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吴梅的《词学通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辩》及古典诗学论文4篇(朱自清3篇,闻一多1篇),《词学通论》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人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诗言志辨》以历史衍化为经,以拓展内涵为纬,为我们勾勒了“诗言志”的完整体系;4篇古典诗学论文则是对诗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词十六讲/领导干部读经典 |
分类 | |
作者 | 朱自清//闻一多//吴梅 |
出版社 | 长征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辑录了吴梅的《词学通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辩》及古典诗学论文4篇(朱自清3篇,闻一多1篇),《词学通论》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人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诗言志辨》以历史衍化为经,以拓展内涵为纬,为我们勾勒了“诗言志”的完整体系;4篇古典诗学论文则是对诗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内容推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讲 诗言志 一 献诗陈志 二 赋诗言志 三 教诗明志 四 作诗言志 第二讲 比兴 一 毛诗郑笺释兴 二 兴义溯源 三 赋比兴通释 四 比兴论诗 第三讲 诗教 一 六艺之教 二 著述引诗 三 温柔敦厚 第四讲 正变 一 风雅正变 二 诗体正变 第五讲 诗的语言 一 诗是语言 二 诗与文的分界 三 诗缘情 四 组织 五 传达与了解 第六讲 诗多义举例 一 古诗一首 二 陶渊明饮酒一首 三 杜甫秋兴一首 四 黄鲁直登快阁一首 第七讲 宫体诗的自赎 第八讲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第九讲 论平仄四声 第十讲 论韵 第十一讲 论音律 第十二讲 论作法 第十三讲 唐五代词略 一 唐人词略 二 五代十国人词略 第十四讲 两宋词略 一 北宋人词略 二 南宋人词略 第十五讲 金元词略 一 金人词略 二 元人词略 第十六讲 明清词略 一 明人词略 二 清人词略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最初怀疑比兴的作用的是钟嵘。《诗品序》云: 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他说的是专用比兴或专用赋的毛病,但也是第一个人指出“意深”、“词踬”是比兴的毛病。同时刘勰论兴,也说是“明而未融,故发注而后见”。清陈沆作《诗比兴笺》,魏源序有云: 由汉以降,变为五言。古诗十九章,多枚叔之词。乐府鼓吹曲十馀章,皆《骚》《雅》之旨。张衡《四愁》,陈思《七哀》;曹公苍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嗣后阮籍、傅玄、鲍明远、陶渊明、江文通、陈子昂、李太白、韩昌黎皆以比兴为乐府琴操,上规正始。视中唐以下纯乎赋体者,固古今升降之殊哉! 他将“比兴”的价值看得高于赋。这是陈子昂、李白、白居易、朱子等人的影响。又说诗到中唐以后,纯乎赋体,以前是还用着“比兴”的。但汉乐府赋体就很多,陶、谢也以赋体为主,杜、韩更是如此。看魏氏只能选出少数的例子,不能作概括的断语,便知是作序体例,不得不说几句切题的话,事实并不然的。而他所谓“比兴”也绝非毛郑义,只是后世所称“比兴”罢了。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比兴》有论“兴义罕用”的话,最为明通。他说:夫其取义差在毫厘,会情在乎幽隐,自非受之师说,焉得以意推寻!彦和谓“明而未融,发注后见”,冲远(孔颖达)谓“毛公特言,为其理隐”,诚谛论也。孟子云,学诗者“以意逆志”。此说施之说解已具之后,诚为谠言。若乃兴义深婉,不明诗人本所以作,而辄事探求,则穿凿之弊固将滋多于此矣。 自汉以来,词人鲜用兴义。固缘诗道下衰,亦由文词之作,趣以喻人。苟览者恍惚难明,则感动之功不显。用比忘兴,势使之然。虽相如、子云,末如之何也!然自昔名篇,亦或兼存“比兴”。及时世迁贸,而解者祗益纷纭。一卷之诗,不胜异说。九原不作,烟墨无言。是以解嗣宗之诗,则首首致讥禅代,笺少陵之作,则篇篇系念朝廷。虽当时未必不托物以发端,而后世则不能离言而求象。由此以观,用比者历久而不伤晦昧,用兴者说绝而立致辨争。当其览古,知兴义之难明。及其自为,亦遂疏兴义而希用。此兴之所以浸微浸灭也。 从黄氏的话推论,我们可以说《诗经》兴句虽然大部分是譬喻而《传》、《笺》兴义却未必是“作诗人之意”,因为那样作诗,是会教“览者恍惚难明”的。《传》、《笺》所说若不是“作诗人之意”,是否也不免“穿凿之弊”,也不免“离言而求象”呢?黄氏大约不这样想。他跟一般好古的人一样,总以为毛、郑去古未远,“受之师说”,当然可信;所谓“说解已具”,正指《传》、《笺》而言。后世学无专家,“师说”不存,再用《传》、《笺》中“以意逆志”的方法去说诗,那当然是不成的。不过黄氏所谓“比”也还是后世的“比”。《传》、《笺》里那样的“比”,其实也是教“览者恍惚难明”的。 可是后世用“比兴”说诗的还有不少。开端的是宋人。这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说是毛、郑的影响,不过破碎支离,变本加厉。如《诗人玉屑》九“托物”条引梅尧臣(?)《续金针诗格》解杜甫《早朝》诗句云: 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旌旗喻号令,日暖喻明时,龙蛇喻君臣。言号令当明时,君所出,臣奉行也。宫殿喻朝廷,风微喻政教,燕雀喻小人。言朝廷政教才出而小人向化,各得其所也。 这不是无中生有吗!《玉屑》所谓“托物”有时指后世所谓“比”,有时兼包后世所谓“比兴”而言。世传唐、宋人诗格一类书里,像这样无中生有的解说诗句或诗中物象的很多,似乎是一时风气。但这种解说显然“穿凿”,显然“离言而求象”,而诗格一类书,既多伪作,又托体太卑,所以不为人重视。谢枋得注解章泉(赵蕃)、涧泉(韩滤)二先生《选唐诗》,也偶然用这样方法,但很少,当也是诗格一类书的影响。另一类是系统的用赋比兴或“比兴”说诗,朱子《楚辞集注》是第一部书;他用《诗集传》的办法将《楚辞》各篇分章注明赋比兴。不过他所谓“比”、“兴”与毛、郑不尽同。他答巩仲至(丰)书(《集》六十四)中又说: 古今之诗凡有三变。盖书传所记虞、夏以来下及魏、晋,自为一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唐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著律诗下及今日,又为一等。……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汉、魏古词,以尽乎郭景纯、陶渊明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又于其下二等之中择其近于古者,各为一编,以为之羽翼舆卫;其不合者,则悉去之。P74-76 后记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代词学大师、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主持大学词曲讲坛的名教授,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他声律研究和教学,是近百年来散曲杂剧、传奇的格律谨严、词藻壮丽的名家之一。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词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位温柔蕴藉的散文大师,但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与讲授才是他的主业,他在专业领域里的孤高造诣使他被划入同时代最卓越的同侪之列。主要著作有长诗《毁灭》,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文艺论著《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等。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所倡导的新格律诗理论和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影响了为数众多的诗人,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新格律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主要著作有《匡斋说诗》、《天问释天》、《诗新台鸿字说》、《离骚解诂》、《诗经新义·二南》等。 本书辑录了吴梅的《词学通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辩》及古典诗学论文4篇(朱自清3篇,闻一多1篇),《词学通论》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人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诗言志辨》以历史衍化为经,以拓展内涵为纬,为我们勾勒了“诗言志”的完整体系;4篇古典诗学论文则是对诗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作词之难,在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间。要须辨其气韵。大抵空疏者作词易近于曲,博雅者填词不离乎诗。浅者深之,高者下之,处于才不才之间,斯词之三昧得矣。 ——吴梅 ……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 ——朱自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