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瓶梅典评
分类
作者 陈清华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禁书人人想看,但并非人人看得明白,白话正说历史上非议最多的畅销经典,最精彩的演绎,书里书外最值得期待的传奇故事,似曾相识、光怪陆离,疑似你我的男女众生相。

本书从艺术、历史、语言和性文化等方面,对《金瓶梅》作了多方位解读。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引领读者一步迈入《金瓶梅》世界。本书集学术性,文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可随时阅读品赏,又适合永久珍藏。

内容推荐

《金瓶梅》是一部名气很大的禁书,里面的一号明星人物西门庆有钱有势,通过钱财,他可以欺色,可以升官,可以弄权,可以避祸。再加上他是个“三会”型人才——会做人,会送礼,会未事。所以,商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

西门庆的发迹,潘金莲等人的放纵,是晚明社会“惟有财色二字更为利害”的一个缩影:思想解放,物欲横流,跟着感觉走,玩的就是心跳!《金瓶梅》中光怪陆离的男女众生相,简直就是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值得所有人照一照:看看自己是书中哪个角色?

目录

自序:做一个柔和的人

上篇 细说《金瓶梅》

 第一讲 一帆风顺——西门庆升官之道

 第二讲 兴旺发达——西门庆的经商之道

 第三讲 一波三折——西门集团的壮大

 第四讲 妻妾争宠——西门庆“宠”死李瓶儿

 第五讲 治家无方——西门庆率众齐唱淫词艳曲

 第六讲 盛极而死——西门庆放纵的代价

 第七讲 命途多舛——潘金莲谋生不谋爱

 第八讲 初恋受辱——潘金莲和武松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九讲 无法主宰——潘金莲一个人的奋斗

 第十讲  幸灾乐祸——潘金莲的“狠”与“毒”

 第十一讲 蕙莲亮剑——两个女人的战争

 第十二讲 蝴蝶飞舞——潘金莲有一双梦想的翅膀

 第十三讲 半主半奴——狂人庞春梅

 第十四讲 拙而不群——孙雪娥被卖入娼门

 第十五讲 欲火焚心——春梅包养小白脸

 第十六讲 知恩必报——庞春梅变态情欲的背后

 第十七讲 越嫁越好——学习玉楼好榜样

 第十八讲 当个二奶——李娇儿的人生理想

 第十九讲 一个贞妇——心机深沉吴月娘

 第二十讲 人走茶凉——善恶到头终有报

下篇 《金瓶梅》随想

 一、“兰陵笑笑生”是谁?

 二、《金瓶梅》的写作年代

 三、性描写出现的文化背景

 四、蝴蝶与甲虫的人生喻意

 五、欲使人下贱

 六、当腐败成为一种时尚

 七、不向火坑中翻筋斗

 八、对“酒色财气”的反思

 九、《金瓶梅》随想录

后记:没有一日不读书

试读章节

第一讲 一帆风顺——西门庆升官之道

大家好,从今天起,我将跟大家一起来说说“古今第一奇书”《金瓶梅》,一起领略这部市井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通过这部书来观察晚明世相。一提《金瓶梅》,可能有人马上惊叹,哇,这不是“淫书”吗?金,就是潘金莲,《水浒传》里有名的淫妇;瓶,就是李瓶儿,和潘金莲一路货色;梅,就是春梅,一个偷情高手。一部书的名字,就是用三个“坏女人”的名字合成的。写三个“坏女人”的书能是什么好书吗?更何况书里还有大约2万字的“儿童不宜”。

但是,即使《金瓶梅》是淫书,我们也无法忽视它的文学价值。明末著名小说家冯梦龙称明代有“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金瓶梅》,其中《金瓶梅》被清人又特别称为“第一奇书”。要知道,《金瓶梅》展示的女性世界比《红楼梦》里的女性世界约早150年!毛泽东曾经说过:“《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毛泽东甚至还热情地推荐给大家:“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看《金瓶梅》能了解历史?没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作者昆德拉说,小说只做小说分内的事。昆德拉又说,历史书之外还有一种历史,即小说陈述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金瓶梅》,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引导大家读历史。我们知道,《金瓶梅》貌似写宋朝,实际说的是“明朝那些事儿”。《金瓶梅》第二十六和第七十五回都有“白米××石”的字眼。我们知道,“石”是容量单位,一石是十斗。那“白米××石”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并不是说多少斗白米,而是当时官场的暗语。明朝有个太监名叫李广,很受皇上宠信,权力大得简直可以遮天,一般大臣要升官得先贿赂他。后来呢?李广倒霉,被上头调查,结果畏罪自杀。皇上怀疑李广藏有秘文,于是就派人抄他的家。这一抄不得了,竟然在他家发现一个收受贿赂的日记本,上面写着某某送黄米几百石,某某送白米几千石。皇上惊日:“广食几何?乃受米如许?”料想这皇帝也没怎么见过底下的复杂场面,惊讶得直犯嘀咕:这李广怎么这么能吃?要了这个的黄米几万斤又笑纳那个的白米几十万斤?收这么多米吃得完吗?左右日:“隐语耳,黄者金,白者银也。”估计这身边大臣也是被“潜规则”过的,懂这行话,就小声跟皇上说,陛下您有所不知,这是官场的暗号,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就是白银啊!心里保不准在骂:这年头谁还土鳖似的伸手要粮呢?真是太低估李公公的段位了!皇上大怒,所有和李广关系密切的官员全部从严处罚。

由《金瓶梅》中对当时官场的描写可以看出,晚明社会整个官场已经很腐败了,简直变成了“黄米”、“白米”的交易所。我们今天讲《金瓶梅》,是想告诉观众,通过看《金瓶梅》的故事,可以让大家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封建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思考如何跳出酒色财气的圈子,去关爱自己的生命,去努力建设新型的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

那么,晚明社会为什么那么乱呢?应该说,这和明朝主流的价值观有关系。明朝到了后期,也就是学界说的晚明,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光怪陆离的状况。一方面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少数精英士大夫们——比如东林党人以圣贤之道为旗帜,舍生取义;一方面世风日下,更多知识分子理想幻灭,甚至堕落到以声色自娱。隆庆皇帝——也就是嘉靖的儿子、万历他爹——开放海禁之后,工商业又空前发达起来,城市里到处歌舞升平,酒楼按摩中心遍地都是,恰好是滋生“西门庆”们的温床,《金瓶梅》这样的市井小说也就应运而生了。

社会如此复杂,那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又是怎样的呢?“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早就不吃香了,王阳明的心学正流行,他老人家就提出“满街都是圣人”。什么意思呢?这是从佛教禅宗“见性成佛”的观念里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孔孟之道并不遥远,也不神秘,只要能“明心见性”,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这种极度平民化了的儒学,比那些摇头晃脑的老夫子教的四书五经,可要招人喜欢得多。到了王阳明的FANS李贽那里,更是越走越远,清规戒律?统统甩掉!跟着感觉走,玩的就是心跳!那会儿,人们的观念乱、家乱、心乱、秩序乱、连感情的事都有点乱套;不少人,身也不修了,家也不齐了,他们忙着享乐、消费……到处撒种子的西门庆其实没有留下一棵苗,他的儿子官哥死了,另一个儿子孝哥出家了。如此乱象,很像万历时期长达10年的那场著名的争论——“国本”事件。

什么是“国本”事件呢?就是争论谁当太子。谁为太子,这是国本,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是全国最大的公共事件。我们知道,万历皇帝的大儿子是他跟一个姓王的宫女发生了“一夜情”,不小心生下来的。他根本就不喜欢这个王宫女,连带着也不喜欢她的儿子。万历最宠爱的是郑贵妃,也喜欢他与郑贵妃所生的儿子。可是,按照明朝的祖制,有长立长,无长立幼。万历一心想坏了老祖宗的规矩,想立幼子——也就是他与郑贵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可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几乎都反对。最后实在逼不得已,万历才非常不情愿地立长子为太子。

这场争论延续了10年,这期间,《金瓶梅》已经写成。《金瓶梅》里也有六位争宠的妻妾和“太子”,最巧合的是,西门庆很喜欢的那个妓女也姓郑,叫郑爱月,和郑贵妃一个姓。西门庆常去她那里,而她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万历最宠的妃子——郑贵妃。所以,美国学者卡尔丽茨说,西门庆是明王朝的一个缩影。西门庆负责一个衙门,六房象征着地方上的六部,也就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且,观察西门庆六位妻妾问的互相嫉妒,会看到万历后宫派系争斗的模型,如果把西门府看做是一个小朝廷的话,那么西门庆就是这个小朝廷的皇帝。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太荒淫。他的两个妾,潘金莲和李娇儿,都是专门受过训练的歌女;他沉湎于酒色,宠爱小妾而怠慢皇后。——当然,这只是学者卡尔丽茨的一家之言。

不能否认,不少人谈起《金瓶梅》,关注的并不是这部文学名著真正的内涵,而是全书被删除的那2万字的“儿童不宜”。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金瓶梅》本应具有的美学意义被消解了。正因为如此,“东吴弄珠客”在序言中郑重其事地告诫大家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金瓶梅》的作者是菩萨,他要求我们读者也能够成为菩萨。那么,这个菩萨,这个欢喜佛是何方神圣呢?一般认为,他是山东人,叫做兰陵笑笑生,不用问,这个名号肯定是笔名。“兰陵笑笑生”作为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其真实面目已经成为历史谜团,50多种说法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问题啊,我们以后还会详细探讨。

既然是做研究,而不是讲淫书,那么,一部《金瓶梅》,都谈论400多年了,它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为什么《金瓶梅》一再被学界提起、关注和研究呢?

在学界,对《金瓶梅》的研究称之为“金学”,与中国小说研究的另一显学——“红学”并驾齐驱。美国大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它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也有“同时说部,无以上之”的高度评价,意思是说,在当时的章回小说中,《金瓶梅》代表了最高水准。著名文学评论家郑振铎在他的《中国文学史》中曾高度颂扬《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极锋”,“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

才女张爱玲说得更绝,她说中国的小说只有三部半。一部是《红楼梦》,一部是《金瓶梅》,一部是《水浒传》,《海上花列传》勉强算半部。其实啊,单纯从艺术角度看,《金瓶梅》无疑是部好小说。贾平凹当年怎么那么红?很大程度是因为模仿《金瓶梅》,写了部《废都》嘛。后来,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调侃说,如果出一本《废都》的无删节版,那肯定更加畅销。

以上我是从学界的角度,简单地谈了一下《金瓶梅》作为小说的历史和文学地位。有意思的是,一直讳莫如深的《金瓶梅》,近年来却被商家发现了新价值,成了香饽饽。比如,2006年新华社有报道说:经过三年开发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古村落近日全面对外开放。为招揽更多游客,当地旅游开发企业竟然以“金瓶梅遗址公园”为古村落做宣传。消息一出,网上质疑一片。

除安徽外,山东又有两地争相开发与《金瓶梅》相关的旅游项目,都冠以文化之名。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开发商无非是利用人们对《金瓶梅》的神秘感和暖昧的成人话题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说白了就是一种炒作,和文化无关。再说了,《金瓶梅》不过是小说,所谓遗址实在难以考证。

前不久,有人郑重其事地“考证”说,“西门庆是安徽人,是徽商的杰出代表”,这恐怕又是想和名人套近乎吧。又有媒体报道说,香港一导演正着手拍《金瓶梅》,第一男主角西门庆还没定下来,准备“海选”。好家伙,西门庆竟然也成了香饽饽。那么,西门庆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且听我细细道来——

地球人都知道,《金瓶梅》的一号人物西门庆有钱有势。在山东清河县,提起西门庆大官人,哪个敢小瞧?他在县政府门前开着一个大大的生药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医药公司嘛,完全是垄断经营。他家中房子多大呢?“住着门面五问到底七进的房子”,就是35间房子嘛!听起来不多是吧?!您别小看这35间房子,这在当时可是违法犯禁的行为。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26年发布了“六条禁今”:第一,任何人不得超越等级建房;第二,居民门窗不得使用朱红油漆;第三,庶民住房不得超过三间……西门庆再有钱,这个时候他才刚出场,还不是官,27岁左右,距离31岁当上官还有三四年呢,35间房子大大地超标了,显然违反了第三条禁令。

违反了怎么处罚呢?《大明律》有规定,庶民建房逾制,轻笞五十,重一百。笞,就是用竹板子往屁股上打。如果真的抡起竹板揍,别说100下,就算按最少的数——50下,我估计西门庆这辈子也废了,能够活着也只能瘫痪在床了。

但是,这个规定执行起来本身就大有玄机,打屁股是轻是重,完全看地方官员的心情了。西门庆白花花的银子一送,那地方上的官员还舍得打西门庆的屁股吗?那种象征性的打估计也就接近按摩吧?

这个西门庆,虽是一个“嫖风戏月”的不肖子,但他“生来秉性刚强,作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朝里也有人,像高俅、童贯、蔡京,他都能说上话,所以“专在县里管些公事,全县人都怕他。因他排行第一,人都叫他是西门大官人”。

就是说,西门庆这个人的性格不服输,为人狡猾,有手段,除了医药公司,还开着地下银行,暗通官府,朝里也有人,基本属于涉黑团伙的头目,地头蛇一个,一般人惹不起。他在清河这个地盘上可以横着走。知道当时清河县的老百姓私下叫他什么吗?叫他“阎罗大王”、“五道将军”。

这时的西门庆,虽然还不是“劣绅”,但已经是“土豪”了。西门庆临死前交代的财产总值,不算房产,合白银将近十万两,相当于今天的两千万元。顺便说一下,当时是个什么消费水平呢,万历年间,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这十年国家的大小事情,皇上基本上都是“按张先生的意思办”,威权震主的张居正死后,万历帝终于可以亲政了,可能是小皇帝多年积聚的屈辱情绪需要释放,也可能是俗话说的“大恩成仇,赤忠招怨”吧,万历便下令抄了张先生的家,抄得多少钱呢?也不过白银十万两而已。西门庆只是清河县的小官僚,居然身家能与大明宰相相提并论!晚明官场的腐败和西门庆的富庶,由此可见一斑。  西门庆有一妻五妾,家里除了养着四五十个下人外,还专门养着一个看祖坟的张安。西门庆当官前,雇人先修祖坟,要求带花园,还要有一系列的娱乐场所,什么叠山子花园啦、射箭厅啦、打毬场啦,一个都不能少,在众娘子上坟的时候,到那里吃喝游玩。这哪叫上坟,分明是去农家乐嘛!

西门庆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就迅速成为新贵的呢?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怎么当上官的呢?

西门庆的发迹一靠晚明的全面腐败,二靠继承老爸的生意,三靠嫁女儿西门大姐攀上了朝里的高官亲戚,四靠骗取女人的身心、牟取女人钱财,五靠个人的经商之“才”,也就是个人的精明和不正当的竞争,从而驰骋商场、纵横官场。

晚明官场相当腐败,当时官场的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已经到了普遍的地步。西门庆通过钱财,可以欺色,可以升官,可以弄权,可以避祸。再加上他是个“三会”型的人,即会做人,会送礼,会来事。所以,商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

西门庆当的是个什么官?怎么当上的呢?他当的是个山东提刑所理刑,是个金吾卫千户,副职,后来靠送礼转成正职了,居五品大夫之职。提刑所理刑,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法院副院长吧。西门庆通过亲家陈洪的亲家杨提督的关系(多绕口啊,转了几个弯子的亲戚),和东京的太师蔡京攀上了关系,逢年过节就派人给太师送礼。西门庆送礼很奢侈,比一般京城的官员送得都多。一个普通的节日,很平常的送礼,他就送上了“大红蟒袍一套、官绿龙袍一套、汉锦二十四匹、蜀锦二十匹……明珠十颗,黄金二百两”。在给蔡京贺寿时,他不惜重金,派两个家仆押送生辰担,到东京蔡太师府。仅仅给管家翟谦的见面礼,就是一对南京尺头和三十两白金,给蔡京的礼物是“黄烘烘金壶玉盏,……锦绣蟒衣,五彩夺目”等,比京城的高官送得都多,蔡京“甚是喜欢”,因为送了太多次,送得蔡京觉得如果不给他点好处,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

于是,太师一高兴,就让西门庆当上了那个时代的法院副院长。西门庆还通过翟谦大管家的帮助,成功地认蔡京为干爹。

西门庆生子加官之后,大宴宾客。当地官员、土豪、乡绅、社会名流、名妓、男宠等等全都来庆贺了。妓女李桂姐更是买好礼物,送“货”上门服务,还大言不惭地说,“爹如今做了官,比不得那咱常往里边走。我情愿只做干女儿罢,图亲戚来往,宅里好走动”。当时,清河县的“县中四宅老爹”全都来捧场,还叫了小姐做陪。

西门庆当上提刑官之后,更牛了。到夏提刑家喝酒,要“玳安、琴童跟随,排军喝道”。已经是五品官员的西门庆照样天天喝酒、泡别人老婆、逛妓院,和从前不同的是出门骑马戴上了眼纱,就是今天的墨镜嘛。他最爱说的口头禅是“我如今又居着个官”,看谁不顺眼,就说“拿到衙门里拶上几拶子”——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他的口头禅。这拶也算得上一种酷刑,使用木棍等夹犯人的手指或脚趾,很容易把人搞成残废。但不管有多大事,只要求到他西门庆,一定给人家办,没有一点原则性。苗青与两个船家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主人苗员外苗天秀,人命关天,情妇王六儿求到西门庆,他竞擅自把杀人犯苗青给放了,收了人家一千两银子。苗青是怎么送礼的呢?他把一千两银子,装在“四个酒坛内”,又宰一口猪,约“掌灯以后”,抬送到西门庆门口,还给西门庆的四个家人每人十两银子。一千两银子,西门庆和夏提刑一人一半,分了。杀人犯苗青没事了。西门庆让他连夜逃跑了。

P4-11

序言

自序:做一个柔和的人

三年前,我开始尽可能地淡出应酬,辞掉了大学兼职教师的工作,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我开始动笔写书。工作实在太忙,只得见缝插针。

读《金瓶梅》已经多年,我试着把我的读书心得写出来,起初发在网上,见教于方家,出人意料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感谢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感谢《世说新语》栏目的制片人罗燕女士和各位编导们,让我有机会登坛开讲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金瓶梅》,并因此得以认识了不少道中朋友。

2008年4月29日,终于录完了《陈清华说<金瓶梅>》的最后一集,第20集。终于不用再刻意地保护嗓子了,我开始放肆地抽烟,大口地喝啤酒,放肆地吃湖南辣椒。

从三楼的演播室下来,到一楼铁路售票点,买了一张到沈从文的故乡凤凰的火车票,是当晚10点58分的,87元,站票。9个小时可以到,也就是次日早晨7点到。

交钱拿票,回到酒店整理行李,提前赶到火车站。

长沙火车站。人山人海。队伍长得吓人。要凭车票,车票上还要盖章才能进候车室。终于等到即将发车的时间了,队伍依旧老长。有两个服务员举着长沙到吉首的N566次车牌,让大家排队,说是交10元钱可以先送上车。

我交了10元。上车,找8号车厢补票。结果负责补票的女人很傲慢,问什么都装作听不到。很多人围着她,都要求交钱补票。问卧铺,回答说没有了。

4月30日早晨,到了凤凰古城。找好一个安静的旅店住下,什么也不想,就是到处走走,到处逛逛,累了就到江边的小店吃饭。晚上,我喜欢一个人到江边,吹着风,静静地坐着,想象着当年的翠翠和她爷爷生活的样子。

安静,是幸福的。从海口到长沙,从长沙到吉首,从吉首到凤凰这个小镇,我在一点点地退步,在远离城市的喧嚣中寻找这难得的静。尽管这几天游客比较多,我还是能享受到和写字楼里不同的属于边城的宁静。

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写,给自己的心灵放几天假,这感觉真好。想想眼下的生活,我真的很满足了。读书休闲,喝茶聊天,玩物丧志,不是很好的状态吗?如果说我还有什么追求的话,我想我在努力做一个无争无竞的人,一个没有脾气的人,一个不让人讨厌的人,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记得佛教中有一个“梓中宝藏”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在自家房下的地窖里藏了很多无价之宝,心想万一某天家道中落,子孙后代凭着这些财宝还能复兴祖业。许多年后的一天,这座年久失修的宅子突然失火,屋毁梁倾,子孙们弃屋而逃,流落他乡。因为他们不知道,废墟之下,藏着祖宗留下来的传世宝物。

星云法师讲的这个故事,很对我的胃口。大学毕业到现在,算起来我已经工作20多年了。从山东到北京再到海南,我放弃了很多,但是有一点我没有放弃也永远不会放弃,那就是读书。上班、读书、写作差不多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终于明白,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宝贝,只是我们忙着求职,忙着搬家,忙着装修,忙着赚钱,却不知道老祖宗那里有宝贝这回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我到今天才明白。子张问孔子,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可以当官呢?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就可以了。

什么叫“五美”呢?孔子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孔子说得多好啊。扪心自问,你是否惠而不费?是否劳而不怨?是否欲而不贪?是否泰而不骄?是否威而不猛?

看看《金瓶梅》世界里,兰陵笑笑生给我们展示的都是一群什么人?是一群龌龊的市井小人,以西门庆为代表,他周围的人,什么太师、状元、御史、税官、守备、太监、知县等各级官员,还有什么应伯爵、常峙节、谢希大、吴典恩等市井人物,哪一个是有情有义的人?更不用说王婆之流的媒婆和李桂姐之类的妓女,那根本不堪一提。

兰陵笑笑生给我们描写的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前途的社会。是一群市井小人的争斗图,是一个“恶”与“丑”的世界:一群无可救药的人,生活在那样一个无可救药的社会里。在他们看来,除了钱,一切都是假的。

夜读《金瓶梅》,我一次次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样一个时代?传统道德文化中那么美好的东西,为什么在那个时代都被抛弃了呢?“存天理、灭人欲”也许太压抑人性了,但走到另一个极端——不存天理、张扬人欲,那不是更可怕吗?像潘金莲,她怕谁?谁都不怕,她什么都不信,伦理纲常她不信,因果报应她不信,命运也不信,连孝道都不信,最终变得心狠手辣,反复无常,妒火中烧,简直放纵到发疯了。一个人没有了任何敬畏,那是很可怕的。

从凤凰古城回到海口,我觉得已经悟到了某种能让我安静的东西。我告诉自己,我将会是一个非常柔和的人,非常从容的人,我不再急急忙忙地赶路,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安静的人,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一个避免成为“西门庆”的人。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文龙却说,“人皆可以为西门庆”。文龙的理由是,人之所以不为西门庆,那“大抵为父母之所管,亲友之所阻,诗书之所劝,刑法之所临,而其心固未必不作非非想也”。相反,如果一个人“假令无父母、无兄弟,有银钱、有气力、有工夫,无学问,内无劝诫之妻,外有引诱之友,潘金莲有挑帘之事,李瓶儿有隔墙之娇,其不为西门庆也盖亦罕”。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父母兄弟的管束,没有诗书礼仪的教化,没有法律的威慑,一任人性无节制地发展,那就必然成为西门庆那样的恶棍。

做人不能太聪明,那样很累。我主张拙一点,糊涂一点,有一颗包容的心,这样好。老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后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小车站写下最后几行字,当有人提醒他其中有错字时,他却回答说:没什么,就让人家把我当作不识几个字的农夫好了……

拉拉杂杂地说得太多了,打住。

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他们的名字我无法一一罗列,但我会在心里一直默默地为他们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后记

没有一日不读书

这些年来,有一个习惯我一直坚持着,那就是:没有一日不读书。只要有书陪伴,多累的生活也会有滋有味。

从湖南回到海口的家,我就躲在书房里,翻看过去朋友之间往来的信件。这些散发着霉味的信却能令我心旷神怡。下面是一封朋友之间的往来信件,时间是在2000年。

清华兄好:

两封信都收到了。近来把翻成中文的哈维尔的文字读了一遍(有的过去已读过),极为兴奋,也就顺手写了一篇较长的评述(给一个刊物)和一篇短书评(寄给了一家报纸)。现将书评寄你一阅。我想,你肯定也很关注哈维尔,他把我们带入了种种极限。在他之前,我们认为不可能的,由于他的出现,使不可能处显示了可能。他是一副解毒剂,把我们在逻辑上认为、而内心感到别扭的东西一扫而清了,我感到了健康的可能。不知你看到《文集》否,前一段上网了,如果没见到,我可让这儿的朋友发个电子邮件(赐信箱)过去。

同你和立场、正平见面,对我是个友谊方面的很大的收获。健康、自然而有现实感,怎么让我感到比你说的“学院派”舒服得多。没有大话题,没有偶像崇拜和自我崇拜,透出一股健康和明朗的气息。占春有次也说,在海口最喜欢与你们在一起。你信中提到的另几位朋友我没有见过,想必以后也会成为朋友的。

欢迎什么时候到郑州来。

此致

崇高的革命敬礼!

张宁

7年过去了,现在朋友之间早已不再写信,代之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者电话了,便捷了,味道也淡了。大家都说忙,不是忙在书房,而是忙在饭桌、路上和各种各样的会议中。那时候朋友之间还认真地探讨学术问题,而现在聊天的内容则多半是装修、房价和股市行情,时间变得真快啊。想想我和张宁郑州一别,几年过去了,我们之间竟然很少联系,就连我最近出版的新书《和谐读墨子》也没有给他寄去。我们大家都忙昏头了。

真的怀念那个书信往来的时代。

在书的最末,我想再次对那些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的朋友们,表达我的感激。感谢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感谢《世说新语》栏目的编导们,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编辑李黎明先生,感谢所有的听众和读者朋友。

陈清华

2008年5月14日于海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