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跨学科的角度来透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转型进程的专著。苏南是我国乡镇企业兴起最早,产业结构调整迅速,乡村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作者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分析单元,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转型的背景、过程、路径及其特征,论证了乡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两种转型的发生机理,探讨了这一地区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对苏南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总结,对乡村转型这一命题的研究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基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过程的分析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陈晓华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从跨学科的角度来透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转型进程的专著。苏南是我国乡镇企业兴起最早,产业结构调整迅速,乡村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作者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分析单元,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转型的背景、过程、路径及其特征,论证了乡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两种转型的发生机理,探讨了这一地区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对苏南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总结,对乡村转型这一命题的研究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两次转型的过程,分析了转型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为地理学研究乡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全书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评述了国内外乡村地理学以及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乡村社区变迁、城乡关系以及城乡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深入分析了乡村转型过程、空间特征以及动力机制等问题,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发展和城乡空间演变的时空规律;第三部分在乡村转型过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南未来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城乡空间融合,以及城乡空间融合的路径选择及其调控手段和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策略。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进展 第一节 国外乡村发展研究进展 一、乡村地理学:“再生”与“转向” 二、乡村社区及其变迁:乡村地理学的重点论题 三、城乡关系:乡村地理学日益重视的领域 第二节 我国乡村发展研究进展 一、乡村地理学:20世纪80年代振兴与发展 二、乡村社区及其变迁:20世纪90年代我国乡村发展研究的转向 三、城乡空间模式:城乡关系研究的重点 四、城乡空间规划:城乡关系调控手段 第三节 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评述 一、乡村社区变迁: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二、城乡关系研究:中外关注不同 三、城乡空间规划:亟待实质性加强 第二章 “苏南模式”与乡村工业化转型 第一节 “苏南模式”:二元结构下苏南乡村发展道路选择 一、双层增长极辐射:苏南乡村发展的区域背景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形成的标志 三、村镇主导的乡村发展:“苏南模式”的内涵 四、离土不离乡:苏南模式的空间特征 第二节 乡村工业化:苏南地域结构转换的主导力量 一、苏南乡村工业化的历程 二、二元经济结构的破冰之举 三、三元地域经济结构的形成 四、区域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 五、传统乡村社区性质和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 第三节 分散化:“苏南模式”乡村发展的空间特征 一、分散工业化:苏南模式下乡村工业化的空间特征 二、小城镇分散化发展:“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模式的空间表现 第四节 内发型发展:乡村发展空间分散化机制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体制:苏南乡村内发型发展的背景 二、“双就地”型乡镇企业:直接导致乡村空间均衡化发展 三、强势地方政府:苏南模式下乡村发展空间格局的控制者 四、乡镇企业的社区性: 苏南乡村空间格局形成的微观动力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新苏南模式”与城乡一体化转型 第一节 “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的演进与创新 一、“苏南模式”的终结:苏南模式乡村发展面临困境与挑战 二、“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三、城市主导的区域发展:“新苏南模式”的内涵 四、城乡统筹发展:新苏南模式的空间特征 第二节 内发型转向开放型:“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发展格局 一、乡村经济发展:内发型经济转向开放型经济 二、乡村经济内涵:乡村型经济向城市型经济转变 第三节 分散走向集聚:乡村城市化的空间转向 一、经济集聚:由分散走向集中,园区经济迅速崛起 二、城市极化:分散城市化走向集中城市化 三、城镇分化:小城镇发展由“遍地开花”走向有序引导重点城镇发展 四、地域城市化:乡村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变 第四节 城市主导型发展:乡村城市化空间转向机制分析 一、全球化为苏南城乡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二、城市区域化发展强化了城市主导区域发展的功能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当前苏南城乡空间整合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滞后 一、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历史背景 二、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城市化发展过程分析 三、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 四、隐性城市化:乡村人口的职业转移和空间转移不同步 第二节 “城市偏向”式发展产生的空间结构性问题 一、城乡用地空间冲突 二、小城镇集聚程度低 三、乡村建设无序 第三节 发展与环境冲突 一、土地浪费 二、环境污染 三、传统地域风貌的破坏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城乡空间融合与苏南城乡空间整合 第一节 城乡空间融合:城乡空间演进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 一、城乡空间融合概念 二、城乡空间融合:苏南乡村转型和城乡空间演进的目标模式 第二节 城乡空间整合:城乡空间融合的路径 一、城乡空间整合:城乡空间系统调控手段 二、重组区域都市圈空间,打造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空间组织的核心 三、整合重点城镇空间,增强其城乡空间联系的纽带功能 四、整治村庄空间,促进乡村充分融入城乡空间系统 五、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城乡经济真正融合发展 第三节 城乡整体规划:调控城乡空间融合的手段 一、完善大都市区空间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发展 二、强化县域城乡统筹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系统 三、创新小城镇规划思路,积极引导村庄集聚 第四节 制度创新:城乡空间融合的保障 一、改革土地使用管理制度 二、配套改革户籍制度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改革城镇和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城乡融合目标下的城乡空间整合策略 第一节 南京郊县城乡发展空间特征 一、高集聚与低统筹:高城市化水平与低城乡统筹度并存 二、城乡空间二元化特征:强中心、弱边缘 三、大马拉不动小车:郊县城镇等级结构不完整 四、郊县村镇发展空间非集聚性 第二节 郊县镇村发展的机遇和趋向 一、郊县镇村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南京市郊县发展与村镇建设趋向 第三节 南京郊县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整合的策略 一、以“三城九镇”为重点加快建设农村城市化的核心载体 二、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整合农村空间 三、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构建城乡融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插图索引 表格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