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缘去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风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缘去来》是一首抒情诗。它描述江南一位弱女子的人生道路与情感经历,表现一个小女子的大胸怀,唱出一曲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赞歌。

秀美的江南风物,温婉的清丽女子,侮辱与损害,阴谋与欺骗,交织成网。一个惨遭侮辱屡经磨难的女子,当她有一天执掌权力的时候,却选择了善良与宽恕。奋斗与爱情的升华,让本书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品格。

内容推荐

《缘去来》描述江南一位弱女子的人生道路与情感经历,表现一个小女子的大胸怀,唱出一曲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赞歌。

徐风这部小说终究不止是写一个挫折与成功的故事,他所写的是人之“境界”,写人如何在高处与低处、热闹处与冷清处皆能得体、自安,这在这个时代是难事,在这个时代想象和表现此等人亦是难事,于重重困难中从容写来,最能见出作者底蕴和修为。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其实,在韦蕊以前的经历里,也遇到过这样尴尬的事。

那年她从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按理要分到幼儿园去当教师。她的母亲,当时是街道居委主任,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她并不希望宝贝女儿成天做孩儿王,支持她这种想法是一位在电子器件厂当工会主席的同学,据说在中学时他曾经暗恋过她。他当然愿意为此效劳。当时的电子器件厂是名牌企业,生产的电视机一直出口到非洲呢。工人的奖金在全市所有企业里也是最高的。韦蕊便在母亲说服下,进厂当了一名广播员。

工会主席姓马,自然对她十分关照。她的广播室蛮清闲的,空下来就帮马主席抄抄写写。马主席经常到广播室来检查工作,总是站在离她很近的地方说话,嘴里散发着一些不太好闻的气息。马主席还喜欢把她和她的母亲比较,说起她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好像他和她母亲在一起生活过。有时候一屁股坐下去就不想走。事情发展到后来,就到了动手动脚的地步了。她回去向母亲摊牌,盛怒之下的母亲赶到厂里,就在她的小小的广播室里召见她的马同学,像打雷般臭骂了一通。之后,马主席和她说话,就比较注意保持距离了,但他的关照也连同他嘴里那不太好闻的气息一起消失了。再后来,马主席就老是找些事跟她过不去了。

穿小鞋的滋味,韦蕊一直是刻骨铭心的。

可是毛馆长不是马主席呀。凭良心说,她不反感他。毛馆长毕竟是搞舞蹈出身,男人到他那个年龄,难得有他这样潇洒的。毛馆长一点也没有发胖,说话的声音带着磁性,如果把方言切换成普通话,那简直就是孙道临配音的哈姆莱特。再说毛馆长从来都是很正经的呢。韦蕊终于冷静下来的结论,是把录象厅里那难耐的一刻冻结起来。她现在每走一步路,都离不开毛馆长指引呢。

她在走廊里遇到毛馆长了,她用坦然的目光望着他,连同她坦然叫他的语气。毛馆长点点头,他的很快的脚步声告诉韦蕊,他是很忙的。他很快地和她擦肩而过了。

快到五一节了。毛馆长决定亲自编导一个大型歌舞《大路颂》,据说毛馆长每年都要亲自编导一个舞蹈节目。这次,是市交通局党委的戚书记亲自来邀请的。省交通系统要进行文艺汇演,像交通局这样有实力的单位,不扛一个金奖回来,是说不过去的。据说,那戚书记有个美号叫场面,意思是说,他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讲场面的,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不能丢场面的,反正交通局有钱。不要自己掏钱的场面,谁不喜欢呢?

毛馆长在会议上点名让韦蕊担任他的助导的时候,会场上特别静。韦蕊的心里一惊一乍,她感到众人的目光像箭一样向她射来。谁都知道,毛馆长编导的节目没有不获大奖的。谁做他的助导,谁也就跟着得奖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韦蕊便跟着毛馆长往交通局跑。他们这次编导的节目场面很大,光演员就30多个,道具费的预算超过了10万元。毛馆长拍着胸脯说,这个节目不得金奖,他就只好跳楼了。

节目刚开排,交通局的领导就轮着一次次宴请他们,毛馆长其实不会喝酒,但他在酒桌上的风格却是攻击型的,所以他一上桌就屡遭围攻。那戚书记更是酒仙,喝起那白酒,像灌矿泉水。毛馆长哪里是他的对手?韦蕊在一旁替毛馆长着急,她倒是有酒量的,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的因素,她母亲能喝两斤白酒呢。

毛馆长总是很快就败下阵来。看着他不胜酒力的样子,韦蕊就主动替他代酒了。喝那种高度白酒,她只是感到口中有些辣,她不知道自己能喝多少、一共喝了多少,反正胃里有些发涨。

戚书记说毛馆长还带了秘密武器呀,怪不得这么凶。又说,毛馆长真好福气,身边有个代酒的,像我们,喝死了都没有人可怜呢。

此后每次宴请,韦蕊便要灌许多酒。她有些后悔,不该让大家知道她是个能喝酒的女子,倒不是她喝不了那么多,而是她觉得这样不好。戚书记开玩笑说,都说我是酒仙,其实,小韦老师才是真正的酒仙呢!

看得出毛馆长是喜欢她这样的。不过毛馆长一点都不外露。很深的夜里他们排完节目,一起走在灯火稀落的巷子里,她有些莫名地害怕,又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如果毛馆长突然伸出一只手,她敢拒绝吗?她不知道。但毛馆长什么也没有做。这样的夜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她甚至能听到毛馆长呼吸,那种有些粗重但很均匀的呼吸,并没有一点煽情的意思。她觉得她就像毛馆长手里拎着的一只包,虽然贴身地拎着,也就是拎着而已。偶尔想起那个录象厅之夜,就感到不可思议。是的,毛馆长这个人,有时像一口井一样深不可测。

有一天晚上排练得太晚了。韦蕊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她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醒来已是上午9点多钟。她胡乱梳理了一下,赶紧去馆里上班。进了办公室,部主任薛荔冷着脸问她,怎么这么晚才来?她说昨晚在交通局排练,一直到凌晨2点才回来。薛荔冷笑道,又多喝了吧,你不是大名鼎鼎的酒仙么。她愣一愣说,其实她并不想喝酒。薛荔说是啊,你不想喝酒,你是照顾领导,你能干;谁让我们这里的人都不会喝酒呢?说罢,办公室里的几个人都含意不明地笑了。韦蕊眼里噙着泪,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可薛荔还不肯放过她,走到她面前说,你别以为跟着馆长出去就不得了了,我们这里,谁没有跟着馆长出去过呀,风头又不能当饭吃。韦蕊低着头不说话,眼泪落到胸前。这时郭圆圆过来圆场,说,算了,以后注意点吧。薛荔哼了一声。韦蕊猛地抬起头,两道目光像刀子一样射向薛荔。以至薛荔不由地颤了一下。好几年以后,薛荔还记得那两道目光。其实,那又何止是刀子呢?

韦蕊居然没有把这件事向毛馆长汇报。P9-12

后记

这部书稿写了不到9个月,但前后的时间跨度却有整整5年。

本来想写一个复仇故事。一个受了凌辱的女孩。被贬到一个荒蛮之地,她在那里经历了磨难,终于杀了回来,成为原来单位的掌门。她很自然地报复他们,原先那些欺负她的人无一幸免,最后,她走上了断头台。我期望通过这个故事来反映特定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浮沉。

书名,就叫《最后的人没有笑》。

动笔,是在2003年的春天。对于我的创作,那是一个好年份。长篇小说《公民喉舌》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反响不错,许多报刊予以转载评论;于是接着写《最后的人没有笑》,刚写了2万字,作家出版社的那耘老师来苏南组稿,他感兴趣的,却是我的另一个尚未动笔的3000字的小说提纲。于是,就把这个刚开头的东西放下了,一口气写出了17万字的长篇《浮沉之路》。

2004年春天,工作突然变动,别人眼里我成了一个闲人。但我自己明白,也许真正的创作从这时才开始,以前的功课都只算练习。从那时起,我一直在写紫砂。先是写了2部长篇紫砂传记,然后是一部8集的紫砂电视文学剧本。然后是一部紫砂散文集。或许我骨子里,与紫砂壶真有一份不离不弃的情缘,又或许,紫砂这东西,只配我这样的人写:生在宜兴,品性散漫而且老气横秋,很年轻时,就用紫砂老壶泡茶,消磨时光。朋友中间,不少是制壶高手;陶庄茶坊,更是近在咫尺。得壶固易,但左手得来,右手送出,勾引了不少外地朋友喜欢紫砂。那几年写紫砂。写得家国与风月俱忘。恍惚想起,还有一部刚开了头的小说,躺在我的电脑深处,等着我去写完呢。

我再一次走进《最后的人没有笑》,已经是2007年的春天了。时隔几年。我对笔下的人物已经有些陌生,我觉得女主人公用复仇解决问题。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她其实有很多条出路,每条路都比复仇强。世界如此广阔。何必冤家路窄?她应该宽容一些,多懂得一些世道人心。人活着,最紧要的事,是学会感恩,懂得敬畏,这样,人生的路就宽了,再怎么难,也不至于寻死觅活了。真正把自己做大,不靠权力,也不靠金钱,而是靠人格力量。我很满意的是,我笔下的韦蕊,最后真的能够宽容待人了,我被她感动,不记仇的女人真不容易。

感谢生活。我发现,实际是我自己的心态,跟5年前不一样了。这些年与紫砂相守,终于知道,壶之精髓乃是虚静,是平和,是宽容。是包孕乾坤的大度。紫砂壶实际是我人生的一位良师。

这以后,写起来特别顺手。写到一半的时候,《十月》杂志主编王占君先生出差浙江,顺道来宜兴看我。他用了一个晚上看完了这部写了一半的小说,当即给予肯定。受到鼓舞的我,以每天二三千字的速度向前推进。这样,到2007年深秋的时候,改名为《缘去来》的这部小说,已经刊登在《十月》长篇版的第6期上。

最后还是那耘老师出场。他宽容地接受了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这几年我出书不少,但长篇小说,都是在作家出版社出的,都是那耘老师当的责编。这样说来,感恩之舟已经承载不下我的內心。为了表达我的虔敬,在出单行本的时候,我对书稿又进行了一次润色,个别情节又作了增删。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这句唐诗每每抚慰着我的文学创作。我不敢奢望这部小说能走得很远,但历时5年的创作过程表明,小说是要舍得放下的,这有点像酿酒,愈陈愈香;更像煮饭,不可用急火,急煮的米饭总是要夹生的。

奋力写出的境界,总是不如构思与想象的境界。后来知道,“那种境界。往往是供人遥望而不是真正抵达的”(作家潘向黎语)。如果说,一部小说就是一个梦想。那么,这本书里的每一行字,都是那个不可企及的梦想的一部分。追梦,或许就像追赶月亮,最后收获的只是两脚露水。但是,每一个作家都在路上奋力前行,每一个人都无怨无悔。也许他们都相信,总有一天,月亮是会被追到,被揽入怀中的。

创作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徐风

2008大年初二夜,爆竹声中。

书评(媒体评论)

《缘去来》是一首抒情诗。它描述江南一位弱女子的人生道路与情感经历,表现一个小女子的大胸怀,唱出一曲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赞歌。

《缘去来》是一幅水墨画。江南的山川秀色、乡镇风情;文昌宫与扁担街,几多风雨、几多情怀、尽现徐风笔端。

——何镇邦 (鲁迅文学院教授 著名文学评论家)

秀美的江南风物,温婉的清丽女子,侮辱与损害,阴谋与欺骗,交织成网。一个惨遭侮辱屡经磨难的女子,当她有一天执掌权力的时候,却选择了善良与宽恕。奋斗与爱情的升华,让本书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品格。

——毕淑敏(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名作家)

这是江南人世。有人世的恩怨、悲欢,人世间的卑微琐碎,但终究是归于温暖、安稳。俗气中有喜气,大热闹中有大静,如此江南,是中国生活和中国精神的精华所聚。

《缘去来》得江南神韵。徐风这部小说终究不止是写一个挫折与成功的故事,他所写的是人之“境界”,写人如何在高处与低处、热闹处与冷清处皆能得体、自安,这在这个时代是难事,在这个时代想象和表现此等人亦是难事,于重重困难中从容写来,最能见出作者底蕴和修为。

——李敬泽(《人民文学》副主编 著名文学评论家)

《缘去来》里是有文气的。徐风所写的,和现实如此接近,却处处透着幽远的意味。叙事的节奏平实、舒缓、错落有致,对时代气息的流转有精神的敏感,对低矮的人和事不乏雕刻的耐心,尤其是在建构人物的内心世界上,做了很多有说服力的细节论证。这样的写作,饱含同情和理解,同时也有对世相、世情的锐利分析。它写了冲突,但没有怨恨,这种人与人之间和解的可能性,令人深思。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名文学评论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