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跟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一样。是对20世纪的精神生活起了最大影响的思想家。本书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尼采自称这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创见和艺术的奥秘,是“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悲剧的诞生(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课)/经典通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德)尼采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尼采跟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一样。是对20世纪的精神生活起了最大影响的思想家。本书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尼采自称这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创见和艺术的奥秘,是“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 内容推荐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悲剧的诞生》,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尼采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作为中心思想的酒神精神是理解尼采全部思想的一把钥匙。 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酒神礼赞——《悲剧的诞生》导读 献给瓦格纳的前言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第十篇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第十三篇 第十四篇 第十五篇 第十六篇 第十七篇 第十八篇 第十九篇 第二十篇 第二十一篇 第二十二篇 第二十三篇 第二十四篇 第二十五篇 试读章节 至此,我们已经考察了酒神狄奥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这两种艺术力量,认为它们来源于自然界本身,根本不需要人类艺术家这一中介。 日神之梦和酒神之醉相互对立,它们出于自然,有着栩栩如生的艺术创造力。在其间,源自于自然的艺术冲动找到了捷径以获得单纯的满足:一方面是作为梦境的形象世界,这一世界的完满与个人的智力水平或者艺术修养全然无关;另一方面是作为醉境的现实,这一现实同样不重视个人能力,甚或竭力把个性摧毁,然后通过一种神秘的统一感来使个人得到解脱。 在梦与醉中,在这两种自然的、直接的艺术境界中,每个艺术家都只不过是“摹仿者”。这样的摹仿者,要么是日神式的梦境艺术家,要么是酒神式的醉境艺术家,要么就是像古希腊悲剧作家那样,既游于梦境,也留连在醉境之中。初时,悲剧家沉湎在洒神的醉境和神秘的忘我之境,酩酊大醉,孑然一身,离开了放歌狂饮、汹涌向前的歌队,倒在大路一边;继而,在日神阿波罗神秘的感召下,他自己的境界,或者说,他与世界最内在基础的统一,在一幅譬喻性舶梦象中向他显现了出来。 这是一般性的前提和对比。现在,按照这设定好的一般性的前提和对比,让我们试述古希腊人,借此审视最本真的艺术冲动在他们那里如何发展,达到何种高度,并借此深入了解古希腊艺术家如何处理现实与艺术之关系,亦即亚里士多德之所谓“摹仿自然”。 古希腊人作品中不乏写梦之作,但我们却只能以猜测来谈论它们,尽管这种猜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只要设想一下古希腊雕像的造型力度和色彩的饱满,我们即能猜测古希腊人的梦境想必也是同样的庄重,充满神性,色彩明丽,犹如古希腊故事之浮雕。古希腊人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立体感受能力,此外,还由于他们对色彩具有如此真诚明快的爱好,因此,作为后人的我们不得不颇为羞愧地假定:他们的梦也有线条、轮廓、颜色、布局等等的逻辑关系,也有一种与他们最精美的浮雕相类似的舞台效果。所有这一切是这样的美满,足以给我们最充分的理由做出这样的比喻:这样做梦的人就是荷马,荷马就是一个做梦的古希腊人。这样的比喻远比我们现代人做梦后自夸为莎士比亚更有意义。 然而,我们不必凭猜测就可以肯定,醉境中的古希腊人与酵境中的野蛮人截然不同,他们之阄横亘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暂且对现代世界存而不论,仅仅讨论那遥远的古代世界。在古代世界,从罗马至巴比伦,我们都可以看到酒神节的存在。这里的酒神节与古希腊类型的酒神节的关系,最多如同从公山羊那里借得名称和长胡须标志的萨提尔(古希腊神话中的山林荒野之灵,纵欲好饮,代表原始人的自然冲动。在酒神祭时,古希腊农民庆祝丰收,往往头戴羊角,足穿羊蹄形靴,扮成萨提尔。这就是古希腊戏剧最原始的雏形——原作者注)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关系一样。所有这些酒神祭的仪式与古希腊的仪式相比,不外是性欲的表达,充满了低俗野蛮,性欲的狂潮淹没了一切家庭生活及其可敬的传统;最粗野的兽性蓦然解放,直至酿成情欲与残暴的猥琐综合。我往往觉得,这堪称真正的“妖女的淫药”。 有关这些节日的知识,从海陆两路源源不断地涌人古希腊。古希腊人对这些侵入本邦的狂热的献祭,也渐渐有了相应对策。他们似乎是在用日神阿波罗的形象,长久且完备地守护着一个时代。危险的时刻一旦出现,日神阿波罗便威严地高举美杜莎的头颅(美杜莎,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女妖,以蛇代发。英雄帕修斯砍下了她的头颅。后来,她的头像常出现在建筑物入口处的屏壁上,古希腊人认为这样可以避邪化险——原作者注),抵抗任何怪诞汹涌的危险力量,而让喧闹归于平静。而日神那种威严迫人的风度,也正是在多利克(多利克,古希腊多利安人居住的山地名称,也用来指称一种艺术风格——原作者注)艺术这里才得以永垂不朽。 然而,酒神的冲动终于从古希腊人的性灵深处发泄出来,拓开一条去路,犹如奔腾的江河,直泻千里。此时,抵抗这种酒神式的冲动已经很快成为问题,甚至成为不可能的事实。古希腊人内涌的酒神冲动如岩浆喷火,与日神发生激烈的冲撞。德尔斐神庙的神灵阿波罗的威力减弱了,犹如微弱的火苗遇到大火,只好委求和解。然而,日神却并没有忘记伺机夺去酒神狂放之武器。在古希腊宗教崇拜史上,这次的和解至为重要。两位已然和解的昔日夙敌退守各自的界线,偶尔还会互赠礼物。古希腊酒神祭毕竟不同于野蛮人的秘仪,我们应该有所领悟。 P10-12 序言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经典通读》丛书第一辑出版一年了,20册经过全新编译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经典学术著作一经面世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美者有之——对西方经典学术著作进行通俗化的解读,让普通读者也能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批判者亦有之——不是大师原著,读来何用?警惕快餐文化向学术圈进逼! 回忆丛书策划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卢梭、休谟、康德、马克思、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大师的无限敬畏,以及对其伟大著作的只闻其名未见其详的无比难堪,可以说《经典通读》丛书实现了“大师经典,通俗阅读”的出版目的,完成了把艰涩难懂、鸿篇巨制的学术著作,转化为普惠大众的精神食粮的任务。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10万字左右的通俗读本,有多少人会真的捧起《政治学》、《政府论》、《资本论》、《人性论》、《战争论》、《社会契约论》、《国富论》、《相对论》……并能坚持读完?这就是《经典通读》的功绩,这就是为什么一套20册的学术书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累计销售30多万册的原因。 可以说学界对《经典通读》的出版是宽容和肯定的,大多数专家学者开始明白,学术经典不该只是象牙塔中供少数知识精英把玩的古董,它们代表了人类文化思想的精髓,应该发挥其“以文化人”的作用,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些经典,了解这些经典,汲取人类先贤们的文化营养,分享人类思想的丰硕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袁济喜认为,研读西方经典,对于提高国人素质是必要的。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知识的通俗化,《三字经》、《千字文》就是经典通俗化的代表。从文化的长远发展来看,通俗的编译本是必然的,也是可取的。就坚持阅读品位、坚持图书导向来说,这套《经典通读》丛书也是很有意义的。 著名经济学家邢国均研究员说:当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得跨学科的研究很普遍。比如经济学研究者可能希望了解一些哲学理论。而有些著作往往篇幅过长,且理论艰深、晦涩难读。如果有可靠的普及本,读者就可以对原著有一个概要性的把握和初步的了解。另外,对于初次接触某一新的知识领域的读者来说,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可能不是很有把握,通读本就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读者可以参照编译者对原著的理解把握这些理论。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的加速,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而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是国际化高端人才必备的素质。《经典通读》这样的丛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祯教授还就国学热背景下的西方经典阅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就一定意义而言,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国学与西学相互碰撞的历史。社会思想潮流的变化也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目前社会上的国学热,其实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国人自信心增强的表现。以前我们看西学可能是仰视,现在可能就是平视了。也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将西学名著通俗化、普及化。另一方面,许多著名的国学家都是中西贯通的大家。如著名的清华大学“国学四导师”,他们除了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之外,都对西方的思想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今天研究国学,也要懂得西学。 正如在《经典通读》第一辑的《编者的话》里写到的,“与世界接轨”,首先就该“让思想先行”。除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对西方经典文化也应积极推广。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传播中的壁垒——几十万上百万字的沉重篇幅,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跨度,不同时期的艰深译文。要做到这点,通俗易懂、变繁为简最关键。换言之,再好的著作,读的人少,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想读、能读、爱读! 《经典通读》丛书第一辑的出版,受到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100多家媒体的关注,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也纷纷进行深度报道,其中人民网还针对这套丛书进行了读者调查,让大家发表对这套书的看法。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广大读者非常欢迎这样的作品,认为这是能让他们阅读这些经典的最好办法。而在全国掀起的明星代言《经典通读》活动更是引起舆论关注,众多媒体以大幅版面介绍本丛书和大家投票选出的代言明星。明星与经典学术著作的强烈反差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我们策划《经典通读》丛书的初衷。当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票选名列前茅的杨澜时,她表示:系统地介绍西方的人文著作,要看它整体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很好的话,作为公众人物,去推荐或者是以其他方式来吸引青少年阅读,我觉得对推广文化也是很好的事情。 几千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经典学术名著浩如烟海,与第一辑的20册同样重要的著作还有很多。受到第一辑成功的鼓舞,今天我们又推出了《经典通读》第二辑,使丛书的总册数达到40册,涵盖的作者和门类更加齐全和有代表性。 在第一辑中,马克思揭秘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用《资本论》缔造了一个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探索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其影响力至今不衰;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创立的“三权分立”学说,是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西方的国家政权模式;伟大的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注定成为人类挑战宇宙的旗帜! 在第二辑中,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通过自己的《沉思录》,解析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使领袖和平民都成为他的读者;卢梭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人人都应享受这一天赋的权利,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爱弥儿》;亚当·斯密期望人类有冷静慎思的能力,而不仅仅受自利的驱动,于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以《道德情操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众多国家的经济政策…… 《经典通读》第二辑仍然秉承第一辑的出版原则,完全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在保持原作原貌的前提下,将经典大部头进行瘦身,力求提炼出原著精华,在原汁原味中化繁为简地通俗解读大师们的著作。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啃”原著的读者来说。这套丛书能满足大家了解原著的基本需要,有“替代”原著的作用;同时,对于想认真阅读原著的读者而言,它也具备了引导的作用,真正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西方学术经典的大门。 同第一辑一样,《经典通读》第二辑的编译者也均为年轻的学者。他们具有较高的外文水平,并且所编译的著作都在其专业研究领域之内,这就避免了已往有些编译者只懂外语而不懂专业所造成的译稿不准确、不通畅等问题。或许有人质疑年轻人的功底,其实,这些人往往只注意功成名就者的成果,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只要他们有披荆斩棘的勇力,梳理芜杂、条分缕析的细致与耐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奉献给我们期望中的经典。请别忘了,傅雷翻译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时年龄不过24岁。 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出版之际,我们想重申《经典通读》第一辑《编者的话》中的观点:“编译毕竟不能替代原著。希望阅读完这套丛书后,有更多的读者有兴趣和勇气,并且满怀敬意地去研读经典原著,更为直接地感受和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 对学术经典的轻松“悦”读是我们的理想,但要真正实现难度却很大。但愿第二辑做得比第一辑好些。不当处,请读者见谅,并欢迎批评赐教。 石岱峰 2008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