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美文(读书卷上下1900-2000)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瑞山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所选,是百年来中国散文最经典的顶级作品,是值得您反复阅读的优美名篇,是诸多文学大师奉献的华章盛宴。传世名篇开卷有益,作者逸事雅俗共赏,展现出一道靓丽的文坛风景线……百年美文,浩如烟海,我们为您挑选出了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让您尽情领略文学大师的笔下风光,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汲取他们的人生智慧,感受百年历史的文化底蕴。

内容推荐

浓缩百年,萃取经典,营造迷人书香,大师手笔,传世名篇,奉献千古美文,智慧文字,行云流水,享受品位阅读。本书收集了值得您反复阅读的优美文字,让您尽情领略文学大师的笔下风光,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汲取他们的人生智慧,感受百年历史的文化底蕴。书中鲜为人知的作者逸事,将使您的阅读更有情趣。

目录

李瑞山 卷首语

蔡元培 我的读书经验

鲁迅 读书杂谈

周作人 灯下读书论

胡适 为什么读书

郭沫若 卖书

陈西滢 再论线装书(下篇)

阿英 版本小言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

朱湘 书

郑振铎 失书记

郑振铎 售书记

朱自清 买书

钟敬文 谈买书

叶公超 买书

曹聚仁 谈读古书

老舍 读书

废名 小时读书

鹤西 知心的书

谢冰莹 书的毁灭

施蛰存 买旧书

林语堂 我的图书室

粱实秋 书房

钱歌川 读书的习惯

郁达夫 人与书

郁达夫 说开卷有益

胡秋原 为书复仇

谢国桢 我之书癖

徐訏 书籍与我

邵洵美 晒书的感想

叶灵凤 书痴

张友鸾 买旧书的趣味

戴望舒 巴黎的书摊

周越然 购买西书的回忆

王力 谈谈怎样读书

朱光潜 谈读书

李四光 读书与读自然书

冯友兰 我的读书经验

贺麟 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

王云五 怎样略读和摘读

王鼎钧 闲话读书

余光中 开卷如开芝麻门

余光中 书斋·书灾

唐鲁孙 北平书摊儿

林海音 家住书坊边

刘以鬯 读好书

郑培凯 读书不肯为人忙

金庸 书的“续集”

梁羽生 香港翻版书

黄俊东 爱书人多,爱书家少

乔志高 洋秀才读书

於梨华 书桌

李欧梵 “象牙塔”内的臆想

余英时 怎样读中国书

金耀基 书城飘香

柳无忌 梦里简书香

郑树森 文章有价书无价

柯灵 书的抒情

黄永玉 书和回忆

孙犁 书的梦

孙犁 野味读书

张中行 我与读书

冯至 书海遇合

叶君健 买书和读书

汪曾祺 谈读杂书

汪曾祺 读廉价书

牛汉 我的第一本书

王辛笛 旧书寻梦

徐迟 我爱书店

范用 买书结缘

舒芜 小书柜

林希 书缘四题

新凤霞 我和书

陈丹燕 有一个爱书的人

毕淑敏 阅读是一种孤独

王安忆 阅读的要素

陈玲 谈读书

邓刚 你读书吗?

莫言 童年读书

贾平凹 好读书

张炜 看老书

谷林 共命与长生

黄裳 书痴

唐弢 书林即事

唐弢 藏书印

黄苗子 藏书和藏书印

钟叔河 买旧书

倪墨炎 买旧书的又惊又喜

姜德明 卖书人

姜德明 爱书人的肖像

吕叔湘 “书太多了”

何满子 鲁迅的书账

舒乙 巴金先生的赠书

周振鹤 我的签名本——不期而遇的运气

陈子善 京华购书漫记

龚明德 侍弄旧书乐无穷

薛冰 旧书与新书(《旧书笔谭》代序)

韦明铧 别宝小记

谢泳 旧书店

施康强 巴黎的中文书店

恺蒂 书里的风景

王强 曼哈顿书店一景

季羡林 我的书斋

子聪 学人书斋谈屑

萧乾 我的书房史

陈平原 父亲的书房

程映虹 “书文化”的今昔

雷颐 “焚书”与“反文化”

黄秋耘 焚书记

冯英子 论烧书

筱敏 书的灰烬

董乐山 读禁书目录有感

周劭 雪夜闭门谈禁书

邵燕祥 禁书

李乔 读书种子

凸凹 生命因阅读而美丽

彭程 镜子和容貌

余秋雨 藏书忧

吴小如 三代沧桑话藏书

邓云乡 书斋思旧

扬之水 品书录外

吴方 书卷人家

周国平 爱书家的乐趣

冯亦代 书癖

谢兴尧 我与书

宗璞 恨书

宗璞 卖书

绿原 书累记

董鼎山 最具影响的书

方舟子 我的经典

辛丰年 杂食书虫的残梦

林贤治 读热烈的书

王小波 我看国学

金克木 “书读完了”

陈乐民 读书的“连环套”

吴岳添 读书与看书

叶秀山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王佐良 上图书馆

周泽雄 电子读物的功能

试读章节

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对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始终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別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样的询问。此刻就将我所想到的说一点,但是只限于文学方面,因为我不明白其他的。

第一,是往往分不清文学和文章。甚至于已经来动手做批评文章的,也免不了这毛病。其实粗粗的说,这是容易分别的。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做做诗,或戏曲小说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时候所谓文人,此刻所谓创作家。创作家不妨亳不理会文学史或理论,文学家也不妨做不出一句诗。然而中国社会上还很误解,你做几篇小说,便以为你一定懂得小说概论,做几句新诗,就要你讲诗之原理。我也尝见想做小说的青年,先买小说法程和文学史来看。据我看来,是即使将这些书看烂了,和创作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事实上,现在有几个做文章的人,有时也确去做教授。但这是因为中国创作不值钱,养不活自己的缘故。听说美国小说家的一篇中篇小说,时价是二干美金;中国呢,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的短篇寄给大书铺,每篇卖过二十元。当然要寻别的事,例如教书,讲文学。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这也是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的苦处。苦倒也罢了,结果还是什么都弄不好,那证据,是试翻世界文学史,那里面的人,几乎没有兼做教授的。

P3-5

序言

上一世纪的百年中,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确如鲁迅所说,中国文坛上“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个中原因,不难揣摩。我国有悠久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其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

“五四”新文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其后,欧美文学一步一步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小说、戏剧的思想内涵、感情色彩虽仍然是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同欧美的则毫无差异。诗歌学西方,读起来是越读越乏味。而散文则相反,虽在情调方面,在韵味方面,也受到西方的影响,然中国的白话散文凭借着几千年的丰厚积淀,含英咀华,吸萃扬芬,吞吐百家,熔铸古今,所以“五四”以来的诸多文体中,散文堪称一枝独秀。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隽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曼妙、丰子恺的厚重平实、杨朔的镂金错彩,其余大家,也是各有千秋。这百年中的散文,特别是其中之美文,不可不读。

所谓美文,即指那些不仅诉诸读者之理智,且足以打动读者之心灵的篇章。美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幻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且感情真挚。

美的散文往往写的是身边的琐事,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的名篇。我所说的身边琐事,范围极广,人生旅途中的所历所感,无不包容于其中。在我们这个林林总总的花花世界上,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随处活动着熙攘的人群,撷取其中一颦一笑,写出那些美好的、悲哀的、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事物,这样的文章能净化我们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性灵,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平凡之中见真理,琐细之中见精神。

这套分类选编的“百年美文”中,许多作者是我所熟知的,许多文章曾陪伴我多年,可以称作老友;当然,也有不少作者的面孔是陌生的,不少作品是初次读到的,但这些文章都足堪咀嚼,颇耐品味,虽是新交,亦感亲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套丛书中的作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确为美文,我相信它们足以行远传后。

季羡林

2008.3.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9: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