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幽灵旅/世界流行科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斯卡尔齐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雅列·迪拉克,人类殖民防卫军“幽灵旅”中的另类——他来到人世的目的,只是为了充当叛徒查尔斯·鲍汀记忆的容器,揭开他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作为克隆体,迪拉克与自己的原型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共鸣。他迫切地想了解鲍汀的一切,不光为了达成与生俱来的目的,更为了探寻存在的意义。

究竟是听从鲍汀的召唤,还是循着自己创造者的脚步走下去?

成熟后的迪拉克逐渐明白,即使身为“幽灵”,也没人能剥夺自己选择的权利。

内容推荐

作为《垂暮之战》的续作,《幽灵旅》除了继续描写战争和人类末日的前兆外,还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个体身份认同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

雅列·迪拉克,人类殖民防卫军“幽灵旅”中的另类——他来到人世的目的,只是为了充当叛徒查尔斯·鲍汀记忆的容器,揭开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然而,作为克隆体,迪拉克与自己的原型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共鸣。他迫切地想了解鲍汀的一切,不光为了达成与生俱来的目的,更为了探寻存在的意义。

试读章节

没有人留意到那块石头。

这合情合理。它毫无特点,跟数百万石头和冰块一起,飘浮在很久前曾短暂存在的一颗彗星的抛物线轨道上,看上去跟彗星的任何一片残骸都没什么差别。它的体积比一些石头小,又比另一些大,但以区分度而言,却毫无突出之处。退一万步说,就算这块石头被行星防御网探测到,粗略的检查也只能测出它是由硅酸盐和矿石构成的。也就是说,这是一块不足以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的石头。

对于正穿过这块石头和它那几千名“同胞”的行星而言,这只是个理论问题。行星没有配备行星防御网,倒是有一个重力场;石头连同它的一众兄弟姐妹一起跌了进去。同行星每次公转横穿彗星轨道时遇到的众多冰块和石块一样,它们将形成一场流星雨。这颗苦寒的行星表面没有任何智慧生物;倘若有,当空气和石块磨擦产生过多热量时,它们就能仰头看见这些小碎块在大气层中燃烧闪耀出的绚烂光迹。

这些新形成的流星绝大多数将在大气层中蒸发,在炽热的降落过程中由零散的块状物体变成一连串微粒。这些微粒将在大气层中无限期地存在下去,直到成为水滴的凝结核,被水分子拽向地面,形成雨水(从这颗行星的自然条件来看,它们更有可能形成飞雪)。

但这块石头很大。气压在石块上撕开罅隙,碎石横飞。它冲进密度逐渐加强的大气层,暴露出结构上的缺陷和弱点,遭到了肆意“剥削”。碎片剥离开,闪出转瞬即逝的耀眼光芒,被天空耗尽。但在穿越大气层的旅程尽头,残留的物质仍足以对行星表面造成影响。燃烧的小石块飞速砸落在一片石质平原上,狂风吹散了平原上的冰雪。

撞击汽化了石块和平原的一小部分,掘出一块同样不大的坑洞。巨大的力量推挤着石原,朝水平面和地底延伸了很远,撞击声如洪钟,引发的次声波低于大多数已知智慧生物的听觉范围。

地面颤抖着。

行星地底深处,有人终于注意到了这块石头。

“地震。”夏伦说着,目光仍盯着自己的显示屏。

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一阵震动。

“地震。”夏伦又说。

凯南从自己的显示屏上抬眼望向自己的助手。“你打算每次都说吗?”他问。

“我希望你随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夏伦说。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凯南说,“但真没这个必要每次都说。我是科学家,我知道每次地面震动就代表我们在经历一次地震。你第一次这么说很有用,但重复五六次就变得很单调了。”

又是一阵震动。“地震。”夏伦说,“这是第七次了。话说回来,你不是地质构造学家,这不属于你的专长领域。”虽然夏伦说话时一如往常地面无表情,其中的讽刺意味却不难察觉。

要不是一直在同自己的助手睡觉,凯南很有可能已经被激怒了。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凯南只好尴尬地笑笑。“我记得你也不是地质构造学专家。”他说。

“这是个习惯。”夏伦说。

凯南正要张口回应,地面猛然朝他突起。过了一会儿他才意识到,不是地板朝自己弹过来,而是自己被突然掀到了地板上。此刻,他正四仰八叉地躺在地砖上,工作站里原本摆放整齐的物品也有半数跟他一样。凯南的工作椅倒在他右侧一人远的地方,还在突如其来的作用力下摇晃不定。

他望向夏伦,她没再盯着自己的显示屏了。原因之一是显示屏已掉在地上碎了,就在倒地的夏伦左边。

“这是怎么回事?”凯南问。  “地震?”夏伦怀着些许希望猜测道,随即尖叫起来。实验室再次在他们身边剧烈震颤,挡光板和隔音板从天花板上掉落下来。凯南和夏伦挣扎着爬到工作台下龟缩起来,周围的一切都在剧烈爆炸。P1-3

序言

嘿,瞧,我正在表演分身术!

开玩笑的,呵呵。不过,请想想看,就在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如果我没有被飞驰而来的公交车撞上天,或者被一群四处劫掠的獾活吃了,那我多半仍在美国俄亥俄州,做着我该做的事,比如睡觉、打电玩、逗弄我的宠物,甚至写作。瞧,我正朝你挥手呢!当然,你八成看不见。地球的曲率将你我各分天涯。但请相信我在向你致意:你好,幸会!

是的,我在俄亥俄。但我同时也在中国,在你身边。你正在阅读我的思想,它们被我机灵地编码进文字之中,然后送到中国的编辑大人面前。编辑大人御览后,又命人将其翻译出来,译文精确而英明地重构了我的思想(写作提示:要勤拍编辑马屁)。接着,编辑大人将文章付梓刊印。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出版环境中,它逐级流通,最后送到你手上。就在你阅读的同时,你也解码了我的思想。你这会儿正在阅读我的思想。它们直接源自我的大脑。所以我说,这就与我在你身边一样。

这让我欣喜万分,因为这是我首次“来到”中国。

不过,我得承认,我对中国的科幻状况一无所知。当我的经纪人告诉我,他已经卖出了《垂暮之战》的中文版权时,我很高兴,同时也非常好奇,因为我不清楚中国读者对科幻文学的胃口究竟有多大。所以我上网做了些调查,发现我的中国出版商不仅建树良多,而且还拥有一本科幻杂志,月发行量高达数十万册。

或许这条信息对你来说并不陌生,但让我来为你作些对比:即便将美国最顶尖的三份科幻杂志(《类比》、《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和《幻想和科幻》)的发行量加在一块儿,也仍然不及《科幻世界》;就算将它们加在一块儿后又翻一倍,也还是抵不过。

所以,中国不仅有科幻读者,而且很可能比美国多得多。

我突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那样我就能常常造访你的国家。我必须承认,我依旧对科幻在中国的状况知之甚少,但我希望能渐渐补上,因为对我来说,那儿似乎是个好地方。

《垂暮之战》的面世纯属偶然,换言之,它是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诞生的。通常你写出一本书后,就会把它投给出版商,企盼他们能青眼有加,买下它,出版它,让你财源滚滚、声名鹊起、备受瞩目。这是惯例,自从有出版这一行起,规矩就是这么定的。

可是,我却偏偏没走这条老路。

我曾打算按部就班。2001年开始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计划将它投给出版商。但我写完之后转念一想,这样做究竞得花多久才能有个结果呢?投出稿件,等待数月,再投出稿件,等待更长的时间?我越想越郁闷,便索性将稿子扔进了抽屉。这一扔就是一年。等到2002年12月,我终于决定,与其四处投稿,不如将它放在我的网站上,每天贴一章。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好歹我的网站的日访问量还是有几千的嘛。于是,我以每天一章的速度进行更新,心想,可能这篇文章会就此埋没了吧。

但我将小说全部贴完后,事情突然峰回路转,我竟然收到了Tor出版社主编帕特里克·尼尔森一海顿的一封电子邮件。好家伙,这可是美国最大的科幻出版社啊。我们俩愿买愿卖,一拍即合:

帕特里克:嘿。你的小说写得不错。我能出版它么?

我:哦。好啊,如果你觉得有这个必要的话。

这就是我们交易谈判的全过程。不过,后来我收到了许多别的作家的斥责邮件。“你不能搞那一套!”他们说。我向他们道了歉,说我只是傻人有傻福,而且保证下不为例。此后,我又卖掉了三本小说,交易过程同样非常顺畅。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遵循传统的投稿流程依然是最佳的选择。尽管我走“异路”卖掉了一本书,但其他成千上万本书仍是以传统方式卖掉的。所以,如果仔细计算一下成功率的话,恪守陈规还是有道理的。

《垂暮之战》的版权被买下后,又等了两年才得以出版。可书刚一面世,我就被提名了雨果奖,还赢得了坎贝尔奖的最佳新人奖。对于一本我从没有投过稿的书来说,它已经表现得足够出色。我很高兴么?要知道,得偿所愿固然很好,但我也有一点受宠若惊,因为这本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运气使然。

直到现在,这本书仍然鸿运当头,因为它来到了另一个国家,变成了另一种语言,拿在了你的手中。你能读到这本书,读到我写的这篇小短文,这种事本来应属天方夜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对此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我第一次与你见面,但如果我的好运能够继续的话,我们定然能够再会。

保重,回见!

书评(媒体评论)

《幽灵旅》将紧张的军事行动与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深刻洞见结合起来。斯卡尔齐很好地把握了个人戏剧与“大场面”之间的平衡……强烈推荐!

——美国《图书馆杂志》

作为《垂暮之战》的续作,《幽灵旅》除了继续描写战争和人类末日的前兆外,还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个体身份认同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

——美国《书目》杂志

将《星船伞兵》与《再造战士》合而为一,让人重新领略到优秀战争科幻小说的经典元素——觉醒、背叛和抗争。

——美国《娱乐周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8: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