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趣味知识百科全书
分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作者 淡伦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如滔滔洪水裹挟着我们匆匆向前。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藏中自由翱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积累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都是我们渴望实现的。本书很好地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是一本流淌着知识甘露的开心辞典,它将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知识篇(下设常识百花、对联史话、诗词妙语、典故拾零、名胜古迹、军事天地栏目);奇趣篇(下设奇闻趣事、动物奇趣、千古之谜、刨根溯源、疑问求解、百家争鸣栏目);做人篇(下设待人接物、做人格言、为人品德、人物千秋栏目)和生活篇(下设合理持家、科学养生栏目)。栏目之下共收载了约两千个条目。

目录

知识篇

一、常识百花

怎样猜灯谜

书写落款知识

钤印

悬挂字画的讲究

中国三大国粹

中国“文房四宝”

不能出境的文物

禁止出境的书画范围

书的几种版本

书的知识

书名趣话

中国书之最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古小说的称谓

中国的十大古典悲、喜剧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诗人的称誉

五种金饰的区别

一些家电正常使用年限

名不副实的日用品

有毒素的花

不宜在居室养的花

能驱蚊虫的花

“吸毒”防病的花

鸟的象征意义

中国“四大”

中国八种国宝植物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十大名医

新中国开国备忘录

花翎的品级

姓氏趣谈

中国的科举知识

古代的夜间计时

古时时辰与现时的对照

古时的“号”

古代年岁的代称

各业崇拜的祖师

古建筑檐角饰物

中国地名简称

部分省区三宝

中国名特产之乡

十俗语解

花时钟

蔬菜的老家

狱中诞生的世界名著

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十大歌剧

世界各国的政体名称

国家别称

世界首都之最

国花

国鸟

一千年前世界十大城市

名城雅号

世界之最

十八项科学的创造人

气温世界之最

货币的名称

世界三、四、五、六

二、对联史话

对联史话

孙中山妙联入官府

毛泽东巧对见学长

周恩来妙对毛泽东

陈毅佳对树威严

郑成功与父亲趣对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对

老药师药名出对择女婿

名无忌难小无忌

李调元以对还老师

骆宾王三联妙对结佳缘

解缙对联羞大臣

小侍从对联羞洋鬼子

三国名人对诗斗智

苏东坡巧言骂贪官

巧言对贪官联

施耐庵对联治心病

苏小妹妙句嘲兄

李师儿对金章宗

余文对朱元璋

重庆人对朱元璋

解缙对老道

“不是东西”巧成联

徐文长智斗知府

无知秀才遭讽

祝枝山联对

李时珍联对

妙笔骂叛徒

蒲松龄讽王尚书

翰林对乾隆

方苞设联计求友

郑板桥巧治腾有福

郭沫若对老师

纪晓岚对对联

望江楼绝联对

李调元联对

奇对见高才

李群玉与塾师对

文同妙联解纠纷

陈细怪名对

华罗庚妙对科学家入联

郑板桥六十岁自题寿联

冯友兰八十八岁自题寿联

置换联嘲袁世凯

陶行知的教育联

冯玉祥嘲汪精卫

续范亭讽蒋介石

张学良挽蒋介石

程敏政巧得妻

龙联

滇池大观楼长联

中国最长的对联

康有为对张謇

楼阁联

谐音联

作家巧对教授

毛泽东写对联

朱德的名胜楹联

张伯驹挽陈毅联

妻挽夫

为溥仪作联

郭沫若赠陈寅恪

重字联

相声讽某领导一言堂

医生讨欠联

谢觉哉1944年春联

过年

财贸门联

校门联

医院门联

图书馆门联

科技馆门联

气象台门联

影院门联

剧场春联

邮电局门联

药铺门联

酒店门联

字对

饲养业春联

马棚春联

路边小吃店联

发廊联

浴池联

客栈联

化妆品店联

自题言志联

名人赠联抒怀

动物趣联

普通对联

三、诗词妙语

唐诗名句摘抄

生查子欧阳修

念奴骄·赤壁怀古苏轼

蝶恋花 欧阳修

诉衷情·眉意欧阳修

西江月·隹人司马光

水调歌头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卜算子·别意 苏轼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声声慢 李清照

武陵春 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醉花阴 李清照

长相思 白居易

诉衷情 陆游

永遇乐 辛弃疾

南乡子 辛弃疾

钗头凤 陆游

鹊桥仙 秦观

虞美人 李煜

长相思 陆游/

浪淘沙·怀旧 李煜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满江红 岳飞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胡笳十八拍(节录) 蔡文姬

红楼梦 曹雪芹

一剪梅 四缺一·张福有补二

怀乡诗 于右仁

故乡行 李迁和

西江月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之女

忆君王 臧克家

思念 梓童

清平乐 王安国

花中十友和十友诗

花卉入诗

益鸟入诗词

树木入诗词

生肖入诗词

因诗得福

四、典故拾零

二百五

穿小鞋

敲竹杠

明镜高悬

千里姻缘一线牵

金屋藏娇

闭门羹

结发妻

破天荒

楷模

汗马功劳

父母官

露马脚

寿比南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执法如山

衣冠禽兽

乱七八糟

石榴裙

乌纱帽

阿斗

哀梨蒸食

哀鸿

矮子看戏

爱屋及乌

暗度陈仓

按图索骥

拔山举鼎

白驹过隙

白龙鱼服

白云苍狗

白云亲舍

班门弄斧

包藏祸心

抱佛脚

抱瓮灌畦

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狐假虎威

不寒而栗

不可救药

城狐社鼠

不教而诛

程门立雪

痴人说梦

重作冯妇

寸草春晖

倒履相迎

倒行逆施

得陇望蜀

堤溃蚁穴

管鲍之交

邯郸学步

画饼充饥

解铃还是系铃人

近水楼台

九牛一毛

刻舟求剑

洛阳纸贵

马革裹尸

名落孙山

青出于蓝

秦晋之好

罄竹难书

曲高和寡

三纸无驴

危如累卵

叶公好龙

物以类聚

掩耳盗铃

雁足

殃及池鱼

一枕黄粱

一字千金

一夔已足

朝三暮四

知音

州官放火

助纣为虐

捉襟见肘

子虚乌有

与虎谋皮

五、名胜古迹

中国名楼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中国五岳

中国名山

中国四大古城墙

中国著名龙壁

中国四大奇碑

中国四大古名园

中国的五大石刻

中国的文庙

中国八大避暑奇洞

中国著名的石窟

中国十大赏月胜地

中国十大名桥

与农业有关的古迹

中国瀑布

中国名人名亭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哲蚌寺

扎什伦布寺

塔尔寺

法门寺

西宁关东大清真寺

拉卜楞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

张掖大佛寺

悬空寺

少林寺

北京故宫

颐和园

明十三陵

沈阳故宫

山西晋祠

杭州西湖

岳王庙

孔庙大成殿

杜甫草堂

武侯祠

昆明大观楼

西山

金殿

云南石林

柳侯祠

乾陵

明孝陵

中山陵

刘公岛

长城的“关”

世界七大建筑

世界九大顶级豪宅

世界十大“人间天堂”

世界十二大名胜

世界最吸引人的十三个景点

六、军事天地

中国军事史上的“最早”

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世界枪之最

特种枪弹

特种枪械

形形色色的非致命武

世界坦克之最

低温能“冻僵”坦克

炮王

激光武器

电能武器

隐形武器

智能武器

纳米武器

信息武器

无人武器

空间武器

失能武器

基因武器

弹头的颜色与用途

形形色色的地雷

独特的军事博物馆

兵器中的生肖

导弹名称趣话

武器之最

我国军衔

奇趣篇

一、奇闻趣事

中草药名趣谈

地名趣谈

五颜六色的海

国界趣话

生物学界的“吉尼斯纪录”

有趣的人体数字

人体的有趣现象

人体内纤毛趣说

人活一生的数字

自然界中的神秘数字

数字情趣

代表全数的十

有趣的统计

作曲家忌讳的数字

世界各地生肖趣味

植物的“特异功能”

金字塔的数字

植物的奇趣数字

有趣的人身“等号”

世界鲜为人知的民族

自然界的“钟”

怪湖/

怪岛/

中国十大趣泉

千奇百怪的石头

五花八门的树

妇女创下的古怪记录

世界各地的“自然音乐”

中国的奇村

神奇的扑克数字与季节

以树为生的民族

吃动物的植物

有“绝技”的草

神奇的花

世界奇街

“没有”的国家

形形色色的花卉节

鲜为人知的事

外国的节日

叫声最响的“钟鸟”

会发光的鸟

各国新年拾趣

外国的奇特税种

世界珍奇货币

世界各国的法律拾趣

最怪的英国法律

海外奇花

联合国“四大怪”

美军“三怪”

阿根廷三大怪

越南四大怪

世界奇舞

食物与习俗奇趣

用食物求爱的民族

花之最

外国请客吃饭的趣俗

大自然中不可思议的事实

惊人的事

二、动物奇趣

动物的尊老爱幼

受人崇拜的动物

动物的眼睛

动物的舌头

蚂蚁王国的奴隶制

动物的“情感”

奇异的动物生育

动物界的“好、坏”爸爸

动物家庭

千奇百怪的鱼

猴的趣谈

世界上最小最轻的鱼

动物禁圈的奥秘

能淡化海水的动物

鼻行动物

动物的寿命

动物的“葬礼”

海洋动物睡觉

蜥蜴晒太阳决定生儿生

会装死的动物

行为奇特的鸟类

不生病的动物

动物的决斗

动物的夏眠

动物的梳洗打扮

动物有病自疗

动物运动员

动物“数学家”

动物气功师

死后还能咬人的蛇

动物杀手

动物“警察”

动物邮递员

动物节

动物摄食的“兵法”

狼的智慧和处世天性

奇怪的羊

动物的认亲和骗亲

动物母亲的育儿经

动物的性爱

蜘蛛的“婚事”

蜘蛛的秘密

鸟类“结婚”的年龄

鱼的“婚事”

三、千古之谜

法老的咒语

人类失踪之谜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时光之谜

神秘莫测的时空隧道

西施有无之谜

貂蝉之谜

杨贵妃的下落

荷马有无其人

拿破仑死因之谜

怪声伐林之谜

长江断流之谜

鄱阳湖“魔鬼三角”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之谜

谁灭绝了恐龙

候鸟迁徙之谜

动物躯体再生之谜

动物冬眠之谜

动物导航之谜

千百年不死的动物之谜

无字碑之谜

太阳系八大谜

李莲英死因之谜

金字塔建造之谜

吴哥窟之谜

加蓬铀矿之谜

史前南美地下隧道

爱烈巴坦神殿之谜

加利福尼亚的神秘地带

虫前“核大战”之谜

月球八大谜

神秘的海上陵园

预感成真

四、刨根问底

春节习俗溯源

“九州岛”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

正月不理发的由来

寿桃的来历

“三朋四友”的来历

“五湖四海”的来历

“光棍”的由来历

“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来历

“书香”的由来

“铜臭”的来历

“男左女右”的来历

“伏”的来历

“买办”的来历

包拯额上“月牙”的来历

“密封卷”的来历

“臭豆腐”的来历

味精的来历

“月饼”的来历

年糕的来历

饺子的来历

汤圆的来历

火锅的由来

冰糖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

“海外赤子”的由来

洪秀全姓名的由来

“公主”与“驸马”的由来

“旗袍”的来历

“和平鸽”的由来

中国象棋“五卒”的由来

慈禧“老佛爷”的由来

山名的由来

二胡名字的由来

生日吹蜡烛的由来

美女雅称来自古诗

“先生”称谓的来历

“太师椅”的来历

“座右铭”的来历

四大丑女来历

“耗子”的来历

“老九”的来历

“OK”的来历

“梳子”的来历

元、次、根等数学术语的由来

一些俗语的来历

“白(蓝、粉)领”的来历

“店铺”的由来

源于佛教的成语

“恐龙”名字的来历

庙称寺的来历

肥皂的来历

“皇帝”的由来

人民币“元”的由来

“胡同”的来历

“考勤”起源

“小时”的来历

“太太”一词的来历

“安全白线”的来历

“三只手”的来历

“阎王”的由来

“四大洋”名称的来历

“东西”的来历

“人行横道线”的来历

“东、西、南、北”的来历

“T恤”的由来

“牛仔裤”的来历

围棋的来历

“米尺”的来历

“关东军”的得名

“寿星”一词的来历

“望远镜”的来历

宋氏三姐妹名字来历

“上当”的来历

“黎民百姓”的由来

“东道国”的来历

“靖国神社”的由来

古筝的由来

吉尼斯的来历

皇帝黄袍的由来

“以衣取人”的来历

中国结的来历

香格里拉的来历

听诊器溯源

“刺配”的由来

五百罗汉的来历

“五魁首”的来历

门画的来历

姓氏的来历

“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由来

“黑名单”的由来

五、疑问求解

猫为什么坠楼不死

何为夜叉与罗汉

为何夜晚“文思如潮”

冰为什么这样滑

中国主要朝代如何定的

《百家姓》为何赵钱孙李居首

一星期为何七天

元代为何没有陵

十二生肖为何鼠为首

何谓“三宝殿”

狗为什么摇尾巴

候鸟为何v字形排列

包粽子为何有角

清末三帝为何无子嗣

螃蟹为何横行

唐僧为何叫三藏

军队为何称“长城”

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

中国古时方位是如何定的

古代地理方位有几种表示方法

什么是“五花八门”

苍蝇为什么不会生病

中堂是什么官

高尔夫球场为何有18个洞

“八音”是什么

古代长寿有哪些雅称

体育常用词

《金瓶梅》是如何诞生的

诸葛亮为何“遗令”葬在定军山

美国为何没有元帅

26个英文字母是怎样确定的

河流为什么是弯曲的

古建筑名称有何区别

汉字竖写与横写的起始时间

中药店何以称“堂”

为何称皇帝“九五之尊”

日本女子姓名为何多带“子”

葡萄酒的“干”是什么意思

古人为何把天然药物称作“本草”

火车座位为何一边多一边少

鱼游泳时为何背朝上

猫为什么爱吃老鼠

“三国”人为何多单姓

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

“万贯”是多少

古时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一刹那”是多少

“海”和“洋”有何区别

史与志有何区别

丞相与宰相有何区别

宦官与太监有何区别

古代官职为何意

世界上有多少岛国

世界上多少同名的城市

哪些中国地名有雅称

书有何雅称

太和殿里“藏”了多少条龙

我国历代人口有多少

世界性的科学奖有哪些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有多少

“坤”为何代表女性

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

信为什么论“封”

蒋介石为什么不释放张学良

钟表指针为何从左至右转

自行车何时传入中国

《三字经》是谁写的

十八般武艺指什么

山珍海味有哪些

“五谷”为何无玉米

八宝山藏有哪八件宝

“天方夜谭”为什么不用“谈”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秦始皇为何不立后

何谓“胡说八道”

何为“三不知”

何谓“红得发紫”

“门当户对”本意是什么

“毛病”的原意是什么

“桃李”为何喻学生

六、百家争鸣

慈禧没有名字

汉字简化之争

“小人”并非小人

“牛鬼蛇神”原是褒义词

美国登月质疑

破译甲骨文之争

斯大林妻子非自杀

赤道原来是最冷的地方

“千金”原来是指男

“烈士”原指“活人”

孟姜女不能哭长城

唐伯虎难“点”秋香

兵马俑非秦始皇所建

“鸳鸯”原来指兄弟

《清明上河图》不是清明景色

“梁祝”生平未曾谋面

《红楼梦》影射之争

《红楼梦》作者之争

林黛玉真名是李香玉

南京花塘是大观园

“王母娘娘”确有其人

西门庆非坏人

“黔驴”之“黔”不是贵州

王昭君非出塞第一

刘备并未“三顾茅庐”

项羽没有烧阿房宫

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

造纸术的发明人不是蔡伦

《三国演义》开篇词不是罗贯中所作

花木兰不姓花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隐忧

玄奘并非西天取经第一人

时光可倒流

纳米之争

中国需要多少个“硅谷”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人猿真的同祖吗

美洲印第安人与中华民族同源

麦田怪圈之争

华佗不是好医生

尧舜禅让是政治谎言

焚书坑儒是李斯干的

做人篇

一、待人接物

古人称谓/303

古时对妻子的称呼

古时对教师的称呼

古时的公职及家书中的称谓

中国古代敬老法

使用筷子的禁忌

语言禁忌

做客用餐的礼节

就餐落座的礼仪

吸烟的礼仪

握手的礼节

交换名片的礼仪

喝咖啡的礼仪

打电话的礼仪

见面礼仪

中餐宴会的礼节

接客礼仪

请客礼节

公众场合动作禁忌

不受欢迎的交谈方式

仪贺词

挽幛

贺开业

二、做人格言

言之贵

理想

谦虚、谨慎

劝学

惜时

思考

逆境

成功

名誉、金钱

处世

论人生

论性格

论成长

论读书

论知识

论学问

论事业

论工作

论处世

论交友

增广贤文

格言名联

位置

域外格言

三、为人品德

晏子三拒

大师的品质

死后速朽

人生“三说”

老有所为的中外名人

尊师楷模子贡

甘愿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为著书而受腐刑的司马迁

北海牧羊不失节的苏武

宁死不屈的颜真卿

留清白于人间的于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

林则徐名语

苏东坡24字论生平

名人的墓志铭

翻译家傅雷的遗嘱

来自非洲的智慧

谚语中的人生

衡量人牛

青春题赠

有益的语丝摘录

人生大悟

人与时间

人生的十二心

做人与处世

四、人物千秋

历史上的“另类”君主

历史“之父”

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失足”者

以数字表示的名人

以数字命名的清官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个人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怪癖皇帝

中国历史上八大掌权朝廷的太监

裴氏家族

生活篇

一、合理持家

开门七件事

巧挑“肉中刺”

腌菜去白膜

橘子皮的妙用

牛奶的妙用

醋的妙用

面粉的妙用

大米的妙用

葡萄酒妙用

合理使用味精

食盐的妙用

厨事巧用刀

放调料的最佳时间

煮饭炒菜注意科学保钙

烹调用水小窍门

煮的学问

烹饪用水有学问

清洗食物的技巧

冬季生活小常识

除水垢法

衣物服饰保养

如何清洗羽绒服

居家清洁小妙方

家庭除臭四大法宝

马铃薯保存法

不宜放冰箱里的食物

冰箱的其他用途

不该抛弃的食物精品

教你选用植物油

食品保存的最佳温度

饮食中的最佳温度

剩饭除怪味

淘米水的作用

大米质量鉴别

怎样鉴别新陈大米

如何鉴别羊肉质量

怎样识别纯果汁

怎样识别真假奶粉

巧识海鲜

怎样鉴别豆制品

怎样识别真假矿泉水

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

洗衣四误区

厨具环保清洁手法

厨房用具六忌

厨房油污的清除

小窍门

牙膏去腥

鲜花保鲜法

家养花卉巧用糖

家电安全过冬

电饭锅保养小常识

微波炉使用十忌

不锈钢炊具五不宜

抽油烟机使用误区

巧塑料袋

巧用香烟灰

皮肤护养三招

收藏冬衣要得法

保养皮装七注意

你会洗脸吗

度度夏几不宜

夏季生活小常识

简易驱蚊法

家电也要“避暑”

正确使用蒸气熨斗

生活中的认识错误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养鱼之道

如何选择家庭玩赏鸟

二、科学养生

人类年龄划分新标准

健康与年龄

衰老的标志

心理老化的标志

延缓衰老秘诀六招

老年人提倡“三忘”

老年人要学会放弃

老年人用药八忌

延缓眼睛老花法

平底鞋有碍老年人健康

长寿把握“三五七”

老年人要四不看

老年人要学会“忘却自己”

健康心态一二三四五

体弱者为何长寿

口味知疾病

健身新概念

现代健康新概念

养生三原则

保健“仿生学”

女人为什么长寿

人体有两个“长寿穴”

“三把扫帚”保健康

吃喝新概念

你吃对了顺序吗

油该怎么吃

大米饭与豆腐营养互补

吃蔬菜的误区

现代饮食七大误区

八种错误饮食观

五种情况下少吃西瓜

日饮三口,健康长寿

高血压患者忌吃松花蛋

少吃肉有利于健康

吃野菜别贪嘴

胡萝卜、白萝卜不能同吃

牛奶与鸡蛋不能同吃

食物配对能治病

二十种食物禁忌同吃

脑力劳动者宜多吃葱蒜

血脂高吃什么

时尚吃法有损健康

冬季饮食禁忌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垃圾食物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辨证

食用不恰当蔬菜也害人

越吃越瘦的食物

学会科学饮水

纯净水久放不如自来水

六种水不能喝

四季饮茶有别

饮茶误区

吃橘子注意事项

吃枣禁忌

吃水果六忌

传统食法不利于健康

不宜空腹吃的食品

不宜喝豆浆的病人

治疗便秘的药膳

人中穴不能乱掐

走出治疗感冒的误区

吃的学同

防暑降温八不宜

中署后饮食五忌

感冒的四种新诱因

不宜同服的药物

一字之差的药

服用三种药物不宜唱热水

服药的最佳时间

正确服药

常见的无效用药

用药的误区

降压药使用的误区

多吃营养药也致病

痒的背后隐藏着疾病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醉酒的处理

吃了西药别碰酒杯

起床前的运动养生

睡前五宜五不宜

饭后“五不要”

酸奶饮用不当有损健康

人体保健五大特区

心理健康八戒

健身六法

“高抬贵腿”益健康

辣椒是女性的“补品”

对付打嗝的方法

防止脱发的食物疗法

徒手治病六法

十六种食品创造健康

最佳蔬、果、肉排行榜

“闪腰”简易疗法

戴帽过冬益处多

营养新观念

改变一下生活观念和习惯

夏日保健四不宜

防暑降温的误区

秋天四防

天冷话“三暖”

克服冬季不良习惯

寒冬生活八忌

冬季居室有哪些污染

睡觉莫“四戴”

生活保健巧择时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三大国粹

国画:以独特的艺术性和民族色彩,矗立在世界绘画艺术之林。它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卉、禽鸟、走兽等画材;有工笔、写意、水墨等技法形式;有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等手法;有壁画、屏风、扇面等画幅形式。

京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起初在北京最受欢迎的是以二黄为主的徽班,它和风格相近的汉剧相结合,后又创造了南北观众都能接受的韵白,再从昆曲、秦腔等地方戏曲中吸取长处,终于产生了这一雅俗共赏的新剧种。

中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它的整个基本理论体系是阴阳五行学说,诊断疾病的手段是望闻问切;分析疾病主要是八纲辩证,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去概括病变部位、性质和印证双方力量的消长情况。

中国“文房四宝”

笔:毛笔,历来称谓不一。据《说文解字》记日:“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此外,毛颖、毛锥子、毛中书、管城子、管城侯、管子文、中书房、龙须友、文章货、尖头奴、墨曹都统等均为毛笔的别名。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新陶上的花纹为毛笔描绘,距今有六千多年;殷商时期甲骨文上的文字,亦有用笔书写的痕迹。毛笔目前有三千多个品种,从笔头的原料组成可归纳为羊毫、紫毫、兼毫、狼毫四大类。羊毫由上等山羊毛制成,有长峰、中峰和短峰;紫毫用山兔脊背上的一小撮灰葛的毛制成,故称紫毫;兼毫通常用山兔与山羊毛制成;狼毫用黄鼠狼尾毛制成。此外还有獾毫、鹿毫等。其中以浙江善琏湖笔、江苏苏州苏笔、山东掖县毛笔、四川乐山宋笔、安徽泾县宣笔、六安一品斋毛笔、杭州邵芝岩毛笔等最为有名。

墨:分油烟墨与松烟墨两种。墨越久越好用,故一些老书法家、画家都用古墨。磨的新墨有光泽,日日积累的宿墨不可用,尤其是已经干了的墨再加水调成的墨,不能用于书画创作。因为宿墨不但没有光泽,而且经水易洇,故写字、画画忌用。

纸: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以植物纤维造纸。虽然今天工业发达,机制纸类很多,但作书作画仍以手工造的纸为佳。有名的纸主要有宣纸、皮纸、高丽纸、元书纸等几种。宣纸主产于安徽省的泾县,以檀树皮、稻草为原。料。安徽宣纸最佳。宣纸分生宣与熟宣两种。生宣用矾水处理后就成了熟宣,熟宣不洇,但作国画不能产生色层的效果。皮纸主产于河北迁安县和贵州、四川、浙江等地,可机制,但作画的墨色僵硬。高丽纸产于河北迁安县。元书纸产于浙江富阳县,用竹作原料,微黄,价格低廉。

砚:不仅有石砚,还有以陶、铜、瓷、瓦、玉等质地制成的砚,但最受青睐的还是石砚。中国有四大名砚。它们是产于广东省德庆县端溪的端砚,产于江西省歙州婺源县婺溪的歙砚,产于山东临沂的鲁砚和产于甘肃临洮的洮砚。其中以端砚最为名贵。端砚石是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呵气可研墨的特点。清吴兰修在《端溪砚史》中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有鱼脑、蕉白、青花、天青和冰冻纹五种。端石石眼,在端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并以此作为鉴别砚石品质的标准。端砚曾作为宫廷贡品。歙砚又称“龙尾砚”、“罗纹砚”。歙砚闻名于南唐时期,石质紧密细腻、色黑深沉、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者为上品。歙砚石品有眉纹、罗纹等,金星纹是最有名的品种,研墨时,万点金星闪烁在砚石上,越磨越亮,久研不褪。鲁砚和洮砚已衰落,不被人提及。以上均为石砚,当前有不少人工烧制的砖砚,品质远不及石砚。古往今来,喜欢藏砚者众多,清乾隆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就有收砚癖,他四岁至老未尝一日离砚,唯一嗜好即蓄砚、铭砚,集有《阅微草堂砚谱》,此谱共收砚百余方,所收之砚,制作精美,纹铭隽永,书风端正。1916年有石印本行世。  不能出境的文物

1795年(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口。

1795年至1911年以前的文物,有部分不能出口。

1911年至1949年以前的,部分品类文物不能出口。携带私人所有家藏的文物和在旧货市场或私人手中购买的“文物鉴管物品”,出境前均须经文物出境鉴定组鉴定。鉴定为不能出口的,可卖给文物商店或博物馆,也可交给境内亲友代为保管,鉴定部门决不扣留。

禁止出境的书画范围

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何香凝、董希文、王式廓、李可染七人。

精品不准出境者:于右任、丰子恺、齐白石、张大千等六十六人。

地方性书画家作品可参考第二项名单和标准适当限制出境。

书的几种版本

影写本:摹在原书上影写成的书本。

影印本:用照相的方法制版印刷的书籍或图表。

百衲本:不同版本的残卷零页配合或汇印而成一部完整的书本。

套印本:几种颜色套印而成的书本,最少的为两种颜色。

原本:第一次印刷或刻印成的书本。

副本:同一书籍抄出的复本。过去藏书家得稀见图书,依样重写,都称为副本;今亦指国家对外文件的正式签署本的复本。

异本:同书的另一来源的本子,也称“别本”。

洁本:某些书本虽有较大参考价值,但里面带有黄色或荒诞的词句与章节,将其删去后印刷发行的版本。

孤本: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也指仅存的一份示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仅存一份拓本。

善本:古代书籍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的刻本或写本。

刻本:用木刻版印成的书籍。

抄本:抄写的本子,也叫写本。

书的知识

选集:将作者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整编以后,按内容、年代分成多卷集合或合订本出版的书,称选集。选集有专选一个人著作的,也有选多人著作的。

文集:汇集一人或多人的著作,或同属一类问题的作品编成书的。

文库:供一定读者对象阅读的多册或成套的图书,同一文库的版本装帧和封面设计相同。

丛书:把性质相近的著作、资料汇集成套,分册出版的书,但不定期。

丛刊:类似杂志,分期出版,但不定期,也不固定价。一般有一个固定的刊名。

手稿:作者亲笔所写的原稿,包括作品草稿或本人誊写稿,具有一定文献价值和鉴赏研究价值。

书名趣话

从前人的佳辞而来:袁枚的《子不语》取自论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之句;盾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琼瑶的《在水一方》,无疑与《诗经·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密切关系。

作者书写地: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作者在润州梦溪园所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得名于作者的书房聊斋;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中的“且介”两字,是“租界”两字的各半。

作者的字号、官职:欧阳修以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自己为六个一,号“六一居士”,取书名《六一诗话》;苏轼谪居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著《东坡集》;李白字太白,诗文收集在《李太白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因编辑时帝王的年号而得名;《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则来自他们的官职。

作者写作经过和甘苦:清代学者顾炎武读书有得,即为札记,日日如此写了二十多年,故以《日知录》为书名;元末陶宗仪长居松江泖湖之南,躬耕垄亩。据说他下田时随带笔墨。每当耕种之暇,即在树下以叶当纸,记下研究心得。十几年后,积蓄成书,辑录成《南村辍耕录》,书名显示了他的写作过程和勤奋。

中国书之最

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参编三千多人,历时六年。全书共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章,约三亿七千万字。

页数最多的书:《四库全书》。共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逐页连接,可绕地球一又三分之一圈。

最古的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写于两千多年前,记载了三百多种动植矿物药。

最早的国家药典:《唐本草》。编成于659年。

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成书于1100年。

最早字数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

最早的养鱼书:《陶朱公养鱼经》。东周时期。

最早的生态植物学著作:《管子·地员》。战国时期,管仲。

最早的物候著作:《夏小正》。战国时期。

最早的种竹专著:《竹谱》。晋代,戴凯之。

最早的茶学著作:《茶经》。唐代,陆羽。

最小型的书:《绘画入门》。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最早的传记体史书:《史记》。

最早的断代史史书:《汉书》。

最早的有系统的史学评论书:《史通》。

最早的词典:《尔雅》。

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

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

最早的诗歌选集:《诗经》。

最早的小说:《搜神记》。

最早的小说评论著作:《文心雕龙》。

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

最早的植物书:《南方草本状》。

最早的农业专著:《齐民要术》。

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

最早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

最早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最长的历史小说:《中国历代通俗演义》。P6-P10

序言

这是一本流淌着知识甘露的开心辞典。

这是你成功路上以一敌百的必备秘笈。

这里有你想知道的,这里有你正在寻找的,这里有你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这里有你孜孜以求但尚未知晓的。千万不要小看你手中的这本沉甸甸的书,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可谓网罗百家蕴涵万象;或常识百花,或奇闻轶事,或人生感悟,或养生杂谈,可谓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如果说“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评价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崇拜,如果说“百科全书”的体例表现出西方人对知识的渴望,那么这本集1000多个条目于一身的书刊阅读笔记则是现代人实现博闻强记理想的伴侣。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如滔滔洪水裹挟着我们匆匆向前。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藏中自由翱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积累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都是我们渴望实现的。就此而言,本书以详尽的知识点和简明的分类体系助你在成功道路上拔得头筹。

作为一本报刊知识分门别类的整理和汇编,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心血累积,作为一支即将传递给你的精神圣火,作为一份为各种考试、测试、竞赛或电视节目准备的饕餮盛宴,本书会带给你无与伦比的知识洗礼,为你送上不可多得的知识风暴。一书在手,知识全有;一卷在握,视野开阔。

另外,本书很好地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让知识的学习和累积变得妙趣横生别有滋味。而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具匠心的资料选择又会让你在阅读过程有的放矢,阅读过后应用自如。

知识大本营——浓缩东西南北古今中外。

信息奥运会——引领你我步入知识殿堂。

愿本书成为你前进路上的良师益友,纵有荆棘洒满一路收获;愿本书成为你奋发途中的导航明灯,纵然风雨保佑一程平安。

后记

我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编辑这本与我从事了近四十多年的专业研究没有关联的集子。

一、调整心态:要转过由工作到退休这个大弯子,需要花大力调整心态。读史书可以从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正如《临江仙》的首卷词所说:“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个人的事,何足挂齿,从而去掉所有恩恩怨怨,达到心态平衡。

调整心态首先要“认老”,然后逐步做到“老年人要学会放弃”的转变。即要完成一道名、利、位的“减法题”。要完成这道减法题,需要从知识中获得力量。为此想起了以往曾积累的有关专业之外的许多知识类素材,想从中获得教益和乐趣。

二、陶冶情操:休闲时光,需要知识的趣味来陶冶,使之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有人喜欢游艺,有人喜欢钓鱼,更多的人尤其从事科教文类事业的人则更喜欢趣味知识。如对联、诗词、典故、名胜等;在奇闻趣事中,未解之谜、疑问求解、刨根溯源、百家争鸣等能焕发人对知识的进一步追求;时尚的新论有些能引发人的深思。所有这些都会打破沉闷而提神。这是本集子的主体,也是“知识篇”和“趣味篇”中各栏目的来历。

三、学会处世:专注工作的时期,如何做人没有认真反思过。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深感不那么“如意”。人无完人,找一个标准是困难的。人活一生,各有千秋。做个合格的人,近有许多表率,但我愿从古人中找些借鉴目标。这就是“做人篇”中四个栏目的来历。

四、学会自立:埋头于工作时,几乎不知柴米油盐个中的学问。当我肩负此任并承认年老以后,方知家务的艰辛和老人需要的科学养生。这就是“生活篇”中三个栏目的来历。

综合上述,似乎才能达到休闲人应该知到的方方面面。为此我就把多年来根据自己的爱好积累的零散素材经过梳理,不断增删,集腋成裘,使之达到现在的规模。

此外,在此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我的主要工作:是把零星的资料集中,按自己的设想分类、编目,缩写较长的篇幅,变更部分命题或归并、筛选和增删内容等。

第二,材料来源:除极少数(如对联史话栏中“数学老师用专业术语写的对联”和开怀幽默栏中的“善言公”等)是我的小学老师张鹏飞先生在课堂上讲的未见书刊发表和少量文字(如百家争鸣栏“《红楼梦》中秦可卿身势、死因之争”、“易中天‘品三国’”等)是根据我的听讲笔记以外,其他都来自我读过的书籍、刊物和报纸(尤其《读者》、《文摘旬刊》和各种晚报);有的是从台历、地图册、导游手册,乃至侯车室、马路上拣到的破报纸中摘录的;有的是有些书中对其中一段的眉批或感想,对我也有启迪,就取原文另加一个自撰的标题而收载,面对宗教栏是考虑到知识的全面性,专门从《辞海》中特意选录的。在编写过程中经过多次更新增删,现在保留的收载资料中,最早的应属1948年的个人课堂笔记;最晚的当属2008年1月见报的关于灭绝恐龙的最新观点:昆虫致病论。

第三,原作者署名问题:由于原有素材,只是为了采集,根本没有想到出版,因此专注于采集内容,为了减少篇幅,剪裁时部分遗漏了原作者;有不少条目中的内容,不同的报刊说法不尽相同,有的原来就没有作者,有的经过归并后不好确定就是哪一家的;有的经过我的“手术”,可能只剩“原味”(创意),“原汁”(文风)所剩无几了;有的当初读到时印象很深,然而以后再也找不到原文了,只好根据记忆重新编写等等。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对如上的缺憾向原作者和更动了原文的作者深表歉意、敬意和谢意。如原作者见到本书请通过出版社与我联系,以便确认署名权。

第四,关于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我看也没有必要过于认真地去求证,如人的头发,有的说“一般10万根”,有的甚至说"400百万根”,相差过大,我选载了一种也不是就这一种“正确”,因为我没有根据,只当“趣味”采集,而且它毕竟不是科研论文或学术报告。

全书共分知识篇(下设常识百花、对联史话、诗词妙语、典故拾零、名胜古迹、军事天地栏目);奇趣篇(下设奇闻趣事、动物奇趣、千古之谜、刨根溯源、疑问求解、百家争鸣栏目);做人篇(下设待人接物、做人格言、为人品德、人物千秋栏目)和生活篇(下设合理持家、科学养生栏目)。栏目之下共收载了约两千个条目。有的条目容量较大;如“唐诗名句摘抄”就收容了唐诗三百首中的主要名句。有些内容的归类,适当考虑了篇幅的相对“平衡”,不是很准。如“十八般武艺”等当属知识篇中的“常识百花”栏,但鉴于该栏目中内容较多,将题目改为“十八般武艺指什么?”就划归奇趣篇中的“疑问求解”栏目了等等。

本书成稿后先后经李伯英、张国柱、尚建勋、郭芬等多位同仁审阅,尤其李伯英曾多次逐字审校。他们建议出版,让大家共享,此事曾得到长春市军休中心和同光休养所领导的鼓励;审阅过本书的同仁们,曾提出过许多宝贵建议和修改意见,对存在错误进行了指正;吉林文史出版社周海英主任、袁一鸣先生等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诚挚的谢意!

编者淡伦

2008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