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从西方工程哲学人手,希望通过对西方工程哲学思想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可以促进工程哲学研究在我国的成长。
本书在第二章首先对西方古代工程观进行了考察。其次,在第二章提供的研究框架及理论基础上,对西方近代工程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再次,在第二章、第三章的基础上,对现代西方工程哲学进行了系统梳理及深入分析。就工程哲学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分歧与争论是在工程哲学中找到接合点,技术哲学中的两个传统在工程哲学内部相互渗透与交融;在此基础上,阐明工程哲学是对技术哲学的进一步拓展。
摘要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工程哲学文献综述
二、国内工程哲学研究综述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山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古代素朴的经验主义工程观
第一节 作为“军事艺术”的工程形态
一、政治军事背景因素
二、“技艺”的“艺术”内涵
三、工程形态的生成:军事需要对“技艺”的选择
四、“军事艺术”与“技艺”的相似
第二节 古希腊理性统治下工程观的“遮蔽”
一、古希腊哲人对“技艺”的拒斥
二、“纯思想”对“军事艺术”的“悬置”
三、经验科学与工匠的结合
第三节 素朴的经验主义工程观显现
一、古罗马实用精神的传承
二、经院哲学对工程的间接关注.
三、工程的持续进步
四、“工程师”及“工程”概念的出现
五、“工程师”对“军事艺术”的经验性描述
六、工程知识的经验来源
七、工程师的角色责任
第三章 近代理性主义的工程思想
第一节 作为“中立工具”的工程形态
一、政治经济背景
二、技术的工具属性
三、工程形态的生成:经济需要对技术的选择与集成
四、工程与技术的半分离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的复归与分化
一、经验向理性的过渡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最初的分化
第三节 近代工程思想的肇始:机械哲学的隐喻
一、机械哲学中的工程思想意涵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进一步分离的基础:机械哲学
第四节 工程师传统的工程思想:工具理性至上
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
二、近代工程的工具本质观
三、工程知识的工具形态:工程科学
第五节 人文传统的工程思想:价值理性的呼求
一、浪漫主义的忧患一一卢梭
二、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责任
第四章 理性向经验的复归:现代工程哲学
第一节 作为“过程”的工程形态
一、社会背景
二、技术的“过程”属性
三、工程形态的生成:社会需要对技术的选择、集成与建构
四、工程与技术的分离和交叉
第二节 重塑价值理性
一、存在主义之思:一种生命哲学框架
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节 价值理性的僭越:人文学者对工程的形而上学分析
一、芒福德的“巨机器”
二、奥特加的“人性”的神话
三、海德格尔的“座架”
四、埃吕尔世纪的赌注
第四节 超越价值理性:经验转向——开辟工程哲学新领域
一、古典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缺陷
二、经验转向的实质内涵——一种工程学的解读
第五节 现代西方工程哲学问题域
一、过程主义的工程本质观
二、工程知识的实用化与多元化
三、工程师伦理责任的扩大化
第一节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和解
一、哲学史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
二、工程哲学中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
第二节 工程传统与人文传统的交融
一、技术哲学两种传统的划分
二、两种传统的存在对技术哲学的制约
三、两种传统在工程哲学内部的统一
第三节 工程哲学对技术哲学的拓展
一、研究对象的实在化
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三、研究背景的后现代化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