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薛瑞萍班级日志)
分类
作者 薛瑞萍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真实,自然,清晰,完整……国内第一部母语教学及班级成长记录!

同听一首歌,同看一本书,同诵一首诗。一班人同时沉浸于美好事物的感觉,是一群小鱼游成海洋里最大的大鱼的感觉。对于儿童来说,如果这种感觉足够充沛,足够有力,如果这种感觉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今天在教室听到看到享受到的,都将作为饱满的种子、优质的煤炭埋藏于儿童生命的深处。本书是“薛瑞萍班级日记”之《破茧而出的四年级》。

内容推荐

同听一首歌,同看一本书,同诵一首诗。一班人同时沉浸于美好事物的感觉,是一群小鱼游成海洋里最大的大鱼的感觉。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这种感觉足够充沛,足够有力,如果这种感觉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今天在教室听到看到享受到的,都将作为饱满的种子、优质的煤炭埋藏于儿童生命的深处。

目录

第一部分 上学期

九月: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

八八六十四

就在这薄阴的初秋的下午

朗诵·倾诉·春天的原野

——《老师,您好》教学实录

过 滤

——关于《老师,您好!》的思考

感性是血肉,理性是骨架

——关于《秋天》的教学及思考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艾玛

四年级就是四年级

生活原本如此,世界原本如此

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

谁说弱者的愤怒是渺小无力的?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朗读实录

也是破茧而出

云 刀

——《九寨沟》教学实录

十月:水到渠成的事情

水到渠成的事情

为什么是《昆虫记》 

“他看见了人!”

——《开天辟地》教学实录

是普罗米修斯自己,是人类自己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段

找到爱,才算找到自己

——《我是谁?我的爱》朗读实录

十一月;这就是我的作文指导

12字口诀

自然地引导

谁来做监工?

——兼说《破茧而出》 

朗读带来的是震动

——《一件小事的震动》朗读实录

不知不觉

这就是我的作文指导

震动激起行动

静 默

鸭塘问答

——《珍珠乌》教学后记

十二月:一旦飞翔,永远飞翔

编辑童话

男孩就是男孩

人一开心话就多

浸 润

——《一片叶子落下来》朗读实录

更可靠的写作引导

分层再分层

——《雾凇》教学后记

一旦飞翔,永远飞翔

——《达芬奇想飞》朗读实录

考试真的好难啊

阳光多么美好

一月:不是我相信,而是我知道

我们首先应当看重的

“老师,我借书!”

艰难的成长

——《鼹鼠与小鸟》朗读后记

赛诗会

猫眼看世界

不是我相信,而是我知道

为了忘却的哀痛

第二部分 下学期

二月:“当然是猪!”

“当然是猪!”

一对同桌,两篇笔记

因为是在教室,一切便不同了

——《第一朵杏花》教学后记

三月:语言的纪律

难言的感动不会白白氤氲心头

——《小棕熊的梦》朗读后记

鸡蛋累了

——关于“薄壳结构”的实验记录

温柔的冲突

水云·湖月

第三件事,第三代人

——《花婆婆》朗读后记

关于《拖沓的孩子》

我发现

语言的纪律

朗读擂台

四月:另一种海鸥

怀抱、掌声及其他

——由《第一次抱母亲》想到的

英雄之路或美的救赎

——《小黑鱼》朗读后记

胡萝卜加大棒一

我也要昏过去了!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后记

多么漂亮的一束礼花

另一种海鸥

——家长会上的发言

一次完美的野餐需要什么?

——《艾特熊与赛娜鼠:一起去野餐》

讲述后记

圆 满

五月:默哀的课

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

能力越大,责任越重

——《生命桥》教学后记

私爱是必须的

——《艾特熊与赛娜鼠:雪地里的圣诞树》

朗读后记

默哀的课

回归之旅:从天鹅到天鹅

——关于窦桂梅的名篇导读《丑小鸭》

无 题

也是看云的意义

——从校讯通说起

第一次爬树

积极的教育学

六月:“破壳而出”

“破壳而出” 

“老师,让我想想,让我想一想!”

——关于《皇帝的新装》

舍不得讨论

——《小妖魔要上学》朗读后记

在兴园的日子里

破茧而出

试读章节

八八六十四

开讲座、听讲座、备课、评课、挪动教室、填写各种表格……上班,马不停蹄地忙碌——其实已经一周了。

学生28日报到。对面的柏堰村小终于关闭,全校最后二十几个学生,不得不转学来到62中。四(2)班再度成为全校人数最多的班级。

4年以来,从上届到这届,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设计容量为50人的教室,实际容纳学生人数依次为30人,55人,58人,60人,64人。

既是借读,从理论上说,四个新生也可以转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兴园小学、梦园小学。如果那样,教室就不像这样挨挨挤挤、密不透风,让人有夺门而逃的冲动了。

班额达到60人就分班,这是学校早就规定了的。现在的二年级,就是因此而有了三个班,每班人数40许。可那三个班是一入学就分开的。四年级了,两班混合了重分,这势必要在学生和家长的中间引起极大的动荡。

我和严老师找到校长,希望他能规劝两班各4名新生转到兴园小学和梦园小学去,校长答应尽力而为。

回到家里,心中忐忑。我对先生说:“张婉君、魏鹏、宋世君、罗照伟——如果没有看见也就算了。可是现在,我已经看见他们了,怯生生的,个头和我的学生差不离。如果校长努力成功,这4个孩子就会因为我的拒绝而车来车回地每日奔波。刚刚四年级啊,我是不是太残忍了?我是不是在造孽?”

“那就留下他们吧。”

“可是那样一来,教室就成紧箍箍的大蒜头了!为了秩序,班上总得有一两个坐不住的孩子单独坐的。64人,密不透风啊,相比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压力要增加更多。而这些压力,最终都要集中到班主任身上。压死毛驴的,是最后一棵草。这回倒好,一下来了四棵草!”

“那就坚决不收!收一个就分班!”

“分班不现实,不收于心不忍。”

“那你怎么办?”

“听天由命吧。”

最终结果,照单全收。我对唐老师说:“这下我是全校最踏实的人了,这下我们班再也不会进人了。再来一个,就只能坐讲台了。”

在我的班级,到三年级为止,最调皮、成绩最差的,从来都不是陆续后来的“新生”,而是那些个“老同志”。新生的到来,对于班级的秩序和教学多少都会带来一些冲击——教师自信能够帮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集体、尽快跟上节奏。现在,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学习和表现情况,不宜也不该为他们设定目标,一切尽力而为就是。对于这4个孩子来说,来到62中,无论如何,也比在村小好——更不要说是去离家几十公里的兴园、梦园了。

两个月的暑假过去,孩子们都长高了,座位做了较大调整。我估计过去几日,很有几个妈妈日煎夜熬,忧心如焚!我知道很多平时不来论坛的家长,这几日必定天天来看《四(2)班的故事》是否开张。

新学年的第一帖,等于是个小范围的网上家长会,希望读到的家长把我的意思广而言之——下面教师接着说。

座位是家长的敏感点,更是班主任的头疼事。家长对于座位过分敏感的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孩子多动,容易干扰别人,害怕孩子被发配到“被遗忘的角落”;其二,孩子性躁,易受干扰,听课格外依赖同座位的安静。殊不知,潜伏在敏感背后的,是家长对于孩子乃至对于教师的不信任;殊不知,过分优越的座位环境恰恰断绝了孩子于磨炼中渐渐获得自控能力的可能性。在过去的3年里,这种敏感,既加深了孩子对于“我不行”的负面认同,也加深了教师对于孩子及其父母的负面印象。  新学年新在哪里?就是程度不同的,人人精神都有新气象,人人心中都有新期待。教师对班级充满信心,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一路走来的家长啊,也该对教师、对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生的课堂表现,总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日常交流的重点;每次的座位调动,都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斟酌协商的结果。家长所关注的,也在教师的关注之内。所以啊,作为父母,能做和该做的,就是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后把信任给予教师、把信心给予孩子。只能如此,你别无选择。否则你的焦虑,只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躁动,更加孱弱——更加不能自控,更加缺乏自我教育能力。这种对于环境过分依赖的劣根性,必将成为孩子一生致命的缺陷。

28日我让孩子转告家长:关于座位,只能反映情况,不可要求调动。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座,该教育还是该调动,教师会在调查之后,慎重处理。决定座位的权力,在对全班负责的教师,而不是在心中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

多年经验告诉我:后排稳则班级稳,后排优则班级优。所以本班成绩最好,自控力最强的孩子,恰恰集中在后排。每次讲绘本的时候,教师总是问:“最后的同学能看清吗?”每次提问的时候,教师期待的目光总是首先投向后排。

今后,这种倾斜将更加明显,更加有意。

多年经验还告诉我:四年级是班级成长的转折点。所谓“123,爬上山”,一至三年级确实是小学阶段最艰难的时期,不少班主任就因为四年级大意了,使得班级一不小心陷入混乱与松懈。所以在四年级,我会更加着力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热爱,更加关注孩子各科的课堂表现。

因为即将加重的工作负担,我向数学老师致歉。李老师哈哈大笑:“你放心吧!学前班撤销了,我的负担轻多了。这一年,我会集中精力抓好四(2)班的数学;同时,我还可以协助你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搭档同心,全班有幸啊。这让我十分感动。

英语老师是新来的教师,我也会和她多联系。尤其是在开学之初,我会在不影响教师威信的前提下,关注学生每一节英语课的表现。

好的开头即便不是成功的一半,也是成功的四分之一。

座位以后还会常做“微调”,家长请以平常心待之。

四(1)班也来了4个新生,目前共有60人。严老师提出匀过去两个,这样两班就都是62人了。可是我想:既然那4个孩子在一片忙乱中领着条子进了四(2)班,缘分所在,我就不该推出去。况且四(1)班的两个特殊学生早已让严老师焦头烂额——所以请各位家长不要对此议论横生。

P2-4

序言

季祥珍老师是扬州人,也带四年级。《心随我动——我的教育和生活》是她的主题帖,是我常去浏览的地方。眼睛坏得几乎瞎了,故而对于朋友的帖子,我总是看的多,跟的少,只是默默感动于大家的奋进与劳苦。我有一个习惯,读帖之前,总要先瞄一眼发帖时间,而我看见的时刻,又多在夜间——甚至深夜。就在下意识的一瞥中,一线疼痛拉过心尖。于是我更少跟帖,怕的是那些喜欢我的年轻人因此受了鼓励,越发不知珍重地熬夜去阅读、思考、写作。忘记了自己一直在透支,一直在过度付出。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躺在床上,想着学生。”这话真实道出了如今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生活状态。教师是专门提供精神帮助与成长支持的行业,这类行业一方面需要从业者具有高度自觉的奉献意识,一方面需要从业者自身拥有充沛的力量——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有尊严、有自由、有智慧、有力量。一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当他身心疲惫却动辄得咎的时候,当他被要求奉献再奉献,却绝少得到关爱、宽容与呵护的时候——如何可以品尝到职业荣耀的滋味,又如何可以给人以帮助、输人以力量?

残忍且不露声色地,霉菌一样的职业倦怠正广泛而深入地侵蚀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在很多优秀教师那里,支撑他们强打精神“兴致勃勃”的,是无处不在的客观压力,更是于不知不觉间内化到骨髓深处的职业道德。可是,当权利被剥夺,留下的只有义务和苛责的时候,所谓职业道德,其实是社会强加于教师的单向剥夺与榨取的超道德——反道德。

“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据说这是鲁迅说的。可是,我们知道的事实是,先生在白色恐怖的当年,生活其实相当滋润。当然,鲁迅是在大学教书的。可是,能够读到的信史又告诉我们:就是同一时代的小学教师,也远比今天的我辈活得宽松自在。决无我们似的职业焦虑、职业煎熬、职业枯竭。

这当然不仅仅是教师的不幸。有多少个备受压抑的教师,就有多少个班的备受压抑的孩子。

“闲暇出智慧”这是古希腊人说的。实实在在是真理。“当社会不再爱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越发珍爱自己。作为即便是在校园也颇为稀缺的读书种子,我们的健壮与顽强,早已不仅属于自己。”这是看云说的。实实在在是伤心绝望的话——也是信心不肯死去的话。

我累了,夜空里的香水百合曾经盛开过,但是现在谢了。花谢了,月亮老了,星星睡了。我坐在电脑椅上不想动了。

守望是永恒的距离,距离创造的不仅是美,更是不可触及的精神柏拉图。网络太纤细,无法承载太多太厚重的情感。想要的其实是彼此的温暖,彼此的给予,彼此的扶持……

在季老师的帖下读到《我累了》。同时读到的还有太仓小朋友许丹仙的日记,真正的兴致勃勃,斗志昂扬:“一个问题,如果当家长确实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怎么办?还是要唤醒孩子内在成长的冲动,只有这样,成长的力量才不会枯竭。说到底,成长是为了自己啊。”

我知道,两篇文章、两种情绪放在一起,才是季老师、许老师的真实。才是我辈的真实。

许老师带着两个班的语文,还是班主任,还是什么教研组长。头发都累成拉板儿直了。许的睡眠一向不好。听说我日日喝的“麦茶”效果不错,于是嘱咐看云“有时间把方子说给我”。今天星期六,今天有时间,今天搜出合肥网友戴菊丽老师的原话给她:“把炒小麦一小把(小麦洗干净,晒干,炒熟)、红枣10颗和炙甘草一小把(中药房有售,5分一克)放在一起,在砂锅里烧开,当水喝,喝完再烧一次。我每天都烧,喝起来甜丝丝的,感觉效果很好,不用再服其他药物了。”

“身安道隆。”“治人事天莫若啬。”再三再四,我对朋友如是说。恳求她们不要让网络吸干了自己。然而我为什么要在周末写这样的闲话呢?我为什么守不住“一周只写两篇,一篇不超过2000字”的底线呢?

“悠悠万事,健康为大。写帖子很耗心血的。多歇少写,多做户外活动。”“如看云一样,因为网络写作而一再出书的小学教师,全中国能有几个?”然而我又怎么知道起步更早、上进心更强的年轻人,假以时日,就不能取得比我更高的成就呢?

但愿朋友们不要以为我是在玩欲擒故纵的低级把戏。但愿所有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和我一起牢牢记得:“悠悠万事,健康为大。”

法不孤起,弘之在人。身安则道隆。往最基本的事实说,这是我们和我们亲人的平凡幸福所系;往更朴实的道理说,这是中国教育微弱的希望所在。

如今有多少教师不是在焦虑中度日?我在这里祝大家天天快乐,夜夜好梦。

2007年10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