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拯救家庭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游涵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些家庭矛盾,看似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事,其实在他们的背后,反映出的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经验冲突。又比如长期经历父母冷战的孩子,他们在这种不良的家庭关系里长大成人,可是,那种“阴云”并没有真正散去。他们会把这种无奈和抱怨发泄在后来的家庭关系中。

因此,对待烦恼,不是回避或转移,而是要正视,看看它到底是从哪来的。烦恼也是一种能量,如果不为你所用,就会伤害到你。只有转化——把核武器变成核电站,把TNT转化为节日的礼花……那时,你便真正实现了“烦恼即菩提”。

内容推荐

当今流行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法大多来自西方,但对于拯救中国的家庭,就如同西餐之于国人。针对这种现象,《拯救家庭》从夫妻、亲子、手足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式家庭治疗的基本内容。

本书所举案例均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也均为作者平日心理咨询的积累。书中所涉咨询师均指代作者,但出于心理咨询中“尊重案主隐私权”的原则,案主姓名均为虚构。

目录

上编 夫妻关系

·引言· 3

一、新婚期的磨合 8

(一)蜜月初婚 8

(二)第二次选择 14

二、调整关系莫惧变化 16

三、不和谐的性源于受伤的心灵 19

(一)老公,我曾经被“鱼刺”卡过 19

(二)老婆,我最怕你成天教训我 23

四、夫妻间的权力较量 26

(一)回避妻子源于力不从心 26

(二)宁死不屈不适用于家庭关系 32

(三)妻子的强势把丈夫推出家门 36

五、夫妻不和为哪般 43

(一)孩子 43

(二)老人 45

(三)工作 50

(四)电脑 51

(五)时间 53

(六)亲友 55

(七)宠物 57

(八)习俗 58

六、恐惧婚姻 62

(一)父母没有教我如何去爱 62

(二)怕太太,因为我认为自己有罪 66

七、把子女当成“人质”的夫妻 69

八、为夫妻关系套层“保鲜膜” 72

(一)面对七年之痒 72

(二)夫妻沟通,相互“搔痒” 74

(三)用心体会爱人的需要 78

(四)欣赏爱人,用心体会 80

(五)“跳出来”看夫妻关系 82

中编 亲子关系

·引言· 89

一、0到3岁的符号思维形成“天性” 91

(一)破胎而出 91

(二)哺乳期 93

(三)肺活量 96

二、3到6岁的家庭经验成为孩子的人生大纲 99

三、让爱好  (兴趣)成为专业或事业 102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105

(一)自信离不开父母的关注 105

(二)优等生为什么成了挫败者 108

五、病态家庭关系对孩子的伤害 112

(一)残缺的家庭 112

(二)父母的傀儡 117

(三)冷战中长大的孩子 119

(四)不一样的爱 123

六、病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128

七、从幼时经历看后天成长 132

(一)暴力的阴影 132

(二)来自父母童年的伤痛 143

(三)心理疾病的家族遗传与弥合 147

八、家庭教育要符合成长规律 151

(一)相信孩子的智慧 151

(二)被送走的孩子 154

九、让孩子成为自己 158

(一)被扭曲的性别 158

(二)家庭“冷”暴力 161

十、为童年痛哭——哭泣疗法 165

十一、亲子互动中的生活细节 169

下编 手足关系

·引言· 181

一、兄弟姐妹中可能会出现一个牺牲者 185

二、重男轻女的后果 189

三、“未了事件”造成的委屈 193

四、各司其职 197

五、手足间截然相反的表现预示家庭危机 200

六、暗恋长辈的原因 205

七、通过家庭心理剧平衡手足关系 211

(一)展示家庭关系 211

(二)医治手足创伤 215

跋 218

试读章节

案例4

孙先生:在我老婆面前,我好像总是被她耍来耍去的,像一个玩具。过去我在一家机关单位,她就说,“瞧你那窝囊样,你怎么就不知道出去创业?你看人家某某,再看看你,老大不小一男人,干什么什么不成.我真瞎了眼,怎么嫁给你了?”

咨询师:您会怎么反应?

孙先生:我就说,“嫌我窝囊呀,早干什么去了?看谁好找谁去呀.你瞎了眼,我还后悔莫及呢,怎么找了你这么个嫌贫爱富的势利眼?!”

咨询师:您现在不是已经下海了吗?

孙先生:是呀,我不是听她的话了吗?可我发达了也不行,有一天我可能在她面前多说了几句,她又讽刺我,“瞧你那小人得志的样,你怎么就不会低调一点,你看看人家某某,谁看得出他有钱呐,再看看那谁.谁不知道他是局长啊?再看看你,有了点本钱就像个老大似的.你以为你是谁呀?”

分析

1、固执的原则源于价值观

古代有一位皇帝想用上好的黄金打造一张名贵的床。他派人统计全国所有人的身高,再用这个身高总和除以全国的总人口数,得出的平均值就是全国所有人的标准身高,也就是这张床的长度。

他按照这个尺寸打好了黄金床。一到晚上,他就请一些人来睡这张床,当此人的身高超出了床的长度,他就拍两下手: “啪啪”,即刻会从后面走出两个彪形大汉,一个按住这个人,一个用斧子“咔嚓”一声——砍断那人超出这张床长度的那一段腿;如果有人身高短于这张床,他也会拍两下手,里面走出的大汉会拉住此人的头和脚,用力一扯,让这个人的身高正好与这张床一致。

也许你认为这位皇帝是个暴君,他不是人,太残酷了……可是,我们的心中不都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所谓的原则、标准,并按照这个“统一标准”拉扯自己和亲人吗?上述案例中的妻子不仅恪守自己的固有观念,而且要求丈夫与之相符。无论丈夫是高是低,她都不满意,其本质原因是自己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价值观。

2、改变价值观如同自杀

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有人形容说:.“改变它就如同把自己杀死一样困难”,可不改变,同样没有出路。因此,首先不要当暴君——无论是妻子或丈夫,都不是君主,因此也无暴可施。其次,心中不要总放着一张“黄金床”:这个价值观无异于把自己及心爱的人锁进一个狭小的空间,让彼此既大不成,也小不了。这就违背了恋爱、婚姻的誓言,因为没有自由,就没有幸福可言。

3、夫妻问会产生不和谐的节奏

在新婚典礼上,夫妻都是新人,那时,他们接受彼此的价值观,在同一个起点上起步,准备迎接未来的生活。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都是陌生的,都是有可能变化的。然而,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在同一个起点上肯定会有不同的速度。有时候,丈夫跑得快了点,或许他会回头埋怨静止的妻子,“你怎么当着别人不给我留面子,你怎么不多接触接触外面,就知道墨守成规?”有的妻子赶不上丈夫的节奏,也许会说:“哦,有了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呀?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别忘了我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是个穷小子呢!”

也有的时候,妻子跑得快了点,回头抱怨丈夫:“你想累死我呀,家里家外都靠着我一个人,能指望你什么呀?”而丈夫也会反击:“既然你什么都比我强,你去干呀,还要我干什么呀?”

而最多的时候,是妻子跑不快,便试图让丈夫跑快些:“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看人家某某,再看看你……”此时,丈夫苦于妻子的压力,有一种深深地挫败感,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自责,但又委实力不从心,于是他正好把自卑迁怒于挑衅的妻子:“看某某顺眼,那你怎么不跟他过呀?”

4、和谐的节奏在于自我反省和彼此欣赏

夫妻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要求对方,正如那位皇帝不住地以自我的标准改造着别人。其实,他们的症结在于:不反省自己,也不愿意接受变化(现实)。

所谓“夫妻之间需要相互欣赏”,并不是指“永远恪守一个标准”来衡量对方,而是在“变”的前提下调整自我,以适应对方,这是夫妻关系良性发展的唯一渠道。

因此,夫妻二人的“配套”即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进步了,另一个就不要太固执地原地踏步,总抱着过去的状态不放,而要与进步者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节奏,如果沟通成功,就已经做到了适应对方的节奏,那么对方也理解了你。当然,进步者也要调整自己的步伐,以适应整个家庭系统的共同进步。

P16-18

序言

         不负青眼(代序)

          一  1998年我和高希均教授率台湾畅销作家访问团到海峡对岸,随身带了几十本新出版的《杀手正传》送给文友。没想到不久之后大陆就出现《杀手正传》的盗版,而且错误连篇,所幸接到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的信,表示可以接洽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就这样,我认识了该公司负责台湾事务的游涵。

游涵那时不过30岁,最初接触时,他给我一种玩世不恭的印象,后来见到他草拟的版权合约,又一惊,居然是我看过的最严谨且能保护作家的文件。看在这合约的份上,把代理版权的事务交给了游涵。只是接下来又有些琐事让我不悦,譬如有一年春节我由美国打手机给他,他接通之后却要我等,说要接另外一个电话(事后得知是余光中先生从台湾高雄打给他的)。结果我一等就是15分钟,后来他重新接起,居然说:“哟!您还没挂啊!”

照我过去的脾气,早火了。但不知为什么,这个表面上目中无人的年轻人,竟让我感觉到一种真实、纯粹和恃才傲物——这倒像是当年的我。

而且在听说他不但自己为我校对,还请他作为专家教授的母亲帮着校,进而知道他父亲是北京名医,妹妹也是眼科医生,之后,眼前浮现出一幅温馨家庭的画面。

偏偏没多久这画面变了样儿。有一天我打电话给游涵,是位老先生接的,没好气地撂下一句:“游涵不在”,未等我说完就挂了。次日,游涵来电,猜我必定被他老爸训斥了,因为我的一口京腔,让老太爷误以为我是游涵的哥们儿,而老先生对这个独子未承袭父业的失望和愤怒,也发在了“我”身上。

至此,我才知道游涵有多么叛逆:大学念一半时,因看不惯同班的高干子弟欺负女生,把那位公子哥儿从二楼打到一楼,硬是被退学;后来重新高考,学了新闻,才受聘于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但是刚做完我的那本《杀手正传》,就又因看不惯领导的无能和腐败而愤然辞职。据说之后再以第一名的成绩,打败一票博士、硕士,进了另一文化机构,却又在不久之后离开……想必都因为他艺术家的怪习性。

             二

记得认识不久,有一年我去北京,他到王府井的假日酒店看我,一边跟我握手,一边居然瞄着过路的女生,说“这妞不坏!”我当时没生气,连自己都不解。只是,后来我又解了,因为我知道他能文、能画、能说又特立独行,跟我很像,我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父亲对他的栽培与期望,又像我对刘轩,他们的父子关系使我再次见到了自己和儿子。我不敢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我实实在在对游涵有了“感同身受”的心情,而且以我的眼力,确信他定有过人的潜力和才智。

我一向认为,对有才气的人,外界要“忍”他的才,方可让他不羁的才情得以发挥;他自己也要“忍”自己的才,更踏实地治学。日本禅宗大师一休说得好:“佛界往往要经过魔界才能到达。”每一朵清莲都从淤泥中成长;而每一个采莲人,也肯定要走过污泥,才能采得清莲。经过许多迷失的游涵,后来的成绩或许是最佳的注脚。

缘就这么妙。虽然游涵离开了国家机关,我们仍经常联系,他出版充满禅意的漫画,请我为他写序;他结婚有了儿子,请我取名;他拿到博士学位,也马上告诉我……我知道,他告诉我,其实是向他逝去的父亲报告。他不信自己如父亲在世时所说的“没出息”,要成功给所有的人看,父亲没等他,他就告诉我!

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作过机关干部、公司高管、记者、编辑、漫画家、作家、心理医生和教育专家,在人生的上半段,可谓经历丰富。就连我太太也觉得奇怪,每次我看到游涵寄来松睿(他儿子)的照片,我都放在眼前书架上,好像见到自己的孩子。她岂知我正在赌,赌自己的“青眼”不错。

            三

缘也确实有意思。2003年,我们全家带着贵州失明小女孩孙琴珍在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眼疾,有感于许多贫苦盲人需要帮助,有意捐出一套有声书义卖。游涵听说,自告奋勇,找到盲文出版社,不但出版了《在生命中追寻的爱》等五本有声书义卖,而且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然后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放下就走”的洒脱。

游涵现在除了是心理专家,也从事不少公益活动,仅山东他就去了三次,每一次都下乡为农村家长讲解家庭教育及育儿常识,在当地口碑极佳。讲完课,还把自己口袋掏空,给那些念不起书的孩子们做书本费,并在山东最贫困的沂山中学创办了一所爱心图书馆,仅他捐赠的图书就有上百本。

从《拯救家庭》这本书稿中我看出,他心里装着读者,装着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孩子!因此,他特别强调亲子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和睦,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和网络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家庭教育经验,也在许多单位、学校和幼儿园、社区和街道开办讲座和培训。他的悲心和智慧,缘于对自己的了解和超越,也缘于他对自然的爱。

每次看他活动的照片、读他寄来的书信和新著,都觉得十分温暖。尤其最近他在信中说“您对我的人生意义大有影响,您尽到了我所奢求的、家父未及的勉励之责。也因此对您,既有惦念,又存依赖,那种情愫的确难以琢磨。”

其实我没尽到什么职责,他有伟大的父母、体贴的妻子,我只是做了喜见千里马的伯乐。

                      刘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