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馆藏拂尘》系列之一的《中国文化史(上中下)》分册,书中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中国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现象与文化制度的发生与发展,内容照顾到点与面,时间与地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全貌,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和认同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文化史(上中下)/馆藏拂尘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柳诒徵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馆藏拂尘》系列之一的《中国文化史(上中下)》分册,书中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中国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现象与文化制度的发生与发展,内容照顾到点与面,时间与地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全貌,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和认同感。 内容推荐 本书是《馆藏拂尘》系列之一的《中国文化史(上中下)》分册,书中从文字与图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史学、典章制度、社会习俗、宗教、哲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全面介绍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绪论 上篇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一节 国土之区画 第二节 官吏之职掌 第三节 乡遂之自治 第四节 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节 市肆门关之政 第六节 王朝之教育 第七节 城郭道路宫室之制 第八节 衣服饮食医药之制 第九节 礼俗 第十节 乐舞 第十一节 王朝与诸侯之关系 第十二节 结论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民权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 中篇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 第十一章 隋唐之统一及开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 第十四章 工商进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间社会之变迁 第十七章 雕板印书之盛兴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学 第十九章 政党政治 第二十章 辽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学校及书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间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运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学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 下篇 近史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时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东来 第三章 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 第四章 西方学术之输入 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 第六章 满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学校教育 第十章 考证学派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 第十二章 内治之腐败及白莲发捻之乱 第十三章 外患与变法 第十四章 译书与游学 第十五章 机械之兴 第十六章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变迁 第十八章 经济之变迁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试读章节 《借款团历史及改组新银行团经过》(《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七号):“借款团新名,在中国始见于1912年,为英、美、法、德所成立。第一次成立,为借给新中华民国建立共和之行政,及发展经济一切用途之经费。本借款,借款团有监督权,担保品为盐税。”“1913年,俄、日两国始新加入借款团,是年三月,美国退出借款团。”“1913年7月,英国提议,以后借款团不借给中国经济借款,只供给政治借款。”“1914年因大战,借款团机关解散。”“1918年6月,美国首发起组织新借款团,集英、法、日、美四国为团员,美国合三十一家银行,共派一财政家,赴中国专门调查。”“1919年5月12日,协商国各重要银行代表,在巴黎开一大会,拟定组织新借款团草案:(一)新团员为英、法、美、目四强国,借款团为借给中国必需借款;(二)新借款团,非徒供给中国政治借款,亦当供给经济借款; (三)新团员各国,囡从前借款在中国所得之特权与优先权,当各放置于新借款团,或统还中国。” 而吾国之业银行者,初不以保护国权为意,发行纸币,既极纷歧,经理借款,尤多弊窦。甚至以储蓄之款,为帝制之用;举赢余之利,供政党之事。其以纸币之兑换,价格之涨落,因之获利巨万者,更不足论矣。 近数十年,物价日益腾贵,生计日益困难,推其原因,则货币之淆杂滥伪及价值低落,实为主因之一。观民国二年泉币司之调查,各省银铜货币之庞杂,已可概见。 《中国泉币沿革》:“现行银铜币统计:据民国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财政部泉币司所制之调查表,计天津、广东、武昌、四川、江南、奉天、云南、湖南、河南、福建、吉林、江苏、清江、安徽、山东、江西、浙江十七处银铜元局厂,自开办以来,截至是年报告之时为止,如表总计,合银元789971301.33,约言之可称79000万元。其中一元银主币约占20600万余,五角以下银辅币约占28600万余,铜辅币约占21700万余。银铜辅币合计约50300万余,与一元主币之数相较,大约主币居一而辅币几居三。统计局厂十七处,惟津、粤、鄂、川、宁、奉、滇、吉八厂,银铜币并铸,其余湘、豫、闽、苏、皖、鲁、赣、浙、清江九厂,均只铸铜币。现在只留津、粤、鄂、川、宁、奉、滇、湘八厂,余均停撤。” 清季及民国初年,均拟整顿钱币,颁行条例,皆不果行。 《中国泉币沿革》:“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度支部奏厘定币制,酌拟则例,同日明谕内外大臣,遵照则例,切实奉行。”“民国三年二月八日,颁国币条例及施行细。三月八日,特设币制局,监督进行,议借外债,克期办理。秋间欧战忽起,借款无望,年杪总裁辞职,撤局。” 近年币制日益紊乱,发行兑换券之银行,既日出不穷,已经停铸之铜元局,又重行开铸,虽经人民之呼吁,而在位者竞无术以剂其敝焉。 《全国银行公会建议案》(《东方杂志》第十八卷第三号):“改革币制之条陈,裒然成帙,然民国币制破坏扰乱,甚于前清。即就兑换券一端言之,民国四年十月,政府曾拟订取缔条例,凡已经发行纸币之银钱行号,有特别规定者,于营业年限后,应即全数收回;无特别规定者,由财政部酌定期限,陆续收回;未发行者,概不得发行。乃三年来,凡称中外合办银行,无不特许发行纸币,即一二与政府当局有关系之银行,亦享此特权,致令市面纸币驳杂,商民疑惧。……流弊所至,必至相率滥发,扰乱金融。一旦有停兑之事,全国将蒙其殃。……至于停铸铜元,中国商民之吁请,外国商会之要求,至再至三,政府已允饬令各厂一律停铸。乃昨年以来,因筹款无法,向外商赊购生铜,密令南京、武昌等厂铸铜元,变售银元,以铸余利充行政经费。于是各省效尤,纷纷加铸。安庆、开封已奉部令裁撤之铜元局,均已开铸铜元。近闻天津总厂,至有以全厂押借外款,专铸铜元,并发行铜元券之说。……图目前之少利,坏国家之大法,势必至以整理弊制之权,授之外人而后已。” 清代国用,岁不过数千万两。 《清财政考略》:“顺治七年以前,每岁入数14859000余两,出数1573 000余两。”“康熙六十年,地丁银2800余万两,盐课银370万两,关税杂税300万有奇,米麦690万担各有奇。”“雍正元年,岁入计共4 000余万。”“乾隆五十六年,各省实征岁入银4359万,岁出3177万,而漕粮兵粮不与。”“嘉庆十七年,岁入银4013万有奇,岁出银3510有奇。”“道光二十二年,岁入地丁盐课关税共银3714万,岁出3150余万。”“同治末年,岁入6000余万,岁出在7000万上下。”宣统之末,增至三万数千万元。 《宣统四年岁入岁出预算表》:“岁入总计银350859982元”,“岁出总计银356361607元”,“出入相抵,共亏银5501625元。”至民国八年,增至五亿元。 《民国八年岁入岁出预算表》:“岁入总计490419786元”,“岁出总计495762888元。”P1006-1009 序言 他们,是大家,是名师,通古今之学,成一家之言,传播寰庐;它们,是经典,是名著,经岁月锤炼,尤显底蕴,让人仰止。 本着弘扬经典、传播文化的理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凭据上海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将近代以降的人文经典冠以“馆藏拂尘”的名义陆续整理出版,所渭“拂尘”,颐名思义,就是去其“尘埃”,使其清新,原汁原味地重新流播于读者的视野之内,这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一以贯之的宗旨。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在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历史的变革与阵痛,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史学家。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一些史家开始对中国历史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并提出新见解。通过认真评估中国的文化遗产,柳诒徵寻求重建中国人的群体认同理性。正如论家所言,《中国文化史》“每编分章分段,紧接于段落后必附引经史、诸子百家语,以及现代中外学人的谠言伟论,藉供读者的彻底了解”。 20世纪上半叶,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一代学人,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视野更为开阔,表现在笔端,既有传统史书的春秋笔法,又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呈现出异样的光彩。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该书诞生于中华民族忧患之时,显示出特别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使命。《吕著中国通史》上册于1940年出版,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等18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则晚至1944年出版,以时间顺序起自黄帝而至民国止。此次重新出版,将上、下册内容合为一册。 为使读者便于阅读,每书均配了若干插图,图文相互生辉,共为佐证。 2008年3月12日于上海巨富大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