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寻求》的主题是关于个体人格如何在孤独的时代得以重建。本书从分析人的空虚、孤独与焦虑入手,解释现代人面临的严重心理困境,并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价值核心的丧失、自我感的丧失、语言的丧失和悲剧感的丧失等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因素。然后通过强调自我意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独特标志;力图论证它是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最后试图通过对自由、良心、勇气等传统价值作新的阐释而重新确立人格整合的目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的自我寻求/罗洛·梅文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罗洛·梅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的自我寻求》的主题是关于个体人格如何在孤独的时代得以重建。本书从分析人的空虚、孤独与焦虑入手,解释现代人面临的严重心理困境,并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价值核心的丧失、自我感的丧失、语言的丧失和悲剧感的丧失等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因素。然后通过强调自我意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独特标志;力图论证它是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最后试图通过对自由、良心、勇气等传统价值作新的阐释而重新确立人格整合的目标。 内容推荐 罗洛·梅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开创了以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为主题的美国存在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主张自我选择的研究取向。他的20余部专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带给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启示。 《人的自我寻求》的主题是关于个体人格如何在孤独的时代得以重建。本书从分析人的空虚、孤独与焦虑入手,解释现代人面临的严重心理困境,并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价值核心的丧失、自我感的丧失、语言的丧失和悲剧感的丧失等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因素。然后通过强调自我意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独特标志;力图论证它是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最后试图通过对自由、良心、勇气等传统价值作新的阐释而重新确立人格整合的目标。 目录 第一部分 我们的困境 第一章 现代人的孤独和焦虑 第二章 混乱的根源 第二部分 重新发现自我 第三章 成为一个人的体验 第四章 存在之斗争 第三部分 整合的目标 第五章 自由与内在力量 第六章 创造性的良心 第七章 勇气,成熟的美德 第八章 人,时间的超越者 索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这种自我意识,即从外部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自我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特征。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条狗,它整个上午都会等在他的工作室门口,只要有人向门走来,它就会跳起来汪汪地叫,想要与人玩耍。我的朋友认为,这只狗叫是想说,“有一条狗一上午都在等人来跟他一起玩。你是这个人吗?”这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所有喜欢狗的人都乐于将这样一些让人舒适的想法投射进它们的大脑中。但是事实上,这确实就是狗无法说出来的东西。它能够表现出它想玩,并诱使你扔球给它,但是它无法站到自己的外面,将自己看做是一条正在做着这些事情的狗。它并没有被赋予对自我的意识。 因为这也意味着,狗可以免受神经症焦虑和罪恶感,而这是人类所得到的未必好的恩赐,所以有一些人更倾向于说,狗不会因为有这种自我意识而遭殃。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很羡慕动物,他重复了这种想法: 我想我可以转而与动物生活在一起…… 它们不会烦恼,不会为了自己的境况而抱怨, 它们不会躺在黑夜中无眠,也不会为了自己的罪孽 而流泪…… 但事实上,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他最高品质的根源。它构成了人类区分“我”与世界这种能力的基础。它给予了人类留住时间的能力,这仅仅是一种超脱于当前,想象昨天或后天的自己的能力。因此,人类能够从过去中进行学习,并为将来作出计划。因此,人类之所以是一种历史性的哺乳动物,是因为他能够站到一边,审视他的历史;因此他能够影响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并且他还能够在较小的程度上影响作为整体的民族和社会的历史进程。自我意识的能力还构成了人类使用符号这一能力的基础,这种能力是一种将某物抽象出来的方法,例如构成“桌子”这个单词的两个语音,人们一致认为这些语音将代表一整类事物。因此,人类能够用“美”、“理性”和“善”等抽象的东西来进行思考。 这种自我意识的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像他人看待我们那样来看待自己,并能够对他人进行移情。它还构成了我们这种惊人的能力的基础,即想象自己进人下一周才会真正去的别人的会客室,并在想象中思考和计划自己将会如何作出行动。而且它还使得我们能够想象自己处在了他人的位置上,并且问自己,如果我们就是这个人,那我们将会有何感受,我们将会怎么做。不管我们是拙劣地使用、不能使用,甚至是滥用这些能力,它们都是我们开始爱自己的邻居、具有道德敏感性、发现真理、创造美、投身于理想以及在必要时为它们而献身的能力的基础。 实现这些潜能就是成为一个人。当有人提出,在希伯来一基督教的宗教传统中,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出来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这些天赋只有付出极高的代价才能获得,即产生焦虑和内在危机的代价。自我的诞生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因为此时这个孩子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即自己出去,独自一人,没有父母为他作出决定而得到充分的保护。难怪当他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本体时,他可能会感觉到与周围高大而强有力的成年人相比自己是非常无能为力的。在他与对母亲的依赖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梦:“我在一条与一艘大船拴在一起的小船上。我们当时正在海洋中行驶,海浪汹涌而来,撞击着我的小船。我想知道它是否仍然与大船拴在一起。” 被父母所爱、所支持,但并没有被过分溺爱的健康孩子,将在发展进程中继续前进,尽管他会面对这种焦虑和危机。而且,他身上不会出现创伤性的特定外部迹象,也不会出现特别的反抗行为。但是当他的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了自己的目的或快乐而利用他、憎恨他或抛弃他,这样他在尝试这种新获得的独立性时就不能确信他能够得到一丝一毫的支持,那么,这个小孩就会依恋父母,并且仅仅以消极的、固执的形式使用他的独立能力。如果当他第一次尝试性地说“不”的时候,父母施以压制,而不是爱他、鼓励他,那么自此以后他说“不”就不是作为一种真正的独立力量的形式了,而仅仅是一种反抗。 或者说,像当前的大多数情况一样,如果父母们自己在变化时代的混乱海洋中都感到焦虑、困惑,对自己缺乏信心,被自我怀疑所困扰,那么他们的焦虑就会转移到小孩子身上,导致他们感觉到,他们是生活在一个勇敢地成为自我是很危险的这样一个世界中。 诚然,这个简要的概述是纲要式的,它意在为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提供一种追溯性的描述,据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何不能获得自我的原因。关于这些儿童期冲突的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成年人,他们在梦中、记忆中或当前的关系中挣扎着想要战胜在过去生活中最初阻碍他们发展成为一个人的东西。在不同的程度上,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是以他在家庭生活的早期体验中所建立的模式为基础,为了获得自我而仍然在漫漫长路上挣扎着。P63-66 序言 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自己。当我们的社会处于标准和价值观巨变的时代,不能像马修·阿诺德(Mattthew Arnold)所说的那样,给我们展示一幅“我们是什么?我们应该是什么?”的清晰画面时,我们将会被抛回到对自我的追寻之中。来自各方面使人痛苦的不安全感给了我们新的刺激,让我们不断地追问,是否可能存在一些被我们忽略了的重要指导和力量的源泉? 当然,我也认识到,这不能笼统地被称为幸事。相反,人们会问,生活在这样一个分裂世界中的人怎么可能获得内在的整合?或者,他们会质疑,生活在一个对现在和将来所有一切都不确定的时代,人们又怎么可能进行长期的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呢? 大部分富有思想的人都思考过这些问题。心理治疗师们对此并没有什么奇妙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深蕴心理学给我们新的启示,使我们能够洞察那些促使我们像现在这样以这种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潜在动机,它对于我们寻找自我也会起到关键性的帮助作用。但是,除了所接受的技术性训练以及自己的自我理解以外,还有某种东西给作者以勇气,使他敢于踏入天使们不敢闯入的禁区,并就我们在本书中将要面对的难题提供他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这种东西,是心理治疗师在与那些努力战胜自己的问题的人们共同合作时所获得的智慧。他具有非同寻常的(即使通常是负担沉重的)特权来陪伴人们经过内在的、意义深远的斗争以获得新的整合。而如果心理治疗师不能从中窥探到今天使人们不能看清自己以及阻止他们发现自己能够确定的价值观和目标的东西,那他就真的很愚蠢了。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在谈到他在维也纳所创建的儿童学校时曾说,“学生教导着老师”。在心理治疗中通常也是这样的。而且我不知道心理治疗师除了应该感谢那些被称为他的病人的人,感谢他们每天教会他认识人生的问题和尊严之外,还能炫耀些什么。 同样,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事们,关于这些问题,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我还要感谢加利福尼亚米尔斯学院的学生和教员们,当我在那里作题为《焦虑时代的个人尊严》的百年庆典报告时,曾就一些这样的观点与他们讨论,他们给予了我丰富的、富于启发性的反馈。 本书并不是心理治疗的代替品。从保证一下子就能廉价地、轻松地治愈心理疾病的意义上讲,它也不是一本自助的书籍。但是,从另一种有价值的、深远的意义上讲,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本自助书籍——它能帮助读者通过书中所反映的内容,理解他自己和他自己的体验,获得关于他自己个人整合问题的启发。我希望本书是这样的一本书。 在本书的这些章节中,我们将不仅关注关于自我的隐藏层面的心理学新见解,同时我们还会关注从古到今文学、哲学和伦理学领域中的学者们的智慧,他们都曾试图理解人们如何才能最佳地面对自身的不安和个人危机,并将这些智慧派上建设性的用途。我们的目的在于发现能够据以抵制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安的方式,发现我们自身内在力量的中心,并且,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指出在一个几乎所有一切都不安全的时代里如何获得我们可以依靠的价值观和目标的途径。 罗洛·梅 于纽约 后记 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Man's Search for Himself)一书于1953年由诺顿出版公司(W.W.Norton & Company Inc.)出版,并分别于1967、1973和1982年再版。1982年再版时加上了副标题“生命和个人完满的路标”(Signposts for Living and Personal Fulfilment)。 作者在“前言”中指出了写作该书的目的。“当我们的社会处于标准和价值观巨变的时代……来自各方面使人痛苦的不安全感给了我们新的刺激……人们会问,生活在这样一个分裂世界中的人怎么可能获得内在的完整?或者,他们会质疑,生活在一个对现在和将来所有一切都不确定的时代,人们又怎么可能进行长期的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呢?”罗洛·梅敢于踏入天使们不敢闯入的禁区,他在本书中对将要面对的难以回答的问题提供了他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我们的目的在于发现能够据以抵制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安全感的方式,发现我们自身内在力量的中心,并且,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指出在一个几乎所有一切都不安全的时代里如何获得我们可以依靠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方式。”读者通过书中所反映的内容,能看到他自己和他自己的体验,获得关于他自己个人整合问题的启发。 《人的自我寻求》的主题是关于个体人格如何在孤独的时代得以重建。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集中论述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又彼此关联,服务于共同的主题。本书第一部分是“我们的困境”,从分析人的空虚、孤独与焦虑人手,解释现代人面临的严重心理困境,并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价值核心的丧失、自我感的丧失、语言的丧失和悲剧感的丧失等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重新发现自我”,通过强调自我意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独特标志,力图论证它是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整合的目标”,试图通过对自由、良心、勇气等传统价值作新的阐释而重新确立人格整合的目标。 《人的自我寻求》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饱含人生智慧。罗洛·梅在书中探讨了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的不断发达带来的却是人们精神文明和自由价值日益滑落的严峻问题。罗洛·梅教导我们,在空虚、孤独与焦虑的时代如何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传统精神价值如何在现代和后现代处境中达到重建。罗洛·梅的这本书开启了我们的智慧人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改进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然,本书不是心理治疗的代替品,也不是一本自助的书籍,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思考我们此时此地正在做什么,帮助我们从自己内部找到意义。 其二,反映了时代特色。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写于20世纪50年代,可它并没有过时。尽管探讨人的存在本质是任何时代都关注的学术主题,但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具有该书所具有的这样有益的指导作用。罗洛·梅在书中带领我们探讨如何寻找自我,为我们提供如何过更有意义的生活的建议。谁要想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关系,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其三,极具可读性。罗洛·梅用广大读者可以理解的通俗语言阐述了他的基本心理学和哲学理论。他综合运用了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心理学文献和临床案例,书中的传说、寓言和比喻比比皆是,趣味性强,引人人胜。该书一经面世就获得了成功,就连它的批评者也承认它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本书由郭本禹和方红共同翻译。我们的翻译工作得到了策划编辑龚洪训先生和文字编辑骆骁小姐的帮助,特此致谢。 郭本禹 2008年8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