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题材别致、内容丰盈的散记。以一颗包容的心,一双温和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支柔软传神、浸润着多元文化感知的笔采集下的一簇旅途故事。那吹拂着迈阿密、维京岛圣克鲁斯的海风,流转着佛国的灵光、金陵秦淮的古韵、浦江的喧哗,渲染着箱根的秋色、长滨的湖光山色以及巴黎的浪漫、澳洲明媚的阳光、拉斯维加斯躁动的金色…… 如影相随的还有18位女子,她们或温婉可人,或热情奔放,或文静质朴……听她们的故事,让我们跨越千里万里的空间,窥视到这个缤纷的世界风情迥异、民生百态多元的现实生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萍遇18个她(一个美国人的旅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美)良人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题材别致、内容丰盈的散记。以一颗包容的心,一双温和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支柔软传神、浸润着多元文化感知的笔采集下的一簇旅途故事。那吹拂着迈阿密、维京岛圣克鲁斯的海风,流转着佛国的灵光、金陵秦淮的古韵、浦江的喧哗,渲染着箱根的秋色、长滨的湖光山色以及巴黎的浪漫、澳洲明媚的阳光、拉斯维加斯躁动的金色…… 如影相随的还有18位女子,她们或温婉可人,或热情奔放,或文静质朴……听她们的故事,让我们跨越千里万里的空间,窥视到这个缤纷的世界风情迥异、民生百态多元的现实生态。 内容推荐 五彩缤纷的世界之大,五大洲,几百个国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到各处的。于是乎,热心好事者就会将所见所闻或用文字,或用各种机械的、电子的方法——摄影,摄像记录下来,与他人分享。书店、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游记,风景介绍,地图、画册、摄影集等等,以国家地区类分的,以名山大川汇集的,为那些无缘出游而希望身在此景中者,提供了一饱眼福的资料。本书就是属于此类书籍。它讲述了一簇摇曳生姿的旅途故事,是一部题材别致、内容丰盈的札记。 目录 序 哈若蕙 甜水的魏苗 罗勇的莎维蓬 南京的小雨 纽伦堡的碧姬 库泊的艾妲 洛阳的佳月 巴黎的弗朗斯瓦 箱根的美幸 西双版纳的王晓华 圣克鲁斯的佩蒂 首尔的朴金姬 长宁的任隽 悉尼的瓦伦蒂娜 拉萨的李老板 墨西哥城的海蒂 长滨的西村雅子 拉斯维加斯的小王 闵行的18号 代后记 一个美国人的旅程——萍遇18个她 试读章节 甜水的魏苗 我们一行五人,来到纽约肯尼迪机场准备搭机回国。在我们行往候机厅中国民航登记处时,突然看到蒂姆捧着一大簇鲜红的玫瑰花、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配着一条亮黄的领带,等候在那里,整个机场大厅就他一个人西装笔挺地捧着鲜花,十分注目。当他看到我们时,小跑着奔向我: “苗,我爱你,我特地从佛罗里达赶来纽约,在你消失在西半球之前,向你求婚。” 你知道我当时是多么的震惊,都惊呆了!我才认识他几天,对他其实并不太了解,根本没想到过他会向我求婚。你知道对一个中国女孩来说,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况且在中国,至少谈上一段时间的恋爱,得到双方家长的首肯,然后再论婚嫁。哪有见面几天就求婚的。 “苗,你不知道你对我是多么重要,我想你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真诚地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求婚。” 他拿出了一个精致的红丝绒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一枚戒指,上面镶着一颗大钻石,在机场顶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然后出乎意料地,他当着全机场人的面,捧着那枚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跪下来向我求婚,一脸真诚地望着我,一双英俊的蓝眼睛在那消瘦的脸上一眨不眨,似乎要看穿我的灵魂。我从来也没想到过这种只有在小说、电影里才会发生的罗曼蒂克情节,会发生在我身上,会发生在我推着行李,即将离开这才来了几天的美国的时候。刹那间,我心跳脸红,感动得僵在那里,脑海里一片空白,所有的思维都停止了,过了许久,脸上的肌肉才恢复正常。我深深地被他的热情所感动,觉得能有这么一个潇洒的美国男子,在这种场合下向我求婚,我真是伟大极了,从来也没有如此光耀过。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一个男子跪在我面前,我能拒绝他吗?于是,我在整个机场大厅内人们的众目睽睽之下,不顾领队的脸色,眼含泪花,不知不觉地被他牵起左手,让他把戒指套在了无名指上,也不知如何将他从地上扶起,与他拥抱着,迎接他那灼人的、长长的热吻。 啪,啪,啪啪啪,整个机场大厅的五色人群,被这情景感动得鼓起了掌。人越围越多,连机场保安都不得不赶来维持秩序,有几个妇人竞擦起了眼泪。接着,我拿起行李,不顾一切地向我的同伴们说了声再见,就随他登上另一架飞机,重返了南佛州。 在飞机上,我幸福地偎依在他怀里,还在怀疑是否在做梦。那次我们公司组织出国考察,我有幸作为全团最小的一个成员前来美国。当时我们主要访问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由于我有一个老哆在迈阿密,我就请准了三天假离团活动,前来南部游玩。 我一到迈阿密,就被它那美丽的热带风情,纯蓝色的天、低低的白云、高耸的绿色棕榈树、美丽的海滩吸引住了。车在公路上疾驰时,海滩边成排弧形的各类棕榈树,围成了天然的通道,路仿佛与天际相连,天蓝得通透,白云低得似乎伸手就可以抓到。突然,一对雌雄霓虹从天边浮出,与火球似的太阳遥相对应。与长沙那灰暗的城市,污浊的水源和拥挤的街道相比,简直是天地之差。不愧是美国的胜地,我当时就想,如果能生活在这里该多好。 到迈阿密的第一天傍晚,我与老乡一起去超市购物,在排队付钱时,遇到了蒂姆。在那充满拉丁裔人士的佛州南部,大概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他一眼就被我纯清的年轻东方女性的外观迷住了,找了个借口开始与我聊了起来。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个与之交谈的金头发、蓝眼睛、高大英俊的洋人,心情也十分激动,毕竞我那时才20岁出头。他那带有磁性的男中音与标准的美国英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在店门口谈了足足有两个小时。最后他告诉我,他是多么高兴能有机会认识我,要了我的住址,并请我明天与他一起去游览一些迈阿密的旅游景点,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老乡就将我数落了一番,什么迈阿密种族混杂,坏人骗子众多,肯定那是个骗子,等等。我仗着年轻,一无所有,不怕被骗,同时也确实对蒂姆有好感,哪听得进去,只答应我老乡一定小心,有事打911报警。 第二天真是极其愉快。我与蒂姆在各处游玩,在高级餐馆内品尝各种食物,去海洋乐园里观奇鱼怪兽,进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坐风船……尽管他讲的话我尚不能全懂,我的英语表达能力也有限,但对话却充满了风趣与幽默,我也感觉到他是一个很敏感、感情型的男人。他告诉我,他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算是一个高级工匠吧,为有钱人维护船只与游艇,只要努力工作,收入还是不错的,比一般蓝领高得多。我当时对美国根本是一知半解,所有他讲的人物与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既新鲜又好奇。 他要求我不要离开迈阿密,希望能更多地相互了解。因为我要赶回纽约与访问团会合,过几天就回国了,而且我的老乡极力反对我与这样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人交往,所以我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带着一个20多岁女孩的憧憬,离开了南部,前往纽约。蒂姆的形象,不断在我脑海中出现,心想也算是异国邂逅吧,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哪知总共才不到几天时间,我就从湖南一家化工进出口公司的小白领,成了一个美国人的未婚妻,真是馅饼从天而降呀。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不过30岁出头,瓜子脸上长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带着两个甜甜的小酒窝,雪白的面颊略泛着粉红的湖南女了。看上去像个小女孩,她脸上没有丝毫的胭脂粉妆,身着粉色的无衲衬衫与浅色的长裙,衬托出光滑的肌肤。从穿着衣服的名牌到手里拿着的宝马汽车钥匙,可以看出她已达到了经济上的宽裕程度,也即美国人所说的“财务自由”。今天来这里,主要就是为了会这位前两天在一个聚会中遇到的湘女。 今天下午,我沿着I-395跨海公路从南佛州半岛驶向迈阿密滩。夕阳下,纯蓝色的海水和岸边的绿芮,与众多白色的游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桥两边平静的海水,不断被不同大小的游艇激起条条白色的微波,泛起万漓浪珠。介于两岸之间的星岛与渔岛,向来是众多美国娱乐明星的私墅密宅,寻欢作乐之地。没有特别通行证,连小区大门都接近不了。 在I-395东边的尽头,是迈阿密滩的最南端。沿着著名的南洋大道朝北,不多远就是面向南海滩的装饰艺术区。装饰艺术区内的每幢建筑物都绘有明亮的外墙色,从粉红、淡绿、奶白到浅黄,被街上滩边挺拔的各类棕榈树护卫着,似裱卜了绿色的经纬线,整个区就像一个大的建筑博物馆,被一整条开满各种餐馆、酒吧、夜总会、小旅馆的南洋大道串在一起。 离南洋大道十儿米远的南海滩,则是全球闻名、为游客来美国旅游的首选海滩。几十米宽的洁白海沙,平整细腻,为佛罗里达州四百英里海滩中的精品段。众多习惯了在公众海滩上裸体自在的欧洲游客,给这本来就繁华拥挤的迈阿密滩,添上了浪漫的色彩与不可多得的一景,甚至连市政府为了整顿风纪,欲禁止裸泳的议案,也遭到唯恐旅游收入流失的市民们一致反对而失败。 …… P1-5 序言 本没想到良人先生的这本书要由我来作序,只因一句戏言,被人记住,并按时来索稿,这才着急,接过已做过三审、编排整饰的清样认真起来。 正是银川的初冬,开足了暖气的居室与没有任何滋扰的洒进窗内的阳光营造了十分惬意的读书气息,两个双休日,就由良人先生的这部书稿相伴了。 记得刚收到朋友用E-mail转来的大洋彼岸良人先生的书稿简介,一眼瞄到书名:《一个美国人的旅程――十八个女人的萍遇》,心下先是一惊,生怕这个美国人写出了什么不妥的内容。再读三篇样章,知道是写旅途中的故事,且题材有趣、行文优美活泼,这才心安。但仍对这一书名耿耿于怀,所以在给良人先生的第一封邮件中就直截了当地提出改换书名的建议。良人先生很温和地回复,愿意多多得到编辑的指导、合作。可能是受了我的建议的影响,编辑在处理这一选题的出版流程上,书名始终处在漂移态,从《纽伦堡的碧姬》到这本清样上的《十八个她》等等。两天看下来,我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良人先生的后记《一个美国人的旅程――萍遇十八个她》。蓦然间,心生惭愧,我对自己说:“多好的书名!差点儿由于我的简单浮躁失之交臂啊!”当然,到了还是动了小小的心眼儿,建议责任编辑与良人先生商榷,定书名为《十八个她――一个美国人的萍遇》。 收入文中的这18篇题材别致、内容丰盈的散记,是人在旅途的作者以一颗包容的心,一双温和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支柔软传神、浸润着多元文化感知的笔采集下的一簇旅途故事。18个篇章,犹如舒徐展开的长卷画轴,那儿吹拂着迈阿密、维京岛圣克鲁斯的海风,流转着佛国的灵光、金陵秦淮的古韵、浦江的喧哗,渲染着箱根的秋色、长滨的湖光山色以及巴黎的浪漫、澳洲的朗朗阳光、拉斯维加斯躁动的金色……如影相随的还有18位女子,她们或温婉可人,或热情奔放,或文静质朴,听她们的故事,让我们跨越千里万里的空间,窥视到这个缤纷的世界风情迥异、民生百态多元的现实生态。 良人先生之书的清新可读、富有异趣,或许得益于其落笔的从容与结构思情的巧妙连缀。身为材料科学与科学仪器领域的学者(他是一位美国化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几所中国大学的兼职教授,以及佛罗里达州东方医学院的董事),良人先生已在中美两国分别生活了二十几年,他酷爱旅行,游历了五大洲四十余国,他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喜爱民间乐器,在他的身上兼有中国文化温柔敦厚与欧美文化开放率真的品性。作者丰富的阅历,建构了他平和的心态,所以他笔下的异国风情着色晕染得竟是十分的柔和,像是无意中踏入了邻家的花园,姑且赏之,姑且品之,绝不同于一些游记写作中尖锐的兴奋与喋喋的介绍。正如他自己所言:“去的地方多了,在任何地方尽管有新鲜感,可都以平常心态对待看到的景、事与物,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本书“后记”)但以他独具只眼的观察,三言两语中却往往点出了这一处的别情与异趣,而使读者有了知性获取的快乐。譬如,以我的孤陋寡闻,我的确是从良人先生的散记中知晓了以佛国泰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阴阳不调”;韩国法律“同姓不可通婚”,造成无数有情人难成眷属;法国人固执坚守着法语的优越感,不懈地坚持着与英语的抗战。而作者展示给我们的,如被称为“加勒比天堂”的圣克鲁斯岛奇异的海天风光,岛民们悠闲淡定桃花源般的自然生态;德国文艺复兴的中心,被希特勒认为是 “最德国的德国城市”的纽伦堡,其独特的中世纪建筑与德国南部独有的“男女混桑”(指洗桑拿),还有西双版纳奇异的克木野人部落……均令人眼界一开。 同样吸引人的还有作者与他旅行目的地的7个国家15个城市中18位女子的萍遇故事。这也是作者结构篇章的关键所在。每篇文中,必设定一位女性作为情节连缀的中心,或借之声音描绘当地胜景,或听她自述人生琐碎,引发作者感怀、联想,从而愈加彰显行文的开阖自如,随意平和。这18个她,或是陪同作者的导游(如纽伦堡的碧姬,罗勇的莎维莲,墨西哥的海蒂,首尔的朴金姬),或是作者萍遇的普通女性(如巴黎的弗朗斯瓦,南京的小雨,箱根的美幸,拉萨的李老板,闵行的18号),或是作者异地相逢的朋友(如拉斯维加斯的小王,长宁的任隽),而湘女魏苗与库珀的艾妲,前者是作者约谈到的一个旅美华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奋斗故事,后者则是作者记述自己佛州的拉丁裔女房客的生活故事。如同作者所言,18个她既非个性鲜明的文学形象,她们与她们讲述的故事也不带有任何戏剧性。这些女人都是各行各业中的普通人,而非名人巨星、商贾显要。她们与作者萍水相逢,然后便消失了,或许此生也不会再相遇,但她们的音容笑貌、娓娓言说,却与彼时彼地的海风微澜、清流灯影、烂漫山色、寂静喧哗一道沉淀在作者的记忆之中,行诸笔下,成文成书,走到了更加遥远的国度…… 在良人先生最初给我的书稿简介中,我曾看到他摘记的志摩先生的一段文字: ……她是在人生的急流里转着的一张萍叶,我见着了它,掬在手里把玩了一晌,依旧交还给它的命运,任它漂流去——它以前的漂泊我不曾见来,它以后的漂泊,我也见不着,但就这曾经相识匆匆的恩缘——实际上我与她相处不过九小时——已在我的心泥上印下踪迹,我如何能忘,在忆起时如何能不感须臾的惆怅?”(徐志摩散文《巴黎的鳞爪》1927年) 我不知志摩先生的文字曾在良人先生的心中激起过怎样的波澜,但我却从良人先生的文字中体恤到一缕似曾相识的温情与敏感。只是落笔之处却是换了时空的爽朗与开阔。或许,这正是良人先生自嘲自己仅有四年中文底子的业余作者给予我们的别样的文学感受!而良人先生写作的初衷当不是文学,如同他所赞赏的英国的切斯特菲尔德勋爵之说:“从来没有人能仅靠描述而认识这个世界,他必须通过旅行来感知这个世界。”良人先生做到了。 因联系书稿,与良人先生通过几番E-mail,期间,经历了中国“5?12”汶川大地震。我们的通信曾不约而同地触及这个令人心碎的话题。良人先生的一封E-mail,让我一时间泪水盈眶。那段文字如下: 我们居住在北美的土地上, 在这里的年月可能已长过在那抚育我们的家乡。 我们已从学女、学子,成了华侨、华人, 有的已入籍,护照也可能换了数本,抚养着新一代, 可那“华”字,却永永远远在我们的血里、心中, 中国永永远远是我们的第一故乡。 路人有难,我们尚且毫不犹豫伸出双臂, 老家乡亲遭灾,当然我们不会无动于衷。 卅二年前唐山的毁灭仍难于忘怀, 可那震度才是汶川的一半。 亡者已逝,可断垣残栋中仍有万千苦众。 我们的眼泪干了又湿,我们的心在淌血, 家、村、城、市,多少救难、安置、重建需要人力、资金。 我们与国人一起援助,奋斗, 有力使不上,分分角角却不止杯水车薪, 房产商的二千万与稚童的一角零花钱同是一颗赤诚的心。 当我捐出二千后,好受多了,我的心中。 我们昨天曾说: 神州五号、六号飞得有多高,全球华人的头抬得就有多高, 今天我们帮故乡救灾抗难,早日重建家园, 明天我们同庆奥运大赛,开门迎宾。 (2008年5月15日) 2008年6月22日,我出差上海回到银川的第二天,就接到了刚从美国回沪的良人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已订好第二天来银川的机票,他要看一看我E-mail中向他描述的沙湖、岩画、西夏陵、中华回乡风情园,以及张贤亮华夏西部影城的北方风情小镇和他的“马缨花休闲中心”……我们真的在银川相见。那天清晨,天蓝云淡,我和编辑们陪良人先生一同登上位于银川北京东路的出版大厦的16楼顶层平台,俯瞰银川大地,眺望50里长街“坦坦荡荡到贺兰”(指位于银川西部的贺兰山)的雄阔壮观的风景。平台风紧,吹动了我们的衣裙,欢笑中,我说咱们的相识相遇也是一段很好的文字,谁知良人先生马上机敏相约,就此派下了作序的美差。 不能爽约,是为序。 2008年11月16日于银川沁心苑 后记 一个美国人的旅程——萍遇18个她 色者,摄也。五彩缤纷的世界之大,五大洲,几百个国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到各处的。于是乎,热心好事者就会将所见所闻或用文字,或用各种机械的、电子的方法——摄影,摄像记录下来,与他人分享。书店、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游记,风景介绍,地图、画册、摄影集等等,以国家地区类分的,以名山大川汇集的,为那些无缘出游而希望身在此景中者,提供了一饱眼福的资料。 驴者,旅也。尽管现在的交通工具,早已不是驴子的速度所能相比的,可是真正要摄所见所闻,又必须以驴行的速度慢慢欣赏、体会。中外无两致的旅游模式是:或参加旅游团,或驾车自行,与三五家人好友攒假出省、出州、出国,在众所周知或人迹罕见的风景点,到此一游留个影,欢度那短暂的休闲。若干年后翻开相册,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去过了某个地方,甜蜜幸福地回忆起那“探险”的经历,当地的景点,游客挤游客的旅游过程,或同行中的趣闻轶事。如果是在中国参团旅游,那一定还有一段在导游的带领下去购买“便宜”中药材、玉器、当地土特产,而最终惊呼上当的经历。这些游程对于那个地方的社会文化,大都来自于导游的描述及与此地相关的掌故传闻,许多甚至是以讹传讹,都是过去时态,很少有风土人情的现在或现在进行时态,有的也都是做游客生意的。 在历史潮流的漂泊中,我在中国生活了20几年,又在万里之遥,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美国生活了二十几年。可以说在有限的人生内活了两次,有过两个家乡,有着不同肤色的乡亲。近十几年来,更由于工作与爱好,足踏行游,驴行了五大洲四十余国,100万公里以上,曾在56小时内两次横跨太平洋,一年内五次往返中美,酒店旅馆成了我的半个家。每到一地,总会被当地的异国风情,民生衣食所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多姿多彩地生活在他们的土地、家乡、文化中。每个国家的三教九流都各有千秋,他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民俗,人情风土,甚至生活生命的宗旨目的,都不尽相同。正如英国的切斯特菲尔德勋爵早就说过的:“从来没有人能仅靠描述而认识这个世界,他必须通过旅行来感知这个世界。” 本书记载的18个女人与她们告诉我的故事,可说是短暂平淡的人生旅途中的散珠瞬光。它不是下驴种花而得来,带有时间纵深性的报告文学,那是需要在当地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一定文学功底,不是像我这种才学过四年中文敢落笔的;也不是跑驴观花式的景点描述,定格的摄影留念,纯粹因为曾在异乡异土,大开眼界而留下的梦幻文字、激情感叹、跳跃式的浪漫文笔;更不是在史迹残垣前,对照着史书的记载而咏叹忆旧。这些源于生活,但并不高于生活,或者说就是生活的短记,都是在不同国家地区的驴行途中所偶遇而记录下来的。像日记,因为都发生在一日之内,或者数小时之内;又像随笔,因为在整理的过程中又核实、添加了一些背景资料及对风景景点的一些笔纳思迂的描述。 去的地方多了,在每个地方尽管都有新鲜感,可以平常心态对待看到的景、事与物,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坐在塞纳河边观看游轮中外国旅客时的心情,与歇在自家门前湖边与五色人种邻居闲话也差不多。尽管人们说,当你去到异地旅游时,除了你的足迹,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留影,什么都别带走。可是这些以文字,很多是对话的形式摄录下来的当地故事,呈现了那个社会现实四维空间的一斑之情、之景,却与留影一起被我带走了,留在了记忆之中。这些情景都是亲眼所见、亲身所历。既不是历史大记,也非猎奇小道,都是当时当地每天都在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事情。她们既不是有鲜明个性的文学人物,她们与她们讲述的故事也不带有任何戏剧性。这些女人们都是各行各业中,普普通通的人,并不是名人巨星、富商显要。她们与笔者萍水相逢,正好遇见了,而且人一走,茶就凉,许多此生大概也不会再相遇。但这些女人的故事,这些女人们诉说的故事,当集腋成裘,集篇为册时,便似乎拿着带万花简的超长焦距镜头,跨越千万里的空间,扫描窥视着我们这个小球中某一个坐标点的一天或几个小时。 可能是同族相近、同语相通吧,其中较多的又是华人的故事,中国的故事。所有华人的她,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姓名都作了加工,有些地点也少许作了挪动。而与那些非华人的她的原始对话都是英语的,译成中文后不免稍加润色,以求前后连贯。所附相片也尽可能地以风景为主,以免发生肖像权的麻烦。如果读者能从这些简朴笨拙、毫无炫耀的记述里,哪怕只感到一丝的新奇意,发现一点的可读感,笔者的一点微薄心意便可说是表到了。 良人 2008年10月定稿于太平洋之上的万米高 空中,时正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 manvgoodman@hotnlail.com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