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如莲花(3佛学楹联中的人生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泓逸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如莲花3》精选了200多副风格多样、意境深邃的经典佛学楹联,配以妙语如珠、清雅隽永的精彩禅林故事,从佛学的角度教您如何为人处世,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并在每篇佛理故事之后,附上指点迷津的感悟点评。每一副佛学楹联都会带给你一丝顿悟的清凉,每一个禅林故事都会带给你 一些深蕴人生哲理,每一则点评都会带给你一阵智慧的喜悦。

本书会引导你逐渐学会用一颗禅意的平常心来生活。在生活与工作中,保持欣赏和悦乐的态度,使平凡的人生变得更加自然和谐,多彩多姿,生机无限,情趣盎然。

内容推荐

禅教人点燃自己的心灯。这需要经过一番努力,用自己的生活当资材,用悟性当火石,才能把它点亮。禅宗六祖慧能说:【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能生红莲。】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参悟才行。希望的心灯一旦被引燃,生活即可振作起来,感觉自在,而且能完全接纳自己,实现自己。

读一则佛学故事,就是生活在世间净土之中。

目录

第一章 做人篇:善恶只凭一点心

 做人不能心存欺骗、投机取巧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不可饶恕的错误

 为追逐名利不择手段的婆罗门

 理应向石头道歉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神医的奥秘

 不可废佛门之礼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菩萨的精神所在

 因果

 禅师不在家

 做人要低调、谨慎些

 满招损,谦受益

 做人要谦虚,有容乃大

 峰头更有峰

 “枯木倚寒岩”的老和尚

 谁能触摸到祖师的慧眼

 善于绘画的月船禅师

 人莫欺心要诚实

 悉心侍奉自己的父母

第二章 处世篇:为人不可无世情

 水是什么形状

 心性无染,哭笑随心

 随机设教,方便说法

 大师的风范

 天堂与地狱

 化缘多反而不好

 自己愉快,也使别人愉快的秘诀

 家中财物被盗的长者

 做退一步的准备

 不与人为师

 嫉妒的丑鳖

 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

 讲实话、守信用的人

 “不说话”的修炼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雕刻一尊菩萨

 大禅师也不过是一张皮

 照顾花草和教育孩子

 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对待徒弟宽厚仁慈的高僧

 檀香与鱼腥

 甘愿蒙受骂名的高僧

 良宽禅师教诲外甥

 佛陀和一个怀疑论者

 挑着灯笼的盲人

 虔诚的佛教信徒

 山泉的水源

 解脱和开悟

 过独木桥的人

 善求与恶求

第三章 修身篇:心静风幡俱不动

 常以戒为师

 静坐常思自己过

 捡拾一片片心中的落叶

 修行要用平常心

 仰面唾天的结果

 花开心自知

 人们自身的美德才是至宝

 佛法深邃无比,奥妙无穷

 害人之心不可有

 理性的克制使我们避免误入歧途

 有效的改变只能从内心开始

 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坐禅修行而形成的定力

 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

 不为自己求安乐

 做好人,行善事

 禅者的风度

 一滴水也不可忽视

 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约束自己,专注地用功

 最可贵的是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

 最重要的是一颗诚挚的心

 本来无一物

第四章 智慧篇:心非木石要归真

 欲领悟真理须先排除杂念

 射一只是射,射一群也是射

 不如求诸自己的一颗慧心

 一切现成,不必外求

 世界上最珍贵的木材

 要学真知,做实事

 你应该关心的是自己何时成佛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冷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认识自我,找到自我

 无声之声的境地

 实践得来的经验比空洞的理论更有用

 佛不是万能的

 以无对有,是以不变应万变

 一片只属于自己的蓝天

 诸天我独尊

 救命的佛珠

 世上常有弄错的事

 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世上从没有后悔药

 智常禅师的道行

 聪明的乌龟

 度有缘,救有难

 宝藏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依靠外力不能解救你的困境

 既不拜佛祖,也不拜祖师

 究竟谁的才是正确的

 入乡当随俗

 世外人法无定法

 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

 智慧是心灵的花朵

 不再拘泥于佛经的德山禅师

 为了争论而诡辩绝不是聪明

 法宝的奥秘

 方便有多门

 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

 做事一定要有耐心

第五章 精进篇:山高岂碍白云飞

 沏茶的道理

 于细微之处用心

 雪峰悟道

 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

 搬柴运水,无非是禅

 3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

 耐心和持久是成功的保障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无上的功夫

 急功近利不足成大事

 仅仅依靠梦想和祈祷是干不成任何事的

 无果禅师的定力

 石头的价格

 师姑是女人

 意志坚定的达摩祖师

 不执著于任何事物之上

 要赶快提起道心修行

 挑水禅师选徒

 天下最深的玄虚就是朴实

 降伏欲念的方法

 虚幻的城市

 4种马和4种人

 决定盲龟命运的浮木

 神光的诚心

 念咒最重要的是把心定位

 感受生命的本意

 犯错的小和尚和屠夫

 不记年岁的老禅师

 入海采集珍宝的大意

 消极的年轻流浪汉

 归静禅师妙释人生之路

 爬上最险要的高峰

 日本历史上空前的壮举

 亲自悟入一切事物的真理真知

 阿难悟道

 学不在多,贵在力行

 难以数计的悦耳的声音

 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

 500盲人得光明

 出世要与入世两者并立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他去哪里都不重要

 意志坚决的慧寂禅师

 无为湖中捕怪鱼

 我正在尽力

 奋力向上生长才能成才

 司钟的禅心

第六章 淡泊篇:胸中无私天地宽

 禅者胸怀的广博

 护贼度贼的禅师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时时处处你都必须舍得

 修成正果的禅师和精美的金钵

 贪吃贪喝的和尚

 我们的修行要只争朝夕

 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受病魔折磨的信徒

 人性在欲望面前的转变

 黄金会吃人

 有舍才有得

 以重金救济灾民

 小和尚和小蝌蚪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

 去追求更超然自在的解脱

 为了佛而求佛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3个采药的小沙弥

 放下心中的执著

 狡猾的商人和单纯的和尚

 找到自己的心灵

 退步原来是向前

 换一种方法去试试

第七章 愉悦篇:笑开天下古今愁

 快乐在心里,不假外求

 悠闲只是一种态度

 你还是从前的你

 她只是你自己主观想象的

 看破红尘殊不易

 写好一个“我”字

 解脱烦恼的方法

 感觉不舒服的小和尚

 云居禅师的胆量

 心中自有佛光

 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

 拿得起,放得下

 小和尚买弓

 避开忧愁和烦恼

 幸福是一种感觉

 真正需要改变的只是心态

 以闲适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

 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想一想

 舞台的小丑不怕人笑

 享受明媚的世界

 快乐的乐曾和尚

 只管一心做茶

 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出海去寻宝的商人

 美丽而又庄严的寺庙

 世上最可爱或最快乐之事

 “有”与“无”是相对的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做人篇:善恶只凭一点心

做人不能心存欺骗、投机取巧

阴阳非有两般理

善恶只凭一点心

——泉州寺城隍庙

从前,有一个僧人被逐出僧团,一路哭哭啼啼,长吁短叹。一会儿,路上来了一个鬼。这个鬼刚好也是因为犯法,被毗沙门天王赶出来。鬼见和尚如此悲凄,奇怪地问:“你怎么边走边哭呢?”

僧人向鬼吐露实情:“我因为触犯戒律,受到同伴的排斥,所有的施主也断绝了供养,恶名昭著,远近皆知,穷途没落,所以才这样悲叹。”

鬼听了对他说:“我的情况跟你差不多,你不用发愁了。咱俩合作,还怕没有活路?你不妨借用我的力量,帮你消除恶名,得到供养。你可以站在我的左肩上,我会挑着你在空中漫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会看你,而不会看到我。这样一来,你的信誉会立刻恢复。不过,我也有个条件,你得到供养,可要先献给我。”

他们就这样约定了。鬼马上挑着和尚,到和尚原先的部落上空漫步。

部落的村民看见和尚有如此法术,无不惊奇,纷纷指责原先他的同伴们不近情理,骂他们排斥得道高僧。村民们一起前往寺庙,呵斥那些僧众,要他们迎接这个和尚回寺庙安居。结果,他总算巧妙地获得供养了。

有一天,鬼按照惯例挑着他游行空中,不料,路上遇到毗沙门天王等眷属。鬼在惊吓之余,赶紧丢掉肩膀上的和尚,拼命逃窜,可怜的和尚当即坠地而死。藏。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不能依靠欺骗和糊弄别人赢得尊重;否则,总有一天你会跌跤。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发菩提心,因定生慧

趋解脱道,以戒为师

——福建闽侯崇圣禅寺讲堂

南宋末年,天下大乱。当时,宋、金、蒙古三国各占一方,混战不休。老百姓为了逃避战火,纷纷离开故土,扶老携幼,四处逃难。

有一天,在金朝统治下的河阳县地界里,大道上走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和尚。

小和尚一边走,一边望着路边荒芜的田野、破败无人的村庄,胸中涌出无限感慨,他想:如果战争再不停息,天下的百姓真是活不下去了。但愿菩萨能保佑一位英明的君主,统一天下,让老百姓重新安居乐业。这样想着,他更加快了脚步,恨不能一步赶到目的地,以避免目睹这种悲惨的景象。

这时正是三伏天,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空中一丝风也没有。小和尚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真想找个地方乘乘凉,喝上一肚子甘甜的泉水。

可这里刚刚经过战火,四周的人家跑得一干二净,哪里去找水喝呢?走着走着,他看到前面路边的大树下,有几个人正在那里乘凉。他急忙赶过去,希望能讨口水喝。走到近前,发现这几位是赶路的小商贩。一问,才知道他们身边带的水也喝光了,因为无处找水喝,正在那里唉声叹气。

小和尚只好在他们身边坐下,准备歇口气再走。

小和尚边休息,边听着旁边的人闲聊。

这时,远处跑来一个人,怀里捧着什么东西,边跑边大声喊着。商贩们都站起身来张望,原来那人是一起赶路的商贩,刚才独自出去找水。等他跑近,大家才发现他怀里捧着的,竟然是几个黄灿灿、水灵灵的大梨!

商贩们都欢呼起来,一齐跑过去抢梨吃。小和尚也走上去问道:“这梨是从哪里买到的?”

“买?”那个商贩哈哈大笑起来,“这地方的人都跑到山上避兵灾去了,连个人影都没有,哪里去买?”  “是呀,那你是从哪儿弄来这好东西的?”商贩们边吃边好奇地问。

“我到那边村子里转了转,想找个人家,把水葫芦灌满。可是,别说是人,连个老鼠都找不着!水井也都被当兵的用土给填上了。我正在丧气,忽然看见一家院子的墙头上露出一枝梨树枝,上面结着几颗馋人的大梨。这下子,我乐得差点晕过去,可是跑过去一看,这家的院门都用石块给堵上了,墙头也挺高。我顾不上这许多,费了好大劲,才翻进院子里,摘了这些梨。那树上的梨还多得很,我们一起去多摘些,带着路上吃好不好?”

商贩们齐声说好,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去摘梨。小和尚插嘴问道:“你说村里的井都被填上了吗?”

“可不是嘛!当兵的看老百姓都跑光了,一气之下,走的时候,就把井都填了,你甭想找到水喝。”

小和尚叹了口气,默默地转身走开了。商贩们奇怪地问道:“小师父,你不和我们一起去摘梨吗?”

小和尚说:“梨树的主人不在,怎么能随便去摘呢?”

商贩们又笑起来,说:“你真是呆和尚!这兵荒马乱的日子,哪里还有什么主人呢?再说,那树的主人没准已经被打死了呢。”小和尚认真地答道:“梨树虽然无主,难道我们自己的心里也无主吗?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决不会去拿的。”

说完,小和尚背起行囊,向商贩们拱手道了声别,就转身上了大路。

P3-P5

序言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普遍呈现着紧张、焦虑、空虚和不安。一般而言,人们的物质生活是比较丰裕的,但在心灵上却显得有些赤贫。很多人看来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夜深人静时,却觉得怅然若失。许多人为了避免这种空虚,开始一头栽进电脑游戏、电视节目、整晚打麻将,或者置身灯红酒绿之乡,甚至堕落迷失。

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精神上的困扰源自心灵的空虚和不适当的欲望。

很多现代人的生活重心是欲望而不是希望。一个只顾欲望满足而不去接触希望是什么的人,生活态度是竞争与囤积。他对外在事件的知觉向度是敌意和对立。这是现代人精神压力的来源,也是紧张和焦虑的主要原因。敌意破坏了人的安全感,使人从自在感中连根拔起。此外,强烈的欲望带来严重的贪婪,它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匮乏和饥饿的感觉,造成永远不知足地向外追求;嘶竭呐喊地向外追求,正是一种苦难。

过度功利的观念使很多人汲汲于营求,竭尽自己的力量钻营,而把生活倒悬过来,生活变成追求物欲的手段。结果,越是营求,生活越被扭曲,精神生活也就更加空乏。最严重的问题是,人们在功利的价值观念下,慈悲、宽恕、恬淡等人性体验已渐渐淡忘,人的相处不但体验不出温暖和亲密,体会到的反而是彼此的冷漠和冲突。

享受越多,保护越周到,人们越容易失去强韧的心智力量。新生的一代,在富裕的环境中成长,既欠缺完整的生活经验,又缺乏种种历练;没有学会负责,更未培养出“有能力的爱心”。精神生活变得脆弱。脆弱到不能接受或容忍挫折,以致失去响应失败的能力和毅力。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最重要还是从调整观念做起。佛教所谓“万法唯心”,它的意义是说,就个人的精神生活而言,发生什么事其实并非关键,真正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它和体验它。现代人的经济生活方式虽然改变,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成熟、健康的态度面对现代环境,精神生活无疑仍可以积极振作起来。

我们不可以控制痛苦,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态——快乐的美好的心态,选择自己的行为——积极的作为。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种,即便你失败了,至少让别人看到你的笑容。美丽的、温暖别人的笑容。

《心如莲花Ⅲ——佛学楹联中的人生智慧》精选了200多副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意境深邃的经典佛学楹联,并配以妙语如珠、清雅隽永、净化心灵的精彩禅林故事和深入浅出、指点迷津、发聋振聩的精当感悟点评。每一副佛学楹联都会带给你一丝顿悟的清凉,每一个禅林故事都会带给你 一些深蕴人生哲理,每一则点评都会带给你一阵智慧的喜悦。

本书会引导你逐渐学会用一颗禅意的平常心来生活。在生活与工作中,保持欣赏和悦乐的态度,使平凡的人生变得更加自然和谐,多彩多姿,生机无限,情趣盎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