫,线条也就歪歪斜斜;有的画了又涂,涂了又画,面貌模糊不清。
每个人不由扪心自问这难道就是我吗?我对自己了解多少?又对自己的形象有多大把握?这就是教授的用意,让他们认识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巴奴姆”效应,说的是一种笼统的、一般的,甚至是虚假的人格描述却被认为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性的现象。这个心理想象之所以被命名为“巴奴姆”效应,是因为它缘起于美国19世纪的一位著名的马戏团主持人泰勒·巴奴姆的行为。巴奴姆把博物馆、动物园、马戏团结合起来,创建了内容包罗万象的演出团体。他们周游各国演出。巴奴姆马戏团演出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几乎能满足任何一个观众的口味。
巴奴姆效应很容易地就能让人联想起算命先生来。
美国一家报纸上一个自称占星术专家的人,做出了这样一个预测:“亲爱的朋友,我们虽未曾谋面,但有遥测能力的我却能说你的性格特征,你信不信?你是一个非常需要别人好评的人,你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和喜爱,但是你对自己的现状还不甚满意。你的内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你还没有将这种能量完全释放出来。尽管你平时遵纪守法,可是在大多时候还是有抵触情绪,甚至有时候搞些小小的破坏。你也有些烦恼,会产生犹豫动摇,可关键时刻还是自己拿主意。你大多时候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能与人侃侃而谈,有时却也显得内向腼腆,极为羞涩,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你有很多美丽的梦想和目标,可一直行动不起来。怎么样?我说得到位不到位?是不是入木三分,一针见血?”
看了上面的一段文字,你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这么想,因为这些话本来就是适合每一个人的。
不管是“巴奴姆”效应,还是算命先生的把戏,都揭示出了我们的认知心理特点,也迎合了我们认识自己的愿望。
愿望是好的,可事实上,认识他人难,认识自己更难。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就说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名言,并且这句名言也一直在警示着人类要探求自我的世界,要想办法认识自己,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你也一样,应该常问一问自己:“我究竟是怎样的人?”并努力去寻找最接近真实的答案。只有正确认识你自己,你才能变得更自信,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避免自卑对心灵的伤害。
有一位漂亮的公主,自幼就被老巫婆关在一座高塔里,巫婆每天都不停地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大嘴巴,小眼睛,塌鼻子,所有见到你的人都会害怕。”公主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她自然而然地就认为自己真的很丑,就不敢逃出去,怕受到别人的嘲笑。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见到这位貌美如花的公主,并极力赞叹她的美貌,公主才改变对自己的认识,自信地跟着王子走了。
其实,囚禁公主的并不是什么高塔,也不是巫婆的法力,而是公主认为“自己很丑,出去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的错误认识。我们或许也正被他人所蒙蔽,从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比如有人说你笨,没有能力,你就相信了,不去行动了。你的这种行为不就和那位公主的行为一样吗?
认识自己并非易事,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是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的。人在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会大大增强,也会表现出某些偏见:“我对自己最清楚!”“难道我还不了解我自己吗?”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说,其实,这样说的人未必能对自己有着正确的认识,也未必就真正地了解了自己。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外貌、才能学识、成绩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要么估计得过高,要么估计得过低。
对自己评价过高的人会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总是认为理想的自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常常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们往往目空一切,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形成一意孤行、骄傲、自大等性格特点。他们往往盲目乐观,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关注自我,遇到事情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和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凡事从自我出发,不顾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他们很难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他们常常没有好人缘。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容易失败也容易受伤,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不高兴,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别人的快乐与幸福和自己的不幸都能使他很生气,因而他的环境应变能力较差,容易心情沮丧、牢骚满腹,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自己估计过低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往往会夸大自己的缺点,忽视自我的优点和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又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于是经常抱怨、指责自己。他们在把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的自我期望较高,却又无法达到;对现实的自我既不满意,却又无法改进,于是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我排斥,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在身体上嫌弃自己不是长得太胖就是太瘦或太矮,在别人面前没有信心;在事业上缺乏信心,无所作为;在人际交往中羞怯、畏缩,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些人自叹不行,却又不甘心,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总想做出一些让别人瞧得起的事情,而又不敢去做,他们只好把自己局限于自卑的境地,表现出自信心丧失、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心理特点。有这种心理的人对外界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的暗示,稍微受到点批评就心灰意懒,甚至产生厌世的念头。谦虚谨慎,勇于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本是一种美德。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事事处处都觉得自己不行,对自己评价过低,势必会导致信心的缺乏,最终一事无成。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我们活着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和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进行自我分析,进而建立自信心。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正确地认识自己而提高自信呢?下面这些方法不妨试试。
和别人做恰当的比较
要认识自己,就要反省自己。你应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交往,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去了解自己。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善用社会比较的策略,与各种人做尽可能全面的比较,并随时对自我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加以反省和审查,不断反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较的时候,既要与比你强的人比,也要与比你稍差的人去比。如果总与比自己强的人比,难免会有损自尊;反之就盲目自信。
别让外界的评价左右你的思想
对自己的认识,不仅来源于你自己,更来源于你的父母、朋友、同事以及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你应该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别人对你的评价。这些评价包括别人对你的外表、能力、性格等直接的评价,对你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的行为反应,以及对你的一些期待和要求。
外界评价往往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他人的评价与你的自我评价一致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很开心;当别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抵触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自己认为“是”的东西被否定了,而自认为“否”的东西被肯定了,而在这时候就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己见了,大多数人都会改变自我去迎合外界的意见。这是错误的做法。
值得推崇的做法是,当你遭遇这样的情况时,也就是说当你发现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必须做”“应该做”的事情时,你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些事情究竟有多少是他人强加于你的?或是有多少是你为了获取别人的好感而勉强做的?这样做有利于你从别人对你的评价中清除一些不必要的枷锁,有利于你增加自信,使得前进的脚步更轻快。
别让理想的自我扼杀自信
一个人心目中总会有一些不真实的、实现不了的东西,这些东西并非外界强加给你的,而是你的个人向往,你自己主动要追求的东西。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自我。
人人都会有关于个人的未来的美好憧憬,其中重要的成分便是具有更理想的人格境界,诸如公正、勇敢、智慧、幽默、乐观、开朗等等。但由于一个人现有的身心素质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各方面都达到完美,因此,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就会存在差距。
理想中的自我可以激发我们前进,引导我们不断完善自我,激励我们实现人生的目标。可是,如果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差距太大,我们就会对自己不满意,甚至经过太多的否定和失望之后,产生自卑。所以,你要在每一个具体阶段,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要通过目标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你才能因为顺利实现目标而增强信心,并通过不断制定目标向理想的自我靠近。相反,如果目标过高,脱离实际,根本不可能完成,你的信心会因为遭受致命的打击而一蹶不振,这样你可能就与理想的自我无缘了。
通过自我谈话了解自我
在美国一间黑人教室的墙上,有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生下来的样子,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样子是你给上帝的礼物。”
“上帝”给你的礼物,你无法选择,但你给“上帝”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由你自己做主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谈话来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自信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更加成功。
P18-22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人格的核心力量。一个人,不管你学识如何渊博,经验如何丰富,理想多么远大,如果没有了自信,所有的优势便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只有建立了自信,优势才能得以发挥,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人生才能获得成功。
自信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自信,能使人产生奋斗的力量、进取的勇气和拼搏的毅力,能给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干;有了自信,我们就能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从而创造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缺乏自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它剥夺了你许多成功的机会,浪费掉你宝贵的时间,甚至伤害你的感情,把你彻底击垮。在极端的情况,它甚至会使你走向自我毁灭。
有个科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用一个20厘米高的玻璃罩罩住一只跳蚤,跳蚤想跳出玻璃罩,但无论它怎么努力,每次跳起都会被20厘米高的玻璃罩挡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当这位科学家取下玻璃罩时,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20厘米高了。
他又用了一个10厘米的玻璃罩罩住跳蚤。几天后再对这只跳蚤测试,发现它只能跳10厘米高了。后来,他换了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结果,跳蚤变成了爬蚤,再也不会跳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也曾追求成功,但在屡屡失败以后,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就像实验中的跳蚤,即使阻碍它跃起的条件已经消失,但由于先前被撞怕了,就不敢再跳了,甚至开始习惯爬行。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了吗?绝对不是,只是它丧失了自信,在心里默认自己是个失败者罢了。
丧失自信,默认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个人,一旦缺乏自信,做事时就会犹犹豫豫,畏畏缩缩,任由机会和成功从眼前滑过;就会自怜自卑、自暴自弃,对一切都不抱希望,听任命运的摆布。
所以,每一个渴望成功、渴望有所作为的人必须建立自信。
要知道,自信既不是一种天赋,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力量,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是隐藏在我们身上的秘密宝藏。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获得自信,建立自信。要知道,宝藏是需要开发的,自信是需要训练的。
本书以成功学为出发点,结合中国人的实际需要,对自信的重要性,自信的本质作了深刻的阐述;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如何建立和提高自信心给出了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通过阅读本书,并在本书的指导下,一步步操作实践,不仅能使你的心理得以调适,也能够帮助你切实提高自信心,以更饱满的激情开创自己的成功之路。有了自信,你就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想到光明,在缺点中找到优点。有了自信,你就有了用不尽的激情和动力,就会拥有乐观的情怀,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