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论文精选”,书中具体收录了:《我国经济基础的转型与道德重建》、《从伦理经济走向经济伦理——中国经济行为伦理特征及行为规范的演变和趋势》、《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探讨——关于上海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项研究》、《当代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分析》等文章。
序言
上篇
论文精选(2002~2008)
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
消费革命与消费者自主
中国转型期政治形态的特征与走向
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
从日本“町内会”的走向看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的东亚路径
转型期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力资本、社会分化与发展能力
转型期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社会生活与婚姻家庭
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
单亲主体的福利:中国的解释模型
家务分配及其公平感——上海的经验研究
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
夫妻权力与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
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
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
父亲参与:社会态度、实际贡献和个人体验——上海城乡比较的视角
爱情的类型:普通人的爱情观——开放性问题的量化尝试
近代日本家庭制度变迁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社会学视野下的禁毒研究
论中国艾滋病的立法框架
论中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变革
社会性别、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
论中国艾滋病“问题理论”的视角——与《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一文商榷
毒品转向的文化透视
下篇
优秀论文摘要(1985~2001)
社会发展与社区建设
论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地位再认识
社会形态的两重划分与我国当前社会变革的实质
略论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当代中国文化型态的性质及其转型——兼论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使命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
浪漫理想与事功精神——英法知识阶层的差异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略论发展及其过程中的集中后扩散效应
中国当代社会的八大转型
上海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报告
转型时期的上海市民社会心态调查和对策
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辨析
现代大都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与目标——关于上海城市社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日本社区建设管窥
我国经济基础的转型与道德重建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就业渠道的转变——从求职过程看中国市场化变化的特征。
转型期干部阶层的地位变动和腐败的利益根源及治理
对我国转型期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发展社区与发展民主:我国基层社会的组织重建
“墙头经济”和集体社会主义——从单位办“三产”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深化当前腐败问题研究的三个视角
从伦理经济走向经济伦理——中国经济行为伦理特征及行为规范的演变和趋势
经济多元化发展中的社区文化建设
市场经济、现代文明与当代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
文化资本、文化多样性与社会网络资本
社会生活与婚姻家庭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探讨——关于上海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项研究
中国离婚的现状、特点和趋势
变动中的城市家庭关系
论转型期亲子互动的特征
婚姻质量:度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当代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分析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性病防治对策探略
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与特点
观念调适:妇女再就业工程的新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