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午昌讲美术/领导干部读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郑午昌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即为郑午昌先生的《中国美术史》,内容“根据各种美术如何演进的情形而历述其源流、派别及其与各方面之关系,多以事物来证明历史,故于各种美术的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或特殊的事实,无不从详介绍”,实为一部优秀的中国美术史读本。本次编辑过程中对其文字除错讹之处外,一仍其旧。如将蒙古族视为“野蛮民族”等表述,为保持原作原貌,也未做改动。读者自会明晓其局限。另外,书中还选配了多幅插图,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辑大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雕塑

第三章 建筑

第四章 绘画

第五章 书法

第六章 陶瓷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汉代的塑像亦很多,因为那时国家的宗庙,有立像之风。景帝之末,文翁命成都的学官造石室,设孔子的坐像,并置七十二弟子像在旁相侍。孔子塑像,以此为嚆矢。此等人像,都以泥塑,不易传久,所以存留于今绝少。

明器的雕镂,在汉代亦很发达。饮食器,乐器等凡四十二种,一百九十七件。此外涂车九乘,俑三十六匠。此种定制为古来所无有的完备之数。明器中著名的瓦灶,瓦棺上的浮雕,以及瓦镫、瓮、瓶、壶、尊上面的彩绘,及其人兽龙凤等形式及花纹的雕镌与石刻画有同样的古趣。

汉代玉器亦多。皇帝的白玉六玺为一切玉器之首。祭天的仪器,有玉几及其他玉饰器具凡七千三百件。六瑞,六器,法器等,悉从周制,多有花文的琢饰。汉玉的特征,为一种双钩碾法。玉上的线画,宛如游丝,细人秋毫,明净匀整,无些毫的滞迹。此种妙技,在小璧,环块,带钩一类作品上,最易察到。

铜器在汉代,无甚进步,制作的技巧,也不及先秦。著名的铜器有鼎、铸、钟、尊、罍、彝、盘、卣、敦镜、镫、轳、符、印等。汉的铜印,有官印私印之分。私印有私名、家名、吉语、象形等。文字以铸造者为本色。然官印在军中匆促凿成者。印材有两面,四面,六面者,每面各有文字。又有套印,即是分子母二三四等印,用一盒层层套入之。汉印不独所镌文字殊足鉴赏,即其纽亦颇足把玩。虽为小品,其雕刻铸造的技巧,实有令人爱赏而不能自已者。

综观汉代雕刻,当以石刻为最足注意。此种石刻,在技巧上,虽不免粗陋,但在图形的结构上,已暗示着后代民族艺术发展的征象。论者谓自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到西域去后,汉代的艺术作品上,已有印度、波斯、希腊等外来艺术思想混入了,最显著的是铜镜上所雕的海马蒲桃等的图样。如果确实,那么,域外思想的容纳后,在艺术品上发生变态,那是当然的结果,不足为奇。

三国时杀伐相仍,号称乱世,除吴国对于美术略有贡献外,魏蜀均无显著成绩。魏国的雕刻以铜器中的铜驼,铜人,铜的龙凤,奇兽等为著名。石刻中之尚存于今日者,以武帝陵的石犬为代表作。蜀国简直无雕刻艺术可记。三国中以吴国的美术作品产量较多。书,画,雕刻,陶器均盛。雕刻的技巧可从陶器上见之,但遗物绝少,其铸工的巧拙,与雕琢的技术,实无从确定其评价。

不过,到了晋代,美术发达,一日千里。其中原因,是因为汉明帝时佛教输入后,新艺术的种子早已蕴藏在民族的生命里了。只因三国时兵戈纵横,四海骚然,帝王士夫,除于运筹决胜之余,求有所自遣于美术——尤其是绘画——之外,并无重视艺术的显著迹象可寻。迄于两晋,臣民疲于国事的扰攘,因而抱厌世观念的很多,对于儒家的纲纪观念,法家的法理观念,渐渐失去信仰,人人各求自身的解脱,于是促成了宗教的勃兴,而美术乃得应运而大放异彩。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便于此时公然开始混交而生出绚烂的光辉来了。

说起晋代的雕刻,当首推佛像的雕塑。一般学者认为佛像雕刻滥觞的作品,是沙门竺道一所制的金鲽千像,戴道安所作的丈八弥陀铜像,慧护僧人所造的丈六释迦的铜像。其他代表作有戴安道的弥陀,来侍二菩萨木像,和夹苎行像等制作。当时北方五胡十六国之中,造像之风,颇盛行。所造之像,凿窟而成。如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的石窟佛像,通常叫做莫高窟的,便是其代表作;并也是中国凿窟造像的嚆矢。

晋代铜器之存留于今日者,有镜和虎符等。

晋代自刘裕受东晋禅后,统御南方,与北方五胡的割据,成为南北对峙的局势,史家称此时期为南北朝。截至统一于隋代为止,其间经过一百七十多年。在此时期中,时势混乱,民不安身,厌世无聊的心理,较诸前代,更为普遍。于是南北人民,皆皈依佛教,以资慰藉,于是佛国庄严,天堂极乐,成为一般的倾向。佛教化力既深入人心,美术则因潮流的激荡,益趋重于佛教化的制作,遂造成我国佛教美术最盛的时期,也是我国美术表现域外思想的最充分的一个时期。P23-26

序言

一、美术范围极广,而讲中国的美术,尤觉繁复,例如“篆刻”“书法”,在世界美术中为中国所独有。此外如“雕塑”“陶瓷”……等,中国亦别树一帜。兹择其最重要者而叙述之,分为:1.绪论 2.雕塑 3.建筑 4.绘画 5.书法 6.陶瓷。

二、中国美术的演进,与世界美术有相当的关系,在世界美术有相当的地位,研究美术者必须先知其概况,然后研究各种中国美术的演进始能得融会贯通之趣。故本书于绪论中详述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的关系而比较其价值,此外如雕塑建筑……等,即就各种美术,按其时代之先后,技巧的演进,而言其源流派别。取材务博,措词求简。

三、本书编述,根据各种美术如何演进的情形而历述其源流、派别及其与各方面之关系,多以事物来证明历史,故于各种美术的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或特殊的事实,无不从详介绍。

四、中国关于美术的专书殊属寥寥,搜辑参考,实感困难。挂一漏万,自所难免,希海内博雅君子,不吝匡谬。

后记

郑昶(1894~1952),字午昌,号弱龛,嵊县人。画家、美术史家。早年就读于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工山水,兼擅花果,善画杨柳。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首创汉文正楷字模,创办汉文正楷印书局,任总经理。历任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及新华艺专教授,并与谢公展等组织蜜蜂画社等,任中国画会常务理事。著有《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全史》、《中国壁画史》等。

本书即为郑午昌先生的《中国美术史》,内容“根据各种美术如何演进的情形而历述其源流、派别及其与各方面之关系,多以事物来证明历史,故于各种美术的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或特殊的事实,无不从详介绍”,实为一部优秀的中国美术史读本。本次编辑过程中对其文字除错讹之处外,一仍其旧。如将蒙古族视为“野蛮民族”等表述,为保持原作原貌,也未做改动。读者自会明晓其局限。另外,书中还选配了多幅插图,以飨读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上一盛一衰的循环律,是不尽然的,这是早经现代史家所证实了。不过文化进展的路程,正像流水一般急湍回流,有迟有速,凡经过一时期的急时,而后此一时期,便稍迟缓了。

——郑午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8: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