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厦门湾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张珞平//江毓武//陈伟琪//万振文//胡建宇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研究范围为厦门湾及毗邻海域,包括泉州市围头角至龙海市的镇海角连线以西、九龙江河口紫泥镇以东海域,包含厦门西海域(俗称西港)、九龙江河口湾、厦门南部海域、厦门东部海域、同安湾、大嶝海域、安海湾和围头湾等8个主要海域,行政区分属泉州、厦门和漳州3市管辖。

本研究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首次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总结福建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研究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二是首次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整合国内一流海洋科技力量的方式开展研究,实现福建省科技创新直接服务海洋强省战略实施、政府科学决策,使海洋科技在关键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突出了“发展主题”、“保障重点”和“因地制宜”的围填海原则,着力协调处理好海洋开发中的海洋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局部与全局、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内容推荐

本研究范围为厦门湾及毗邻海域,包括泉州市围头角至龙海市的镇海角连线以西、九龙江河口紫泥镇以东海域,包含厦门西海域(俗称西港)、九龙江河口湾、厦门南部海域、厦门东部海域、同安湾、大嶝海域、安海湾和围头湾等8个主要海域,行政区分属泉州、厦门和漳州3市管辖。

厦门湾及毗邻海域具有较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特区,厦门市的社会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闽东南以及福建省的龙头,但同时也给厦门湾及毗邻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海域生态环境现状

水环境:厦门湾及其毗邻海域水质无一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水质类别以劣四类为主,仅大嶝海域、围头湾为三类。无机氮和活性磷超标情况较普遍。安海湾污染最严重,除pH值和石油类,其他项目(尤其是重金属汞、铅、镉)均超标。

沉积物环境质量较好,基本符合第一类标准。

生物样品质量较好,重金属含量部分超过一类标准,但绝大多数符合二类标准;六六六、滴滴涕均符合一类标准。

生物生态:珍稀物种数量普遍降低;海洋渔业资源枯竭,湾内的海洋捕捞基本消失;叶绿素a的整体含量较高,赤潮目前已经成为厦门湾海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近几年赤潮持续发生。

污染源现状:厦门海域的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九龙江河口湾、同安湾海域和西海域。

2.回顾性评价

自1950年以来,厦门湾海域共进行了约62处围填海工程,围填海总面积约125.74 km2,主要集中在西海域和同安湾。围填海工程造成各海湾纳潮量下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1938年比,西海域1984年减少32.4%,现状减少25.5%,马銮湾的开口增加了纳潮量;同安湾1984年减少20.6%,现状减少21.8%。

各海域水质总体呈现恶化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各海域水质达标率不及30%,已无环境容量可言。

围填海工程是文昌鱼资源锐减的直接原因之一,大面积围垦使同安湾的底质从沙质变为泥质,直接导致文昌鱼资源的衰竭;同时围填海工程也直接造成红树林分布面积缩小;另外,围填海工程可能对海洋珍稀物种如中华白海豚和中国鲎的物种数量的降低、渔业资源锐减和渔场消失有一定影响。

评价结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污染物人海量的大幅度上升无疑是造成厦门海域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围填海活动及其造成的水环境容量的下降对海域水质和生物生态必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预测评价

各围填海工程对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容量、生物生态和珍稀物种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着各工况的不断叠加,产生的累积效应不断增强。厦门湾各海域水质均无法达到其功能要求,已无环境容量,赤潮发生较为频繁,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湾口填海对西海域动力条件和纳潮量的影响较大,从而明显影响到海域的环境质量。工况1可行,工况4不可行,工况2和工况5应慎重。

九龙江河口湾的围填海主要包括北岸海沧港区和南岸招银港区的港口建设需求。工况1和工况2可以实施,但相对工程成本,其生态、环境与资源损失较大;南岸招银港区工况3和工况4过于外突,对局部流场的影响较大,因此不可行;北岸海沧港区工况3海沧港区二期工程工况涉及红树林保护区的范围,应报省人大批准。

同安湾将是厦门湾海域下一轮围填海需求的热点地区,涉及的工况众多。综合各方面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提出同安湾的工况优选方案为:工况1和工况2可行;工况3、工况4、工况8和工况9对水动力和环境容量影响较大,不可行;工况5至工况7需慎重考虑。

厦门南部海域、大嶝海域和围头湾的围填海需求多数基本可行,工况6至工况9应慎重。

由于安海湾海域狭小,围填海对其水文动力和环境容量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各工况均不可行。

4.建议

鉴于厦门湾各海域水质均无法达到其功能要求,已无环境容量,赤潮发生较为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严格控制围填海、确保一定的环境容量以外,还必须削减污染源强,才能改善海域水质。建议开展海湾环境容量和污染总量控制研究,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负荷。由于厦门海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河流流域,控制九龙江流域和同安东、西溪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当务之急。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2 目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总体技术路线

 1.5 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规范

 1.6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海湾概况

 2.1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2.2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2.3 海湾海洋功能区划

 2.4 海湾环境质量、生态与污染源现状评价

第3章 海湾围填海活动回顾性评价

 3.1 历史围填海工程

 3.2 水动力环境评价

 3.3 环境化学评价

 3.4 环境容量评价

 3.5 生物生态环境评价

 3.6 海域资源影响评价

 3.7 社会经济评价

 3.8 围填海回顾性综合评价

 3.9 公众参与

第4章 围填海项目预测性评价

 4.1 海湾地区经济现状及发展需求

 4.2 围填海需求及围填海方案设计

 4.3 各围填海方案水动力环境影响评价

 4.4 环境容量影响评价

 4.5 各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化学环境影响分析

 4.6 生态影响评价

 4.7 海洋资源影响评价

 4.8 社会经济影响预测评价

 4.9 极端事件评价

 4.10 环境风险评价

 4.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4.12 围填海方案综合分析

第5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和建议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