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观察习惯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韩)宋淑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商业天才的伟大想象力始于小小的观察习惯,这是一本能够启发职场人士成功的实用手册,一本能够改变你命运的商业奇书。

新加入公司的新员工、需要拿出业绩的中层管理者、希望提高组织创造力的领导都需要这本书,对于个体户、市场人员、管理者、营业员都是必读的书。这本书会给孩子的父母、教师、创造新角色的演员、作家、画家、观察他人内心的政治家、企业家、警察等提供创意的源泉。这本书会给那些探索创意性点子的人们一个叫作“观察”的礼物,这本书也会介绍发掘自己潜能、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自我观察方法。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通过刺激创意脑细胞从而创造机会的力量(即“观察”)的使用说明书。当您掌握观察的力量时,会感受到创意性点子的发掘、实施、创造价值等所有工程在您的体内全部启动,会让人惊奇万分。这本书会说明观察是能触发创意性点子的发掘和实施的能力,通过事例来分析说明,观察通过怎样的过程达成了怎样的成果。为了写这本书,作者追踪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业奇才们的创新过程。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以观察为主业务的专业人士,也同样适用于需要创意性思维的、正准备迎接未来挑战的、想要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的所有人。

目录

前言 所有的点子都始于观察

PART 01 观察能助创意和革新一臂之力

 点燃创意

我们有多少创意

造就爱因斯坦的观察学校

击败索尼十年称霸的任天堂

观察客户的天才——苹果

观察是用心感受

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观察力

挖掘眼睛看不到的市场

 观察是系统化的思考壶

观察是眼睛和内心的相互作用

关于观察的概念图——观察泵

从观察到实施——创意公式SISISI

 观察指数高的人会成功

观察力卓越的人能把握要点

想成为创意领袖?请掌握观察的技巧

 了解多少思考多少,你就能看见多少

哪些人需要观察力

  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观察的功力

PART 02 创造机会的7种观察习惯

 观察习惯01 要把握本质,就像斯蒂夫·乔布斯

把握问题本质的旭山动物园

把握消费者需求的索尼

看透人类需求的本质

 观察习惯02 要拆开来详细分析,就像理查德·布兰森

机会躲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眯着眼才能看得细致

寻找隐藏的1英寸

日常生活要像生鱼片一样薄

常见的东西要翻过来看

细致观察的6个方法

带着显微镜观察

 观察习惯03 要靠得更近看得更细,就像山姆·沃顿

香蕉本来就是白的

随意瞥一眼无法看到本质

掌握女性杂志细分市场的《ceci》

不要轻易相信看到的一切

 观察习惯04 要耐心观察,就像沃伦·巴菲特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欣赏

百货商店不是卖货的地方,而是买货的地方

不要对望,要看着一处

心中有爱就能看见细节

观察消费者如何使用产品

 观察习惯05 要摈弃常识,发现新价值,就像沃尔特·迪斯尼

用不同的视角观察,用不同的思维思考

打破固有观念

摈弃常识,以独特的视角观察

杀掉圣牛才能救活经济

把观察和知识融会贯通

 观察习惯06 要以想象的眼睛观察,就像里奥纳多·达·芬奇

要设计,还是要破产

管理消费者的感性

创意性人才重视感觉

展开想象之翼的含平蝴蝶节

为什么直接变成钱财的想象较少

在脑中创造财富

观察+想象+偶然=奇迹

 观察习惯07 要看得远一些,就像巴拉克·奥巴马

关于洞察的伟大教科书,IPOD

洞察真正的意义

麦当劳的创立者雷·克拉克的洞察力

观察和洞察的力量

PART 03 提高观察指数的方法

 如何观察

如何观察才能创造机会呢

调频到观察模式

维持手动模式

感受此刻的瞬间

观察别人无法看到的

养成观察并提问的习惯

充分调动五感

同时观察森林和树木

跨越语言墙

要把握灵感突现的瞬间

不要只看想看的东西

 在哪儿观察什么

观察生动的事物门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在召唤你的地方观察

没有什么比经验观察更好

促使市场部改革的目标观察

提高组织的观察指数

 唤醒内心的彼得·潘

好奇和问号是创造和创新的始发点

从过山车中下来

愉快地观察,像玩游戏一样

全身心投入到此刻

体会心理风暴

经验最重要

观察和记录是一对双胞胎

经验中培养洞察力

先理解人类的本质

教你观察方法的素描

让观察变成思考的写作

结语 靠观察指数一决胜负吧,而不是靠IQ

试读章节

这个时代是创造性经营时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创意是事关生存的大课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意呢?为了真正了解创意性,首先要解除几个关于创意的错误理解。很多人认为,创意是来自瞬间的灵感爆发,是天生的能力。就算可以后天打造,也需要从小进行专业的训练才可以掌握。

因为有这种偏见,培养创意类的书籍一直都卖得不好。最近因为需求大,大家对这类书有了一定的关注。但和其他书相比,还是属于小众书籍。但大部分创意专家都认为,成人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创意能力。

世界级的创造力咨询师爱德华·德·波诺主张,“虽然人和人之间有差异,但创造力本身就像打网球一样,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技术”。俄罗斯科学家简·雷茨提出开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他说过,“创意不是天生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哈佛商学院的创意专家特蕾莎·阿玛比尔也说过,“创意不是特定人群与生俱来的才能,任何有正常智力的人都可以做出有创意的事情”。

创意专家的这些定义和解释,也可以通过回顾对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及他们的工作过程来证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艾萨克·牛顿、季舜臣、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斯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这些人都没有凭空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全新事物。青霉素、伟哥、便签、龟船、相对原理、谷歌、IPOD、Windows,这些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前人基础上做了增减工作,或是洞察了他人看不到的部分。

那么让我们重新回到主题,创意到底是什么呢?对创意有很多定义,其中最常见且最简要的定义是“创造新价值的,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天才的火花》作者罗伯特·鲁特·本斯特恩则定义“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并顺利解决”。

那么创意为什么如此重要呢?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学教授斯坦莱的话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创意是人类创造财富的主要道具”。

韩国对“创造性经营”、“创意经济”的关注,是始于三星集团李健熙会长提出的三明治理论。2007年他提出,照这样下去韩国的经济将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成为“三明治”,需要用“创造性经营”强化自身竞争力,大幅提高民众的危机意识。

这时美国著名的经济周刊《商业周刊》发表的题为“知识经济下落,创意经济上升”的特别报告,使得大家对创意的讨论更加火热了。一直以来,发达国家的企业靠知识经济的数据信息优势取得了大幅领先优势。中国、印度、东欧和俄罗斯等国在进入知识经济之后自然就处于落后局面,而他们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创意。创意的核心是做出新的、独有的价值。苹果公司的IPOD就是把公司从破产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典型创新产品。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的企业都在转型为创意体系,都在努力提高员工的创意。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造新的价值。如果人人都可以轻松提出创意,那么它就不会成为人类发现财富的唯一道具了。那么做出创意点子的能力来自哪里呢?怎么发挥呢?如上面提到,创意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提高,个人企业和国家都认为创意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没有正规的创意培训体系呢?

我们有多少创意

2007年12月,东亚商业DBR和LG经济研究院,对250职场人士进行了“韩国职业状况”调查。结果韩国职员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得到了较高分(95分),而在创意和创新上(61分),逻辑思考(80分)上都得了低分。

这是比较让人悲伤的结果。实际上,我曾和多家公司合作过项目,但创意人才并不多见。如果自己知道自己创意不足,就应该想办法获得外界的帮助。而对公司的职员来说,利用外部资源显得很困难,他们需要创意时会从书上或互联网上查找。书还算不错的,大部分人会找互联网上那些并不被证明的只字片语,以为就这么找两下就可以获得创意,他们不知道在干枯的井里放再大的泵也出不了水的道理。他们会给认识的人群发邮件请求帮助,会去现场看他人所看的,听他人所讲的,记记笔记就认为是创意。但看也看不明白,也无法洞察一些可获取创意的细节和线索,所以就是看也看不出所以然,也无法洞察内涵,就更谈不上提出创意了。

由托尼·布赞和雷蒙·德基恩等当代最佳创意专家选出的、世纪最天才的人物里奥纳多·达·芬奇。在迈克尔·杰布的著作《像里奥纳多那样思考》中提到,达·芬奇最杰出的能力是观察能力,并拿他的笔记做了论证。以创意设计闻名的IDEO公司的莱昂。西格尔所说的“创新始于眼睛”,以此来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密西根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鲁斯本·斯坦恩在《思维的诞生》中断言:“创新源自洞察,洞察源自观察”,他说“伟大的洞察是可以感知所有事物内含惊艳之美的能力”。他强调“通过观察获得的经验和思考可以引发创意性直觉”,同时强调伟大的天才们使用的道具中最主要的是观察能力。最近针对最优秀策划人员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策划人员的第一素质是“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洞察力就是看透本质的能力,也是观察的另一种表达。

回顾那些获得伟大成就的人们的创新历程,可以发现他们都是观察力突出的人。创新的点子需要对事物的彻底观察。这种假设也通过熟读爱因斯坦的传记得到了确认。p016-019

序言

所有的点子都始于观察

2007年夏天,翻译《逻辑写作》这本书时,我开始考虑关于创造性的问题。这本书出版之后很多企业都邀请我开研讨会。在准备各类研讨会时,我把重点放在“再好的创意性想法,若不能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就没有意义”这一点上。

不过组织研讨会的企业和我的意见有所不同,他们希望把主题定为“如何提出有创意的点子,并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我拒绝了这个要求。提出创意性点子的方法,对于这个主题我不能掌控,也无法掌控,而且也有专家专门研究这个领域。不过不仅是企业,有很多学校、团体和个人也向我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这些开启了我的疑问之旅,我开始策划这本书。我确信,为了提高创意必须先提高观察力,所以我把所有的研讨会日程都延后到了这本书的出版日期之后。同时作为弥补,我将提供可以挖掘创意性点子的卓越方法。看到我踌躇满志,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也欣然同意了。

为了找到答案,我读了大量与创意性和创造力相关的书籍,开始进行理论探索。从总论到各论,从难到易,从专业书籍到实用书籍,有很多种书,也有很多种理论,线上和线下都有无数关于创意性的各类研讨会。这些都加重了我的疑问。即使这样,为什么创意性却没有得到提高呢?为什么人们还在感叹创造力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呢?为什么无休止地探索其方法论呢?

这次我改变了方向。我觉得如果能找到可以产生这种创意性思维的方法,就可以找到答案。为了了解创造性点子被发掘的全过程,我认真研究了那些被称为天才的创意大师们的生活。如果能找到这个过程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也许能解开谜团。能力?瞬间?行动?思维?不管决定创意性点子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我都全身心投入,争取找到一丝线索。

如果先抛出结论的话,那就是“观察”。我发现,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商业天才的革命性想法和所谓“创意专家”所做出的创意加工过程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天才的革命性想法的创意来自观察。他们认真观察眼前的事物,挖掘创意,会抱着疑问,随时随地观察相关的一切。在挖掘点子的整个过程中,顺序可能在前也可能在后,但一定会有“观察”。

而所谓专家们做出的点子在制作过程中却没有这个环节。发觉这个事实之后,我大喊:“我发现了!”我做了大胆的假设,伟大的创意性点子的开始是观察。在常人容易忽视的现象中,专家们却可以发现新点子和新观念。他们可以在与大街上大妈们的闲聊中,在常见的报纸广告中,发掘新的点子,之后把这些新点子和新观念融入到商业或投资中发挥能量。

看到同样的事物,却能发现不同机会的能力就是观察的能力。而需要创意的人,就需要学习观察的技巧,这是我的另一个假设。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以商界为中心,细细研究了取得伟大成果的人们,再努力找出他们与常人的差异点。详细剖析了创意性点子被发掘被实施的过程,再努力找出起始点。

其实也不是没有专家提到“观察”是点子的开始。他们虽然很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但都没有给出如何观察才能发掘创意性点子的方法。我决定首先观察我自己,毕竟在公司里我是小有名气的“点子通”,我先观察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发掘创意性点子的。

我像尸体解剖室里的医学院学生一样,一一解剖了被别人一致称为“点子病毒”的自己。其结果是,我发现我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关注。会仔细看,会挖进去看,会拿出来看,会翻过来看,会切开来看;我也把自己发掘点子的过程倒推了一遍,来了解我的观察习惯对这个过程有怎样的贡献;我也观察了创意出众的人们,问了他们如何挖掘创意;我也找了那些被称之为“点子银行”的人,采访过他们;为了探索秘密,我也冒充过时事杂志的记者去接近他们。

对于那些对人类历史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大家都认可他们的观察力卓尔不凡,但没人把放大镜放到他们的观察能力上。所以在找参考书和资料时,我翻阅了比写其他书时多一倍的书籍,但也没有获得多大的帮助。我查阅了各类出点子的方法、创造力、创意性、企划力、洞察力等相关书籍。创意学、脑科学,甚至艺术文学都提到,要造就伟大成果就必须有良好的观察力,但没有一本书、没有一个人专门研究观察力。“为何没有关于观察方法和专门介绍观察力的书呢?”这是我的疑问,也是我的机会。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抱着这个问题反复研究,发现任何的革命、改革、改善、创造、解决纷争都与“观察”有关。再拿这个发现与我自身结合,做了精细的分析,果然如此,就是观察。我终于发现了创造力的秘密,要像阿基米德一样大喊:“我发现啦!”

创造力的秘密和观察的力量

这本书是通过刺激创意脑细胞从而创造机会的力量(即“观察”)的使用说明书。当您掌握观察的力量时,会感受到创意性点子的发掘、实施、创造价值等所有工程在您的体内全部启动,会让人惊奇万分。

这本书会说明观察是能触发创意性点子的发掘和实施的能力,通过事例来分析说明,观察通过怎样的过程达成了怎样的成果。为了写这本书,我追踪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业奇才们的创新过程。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以观察为主业务的专业人士,也同样适用于需要创意性思维的、正准备迎接未来挑战的、想要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的所有人。

新加入公司的新员工、需要拿出业绩的中层管理者、希望提高组织创造力的领导都需要这本书,对于个体户、市场人员、管理者、营业员都是必读的书。这本书会给孩子的父母、教师、创造新角色的演员、作家、画家、观察他人内心的政治家、企业家、警察等提供创意的源泉。这本书会给那些探索创意性点子的人们一个叫作“观察”的礼物,这本书也会介绍发掘自己潜能、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自我观察方法。

之前我们没能发现观察的技巧,活得像个盲人。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商业乃至生命的本质,能体会到重新睁开双眼的奇妙。

“观察”解决了一个在我内心存在很久的疑问。说来惭愧,我这个人无论是站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前,还是在南太平洋绿色大海中都不懂得感动。看到发出惊叹的人们,我反而觉得他们奇怪。我觉得他们有些大惊小怪。但探索“观察的力量”让我明白,我之前是个不懂得观察的盲人。

总的来说,我是这本书最大的受益者。我很幸运有机会写这本书,非常感谢提议我写此书的金度研委员和鲁昌玄分社长,感谢让我小心开启创意这个黑箱子、帮助我采访的各界人士和各位博客会员,同样感谢写出让我受益良多的参考书籍的人们。最后,把这本书献给赋予我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观察力的父母。

现在开始公开斯蒂夫·乔布斯、沃尔特·迪斯尼、山姆·沃顿、理查德·布兰森等开启创造性经营时代的天才们的创意秘密和观察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天才专利的观察能力,你也可以掌握。这本书会让你拥有发掘机会、完成目标、解决问题、管理危机的能力。

2008年初秋

宋淑喜

书评(媒体评论)

我每天花10分钟左右把电视倒过来看。试着用不同的视角看这个世界,你将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如果通过这本书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倒着看,我们就可以打破传统观念,那样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

——李光兴 KAIST脑工科未来产业教授

需要和顾客沟通的企业最大的课题是洞察顾客的需求,而洞察始于对顾客的观察。为了主导市场,要加强你的洞察力,使它更加锐利。从这一点上,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朴在熙 PR沟通咨询公司社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