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白话读本。
公元六世纪,有三件大事影响深远——头一件,是北方的六镇之乱,第二件,就是南方的侯景之乱,而在南北两大乱之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却是隋文帝统一中国。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形式为这个世纪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陈羡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白话读本。 公元六世纪,有三件大事影响深远——头一件,是北方的六镇之乱,第二件,就是南方的侯景之乱,而在南北两大乱之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却是隋文帝统一中国。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形式为这个世纪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内容推荐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槃。“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目录 第一部 绝代双骄 一 传奇的开端 二 北投与南征 三 萧衍的难题 四 丘迟书降陈伯之 五 萧宏怯阵 六 韦叔救钟离 七 高肇擅权 八 宣武帝失政 九 胡太后越礼 十 青年高欢 十六 镇起事 十二 武川宇文氏 十三 投靠尔朱荣 十四 河阴惨案 十五 白袍将军陈庆之 十六 昙花一现 十七 手刃权臣 十八 高欢信都起兵 十九 双骄初会 二十 魏裂东西 二一 战潼关小试锋芒 二二 沙苑大战 二三 争夺洛阳 二四 没有硝烟的战场 二五 邙山的遗憾 二六 谁是强者 第二部 侯景之乱 一 佛门天子 二 强者的暮年 三 各怀鬼胎 四 跛足狼王 五 侯景的阴谋 六 梁魏寒山之战 七 师徒过招 八 反客为主下江东 九 围困台城 十 胸臆英雄泪 十一 名将们的归宿 十二 高澄身死之谜 十三 “神童”高洋建北齐 十四 江南浩劫 十五 陈霸先兴兵岭南 十六 侯景的覆灭 十七 兄弟阋墙 十八 西魏取江陵 十九 陈王争权 二十 三分周齐陈 第三部 三分归隋 一 门阀的落日 二 关陇恩怨 三 宇文家族的内斗 四 “两面人”高洋 五 大开杀戒 六 叔夺侄位 七 弑君之最 八 文帝兴陈 九 华皎反陈 十 三十年后河东 十一 北齐三杰 十二 无愁天子高纬 十三 权臣的末日 十四 将星陨落 十五 吴明彻收复淮南 十六 周武帝禁佛 十七 周齐决战 十八 天元皇帝 十九 杨坚篡周建隋 二十 终结大时代 附录一 南北朝帝王纪元表 附录二 南北朝(后期)年表 附录三 南北朝(后期)主要人物 索引 试读章节 尔朱荣消灭了元颢,把傀儡皇位交还给了孝庄帝元子攸。孝庄帝加封他为天柱大将军。以前是国之柱(柱国),现在是天之柱,位极人贵。 关东基本安定了,尔朱荣有意收拾关中,彻底平息六镇起事以来的混乱局面。关中路途遥远,他本人不愿轻动,便要选一位最为得力的干将。他手下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就数怀朔派的高欢和武川派的贺拔兄弟。高欢对他的心思猜得最透,适合留在身边;于是,他打算任命贺拔兄弟中的老三、武卫将军贺拔岳为统帅,领兵西讨。 贺拔岳心中不安,尤其担心跟他结下梁子的高欢借机陷害。他私下对哥哥贺拔胜说:“关中的万俟丑奴乃是劲敌。倘若不能取胜,固然有罪;即便胜了,恐怕也会遭人嫉恨,为谗言所累。” 贺拔胜问他怎么办。贺拔岳说:“你帮我向尔朱荣请示,找个姓尔朱的人担任统帅,我愿做副帅。” 贺拔岳转达贺拔胜的意思,尔朱荣很高兴,便任命尔朱天光为统帅,以贺拔岳为左大都督,征西将军侯莫陈悦为右大都督,共同入关,讨伐万俟丑奴。时任步兵校尉的宇文泰,也被派到贺拔岳军中。(关中的格局自此初见端倪) 万俟丑奴是鲜卑人,靠着一批边镇上的士兵拥护,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称帝,后来又收留了造反失败的萧宝夤(这位老兄五十年如一日地不忘复国,乘乱把齐国建到了长安,还杀了朝廷派来监视他的郦道元(堂堂《水经注》作者),怎奈经不住打,战败后只好出逃投奔万俟丑奴),席卷关中四州,势力一度很盛。 尔朱天光的大军一入关,万俟丑奴立刻显了原形,一路节节败退,逃往高平。贺拔岳以轻骑兵穷追猛赶,在平凉生擒万俟丑奴,又到高平捉住了萧宝夤。不到两个月,关中初定。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尔朱天光彻底清剿了万俟丑奴的残部。尔朱天光镇守关中,加封侍中,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则分别做了泾州刺史和渭州刺史。 宇文泰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军功不小,被升为征西将军,代理原州事务,到万俟丑奴的老巢高平一带安抚军民。宇文泰恩信并重,体恤民情,处处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百姓们十分感动,都说:“要是早点遇到这么好的领导,我们又怎么会去参与叛乱呢?”宇文泰在关中渐渐积累起名望,而这年,他才二十四岁。 北魏恢复了统一,孝庄帝却高兴不起来。尔朱荣身居晋阳,在洛阳广布党羽,通过他们遥控朝政,孝庄帝的举动尽在掌握。孝庄帝就是想劳心多做管点政事,都会引起尔朱荣的不满和掣肘。尔朱荣每次入朝,就拉上皇帝嫔妃一起在宫中摆起酒宴,歌舞作乐,又表演骑马射箭的把戏,搞得孝庄帝又烦又厌。 尔朱荣要把自己家乡的人派到河南各州做官,拟好名单让孝庄帝过目,孝庄帝不同意,又派元天穆当面要求,孝庄帝还是不同意。元天穆说:“天柱将军大功在身,又是宰相,就算要把天下的官全换了,陛下也不可以违背,现在不过换几个人而已,为何不行?” 孝庄帝气不打一处来,正色道:“天柱将军如果不想为臣,那就把朕也换了吧;如果他还想为臣,那就没有替换天下百官的道理!” 尔朱荣听说后,大怒:“天子是靠谁立的?如今居然不听我的话了!” 孝庄帝在朝上受尔朱荣势力的压制,回到宫中又要被尔朱荣的女儿尔朱皇后斥骂。尔朱皇后有了身孕,整天说孝庄帝不识抬举,还敢宠幸其他嫔妃。孝庄帝让尔朱世隆去给皇后讲道理,皇后却说:“天子是我家立的,居然这么搞;父亲本该自己做皇帝,现在哪有那么多麻烦!” 尔朱世隆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是啊。要是堂兄做了皇帝,我也早封王了!” 各地叛乱不止,孝庄帝不得不倚仗尔朱荣的力量,只好妥协让步;现在叛乱都解决了,他越来越忍不住这口恶气,想方设法要扳倒权臣,做名副其实的皇帝。 孝庄帝虽是傀儡,却很有办法。在尔朱荣重重眼线之下,他还是联系了几位憎恶尔朱荣的大臣,包括城阳王元徽、侍中李或、侍中杨侃、尚书右仆射元罗等人,共同谋划杀掉尔朱荣。 尔朱世隆觉察到孝庄帝不太对劲,就故意写了封匿名信,说天子与大臣密谋杀太原王(尔朱荣),警告尔朱荣。尔朱荣不屑一顾,说:“尔朱世隆太没胆了,谁敢杀我!”他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反而宣称要进京照顾皇后生产。 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尔朱荣带着五千名骑兵,从并州出发前往洛阳,一路上听到人们传言:“天子图谋尔朱荣。” 尔朱荣到了洛阳,径直冲进皇宫,劈头盖脸地问孝庄帝:“外面的人说你要杀我,是么?” 孝庄帝相当镇静,反问道:“外面的人还说你要杀我,难道可以相信么?”(孝庄帝的反诘实在太妙了。他若是生得早些,至少能做个中上水准的皇帝,可惜生在人人思变的末世,仅靠聪明也无法力挽狂澜) 尔朱荣被皇帝这么一说,反倒没了疑心,每次入朝面君都只带几十个随从,而且也不拿兵器。 孝庄帝有点想放弃,城阳王元徽说:“纵然尔朱荣不造反,又怎能容忍他的行为?更何况我们有什么能力保证他不造反?”考虑到元天穆还在并州,如果轻举妄动,恐怕会遗留后患,孝庄帝就下一道圣旨,召元天穆来洛阳。 他把同谋者聚集到一起,又秘密拉中书舍人温子升入伙。温子升与孝庄帝分析了历史上杀权臣的成败得失,包括王允杀董卓、高贵乡公杀司马昭等案例,孝庄帝感叹道:“杀尔朱荣,即便我死了,也是应该做的,何况未必就死!我宁可像高贵乡公(曹髦)那样死,也不要像常道乡公(曹奂)那样生!” 正巧尔朱荣和元天穆进宫与皇帝一同用餐,孝庄帝赶紧安排杨侃等人在殿东埋伏下来。没想到两人没吃完,就起身离去,伏兵上殿晚了一步,刺杀失败。 P68-70 序言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开篇这首诗,是羁旅北周的南朝文人庾信的《拟咏怀》。 庾信出生在南梁,文采一流,声名显赫,先后担任过东宫学士和建康令,却因为侯景之乱,从建康颠沛流离,逃到江陵,又因为西魏攻陷江陵,成为亡国奴被带到长安。南梁灭亡后,庾信留在北周,终老一生没能回到南方,他感世伤怀,思念故国,写下了二十七首题为《拟咏怀》的诗篇,此为其中的第十一首。 庾信生活的时代,便是本书故事所发生的年代——公元六世纪。 公元六世纪,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曾经有千千万万的人与庾信有着相似的经历;而公元六世纪的中国,也和庾信一生的遭遇一样,有悲、有欢,有起、有落,有咏不完的激昂,有叹不尽的情怀。 这又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世纪。这个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大分裂时代,从东汉末年算起,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南北对峙的局面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南方的梁国刚刚取代混乱腐败的南齐,而北方的魏国,则渐渐显露出暮气。在这个世纪中,有三件大事影响深远,头一件,是北方的六镇之乱,第二件,就是南方的侯景之乱,而在南北两大乱之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却是隋文帝统一中国。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形式为这个世纪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们在今天翻开历史书卷,回望神奇的公元六世纪,看到的是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整个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辉煌,最终在烈火中涅槃重生。 在本书中,我们将循着三件大事的前因后果,走过大乱到大治的公元六世纪:《绝代双骄》与《侯景之乱》分别讲述六镇之乱和侯景之乱的前因后果、英雄人物,而《三分归隋》讲述的则是中国如何最终重归一统。 好了,现在就把视线的焦点首先集中到公元六世纪中间的一个年份——公元546年。 书评(媒体评论) 群雄并起、英雄迟暮、灭族屠城、民族矛盾、社会动荡、能人辈出、文化融合……莎士比亚或是希腊老先生们那些最经典的戏剧与之相比简直太小儿科!它所呈现给人们的是精彩得不能再精彩的历史话剧。 ——新浪网友 总算把这段乱哄哄的历史搞清楚了,出乎意料的精彩!高欢、宇文泰、周武帝、高洋、侯景……英雄、怪胎那是一把抓。能把如此多、乱的线索梳理得如此清晰明畅,居士的功力真不容小觑! ——天涯网友 这些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出身的人们被乱世安排在一起,演出了一幕幕壮观而又惨烈、真实而又唏嘘的戏剧。远比三国那种在神秘气氛下的演义效果来得要精彩,更要真实。只是我们没几个人了解这些远去的故事。 ——搜狐网友 非临祸,岂知福!非晓乱世,岂明大治之不易! ——图书编辑萧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