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业网络的经济分析--产业区能力差异的解释/博士文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朱海就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正因为本书的聚焦点是人和人的认知能力,书中对产业区能力差异的解释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向于“非实体的生产要素”。这里的“非实体的生产要素”主要是知识,特别是“隐含知识”,产业区的能力取决于隐含知识的积累,而这种能力与企业网络的组织化程度正相关。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对此作了证明,而组织化程度又取决于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建立在现代商业交易基础之上的扩展的信任,对于提升企业网络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区能力至关重要。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构造一个分析企业网络的理论框架;二是用这个框架解释产业区能力的差异性。

一、企业网络的分析框架

“企业网络”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见到,对企业网络的经济学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本书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在主流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将交易(企业间关系)与生产分开处理,认为交易(企业间关系)不影响生产。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价格理论与成本理论是分开作为不同章节的,这个假定说明主流经济学孤立地处理企业或个人的行为,但多数学者没有注意到这点。而这种假定和处理方式与网络本身的最主要特征显然是相违背的:交易(企业间关系)与生产是不可分的。为什么企业或个人要组成网络?显然是因为企业间的关系对生产有影响。为什么单个企业能力小而组成网络后能力会大大提高呢?显然是从“关系”中得到了资源。企业的生产受到“关系”的影响。在产业区中,“关系”对“生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因为大多数产业区中的企业是非常小的,但通过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小企业表现出非常强的活力。在网络中,我们显然不能孤立地看待企业,主流经济学的假定显然是不适合于网络分析的。

本书认为,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之所以不能分析企业网络现象,除了把交易与生产分开处理这一点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前提假定:把个人看成是原子的,企业是生产函数或契约集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也就是说,个人和企业不是“生产”的,而只是一个点或“黑箱”。这样,“关系”对生产当然就不可能有影响。

正因为如此,对企业网络的分析,主流经济学显得束手无策,而且主流经济学也有意回避了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然而,企业网络现象却越来越明显,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不能回避的。

本书对企业网络的研究是从对主流经济学(包括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制度经济学)观点的修正开始的。本书认为,网络中的个人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眼中的原子,而是认知的人,网络中的企业不是契约的集合,不是生产函数,而是知识的结合体,是一个能力的组织体。个人的认知理论和企业的能力理论是分析企业网络的理论基础。

那么,怎么证明企业间的“关系”对“生产”是有影响的呢?在本书中,考察的不是单个的企业,而是企业组成的网络整体,考察网络整体的“生产”(能力)比考察单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显然更有意义。本书用一个数学模型证明了网络结构的组织化程度与网络的能力(隐含知识的积累)是正相关的。网络的组织化程度越高,网络的能力就越高。而网络的组织化程度反映了企业间关系的特征,组织化程度越高,企业间关系越紧密。这样,“关系”对“生产”的重要影响就得到了证明。

那为什么企业间的关系会对生产有影响呢?为什么网络结构的组织化程度和网络的能力是相关的?本书认为,内在的原因是网络结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集体学习”,也就是使企业问知识交流的效率提高。

上面的证明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什么会朝“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因为企业结构的网络化恰恰意味着企业间合作的增加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企业间交流效率的提高。但是,为什么不组成一体化的企业呢?一体化的企业是不是意味着更高效率的集体学习呢?本书认为并非如此。纵向一体化后,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的独立性消失了,原来的企业变成了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这样,学习的激励势必大大下降。而且,还有另外重要的一点,网络形态更加容易保持知识的“多样化”,而一体化后,知识的多样化程度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企业为什么“网络化”而不“一体化”的原因。

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企业网络的组织化程度?本书给出了三个因素:信任、合作、企业能力的异质性与互补性。本书把信任分为扩展的信任与非扩展的信任,把合作分为自发的合作与认知的合作。扩展的信任和认知的合作会提高网络结构的组织化程度,能力的异质性与互补性程度越高,网络的组织化程度就越高。

二、产业区能力差异的解释

在建立了企业网络的分析框架后,本书用这一框架分析产业区能力差异的原因。在高劳动力成本国家,如意大利,为什么其产业区中生产的传统产品在国际上仍然有竞争力呢?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为什么产业区中的产品还只能依靠低工资来维持竞争力呢?而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机器设备并不比他们落后。

这些问题是本书试图回答的。而这些问题也是目前的经济理论没有办法回答的,目前大多数的经济理论是从“外部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灵活专业化”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产业区的,这些分析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实体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并且“实体的生产要素”的存量是固定的。这些理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产业区的成功,但是不能说明产业区能力的差异性。产业区“实体的生产要素”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容易追赶和弥补的,但是为什么“实体的生产要素”差不多的产业区,其能力的差距却非常大?显然,从“实体的生产要素”出发是不能说明不同产业区能力的差异的。

本书认为,“非实体的生产要素”是解释产业区能力差异的根本所在。这里“非实体的生产要素”主要是“知识”,特别是“隐含知识”。产业区的能力取决于隐含知识的积累。

而如前面所证明的,能力(隐含知识的积累)与企业网络结构的组织化程度正相关。我们的研究发现,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区与创新能力弱的产业区,其企业网络的组织化程度是不同的。本书把在创新能力弱的产业区中看到的企业网络称为“静态网络”,把在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区中看到的网络称为“动态网络”。前者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生产的灵活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静态的;而后者,依靠企业之间的协作、学习和新知识的创造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动态的,而且是不易被模仿的。

本书进一步分析了在这两种不同的产业区中企业网络组织化程度差异的原因,从信任、合作、能力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说明。在能力弱的产业区中,企业之间的信任是基于传统人际关系的信任,这种信任是非扩展的;合作也是由于交易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缺乏“集体的意识”;企业之间能力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程度较低。相反,在能力强的产业区中,我们看到的是扩展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现代商业交易规则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是与信誉和信用联系在一起的;合作是认知的,包含“集体意识的”;能力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较高,比如,有的企业从事生产,而有的企业从事设计或营销。这三个方面的差异造成产业区中网络结构组织化程度的差异,从而导致产业区能力的差异。

除了上面两部分主要内容外,本书还指出,人们通常说的“网络”有时是指“网络关系”,而有时又是指“网络组织”,因而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本书对两者作了区分,指出要把“网络组织”的边界界定清楚,需要引入更多的维度,而且网络组织既不是市场与科层的中间状态,也不是市场与科层的混合组织。

最后,本书提出了提高产业区能力的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产业区能力的提升比产业的提升更重要。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网络关系与网络组织

 第一节 网络概念的两重含义

 第二节 边界不清的“混合组织”概念

第二章 确定网络组织的边界

 第一节 确定组织边界应有多个不同的维度

 第二节 结合多个不同的维度确定网络组织的边界

 第三节 网络的分类

 第四节 生产的组织结构网络化已经成为趋势

第三章 现有的企业网络理论的局限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对企业问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进展与局限

 第三节 格兰诺维特的进展与局限

第四章 企业网络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网络分析中个人的行为特征假定:有限的认知(cognition)

 第二节 网络分析中企业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的能力理论

 第三节 从企业能力到企业间关系

 第四节 有效的网络组织结构提高网络能力

第五章 产业区能力差异的企业网络解释

 第一节 产业区的能力就是企业网络的能力

 第二节 产业区的企业网络分析方法延续了马歇尔的思想传统

 第三节 静态网络与产业区能力

 第四节 动态网络与产业区能力

 第五节 产业区“灵活专业化”的两种不同模式与“特质交易”谬误

第六章 提高产业区能力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从非扩展的信任到扩展的信任

 第二节 从自发的合作到认知的合作

 第三节 促进企业能力的异质性与互补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