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经过本世纪的发展,以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建筑环境科学为基本理论基础,综合建筑、机械、电工和电子等工程学科的成果,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现代空气调节技术学科分支。
本书共分有十一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i-d图”;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热湿负荷和风量确定”;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介绍了“热湿处理设备”和“空气调节系统”;第七章至第八章主要介绍了“气流组织设计及计算”;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的通风和防排烟”以及“消声减振和测定调整”。本书内容详尽,讲解思路清晰,是一本学习“空气调节”知识的好书。
本书是高等专科学校“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试用教材。内容包括:湿空气的物理性质,热湿负荷和风量确定,热湿处理设备,空气调节系统,气流组织设计及计算,消声减振和测定调整,以及全年运行调节等。
本书亦可供高等职业教育、业余大学、函授学生或专业培训人员使用。也可供本科学生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第一章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i-d图
1-1 湿空气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1-2 湿空气的焓湿图
1-3 湿球温度与露点温度
1-4 焓湿图的应用
第二章 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的确定
2-1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
2-2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
2-3 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2-4 空调房间的冷(热)、湿负荷计算
2-5 空调房间的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第三章 空气的热湿处理
3-1 空气热湿处理的各种途径
3-2 用喷水室处理空气
3-3 用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
3-4 空气的其它热湿处理方法
第四章 空气调节系统
4-1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4-2 新风量的确定和空气平衡
4-3 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
4-4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4-5 局部空调机组
第五章 空调冷源及空调水系统
5-1 空调冷源
5-2 空调冷冻水系统
5-3 空调冷却水系统
第六章 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
6-1 分析运行工况的意义
6-2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
6-3 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
6-4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6-5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第七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7-1 送、回风口的气流流动规律
7-2 常见送、回风口的型式
7-3 气流组织的设计
7-4 气流组织的计算
第八章 风道设计
8-1 风道的阻力计算
8-2 风道内的压力分布
8-3 风道的设计计算
8-4 均匀送风管道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 高层建筑的通风和防排烟
9-1 概述
9-2 高层建筑的自然排烟
9-3 高层建筑的机械防排烟
9-4 地下停车场的通风和防排烟
9-5 机械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控制
第十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与减振
10-1 噪声及其物理量度
10-2 人对噪声的感觉和室内噪声标准
10-3 空调系统的噪声源
10-4 空调系统中噪声的自然衰减
10-5 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
10-6 消声器
10-7 空调装置的减振
第十一章 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11-1 空调系统测定用仪表
11-2 测定调整前的准备工作
11-3 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11-4 空气处理设备容量及系统工况的测定
11-5 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11-6 测定调整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附录
附录1-1 湿空气的密度、水蒸气压力、含湿量和焓
附录1-2 湿空气焓湿图
附录2-1 部分城市室外气象参数
附录2-2 北纬40°太阳总辐射强度
附录2-3 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p
附录2-4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引起冷负荷计算的有关系数
附录2-5 设备、用具、人体、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
附录3-1 喷水室热交换效率实验公式的系数和指数
附录3-2 部分空气加热器的传热系数和阻力计算公式
附录3-3 部分水冷式表面冷却器的传热系数和阻力试验公式
附录3-4 SRZ型空气加热器技术数据
附录3-5 水冷式表面冷却器的ε1值线算图(适用于N≥4排逆交叉流)
附录3-6 水冷式表面冷却器的ε2值
附录3-7 JW型表面冷却器技术数据
附录5-l 活塞式冷水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5-2 模块化冷水机组技术规格表
附录5-3 单螺杆式冷水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5-4 离心式冷水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附录5-5 溴化锂蒸汽双效制冷机性能表(蒸汽压力0.4MPa(相对压力))
附录5-6 溴化锂直燃式冷温水机组性能表
附录5-7 方形逆流式冷却塔主要性能参数
附录7-1 送风口特性
附录8-1 通风管道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线解图
附录8-2 局部阻力系数
附录8-3 圆形标准风管规格
附录8-4 矩形标准风管规格
附录8-5 矩形风管流量当量直径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