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代寓湘人物传略(精)/湖湘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晓天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梁启超到湖南后,参与了南学会的创建工作,他在解释为什么要设立南学会时说:“当时正德人侵夺胶州之时,列国分割中国之论大起,故湖南志士人人作亡后之图,思保湖南之独立,而独立之举,非可空言,必其人民习于政术,能有自治之实际然后可故先为此会以讲习之,以为他日之基,且将因此而推诸于南部各省,则他日虽遇分割,而南支那犹可以不亡,此会之所以名为南学会也。”他在《南学会序》中说:“湖南天下之中,而人才之渊薮也。其学者有畏斋船山之遗风,其任侠尚气,与日本萨摩长门藩士相仿佛,其乡先辈若魏默深、郭筠仙、曾劫刚诸先生为中士言西学者所自出焉。两岁以来,官与绅一气,士与民一心,百废俱举,异于他日,其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湖南人若也。今诸君子既发大愿,先合南部诸省而讲之,庶几官与官接,官与士接,士与士接,士与民接,省与省接,为中国热力之起点,而上下从兹其矩絮,学派从兹其沟通,而数千年之古国,或尚可以自立于天地也”。

梁启超在时务学堂的教学,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他以万木草堂的教学原则为蓝本,制定了《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学约分立志、养心、治身、读书、穷理、学文、乐群、摄生、经世、传教等10章。在立志一章中,梁启超强调学生要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学者苟无此志,则虽束身寡过,不过乡党自好之小儒,虽读书万卷,只成碎义逃难之华士。此必非良有司与乡先生之所望于二三子也。”“学者若志在科第,则请从学究以游;若志在衣食,则请由市侩之道。有一于此,不可教诲,愿共戒之。……志既定之后,必求学问以敷之,否则皆成虚语,久之亦必堕落也”。在养心一章中,要求学生养成意志坚强和不畏艰险的心理素质。在读书一章中,提出了以中学为基础,兼习西学的读书原则。要求教习每天授课完毕,要向学生提出有关“目前事理或西书格致浅理数条”,或“各报所记近事一二”,由学生“各抒己见”,“精思以对”。在传教一章中,谓“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今宜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他日诸生学成,尚当共矢宏愿,传孔子太平大同之教于万国”。又在《答张次宗问时务学堂事》中说:“教学者先读《孟子》、《公羊》,讲明圣经中之公理公法,然后取古今中西之政治法律以比较而进退之,求其切可行”。并将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制定的学规《长兴学记》印发给学生传习。

时务学堂开设的课程,是由梁启超拟定,经过湖南官绅认可后付诸实行的。主要课程有经学、子学、史学、西学等科目。根据这些科目,梁启超还自己动手编写了《读春秋界说》、《读孟子界说》等教材。《读春秋界说》专门讲授孔子素王改制之义,张三世之说,以明古往今来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旨在宣传康有为论述的孔子改制思想,阐释变法理论依据。《读孟子界说》主要宣扬《春秋》孟子中所传的大同之义和保民思想,阐释民权的兴衰消长,唤起学生对民权思想的认知。同时还编撰了《读西学书法》和《西学书目表》等辅助教材和参考文献。《读西学书法》不厌其详地讲述了读西学书与读经、史、子、集的学习方法。在《西学书目表》中,将开列的西学书目数百种“区分门类,识别优劣,笔记百余条,专言西学书源流门径”。另外,他还与谭嗣同等将《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印刷几万册,加上按语,秘密散发,借以揭露君主专制的祸害和暴行,传播革命思想。

时务学堂的教学法,除课堂讲授外,最主要的是令学生作札记,师长则批答进而指导之。发还札记时,师生一起进行讨论,相与问难答疑。梁启超每日在讲堂4小时,夜则批答诸生札记,每条多至千言,往往彻夜不寝,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乐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盛倡革命。其论学术,则自荀卿以下汉、唐、宋、明、清学者,掊击无完肤。如有学生对民权问题提出质疑时,梁即批道:“春秋大同之学,无不言民权者。盖取六经中所言民权者编集成书,亦大观也。”当学生问君臣之道时,即批曰:“《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也者,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如开一铺子,君则其铺之总管,臣则其铺之掌柜等也,有何不可以去国之义?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增,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有学生提到权利与智慧问题时,即批曰:“凡权利与智慧,相依者也。有一分之智慧,即有一分之权利;有百分之智慧,即有百分之权利;一毫不容假借也。故欲求一国自立,必使一国之人之智慧足可治一国之事,然后可。今日之中国,其大患总在民智不开。民智不开,人才不足,则人虽假我以权利,亦不能守也。士气似可用矣,地利似可恃也,然使公理公法、政治之学不明,则虽有千百忠义之人,亦不能免于为奴也。诸君既共识此意,急求学成,转教他人,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使人咸知有公理公法之学,则或可以不亡也。”有学生提问:“张博望之通西域,人谓其首开边衅,然今日之中国又苦塞而不通,功之则外祸之始基也,罪之则大同之起点也。岂远大之略非一时克睹其效与?”梁批曰:“地球万国之必不能不相通者,天道也。人力虽强可逆天乎?故欲闭关自守以冀绝外患者,中国人至愚至陋之言也。张博望之功大矣,西为哥伦大会,我中国亦为大会以记张博望之功。罪云乎哉?”有学生对“保国、保种、保教”之说感到茫然,要求垂示,梁批答道:“必知所以保国,然后能保也;保种、保教亦然。一人之力不能保国也,则合多人之力以保之。多一知此理之人,即多一能保之人;若使天下人人能知之,则无不保之国,无不保之种,无不保之教矣……我非大言以欺诸君也”。当有学生提到改朔易服之事时,梁即批曰:“屠城屠邑,皆后世民贼之所为,读《扬州十日记》尤令人发指眦裂。故如此杀戮世界非急以公法维之,人类或几乎息矣。”等等。梁启超对时务学堂学生札记的批答,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的启示作用,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P463-466

目录

概述

炎帝

舜帝

屈原

吴芮

贾谊

马援

张机

陶侃

杜弢

司马承

张缵

王昌龄

张谓

杜甫

元结

李泌

刘长卿

李皋

戎昱

韩愈

刘禹锡

柳宗元

高郁

马殷

许德勋

马希范

李允则

胡安国

杨时

李纲

向子诬

岳飞

胡宏

朱熹

张拭

辛弃疾

姜夔

魏了翁

真德秀

向士璧

宋慈

欧阳守道

文天祥

刘国杰

周德兴

青文胜

王守仁

季本

张元忭

袁宏道

何腾蛟

吴三桂

赵申乔

潘宗洛

何■

迈柱

傅鼐

骆秉章

毛鸿宾

李瀚章

刘岷

张亮基

王文韶

陈宝箴

吴大潋

俞廉三

赵尔巽

黄遵宪

江标

徐仁铸

梁启超

岑春萁

朱经农

胡美

张敬尧

颜福庆

汤芗铭

钱基博

张治中

廖世承

薛岳

王一飞

王甲本

方先觉

附录

序言

湖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湖南文脉得以绵延不绝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千百年来湖湘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印记与积淀,同时也打上了不同时期寓居湖南的外地官员与文人骚客的深深烙印。

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来到湖南的为官从政者,其中不乏厚爱苍生的良吏贤士。他们或清廉自守,秉公为政;或雷厉风行,革除陋习;或关心民瘼,为民请命,其惠政泽被三湘,延及后人,推动了湖南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他们对湖南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彰显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湖湘文化的品质。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除大批军政人物寓居湖南外,众多的文人骚客亦曾驻足湖南,其中许多人因怀才不遇、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而浪迹湖湘。人生的变化无常与深沉的忧患意识,湖湘古朴的民风民俗与秀美的山川,使这些命运多舛而又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在流寓期间吟诵放歌不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湖湘文化中熠熠闪光的组成部分,流风余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尤其是宋代的胡安国、胡宏、张拭、朱熹等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家均曾讲学湖南,并因此而衍生出著名的湖湘学派,对湖湘地区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及至近代,历史风云变幻莫测,无数外地人士来到湖南,他们与湖南人民共同演绎出众多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活剧。戊戌维新期间,陈宝箴、梁启超等维新有识之士,与湖南的谭嗣同、熊希龄等革新志士疾呼变法,排除万难,厉行新政,使湖南成为维新运动最富朝气的省份,开启了近代湖南思想启蒙运动的闸门。

抗战时期,张治中在湖南联共抗日,发动民众,训练民众,使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以薛岳为司令的第九战区官兵与其他中国军队,与日寇在湖南血战达八年之久,并三次取得湘北大捷,名震中外,无数外省籍的将士因此而血染疆场,为国捐躯,长眠在湖南的土地上。他们的功绩,永远铭刻在湖南人民的心中。

时至21世纪的今天,为了深化对湖南历史文化的研究,加深人们对湖南历史文化的了解,以便人们能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启迪,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同仁们,不畏艰难,历时一年,从浩如烟海的史籍里,筛选出近百位具有典型性的寓湘人物进行整理、研究,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寓湘期间的主要事迹进行介绍,最终编著了这部《历代寓湘人物传略》。

本书虽说是一部人物传记类书,但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书中的人物传记不是传主一生经历、事功、思想的全面总结,而是突出其寓湘期间的事功与思想,突出其对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对其不在湖南期间的事功均略而述之,以体现该书的湖湘文化特色。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寓湘人物的事迹散见于各类典籍之中,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某一时期或某一个寓湘人物进行了研究,但对数千年来寓居湖湘大地的寓湘人物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则一直阙如。因此,本书注重历史纵度的发掘,力求将1949年以前寓居湖南且有一定影响的寓湘人物尽可能收录在目,对一些重要但又难以写成完整小传的寓湘人物,则集中放在卷末的附录之中,以保持该书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而且,为了给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方便,本书十分注重资料的准确性,对有关史实重新进行了考证,纠正了某些史实错误。

当然,寓湘人物与所有历史人物一样,具有某种复杂性,往往具有双重的文化属性。一方面闪烁着经受历史陶冶之后所留下的优秀文化的光芒,另一方面又黏附着某些封建思想与行为的糟粕。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古代某些寓湘人物有忧国爱民的一面,又有防民、镇压人民起义的一面;有奋发有为、.不断进取的一面,又有消极悲观、愚忠迷信的一面。近代某些寓湘人物,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敢于御侮的一面,同时又有不相信民众,甚至反民众的一面。对此,我们都必须具体地历史地分析,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但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对传主一般不作评论,力求实事求是地将其事迹记录下来,以保持该书的严谨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通常的解释,寓湘人物是指在湖南寓居一段时间的非湖南籍人士,移居或迁居湖南的则不在此列。但由于“寓湘”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选定有关人物的大致原则是:凡历史上在湖南境内生活、工作一段时间,并对湖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一定贡献或产生较大影响的外地人士均可收录;古代有影响的督抚、郡太守、知州府和个别政绩突出的知县亦在收录之列;湖南古代帝王或分封湖南的诸侯王和地方割据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收录。但由于该书的时间跨度甚大(从远古至民国),此间寓居湖南的人物千千万,他们的事迹大多已在漫漫的历史中湮没无闻,我们所挖掘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工作只是初步的,但愿能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本书的编写顺序,从远古至民国按各历史时期的时间段编写,同一历史时期的人物,按出生时间先后编写。清朝及清朝以前的年号记述,一般以帝王纪年表示,并在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无帝王纪年的直接用公元纪年。

本书是一项集体合作的成果,在传主的选定,写作体例的确定,以及书稿的修改过程中,张光华、熊治祁、夏剑钦等同志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付出了大量心血。本书的作者,根据从古代至近代的时间顺序大致依次为:周亚平、李斌、张衢、郭钦、张江洪、岑生平、王国宇、毛健。附录部分主要为张衢、毛健、郭钦、王国宇所编撰。概述为王国宇所撰,王晓天最后审读了全稿。彭慧同志为书稿的打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当然,本书在查阅有关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参阅了前人与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由于编撰者水平和掌握的资料有限,加之作者众多,难免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晓天

2008年4月30日

内容推荐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史籍里,筛选出近百位具有典型性的寓湘人物进行整理、研究,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寓湘期间的主要事迹进行介绍。

本书虽说是一部人物传记类书,但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书中的人物传记不是传主一生经历、事功、思想的全面总结,而是突出其寓湘期间的事功与思想,突出其对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对其不在湖南期间的事功均略而述之,以体现该书的湖湘文化特色。

编辑推荐

湖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湖南文脉得以绵延不绝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千百年来湖湘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印记与积淀,同时也打上了不同时期寓居湖南的外地官员与文人骚客的深深烙印。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史籍里,筛选出近百位具有典型性的寓湘人物进行整理、研究,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寓湘期间的主要事迹进行介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