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抗日战争纪事本末(1931-1945)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武菁//郭红娟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以翔实的历史史料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1931-1945为时间段,分四个阶段,对发生在这段时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述。叙述、评论客观、真实。对广大读者全面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缅怀为民族正义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以14年抗日战争史的发展为基本线索,对各个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述。该书以翔实的历史史料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尽量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力求客观、真实地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这对于广大读者也包括历史研究者全面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缅怀为民族正义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31年9月—1937年6月)

九一八事变

江桥抗战

东北义勇军英勇抗敌

一二八事变

无耻至极的日军慰安妇制度

日军惨绝人寰的细菌战

伪满洲国的建立

热河失守

长城抗战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建立

福建事变

《何梅协定》——中国政府的外交妥协

八一宣言

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日本挑动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瓦窑堡会议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敌

两广事变

中共从抗日反蒋转向联蒋抗日

西安事变

国共谈判合作抗日

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战

日本全面侵华 中国进行战略防御

(1937年7月—1938年10月)

卢沟桥畔的枪声

平津失守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百万兵力战上海——淞沪抗战

“八一四”空战

川军出川抗战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工厂内迁

高校内迁

各怀用意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洛川会议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中国寻求国际援助

忻口会战

陕甘宁边区

无果而终的陶德曼调停

韩复榘第3集团军在山东的溃退

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血洒长空的苏联空军志愿队

南京保卫战

南京大屠杀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为抗日呐喊的《新华日报》

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让敌胆寒的八路军386旅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血战台儿庄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参政会

平原游击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方针

花园口决堤

驰骋于西北边关的大青山支队

战斗在千里河防的“红色御林军”

保卫大武汉

日本占领武汉广州 中日形成战略相持

(1938年10月—1943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汪精卫集团投敌,建立伪政权

重庆大轰炸

海南岛战役

南昌会战

随枣会战

远东慕尼黑活动

昆仑关大捷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宜昌战役

张自忠殉国

“大东亚共荣圈”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豫南战役

“治安强化运动”

“扫荡”与反“扫荡”

“清乡”与反“清乡”

中条山战役

美国空军援华作战

狼牙山五壮士

精兵简政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战死异域、“马革裹尸”的戴安澜

抗日名将左权

中国进行战略反攻 日本投降

(1944年1月—1945年9月)

车桥战役

华莱士访问中国

美军观察组延安之行

雅尔塔密约

阜宁战役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美国投掷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

日本投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东北义勇军英勇抗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传唱中国大江南北的一首催人泪下的悲愤歌曲,它表现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故土、驱走日寇的迫切心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为保卫家乡,捍卫国土,揭竿而起,同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东北义勇军是最早成立的东北抗日武装,它是由东北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自发组织起来的。1931年至1932年,东北义勇军的活动遍及东北全境,它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同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斗争,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1931年,日本在连续侵占辽宁、吉林后,又向黑龙江省进逼,从11月4日到19日,日本出动大量兵力对江桥发动全线攻击。马占山领导广大爱国官兵沉着应战、英勇还击,毙敌千余人,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江桥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和最激烈的战斗,它使日本侵略者入侵东北以来第一次遭到重创,揭开了东北义勇军抗敌战争的序幕。此后,各地的义勇军奋勇杀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在辽宁,1931年12月,邓铁梅指挥义勇军攻打凤凰县城,捣毁警察局,砸开监狱,放出爱国志士,全歼守城的日伪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取得凤城大捷。1932年,邓铁梅又与苗可秀取得联系,并于同年8月打败伪军李寿山部,队伍不断壮大,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2月,日军组织两个讨伐队,疯狂进攻辽南各地。在敌人的军事打击和政治诱惑下,义勇军被逐步分化,邓铁梅不幸被捕牺牲,苗可秀也被敌人杀害。

吉林抗日义勇军兴起较晚,但兵力相对集中,战斗力较强。主要有王德林组织的战斗在吉东的“吉林国民救国会”,李杜等人在哈尔滨组成的“吉林自卫军”等。1932年日军以多路军队猛攻哈尔滨,自卫军奋力抵抗,在弹尽援绝后,以血肉相搏,终因势单力薄、呼救无援撤出了哈尔滨;哈尔滨失陷后,李杜等人率部退到依兰一带进行整顿,并积极组织义勇军展开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敌人。在吉东,王德林率领义勇军于1932年在天宝山、牡丹岭一带阻击日伪军,大获全胜,打破了敌人企图修建吉会铁路的计划。同年3月,在镜泊湖地区与敌连续数战,歼敌数百,并且利用该地特点火攻日军,使敌溃不成军。

黑龙江省抗日武装斗争在整个东北义勇军抗日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广大爱国官兵坚持抗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刀会”、“红枪会”等民众组织的义勇军转战于吉、黑两省之间。1932年5月,大刀会在乌吉密车站同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歼灭日军170余人。与此同时,日军松平支队开往肇东进攻李海青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经过激战,李海青腰部被炸伤,被迫率部退出肇东。同年6月,马占山带领部队在庆城一带与优势之敌进行周旋。后因部队伤亡惨重,一部分人被迫绕道内蒙古退入关内,另一部分则往海拉尔投奔苏炳文。10月,苏炳文宣布成立“东北民众救国会”,继续同日伪军作战,从而使黑龙江省的抗日武装斗争呈现高涨局面。

苏炳文的抗日斗争,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日军派兵大举进攻苏炳文部,义勇军损失惨重。苏不得不率部分队伍退入苏联,而在前方作战的部队,则穿越兴安岭经内蒙古草原进入热河。

在强敌的进攻下,由于自身存在的弱点,没有统一的领导,加之又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一度轰轰烈烈的义勇军运动失败了。各路义勇军领袖不是牺牲就是败退关内或国外,余部四散,遁人山林。但是,在日军暂停“讨伐”之后,义勇军又重新聚集,恢复战斗,此时的义勇军主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一部分加入抗日联军,一部分则与抗日联军联合作战。

东北义勇军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的辉煌篇章。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义勇军几乎是赤手空拳地与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搏斗。这是“九一八”后愤怒的中国人民与日军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它虽然失败了,却给凶焰日盛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东北义勇军的英勇战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相关链接

邓铁梅(1892~1934),原名古儒,字铁梅,满族,辽宁省本溪县人。曾先后在本溪、凤城、奉天、哈尔滨、牡丹江等地任警士、县警察大队长、公安局长和督察员。九一八事变后,邓铁梅在岫岩县朝阳乡小汤沟创建了东北民众自卫军,被推选为司令。1934年5月30日,他在岫岩县小张家堡子养病期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监押期间,他挥毫写下“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的诗句,表明了不惜生命、收复国土的志气。1934年9月28日,敌人在沈阳将他杀害。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称邓铁梅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98年8月,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在大连英雄纪念公园为邓铁梅塑像,表彰他为争取民族解放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苏炳文(1892~1975),字翰章,辽宁省新民县人。九一八事变后,在黑龙江坚持抗战。1932年3月31日,在海拉尔通电就任黑龙江自卫军总司令,拒绝日军高官厚禄之利诱;10月1日,就任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12月,因弹尽粮绝,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6月回国,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委员。七七事变以后,苏炳文以为报国有期,屡次请缨奔赴前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思想异动,不满现状”为由,迫其退出军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锦州之际,与国民党军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策动部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苏炳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委员。1954年,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第三届委员。1975年5月22日病逝于哈尔滨。

P6-8

序言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武菁、郭红娟两位历史学者的大作《抗日战争纪事本末》,这是一件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作品,在此谨向她们表示衷心祝贺。

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取得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它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民族、各阶级、各政党、各团体、工农商学兵、海外侨胞和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反对外侮的民族战争中,除汉奸、卖国者外,全国人民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经历了14年的发展过程。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由局部地区迅速向全国各地推进的扩展,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由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发展。14年的抗战是一个整体过程。1931至1937年间中国人民广泛的武装反日斗争,诸如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日行动,以及英勇悲壮的长城抗战等,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领导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会战和百团大战及一系列的游击战争。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4年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凡是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民族而捐躯殉国的国共两党两军的将士,都值得我们缅怀和永远纪念。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两个战场在抗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贬低甚至否定任何一方都是不恰当的。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地、艰苦地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国在东方战场牵制、打击日本,对欧洲战场及苏联的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是最有力的支持,使苏联在东方减少后顾之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也使整个世界战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以苏联、美国等国组成的同盟国,给中国的抗日战争以最有力的支持。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道义上、物质上和军事上支持中国抗战的国家和国际友人,特别是在中国战场英勇献身的外国朋友。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均造成重大损失。战争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可是,战争也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增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全国人民表现出万众一心、共赴困难、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战后中国继续前进,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武菁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专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成果丰富,学术造诣深厚。她们以14年抗日战争史的发展为基本线索,对各个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述。他们以翔实的历史史料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尽量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力求客观、真实地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这对于广大读者也包括历史研究者全面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缅怀为民族正义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毫无疑问,这部书的写作是成功的。我们期望作者在学术研究领域中,有更多更好的学术著述问世,为历史学科的学术园地增添光彩。

张宪文

2005年9月3日  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后记

2003年秋,南方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专程到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拜访中心主任、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希望推荐两位博士生撰写一本学术性、通俗性兼顾的抗战史,准备列入该社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出版计划。先生将此任务交给我们,并提出“要以史料为依据,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指导意见。即将成书之际,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南方那家出版社继续合作。此后我们有幸得到安徽大学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本书得以列入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

2007年夏,抗战爆发70周年之际书稿终于完成,因忙于教学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校对工作又搁置下来。虽然错过了向“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也未赶上“抗战爆发70周年”,但弘扬中华民族坚贞不屈、团结抗战的精神,却是永恒的主题。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回想先生当时亲自为我们审阅提纲、确定体裁,2005年我们完成初稿时又欣然提笔为序,所费心血令学生深为感动!

本书能够出版,与安徽大学出版社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撰写过程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南京大学图书馆、安徽大学图书馆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为我们查阅资料提供了许多方便,在此我们一并致谢!为反映相关研究动态,我们吸收和借鉴了学界一些学术成果,为此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也为在注明出处时的一些疏漏深表歉意!安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吴兴毛、袁舟群、李崇德、修倩参与了部分资料整理及文字校对工作,我们也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第二部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进行战略防御”)由洛阳师范学院郭红娟撰写,其余各部分由安徽大学历史系武菁撰写,全书由武菁统稿。

武菁郭红娟

2008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0: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