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虫记(美绘本)/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法)让·亨利·法布尔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经典的世界名著。它是法布尔花费毕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对昆虫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后编写成书的。全书细致人微地介绍了石蚕、蝉、蟋蟀、螳螂、萤火虫、蜘蛛、蜜蜂等昆虫的生老病死等生活现象以及它们鲜为人知的一面。这些在常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小虫子,在作者的笔下却变成了灵性十足、可亲可爱的小精灵。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还能使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

内容推荐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毕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对昆虫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于是有了这本《昆虫记》。蝉、蟋蟀、螳螂、萤火虫、蜘蛛、蜜蜂,这些在常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小虫子,在作者的笔下却变成了灵性十足、可亲可爱的小精灵。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还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

目录

名著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文学地位

作品导读

 写作背景

 艺术特色

 昆虫学

 动物心理学

 《昆虫记》在中国的影响

我的故事

我的昆虫情结

神秘的池塘

石蚕

蟋蟀

螳螂

萤火虫

柴把毛虫

蜣螂

西班牙犀头

西西斯

恩布沙

白面孔螽斯

樵叶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矿蜂

黄蜂

赤条蜂

捕蝇蜂

掘地蜂与竹蜂

寄生虫

松毛虫

卷心菜毛虫

孔雀蛾

条纹蜘蛛

狼蛛

蟹蛛

迷宫蛛

试读章节

我利用自已这双对于动植物特别机警的眼睛,独自观察着一切惊异的事物。尽管那时候我只有六岁,在别人看来什么也不懂。我研究花,研究虫子;我观察着,怀疑着;不是受到了遗传的影响,而是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久我又回到了我父亲的屋子里。

那时候我已经七岁,到了必须进学校的年龄了。

可我并不觉得学校生活比我以前那种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更有意思。我得教父就是老师。那间我坐在里面学习字母的屋子,我该称它什么呢?的确很难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因为那屋子用处太多了。它既是学校,又是厨房;既是卧室,又是餐厅;既是鸡窝,又是猪圈。在那种时代,谁也不会梦想有王宫般美丽堂皇的学校,无论什么破棚子都可以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学校。

在这间屋子里,一张很宽的梯子通到楼上去,梯子脚边的一个凹形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楼上究竟有什么东西我不大知道。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老师从楼上捧来一捆干草给驴子吃;有时候也会看见他从楼上提着一篮马铃薯下来,交给师母去煮猪食……

屋子里唯一的一扇窗,是一扇朝南的窗,又小又矮。当你的头碰着窗顶的时候,你的肩膀同时碰到了窗栏。这个透着阳光的窗户是这个屋子里唯一有生气的地方,它俯视着这个村庄的大部分。从窗口往外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散落在斜坡上的村落。窗口下面是老师的小桌子。

对面墙上有一个壁龛,里面放着一个盛满水的发亮的铜壶,孩子们口渴的时候可以信手从这里倒杯水解渴。在壁龛的顶端有几个架子,上面放着闪闪发光的碗,那些碗只有在举办盛会时才拿出来用。

在光线所能射到的墙壁上,到处挂着各种色彩不协调的图画,最远的那堵墙边有一只大壁炉,左右是用木石筑成的两张床,上面放着塞了糠的垫褥。卧室由两块滑动的板充当门。如果想独自静静地躺下睡觉,你可以把门关起来。这两张床是给主人和主妇睡的。无论北风在黑暗的谷口怎样怒吼,无论雪花在外面如何打转,他们一定在这里面睡得很舒服。其余的地方就放着一些零碎的杂物:一条三脚凳,一只挂在壁上的盐罐,一把铁铲,重得需要两只手一起使劲才拿得动,最后还有那个风箱,就像我祖父家里的那个一样,风一吹,炉里的木块和树枝就烧起来。我们如果要享受火炉的温暖,每人每天早上就得带一块木柴来。

在这样的一个学校里,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每一个年纪较小的学生手里都有一本灰纸订成的小书,上面印着字母,封面上画着一只鸽子,确切地说,那只是一只很像鸽子的动物。老师可能觉得这本书挺管用的,因此把书发给我们。于是我们这些小不点儿就自己坐在长凳上读书,同时请旁边的大孩子教我们一一如果他能认得一两个字母的话。我们的学习常常被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打断:一会儿老师和师母去看锅里的马铃薯了;一会儿小猪叫唤着进来;一会儿又是一群小鸡忙不迭地奔进来。我们这样忙里偷闲地看一会儿书,实在是学不到什么东西,得不到什么知识的。

别人都说我们的老师是个很能干的人,能把学校管理得很好。的确,他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但他却缺少一样东西——时间。

他替一个出门的地主保管着财产;他照顾着一个极大鸽棚;他还负责指挥干草、苹果、栗子和燕麦的收获……在夏天,我们常常帮着他干活。在那个时候,上课才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我们常在干草堆上上课,有时候甚至就利用上课的时候清除鸽棚,或是消灭那些雨天从墙脚爬出来的蜗牛。这对我来说,倒是正中下怀。

露天学校对我有着更大的诱惑力。当老师带着我们去消灭黄杨树下的蜗牛的时候,我却常常阳奉阴违,不忍心杀害那些小生命。当我捉到了许多的蜗牛时,我的脚步便迟缓起来了。它们是多么美丽啊!只要我愿意,我能捉到各种颜色的蜗牛:黄色的、淡红色的、白色的、褐色的……上面都有深色的螺旋纹。我挑了一些最美丽的塞满衣兜,以便空闲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在帮老师晒干草的日子里,我又认识了青蛙。它用自己作诱饵,引诱着河边巢里的虾出来;在赤杨树上,我捉到了青甲虫,它的美丽使天空都为之逊色;我采下水仙花,并且学会了用舌尖从它花冠的裂缝处吸取小滴的蜜汁,我也体验到太用力吸花蜜所导致的头痛,不过这种不舒服与那美丽的白色花朵所带给我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还记得这种花的漏斗状的颈部有一圈美丽的红色,像挂了一串红项链。

在收集胡桃的时候,我在一块荒芜的草地上找到了蝗虫,它们的翅膀张开时像一把扇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让人眼花缭乱。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能源源不断地得到精神食粮,自得其乐。我对于动植物的爱好也自然有增无减。

最后,这种爱好促进了我对字母的认识。P11-14

序言

享受阅读

我很虔诚地为这一套丛书作序。

青少年朋友们,为你们所出版的丛书业已不少,然而我还是要很负责任地说,这一套丛书无疑是值得你们阅读的。并且我相信,如果你们真的阅读了,确实对你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你们都是喜欢上网的孩子吗?

我知道,你们十之八九是那样的。

我绝不反对你们上网,连你们喜欢网上游戏这一点也不反对。为什么要反对呢?青少年时期,本就是爱游戏的呀。

但你们每天上网多久呢?一小时?两小时?抑或更长的时间?

如果仅仅上网一小时,那么我相信,你们每个星期总归还会有几小时可以读读课外书。如果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那么我斗胆建议你,节省出一小时来,读读书吧。比如,就是这一套丛书。

网上也有吗?

网上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一些书,我是不清楚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上网的人。

依我想来,无论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翻开一册书与启动电脑;注目于书页与盯视着电脑屏幕;手把书脊与手抚鼠标,是很不同的状态。据我所知,家里的电脑也罢,别处的电脑也罢,大抵是放在避开阳光的地方的。若阳光投在电脑屏幕上,字图就不清楚了是吗?

而读书之人,却是可以同时置身于阳光中的。既沐浴着阳光,又沉浸在美好文字的世界中,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故我认为,读书还是以凭窗为佳。就算是背阳的窗口吧,就算是在窗扇关严的冬季吧,就算外边正落着雪或下着雨吧——安安静静地看一会儿书,再抬眼望望窗外,望雪花无声地落在外窗台上,望雨丝如帘,使窗外景物迷漾如梦,心灵体会着那些书中人物的思想、情怀……这样的时刻,怎不是享受的时刻呢!何况此时的你,也许舒适地坐着,竟也许半坐半卧,难道不是惬意之事吗?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当然知道的——人的大脑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你们当然也应该知道——读书和上网,虽然都主要是由视觉神经束作用于脑区,发生脑活动,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也就是说,上网时发生的脑活动,不完全等同于读书时发生的脑活动。进言之,读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脑活动,是只有通过读书这一件事才能进行的。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读书,他的某一部分脑区,便不进行相应的活动。久而久之,该部分脑区的反射本能就迟钝了。从前说一个人有“书卷气质”,那气质便是一种脑状态所呈现于颜面的,是内在精神质量的体现。只上网不读书,人断不能有所谓“书卷气质”。

你们不是都很爱美吗?

书卷气质便是一种气质美。这一种美已经被全人类认可了几千年了。并且,至今也没被否定,没被颠覆。

如果你们不信,不妨调查了解一番,问问周边朋友。我估计,十之八九的人,还是很乐于听到别人说自己有书卷气质的。

那么,读书吧。就从这一套丛书读起吧。但愿这一套丛书能成为你们的架上书、枕边书。但愿这一套丛书,能使你们渐渐成为不仅喜欢上网,也喜欢读书的人。但愿在你们中年的时候,别人谈论起你们,将会说:

“噢,那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啊,那个人的书卷气质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

我并非是在以虚荣游说于你们。

和虚荣没有关系。

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当人们那么评说你们的时候,也是在赞美书籍啊!也是在向读书这一人类古老而又优雅的爱好致敬啊!

孩子们,已经喜欢读书的你们,也和这一套丛书发生亲密的接触吧。

还没有喜欢读书这一件事的你们,从这一套丛书开始吧。

我之所以肯向你们推荐这一套丛书,不仅是由书目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的,也是由书中的导读文字所决定的——那使这套丛书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2009年5月5日于京

书评(媒体评论)

它(《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