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雨街的猫/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王一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神秘的雨街上住着雨女巫雷莎太太,她养了一只猫咪,名叫阿洛。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跌宕起伏的故事。

本书是一篇很抒情很舒缓的童话,故事伤感又浪漫。这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作家写的好童话。一条总是下雨的街(但每天下午4点10分后就停雨),一只叫阿洛的猫陪伴着雷莎太太,雷莎太太等待着来自大海的雷特船长的第81封信。可是她没有等到信就永远离开了雨街。但是阿洛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不是又继续了吗?

内容推荐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长篇童话代表作,讲述了发生在神秘雨街上的一个感人故事。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巧妙地穿插了女巫雷莎太太和她的猫咪阿洛两条线索,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品文句优美,境界高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

目录

关于故事的由来001

第一章 雷莎太太给了黑猫一个家005

 1.雨街的友情提示007

 2.地理老师013

 3.与猫共进午餐017

 4.烟囱吐泡泡023

 5.《狗眼看人》报029

 6.出生在风街033

 7.流浪在阳光街039

 8.女巫签名的书043

第二章 神秘的灰衣人和奇奇怪怪的猫051

 9.神秘灰衣人053

 10.不平凡的雷莎太太060

 11.猫的聚会066

 12.胖猫来信071

 13.烟囱魔鬼被埋一百年075

第三章 阿洛独自住在雨街的老楼上083

 14.等待一封信085

 15.和老鼠班尼告别090

 16.招聘主人097

 17.雾街导航犬106

 18.与众不同的壁虎110

 19.小蜗牛茉莉114

第四章 雨巫婆的传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21

 20.船长雷特123

 21.放弃当雨女巫129

 22.第八十封信133

第五章 阿洛结束了孤独的生活139

 23.乡村生活141

 24.向鼠兄弟道别148

 25.还壁虎尾巴154

 26.白云和阿洛在一起158

 27.力大无比的米店162

 28.用字典取名字166

 29.像烟一样离去173

第六章 当雨街不下雨的时候177

 30.特殊客人179

 31.钟表店的小提琴186

 32.听音乐的老渔夫192

 33.黑猫音乐会195

 34.雨街不下雨的时候

故事后面的故事209

我的漂流屋(代后记)211

附录一:王一梅主要获奖记录217

附录二:王一梅主要作品出版年表219

试读章节

1.雨街的友情提示

雨街,一个经常下雨的地方。在雨街的每一个路口,都有一块路牌,上面标着雨街的路线图,另外还有一个友情提示:您带伞了吗?

所以,如果你在雨街看见一只小老鼠撑着雨伞经过,千万不要太惊奇。

街中央有一座两层的老楼,是雨街最古老最古老的楼。

老楼的墙壁上爬满了和老楼一样年龄的藤,这种藤有着动物一样的名字,叫做爬山虎,它的藤是占老的,叶子却是今年春天新长的,被雨洗刷得特别绿。

老楼的主人是老雷莎太太。

雷莎太太一般都待在楼下的客厅里。每天下午,她都靠在客厅中央的摇椅上休息,一直到她家的猫头鹰挂钟响起。

猫头鹰挂钟做成一只猫头鹰的样子,两只猫头鹰眼睛一左一右地眨着,时间就“滴答滴答”地过去,猫头鹰的领带就是猫头鹰钟摆,它有气无力地敲了四下,声音就像是淋了雨受了潮。

雷莎太太在心里数得清清楚楚,但她还是举起放大镜,看着墙上那只猫头鹰挂钟,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四点了,该出门了。”

她披上彩色的格子围巾,把挂在前额的几缕白发整理到头顶,她所有的头发都扎进了脑后的发髻,使她的脸显得很干净。

她从屋子正中间的摇椅上起身,慢慢踱到窗口。

今天没有下雨,是难得的好天气。窗户外花坛边,太阳照在青石板的路面上泛着光,带着一些水气。

一群孩子提着一条腿玩跳房子的游戏。雷莎太太喜欢这些会提着一条腿跳方格的孩子。就像她家里的东西,都是提着一条腿的。

真的,雷莎太太的桌子本来有四条腿,但是有一条腿被老鼠啃掉了,就变成三条腿了。

她家里的椅子也是三条腿的。

她的眼镜是一条腿的。

她的伞是黑底夹着粉红色细碎花纹的,本来应该有十二根伞骨,现在已经只剩下十一根了。

不过没有关系,雷莎太太习惯这一切,她的桌子从来没有倒过;椅予也没有让她摔跤;她的眼镜最多从她的鼻子上滑落下来,还有一条绳子系着;她的伞也照样遮雨。

雷莎太太撑着这把伞出门,几朵淡淡的乌云在伞的上空飘着,好像随时要变成雨水落下来。

她的邻屑向她问好,并且问她:“今天下不下雨?雷莎太太。”

“不下。”雷莎太太说完就把伞收了,像拐杖一样撑着地。那几朵淡淡的乌云就从雨街的巷子上空飘走了。

雷莎太太在雨街中央的花坛边坐下来,这里刚好正对着她住的老楼,孩子们在这里玩跳房子游戏,他们把一块小小的砖从一个方格踢到另一个方格,最后踢进尖尖的屋顶。

雷莎太太每天四点十分都要来这里,等待着雨街的邮递员经过。如果有信件,邮递员会停下车;如果没有信件,邮递员只要把报纸扔到每家门前的屋檐下就可以了,然后邮递员绕着花坛拐一个弯,就远去了。

“没有你的信,雷莎太太。”邮递员老远就说,“只有汤先生家的报纸。”

“哦,谢谢。”雷莎太太的声音很小,很无力。

一个男孩把一块砖踢到了雷莎太太的脚上。雷莎太太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那块砖就一直停留在雷莎太太的脚上。孩了们想过来捡那块砖的时候,发现砖已经不见了。  男孩说:“刚才我明明看见砖停在这里的。”。

女孩说:“是啊,我也看见了,我还怕砸坏了老太太的脚趾。”。

“可是,这里只有一只青蛙。”男孩发现雷莎太太的脚上蹲着的的确只是一只青蛙。

难道那块能砸疼人的砖变成了青蛙?男孩和女孩都觉得很奇怪。

男孩说:“我们把这只青蛙抓起来,关进笼子。”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他们笼了里关着的不过是一块砖而已。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他们把这个发现告诉了他们的地理老师——汤先生。

P7-10

序言

下雨天也是晴朗的

朱效文

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头几年,不断地有年轻的童话作家涌现出来,为有些沉闷的中国原创童话增添着鲜活的亮色。在他们中间,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童话艺术风格,并保持自己理想追求的尚为数不多,王一梅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童话创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幻想境界的创造。以为将生活故事或小说中的人物简单改成动物便是童话,这是对童话艺术的严重误解。优秀童话作品中的幻想境界既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一定也有丰富的精神意义。

在王一梅的成名作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中,一只蚂蚁偶然被夹进一本书里,这只蚂蚁被压扁了,变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而书本里的字被蚂蚁感动,也学着蚂蚁的样子,走动起来,然后又不断地组合成新的故事。这幻想境界既新鲜而又不失自然,既大胆而又恰到好处,既神秘莫测又能引发美丽想象。我们看到,这小小的蚂蚁竟然能托起大大的变化无穷的故事;原本凝固的字在蚂蚁的感召下,获得了生命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小与大,静与动之间的奇妙转化,就形成了这幻想境界里所蕴含的精神意义,使这小小的童话,具有了无比宽广的边界。优秀的童话作家从来都不是为幻想而幻想,而总是在亦真亦幻中勾画着美,为灵魂寻找着理想的通道。王一梅正是如此。这也正是她的童话令人感动,耐人回味,也让儿童读者由衷喜欢的原因。

王一梅塑造的童话人物都有灵魂。在她的童话作品中,童话人物,甚至一棵被砍伐后留下的橡树墩,都无不具备执著坚忍的个性,坚守某一个目标与梦想。面对社会文化心态的浮躁与脆弱,王一梅的童话显然是在向儿童读者们彰显一种与之抗衡的美好人格与个性。这是人类精神经久不变的传承,也是对人类心灵的永久慰藉。

王一梅塑造的童话人物都富有爱心。她的童话中很少有极端的反面人物,即便是反面人物,也很少做极端的坏事,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常常是柔弱的,因此,王一梅在她的创作中也从不对反面人物痛下杀手,而总是采用温柔的方式去感动他们冰凉的心,使他们也变得善良起来。读王一梅的童话,我们会始终沉浸在爱的暖流中。中国古代先哲墨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倡导“兼爱”,也就是普遍的对所有人的爱。当一种普遍的爱,成为童话作家的理想和追求时,也是其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自觉传承。

王一梅曾说,她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下雨天也是晴朗的”。这仿佛就像是她的“爱”的宣言,不光要让“爱”照耀快乐的天空,即便在困厄与忧伤的“雨季”中,“爱”的阳光依然明媚。

在当代中国的童话创作中,童话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成为创作的一个“软肋”。然而在王一梅一直倾力对于个性化童话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在她的长篇童话中,王一梅塑造的童话人物形象既是孩子气的,透明的,幻想的,又是个性的,有新意、有灵魂的。

王一梅的童话呈现出一种和谐、优雅的艺术风度,这也使我想起她所生活的地方。她的家乡在江南,在水乡苏州。水乡是多雨的,水乡是柔性的,水乡女儿有如水般的性灵。王一梅童话的文学品格,正是江南水乡的柔性与和谐品性的生动写照。王一梅的童话十分讲究结构。她的长篇童话决不是短篇作品的系列连缀,而是真正的有完整结构的长篇。这常使我又想起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那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墙外有墙,山外有山,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园林景观,仿佛与王一梅的童话结构有着相通的神韵。读王一梅的童话,你仿佛能听见江南的雨,江南的水,看见江南的雨巷,江南的园林,能感受到飘逸在水天间的江南神韵。这是饱受江南文化熏陶养育的作家性情在创作中的自然流露。当我们寻求童话艺术的民族化、本土化时,不正是在寻求那创作中体现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寻求那作品中蕴含的本土山水的灵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吗?在这方面,王一梅的创作实践给了我们十分可贵的启示和成功的范例。

当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谈论“成人童话”的时候,坚守童话的儿童本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不管在外语中,童话这个单词是怎么拼写的,童话在中国仍然应当是给孩子们看的。王一梅的童话创作始终坚持着为孩子讲故事的质朴创作心态,她的文字清新、简约,充满着智慧与幽默感,飘动着手富的想象力,能使儿童读者一边阅读,一边获得由衷的快乐。她的童话语言和人物思维都极富儿童情趣;即便是成年人物,他们的情感与心灵也常常荡漾着儿童般的趣味,能给阅读它的孩子带来审美的快乐和情感的体验,留给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这种始终不变的儿童本位,是作为成年人的童话作家很不容易做到的,也是童话作家最可宝贵的品格。

优秀的童话作家就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智慧的童话语言,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它可以将原本没有笑料甚至有些苦涩的生活,用一种笑的方式巧妙地呈现出来。王一梅使用的正是智慧的童话语言,是简约的白描手法。她的童话中,那些感人的细节常有极美的画面感,营造出宁静幽远的童话境界,令人心驰神往。可以说,既简约而又丰富,也是王一梅童话语言最精美的特色。

在苏州的雨巷里,有一片美丽的阳光。它告诉我们,“下雨天也是晴朗的。”这既是一个具有童话精神的神奇意象,也是王一梅童话艺术风格的基本面貌。王一梅的童话不光有趣,有神,也有“根”。走进她的童话,沐浴着那片神奇的阳光,每个孩子的心灵都会为之感动。

我也为之感动。

后记

我的漂流屋(代后记)

王一梅

童年的色彩

我想过这样的生活——

种一棵花,它的花朵是蓝色的,很小很小,每天开一朵。

养一条虫,它的身体是圆形的,经常打滚,每天变色,用黄色表示心情愉快,用白色表示一片茫然,什么也不想,用红色表示激动,用黑色表示愤怒。

住一间房,它的四周是水,水边有粉红的蔷薇花,屋后是竹林,竹笋从床底下冒出来。

养一只鸭,每天下一个蛋。它常常忘记自己把蛋下在了哪里,当我散步的时候,在河边的乱砖里忽然捡到了这个蛋。

和一条狗做朋友,每天清晨狗陪伴我走过上学的路,傍晚,狗玩累了,乖乖地等在我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回家。

读一本书,书里住着一只小蚂蚁。

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

童年的我就过着这样的生活。除了那只圆形打滚的西瓜虫不会变色,其他的,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精彩生活。

童年于我,原本只是一些片段式的回忆:蜿蜒的充满古旧味道的小巷;长着瓦楞草的屋顶,半夜猫从天窗上经过遮住了月光;开满蚕豆花的田埂、水渠中央黑黑的蝌蚪排着队;街头爆米花机扬起白色的烟雾;冬天清晨,妈妈用井水洗我的衣服;夜晚,爸爸在灯下用碎花布拼我的小书包……许多年之后,这些片段在我的童话中演变成水气弥漫的故事背景和动人的温暖氛围,有意无意间,江南水乡的景物和感恩情怀一起构建起我的童话世界。

《鼹鼠的月亮河》中那条弯弯的月亮河就是江南农村屋后的小河;《住在雨街的猫》中那条神秘的雨街,便是江南多雨的小街;《蔷薇别墅的老鼠》中那个宽容、乐于收养的蔷薇奶奶便是我的外婆;而《木偶的森林》里那条通往城市的道路,便是我从乡间小道走出,一直走向了城市的路。

童话漂流屋

1985年,我来到美丽的苏州,就读苏州幼儿师范学校。除了学习基础课程之外,幼儿师范的课程中有音乐、美术、钢琴、舞蹈等课程,更主要的是有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生物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我日后写童话帮助非常大。从这时候开始,我就注定了要和儿童相伴一生。

三年之后,我到苏州大学幼儿园工作。走进了大学校园,晚上我去图书馆看书,白天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演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我们扮演着童话中的角色,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1994年,我开始了中文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儿童文学课程使用浙江师范大学黄云生教授的著作《幼儿文学原理》,书中详细讲述了什么是童话,童话的特性是什么?一个童话作家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等等问题,还介绍了许多著名的童话名著和童话作家。

我按捺不住对于文学的向往,开始尝试写童话。当年10月,我的儿子出生了,第一篇童话《金银坡》也发表了。1995年2月,又发表了第二篇童话《稻草娃娃》。从此,我开始有了编辑的约稿。那时候,全家住在一套二十八平米的小套间里,房间就是书房,床头放着笔记本,醒来便读书或写作,每天骑自行车两小时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每次停留街头的时候,我常常对着风中飘落的树叶深思。我感觉这些飘飞的树叶是大自然寄给我们的明信片,它们告诉着我们季节的变幻、生命的轮回,偶然,我就在这样的意境里找到了童话的构思。

1996年,黄云生教授第一次来苏州,我把自己写的二十六篇童话抄写在方格稿纸上装订成册,以其中一篇童话《漂流屋》作为名字,黄教授看了手抄《漂流屋》后说:名字起得好啊,你的童话今后会越飘越远,一直漂洋过海。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希望能用心营造一间装满童话的小屋,载着希望漂流到远方。

1998年7月,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和第一台电脑,开始用电脑写作。《书本里的蚂蚁》就是我在电脑上写的第一篇童话,是我写的第一百二十一篇短篇童话,写完之后立刻投稿,很快就被退稿,这让我对自己的童话充满疑虑。8月份,黄云生教授第二次来到苏州,他看了我这篇童话,鼓励我说,退稿并不意味着失败,要有自己的眼光,而不是把是否被杂志录用作为标准。后来在黄云生教授的推荐下,这篇童话发表在1 999年第3期《幼儿故事大王》上。

2000年5月份,《书本里的蚂蚁》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黄云生教授专门为我写了评语,又撰写《一个成为现实的回忆》一文,回忆他看见我拿着退稿信时颓丧的情景。

1998年是我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一年,那年10月,我应天津新蕾出版社《童话王国》邀请,第一次参加了笔会,见到了儿童文学大家:樊发稼、金波、孙幼军……我感觉自己开始走近童话。

现实和幻想的世界

2000年,我离开工作了十三年的幼儿园,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工作,在那里,接触到的都是大学生。以往我习惯于从小到大地看一个人的成长,而现在,我习惯从青年反向看童年。我发现,那些成年之后的话题在童话中早就出现过,只不过童话是以轻快简单的方式阐述,而生活是以严肃而沉重的方式呈现。童话对于人生绝不仅仅意味着童年,还意味着生命中轻快的部分以及生活的色彩。

随着儿子升入小学,我开始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童话传达着我对于自我、幸福以及生活的态度。我知道,我在童话写作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我在创作中忠实于自己,坦露着自我,故事是虚构的,情感以及对于生活的感受却是真实的。感谢生活和童话呈现给我一个现实的世界和另一个幻想的世界。如果生活是海洋,那么,童话带我走到海洋的彼岸;如果生活是一面镜子,那么童话带我走进镜子里面。

三十年前的我,犹如《书本里的蚂蚁》中那个小姑娘,每天都期待新的故事,三十年之后的我,希望自己成为《书本里的蚂蚁》中的那只小蚂蚁,不断写出新的故事。在一味求新求异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一些需要更正的创作问题。

1998年之后,我国儿童图书市场开始琳琅满目,一批外国图书进入我们的视线,我看见了外国儿童文学的想象、智慧……不知不觉中,我的童话写得越来越像外国童话。就在这时,2006年第1期《中国儿童文学》发表了黄云生教授的评论《丑小鸭情结及其他——读王一梅的童话》一文,黄教授一如既往地鼓励和肯定我,同时也指出我童话有“洋味”的毛病,后来他又和我短暂面谈,指出本土化写作的方向,他说,抒情派童话非常适合文学阅读,要继续发扬,在女巫骑着扫把满天飞的时候,要思考写有中国特色的童话。遗憾的是,这篇长长的评论和这次短暂的谈话竟然成了黄教授给予我最珍贵的最后的回忆。

后来,我去了德国,在那个有着格林童话的国度,我直观地感受了《大盗贼》、《小女巫》、《讲不完的故事》的出版背景,也了解了作家的生活背景,让我更加坚信,真正的作品应该诞生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

梳理忙碌的心境,我感慨生活给予我很多,当年采着野花把小蚂蚁夹进书本的女孩情怀,一字一字抄写《漂流屋》的美好憧憬……童话给予的从容、梦境以及舒缓一次次地洗刷着城市生活中的忙碌和疲倦。我仍然有信心回归到1994年,那个骑着自行车在城市街头编织童话的我,我的下一个童话又将是一次新的漂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