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恐龙的宝藏/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王一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绿蜘蛛在树叶上画了一张藏宝图,开启了虚形龙的寻宝之旅。……

本书文句优美,境界高远,这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故事。

本书作者王一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等。

内容推荐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长篇童话代表作。作品以绿蜘蛛画在树叶上的藏宝图引出故事,用独有的细腻笔触塑造了虚行龙阿迪、阿木、阿莉以及田鼠阿仓等生动的童话形象。文句优美,境界高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

目录

第一章 虚形花在遥远的过去

 1、树叶地图

 2、饥饿的恐龙

 3、树叶充机

 4、消失的冰房子

第二章 恐龙在城市里

 5、雪山融化

 6、城市的标记

 7、恐龙博物馆

 8、保护恐龙

 9、兔子的家园

 10、胡萝卜风波

 11、巴罗是一头猪

 12、发财美梦

 13、床底下的朋友

 14、屋顶上吃汉堡

 15、捉虫英雄

 16、虫情报道

 17、寻找哥哥

第三章 虚形龙在玉米地

 18、她不是女巫

 19、玉米小屋

 20、花菲儿是流浪猫

 21、亲人团聚

 22、永远喜欢的地方

 23、跟踪脚印

第四章 寻找宝藏的路上

 24、玉米项链

 25、赶走巴罗

 26、朋友永远相伴

 27、不平凡的琥珀

 28、另一半地图

 29、绿蜘蛛的故事

第五章 虚形龙重建家园

 30、博士的推测

 31、废墟变成宝藏

 32、到绿山去

 33、快乐的日子

 34、回城市看看

 35、雪中送炭

我的漂流屋(代后记)

附录一:王一梅主要获奖记录

附录二:王一梅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试读章节

1.树叶地图

阿迪是虚形龙中很有学问的恐龙,他研究树叶已经有很多年了。

有一天,阿迪半眯着眼睛躺在一棵树下,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一片绿色的树叶飘下来,在空中转悠着,落在了阿迪面前的泥地上。

这是一片像扇子一样的树叶。阿迪想:“啊,这张树叶落在我的面前,应该是属于我的。”

阿迪把这片树叶拣起来,放进他的扁扁的木箱。阿迪的木箱里,放着各种各样的树叶。

“笃笃笃……”阿迪刚刚盖住的木箱里发出了声音。

“奇怪,木箱里只有树叶啊。”阿迪想着。

“快把朝天的门打开。”木箱里传来了一个细小的声音。

真好笑,箱子的盖子成了朝天的门。

阿迪打开盖子。在层层叠叠的树叶上面,居然站着一只小小的绿蜘蛛,他的手里举着一片绿色的树叶。

“你在那里做什么?”阿迪问。

“我在画我的藏宝图,一阵风把我吹落到地上,你知道吗?在地上我还可以继续画我的藏宝图,但是,到了你的箱子里就不同了,这里太暗了,我一点也不喜欢。”

绿蜘蛛的话让阿迪觉得很奇怪。

“你的藏宝图?在哪里?”阿迪问。

“树叶上,你没有看这片树叶吗?除了树叶本身的图案,还有我用银色的丝画的藏宝图。”绿蜘蛛说。

阿迪看了看树叶,树叶上的叶脉和别的树叶都不一样,而且树叶上真的画着一张地图,是用蜘蛛银色的丝画的。蜘蛛都是织网的能手,画地图的蜘蛛,阿迪却是头一回看见。

阿迪仔细地打量这只绿色的蜘蛛:他的肚子很大,额头有一些皱纹,腿很短。如果他从树上倒挂下来,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也许会喜欢他,但是,绿蜘蛛举着小木棍,显得有些凶巴巴的,这让阿迪感觉有些不舒服。

阿迪用不耐烦的声音说:“知道吗?小蜘蛛,我们恐龙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我们是不会害怕蜘蛛的,就算你是拿着武器的,我们也不怕。”

绿色蜘蛛说:“恐龙的确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但是,恐龙会因为庞大而毁灭。”

阿迪觉得这绿色蜘蛛说的话有些奇怪。

“记住,这是一张藏宝图,是属于恐龙的,你应该去寻找。”绿色蜘蛛说完就爬上一棵树,消失在绿色的树叶之间。

一阵风吹来,扇子树叶“叮叮当当”地响着,这是阿迪听见的最奇怪的树叶声音。等声音停下来的时候,绿色的树叶已经变成了二片金黄。

这原本是一棵很平常的树,现在却变得这样神奇,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只带着武器的绿蜘蛛。

“我是在做梦吗?”阿迪揉揉眼睛。

但是,他马上就看见了手里的树叶藏宝图,地图上清清楚楚标明了湖泊、山川和树林。

“这是一片不寻常的树叶。”阿迪想,它来自一只不寻常的蜘蛛。

阿迪小心地把这张树叶地图装进他的木箱里。

2.当饥饿袭来

树叶会有的,青草会有的,虫子也会有的。

——摘自恐龙阿迪的日记

两年以后……

阿迪成了研究树叶的专家。他的研究成果是: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绝对一样的。  所以当阿迪家门前的银杏树只剩下最后一片树叶的时候,阿迪非常悲伤。他常常说:“如果树叶被食草恐龙吃光了,我还研究什么?”

这些年来,树木越来越少,恐龙的森林消失了,一棵一棵没有树叶的树伸着光秃秃的枝干直直地指向天空。

食草恐龙们的食量越来越大,树叶却越来越少,虚形龙爱吃的虫子也越来越少。大部分的恐龙变得越来越暴躁,他们抱怨世界上的恐龙太多,树木太少。

阿迪小木箱里放着的树叶,已经变得比金币更加珍贵,因为在很饿的时候,金币是不能吃的,而树叶是可以吃的。但是,阿迪是不会愿意吃掉木箱里的树叶的。

阿迪的哥哥说:“阿迪这家伙准是疯了,他从来不想想,是他的肚子重要还是他的研究重要。”

阿迪的哥哥叫阿木,是虚形龙中的大个子。

如果有别的恐龙取笑虚形龙长得矮小,阿迪的哥哥就会站出来,让大家看看他挺拔的身体,同时,他还要介绍经验:“那是因为我吃得多。”

可是,现在他找不到很多的食物,不可能吃很多。所以也就不能再说这句话了。

他转身对身边的恐龙妹妹说:“喂,阿莉,你闻闻,哪里有青草的味道,如果草里找不到虫子,吃一些青草也是可以的。”

“没有。”阿莉说。

阿莉是一头瘦小的恐龙,她穿着淡绿色的蕾丝边衣裙,头上系一个淡紫色的蝴蝶结。

阿莉的鼻子特别特别灵,能闻到树叶和青草的味道。她原本是无忧无虑的小恐龙,但是现在她总是担忧地说:“我觉得树叶越来越少了,我已经快闻不到熟悉的树叶香味了。”

最后,恐龙妹妹还是为大家找到了一棵树。

“阿迪,这算不算是一棵树啊?”老大阿木问。

“只要有一片树叶,那就是一棵树。”阿迪蜕。

哎,这棵树上只长了三片小小的、小小的叶子,那三片叶子嫩嫩的。

“就算每片树叶上都有一条虫,那也不够我吃的。”三头虚形龙都这样想。

树叶上真的有三条虫子,三条虫予慢慢地爬着,想吃这三片树叶,虫子扁扁的,看起来也是很饿的样子。

这时候,一头梁龙路过这里,这头梁龙有荇庞大的身体,长长的脖了,不过他走路的动作显得有些不灵活,显然是饿得没了力气。他看见这三片树叶,马上就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卷进了嘴里,连同树叶上的三条虫。

梁龙吃了三片树叶和三条虫,还是非常非常地饿。他晃动长长的脖予,脾气很坏地叫了一声,然后继续赶路。

现在,那棵树完全光秃秃地站在风里。

阿木、阿迪和阿莉呆杲地看着梁龙离开,梁龙走了几步,突然回头看了一眼。阿莉看出梁龙的眼神里有些抱歉的意思,不知道他是对虚形龙抱歉,还是对那棵树感到抱歉。

过了很长时间,阿迪回过头,看着树说:“不知道,现在它还算不算是树了,它连一片叶子都没有了啊。”

P3-13

序言

下雨天也是晴朗的

朱效文

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头几年,不断地有年轻的童话作家涌现出来,为有些沉闷的中国原创童话增添着鲜活的亮色。在他们中间,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童话艺术风格,并保持自己理想追求的尚为数不多,王一梅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童话创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幻想境界的创造。以为将生活故事或小说中的人物简单改成动物便是童话,这是对童话艺术的严重误解、优秀童话作品中的幻想境界既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一定也有丰富的精神意义。

在王一梅的成名作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中,一只蚂蚁偶然被夹进一本书里,这只蚂蚁被压扁了,变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而书本里的字被蚂蚁感动,也学着蚂蚁的样子,走动起来,然后又不断地组合成新的故事。这幻想境界既新鲜而又不失自然,既大胆而又恰到好处,既神秘莫测又能引发美丽想象。我们看到,这小小的蚂蚁竟然能托起大大的变化无穷的故事;原本凝固的字在蚂蚁的感召下,获得了生命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小与大,静与动之间的奇妙转化,就形成了这幻想境界里所蕴含的精神意义,使这小小的童话,具有了无比宽广的边界。优秀的童话作家从来都不是为幻想而幻想,而总是在亦真亦幻中勾画着美,为灵魂寻找着理想的通道。王一梅正是如此。这也正是她的童话令人感动,耐人回味,也让儿童读者由衷喜欢的原因。

王一梅塑造的童话人物都有灵魂。在她的童话作品中,童话人物,甚至一棵被砍伐后留下的橡树墩,都无不具备执著坚忍的个性,坚守某一个目标与梦想。面对社会文化心态的浮躁与脆弱,王一梅的童话显然是在向儿童读者们彰显一种与之抗衡的美好人格与个性。这是人类精神经久不变的传承,也是对人类心灵的永久慰藉。

王一梅塑造的童话人物都富有爱心。她的童话中很少有极端的反面人物,即便是反面人物,也很少做极端的坏事,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常常是柔弱的,因此,王一梅在她的创作中也从不对反面人物痛下杀手,而总是采用温柔的方式去感动他们冰凉的心,使他们也变得善良起来。读王一梅的童话,我们会始终沉浸在爱的暖流中。中国古代先哲墨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倡导“兼爱”,也就是普遍的对所有人的爱。当一种普遍的爱,成为童话作家的理想和追求时,也是其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自觉传承。

王一梅曾说,她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下雨天也是晴朗的”。这仿佛就像是她的“爱”的宣言,不光要让“爱”照耀快乐的天空,即便在困厄与忧伤的“雨季”中,“爱”的阳光依然明媚。

在当代中国的童话创作中,童话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成为创作的一个“软肋”。然而在王一梅一直倾力对于个性化童话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在她的长篇童话中,王一梅塑造的童话人物形象既是孩子气的,透明的,幻想的,又是个性的,有新意、有灵魂的。

王一梅的童话呈现出一种和谐、优雅的艺术风度,这也使我想起她所生活的地方。她的家乡在江南,在水乡苏州。水乡是多雨的,水乡是柔性的,水乡女儿有如水般的性灵。王一梅童话的文学品格,正是江南水乡的柔性与和谐品性的生动写照。王一梅的童话十分讲究结构。她的长篇童话决不是短篇作品的系列连缀,而是真正的有完整结构的长篇。这常使我叉想起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那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墙外有墙,山外有山,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园林景观,仿佛与王一梅的童话结构有着相通的神韵。读王一梅的童话,你仿佛能听见江南的雨,江南的水,看见江南的雨巷,江南的园林,能感受到飘逸在水天间的江南神韵。这是饱受江南文化熏陶养育的作家性情在创作中的自然流露。当我们寻求童话艺术的民族化、本土化时,不正是在寻求那创作中体现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寻求那作品中蕴含的本土山水的灵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吗?在这方面,王一梅的创作实践给了我们十分可贵的启示和成功的范例。

当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谈论“成人童话”的时候,坚守童话的儿童本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不管在外语中,童话这个单词是怎么拼写的,童话在中国仍然应当是给孩子们看的。王一梅的童话创作始终坚持着为孩子讲故事的质朴创作心态,她的文字清新、简约,充满着智慧与幽默感,飘动着丰富的想象力,能使儿童读者一边阅读,一边获得由衷的快乐。她的童话语言和人物思维都极富儿童情趣;即便是A年人物,他们的情感与心灵也常常荡漾着儿童般的趣味,能给间读它的孩子带来审美的快乐和情感的体验,留给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这种始终不变的儿童本位,是作为A年人的童话作家很不容易做到的,也是童话作家最可宝贵的品格。

优秀的童话作家就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智慧的童话语言,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它可以将原本没有笑料甚至有些苦涩的生活,用一种笑的方法巧妙地呈现出来。王一梅使用的正是智慧的童话语言,是简约的白描手法。她的童话中,那些感人的细节常有极美的画面感,营造出宁静幽远的童话境界,令人心驰神往。可以说,既简约而又丰富,也是王一梅童话语言最精美的特色。

在苏州的雨巷里,有一片美丽的阳光。它告诉我们,“下雨天也是晴朗的。”这既是一个具有童话精神的神奇意象,也是王一梅童话艺术风格的基本面貌,王一梅的童话不光有趣,有神,也有“根”。走进她的童话,沐浴着那片神奇的阳光,每个孩子的心灵都会为之感动。

我也为之感动。

后记

我的漂流屋(代后记)

王一梅

童年的色彩

我想过这样的生活——

种一棵花,它的花朵是蓝色的,很小很小,每天开一朵。

养一条虫,它的身体是圆形的,经常打滚,每天变色,用黄色表示心情愉快,用白色表示一片茫然,什么也不想,用红色表示激动,用黑色表示愤怒。

住一间房,它的四周是水,水边有粉红的蔷薇花,屋后是竹林,竹笋从床底下冒出来。

养一只鸭,每天下一个蛋。它常常忘记自己把蛋下在了哪里,当我散步的时候,在河边的乱砖里忽然捡到了这个蛋。

和一条狗做朋友,每天清晨狗陪伴我走过上学的路,傍晚,狗玩累了,乖乖地等在我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回家。

读一本书,书里住着一只小蚂蚁。

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

童年的我就过着这样的生活。除了那只圆形打滚的西瓜虫不会变色,其他的,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精彩生活。

童年于我,原本只是一些片段式的回忆:蜿蜒的充满古旧味道的小巷;长着瓦楞草的屋顶,半夜猫从天窗上经过遮住了月光;开满蚕豆花的田埂、水渠中央黑黑的蝌蚪排着队;街头爆米花机扬起白色的烟雾;冬天清晨,妈妈用井水洗我的衣服;夜晚,爸爸在灯下用碎花布拼我的小书包……许多年之后,这些片段在我的童话中演变成水气弥漫的故事背景和动人的温暖氛围,有意无意间,江南水乡的景物和感恩情怀一起构建起我的童话世界。

《鼹鼠的月亮河》中那条弯弯的月亮河就是江南农村屋后的小河;《住在雨街的猫》中那条神秘的雨街,便是江南多雨的小街;《蔷薇别墅的老鼠》中那个宽容、乐于收养的蔷薇奶奶便是我的外婆;而《木偶的森林》里那条通往城市的道路,便是我从乡间小道走出,一直走向了城市的路。

童话漂流屋

1985年,我来到美丽的苏州,就读苏州幼儿师范学校。除了学习基础课程之外,幼儿师范的课程中有音乐、美术、钢琴、舞蹈等课程,更主要的是有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生物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我日后写童话帮助非常大。从这时候开始,我就注定了要和儿童相伴一生。

三年之后,我到苏州大学幼儿园工作。走进了大学校园,晚上我去图书馆看书,白天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演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我们扮演着童话中的角色,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1994年,我开始了中文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儿童文学课程使用浙江师范大学黄云生教授的著作《幼儿文学原理》,书中详细讲述了什么是童话,童话的特性是什么?一个童话作家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等等问题,还介绍了许多著名的童话名著和童话作家。

我按捺不住对于文学的向往,开始尝试写童话。当年10月,我的儿子出生了,第一篇童话《金银坡》也发表了。1995年2月,又发表了第二篇童话《稻草娃娃》。从此,我开始有了编辑的约稿。那时候,全家住在一套二十八平米的小套间里,房间就是书房,床头放着笔记本,醒来便读书或写作,每天骑自行车两小时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每次停留街头的时候,我常常对着风中飘落的树叶深思。我感觉这些飘飞的树叶是大自然寄给我们的明信片,它们告诉着我们季节的变幻、生命的轮回,偶然,我就在这样的意境里找到了童话的构思。

1996年,黄云生教授第一次来苏州,我把自己写的二十六篇童话抄写在方格稿纸上装订成册,以其中一篇童话《漂流屋》作为名字,黄教授看了手抄《漂流屋》后说:名字起得好啊,你的童话今后会越飘越远,一直漂洋过海。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希望能用心营造一间装满童话的小屋,载着希望漂流到远方。

1998年7月,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和第一台电脑,开始用电脑写作。《书本里的蚂蚁》就是我在电脑上写的第一篇童话,是我写的第一百二十一篇短篇童话,写完之后立刻投稿,很快就被退稿,这让我对自己的童话充满疑虑。8月份,黄云生教授第二次来到苏州,他看了我这篇童话,鼓励我说,退稿并不意味着失败,要有自己的眼光,而不是把是否被杂志录用作为标准。后来在黄云生教授的推荐下,这篇童话发表在1999年第3期《幼儿故事大王》上。

2000年5月份,《书本里的蚂蚁》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黄云生教授专门为我写了评语,又撰写《一个成为现实的回忆》一文,回忆他看见我拿着退稿信时颓丧的情景。

1998年是我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一年,那年10月,我应天津新蕾出版社《童话王国》邀请,第一次参加了笔会,见到了儿童文学大家:樊发稼、金波、孙幼军……我感觉自己开始走近童话。

现实和幻想的世界

2000年,我离开工作了十三年的幼儿园,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工作,在那里,接触到的都是大学生。以往我习惯于从小到大地看一个人的成长,而现在,我习惯从青年反向看童年。我发现,那些成年之后的话题在童话中早就出现过,只不过童话是以轻快简单的方式阐述,而生活是以严肃而沉重的方式呈现。童话对于人生绝不仅仅意味着童年,还意味着生命中轻快的部分以及生活的色彩。

随着儿子升入小学,我开始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童话传达着我对于自我、幸福以及生活的态度。我知道,我在童话写作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我在创作中忠实于自己,坦露着自我,故事是虚构的,情感以及对于生活的感受却是真实的。感谢生活和童话呈现给我一个现实的世界和男一个幻想的世界。如果生活是海洋,那么,童话带我走到海洋的彼岸;如果生活是一面镜子,那么童话带我走进镜子里面。

三十年前的我,犹如《书本里的蚂蚁》中那个小姑娘,每天都期待新的故事,三十年之后的我,希望自己成为《书本里的蚂蚁》中的那只小蚂蚁,不断写出新的故事。在一味求新求异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一些需要更正的创作问题。

1998年之后,我国儿童图书市场开始琳琅满目,一批外国图书进入我们的视线,我看见了外国儿童文学的想象、智慧……不知不觉中,我的童话写得越来越像外国童话。就在这时,2006年第1期《中国儿童文学》发表了黄云生教授的评论《丑小鸭情结及其他——读王一梅的童话》一文,黄教授一如既往地鼓励和肯定我,同时也指出我童话有“洋味”的毛病,后来他又和我短暂面谈,指出本土化写作的方向,他说,抒情派童话非常适合文学阅读,要继续发扬,在女巫骑着扫把满天飞的时候,要思考写有中国特色的童话。遗憾的是、这篇长长的评论和这次短暂的谈话竟然成了黄教授给予我最珍贵的最后的回忆。

后来,我去了德国,在那个有着格林童话的国度,我直观地感受了《大盗贼》、《小女巫》、《讲不完的故事》的出版背景,也了解了作家的生活背景,让我更加坚信,真正的作品应该诞生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

梳理忙碌的心境,我感慨生活给予我很多,当年采着野花把小蚂蚁夹进书本的女孩情怀,一字一字抄写《漂流屋》的美好憧憬……童话给予的从容、梦境以及舒缓一次次地洗刷着城市生活中的忙碌和疲倦。我仍然有信心回归到1994年,那个骑着自行车在城市街头编织童话的我,我的下一个童话又将是一次新的漂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3: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