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罗伯特·卡尼格尔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拉马努金是印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 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本书展示了拉马努金短暂的一生及其身后所留下的使人着魔的、深奥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

内容推荐

印度一位年轻无学历的小职员拉马努金于1913年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就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作者怀着对丰富多彩而引人人胜的细节的高度热情,把我们从印度马德拉斯的庙宇和贫民窟引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庭院和教堂。在那里,虔诚的印度教徒“直觉王子”拉马努金与严格而又怪僻的“证明使徒”哈代并肩验证他的光辉理论。拉马努金高度创造性贡献使他付出了代价:他去世时年仅33岁,身后留下一份使人着魔的、深奥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

本书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除中文版外,本书还被译成印度文、日文、韩文、泰文、德文、意大利文出版。

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寺院里的清凉(1887~1903年)

1 南方的恒河

2 萨兰伽帕尼·三尼第大街

3 婆罗门的童年时期

4 成绩高得离谱

5 纳马卡尔的女神

第二章 遍尝欢乐(1903~1908年)

1 卡尔的书

2 南印度的剑桥

3 离家出走

4 再试一次

5 数学笔记

6 神的旨意

7 适可而止

第三章 寻求赞助人(1908~1913年)

1 佳娜琪

2 沿门挨户自我推销

3 在马德拉斯的“闲暇”

4 雅各布·伯努利和伯努利数

5 港务信托处

6 英国统治

7 寄往英国的一封信

第四章 哈代(G·H·哈代~1913年)

1 永葆青春

2 蹄铁巷

3 固若金汤

4 三一学院的研究员

5 “令人着魔的气氛”

6 哈代学派

第五章 “谨自我介绍如下”(1913~1914年)

1 印度来信

2 “我得到了一个朋友”

3 “拉马努金懂波兰文吗?”

4 纳马卡尔之梦

5 在码头上

第六章 拉马努金的春天(1914~1916年)

1 走出印度

2 相聚在剑桥

3 卢万大火

4 ζ函数的零点

5 文学士拉马努金

第七章 英国的严寒(1916~1918年)

1 高桌子

2 一个印度人在英国

3 “一次特别愉快的合作” 

4 无底洞

5 “我们这些大轮船”

6 丹麦现象

7 家里出了问题

8 纳尔逊纪念碑

9 拉马努金、数学和神

10 在x=1处的奇点

11 从记忆中溜掉了

第八章 “健康状况尚好”(1918年以后)

1 “整个世界好像都年轻了” 

2 回到高韦里河

3 最后的问题

4 印度之子

5 拉马努金的重生

6 更好的高炉?

7 自生

尾声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试读章节

5.纳马卡尔的女神

走进萨兰伽帕尼寺的外厅,要等好几分钟眼睛才能适应里面的昏暗。从灿烂的阳光下走进来更感觉阴森。有一点光从旁边照进来,将雕刻精美的各具形态的石狮、种种几何图形的石块以及大厅里密密排列的石柱衬托得更为柔和。

离光源更远的石柱之间,是蝙蝠聚集的地方。拉马努金甚至听得到它们翅膀扇动的清脆声响,也看得见它们一只只倒吊在屋顶上,吱吱喳喳乱叫一阵,再突然一阵风似地飞掉。

西方的教堂,其建筑结构的设计使你有向上升起的感觉。这里则不一样,你的虔诚似乎渐渐深入内心。寺院的高墙之内有一个很大的敞开的天井,天井内又有一片有顶有支柱的场所。更远的地方有一辆很大的双轮战车,车轮的直径有好几英尺,石雕的马和象在拖车。这辆车停在车房内,里面点了一盏长明灯。在至圣之处,大神毗湿奴——它是这里的主要神像,在代表永恒的多头蛇身旁从睡梦中醒来。

寺院里处处闪着香客的灯火,喃喃的诵经声随处可闻。大大小小的殿堂里,幽暗的角落里,飘来拜神用的香味。越接近中央的圣坛越幽暗,也越神秘,越无法分辨周遭的一切。事物显得更小,更紧凑,更靠近。寺院围墙外喧哗大街上的景物可以供大众观赏,而这里,在几百年来被香火熏黑的石穴中,在袒胸的僧侣守望之下,则是个人与神交往的圣地。

这个壮观的寺院是公元1350年左右由纳亚(Nayak)王朝建起的。塔门“瞿布罗”(gopuram)为12层的梯形塔,底宽约90英尺(约27米),高约146英尺(约44米),上面刻有精细的雕像。举首仰望高不可及,更看不清雕像脸上精心刻画的表情。着衣的、赤裸的、坐着的、站着的,各式各样的人像和兽像;有写实的,也有极为怪诞的;有的跳舞,有的骑马,有的求爱,有的奏乐——栩栩如生的人间绘世图,紧缩在一大块岩石上。

拉马努金就在这寺院的附近成长,这些形象对他来说并非毫无影响。每一个画面都是一段他从小就听说的传奇。他跪在母亲的膝盖旁听到的来自伟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那些故事,有娱乐性的也有教育性的。每个印度小孩都知道淘气的小克里希纳(Krishna):那时克里希纳还只是个小孩,还没有变成神,他来到戏水的妇人群里,偷走她们的莎丽,放在树顶上。她们到处找他,要他归还她们的莎丽。在这里,拉马努金只要一抬头便可以在瞿布罗高墙的石像上看到这个小克里希纳骑在树枝上的淘气样。

他常常来到这个寺院,庆祝节日,进香膜拜。再不然就独自或跟家人一同来消磨时光。拉马努金可以说是在这个寺院的阴影下长大的。一出家门口,只要转头就看得见在街道顶端的寺院,瞿布罗墙上的石雕像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他家所在的街名,萨兰伽帕尼·三尼第街名中的“三尼第”就是进香之路的意思。

在寺院里并不一定要肃静,拉马努金自然也常常在此和人交谈。可是这石块砌成的绿洲中,保持着沉静安详的气氛。在这绿洲之外,整个印度都很喧哗嘈杂。

拉马努金常常在这有石柱支撑的大厅的清凉之中寻求清净,离开他的家,又离开高挂的烈日,有时在白天就睡着了,写满笔记的数学练习簿就垫在胳臂下面,身边的石板地上用粉笔写满了方程式。

城里及附近的市镇有十几座如此的大寺院,有的敬拜湿婆,有的敬拜毗湿奴。每一座寺院的瞿布罗都十分堂皇壮观。也都有石柱支撑的大厅、幽暗的圣堂和祭奠前用的净身大水池。整个城市里弥漫着氤氲的气氛。每12年恒河的水注入玛哈玛汗的水池里——照地理书的说法,恒河还离得很远,可是在贡伯戈纳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提到它时也用不着加上什么“根据传统的故事”,“照流传的说法”等修饰语。  在这个世界里,灵性、神秘性和抽象性就是生活的重心所在,而不是生活的附件。拉马努金只要出了家门,上了街或进了寺院便不愁听不见有人在诵念这个那个神的神迹,或者讲述7这个数字的神秘性,或论述“薄伽梵歌”里所叹诵的为人之道等等。

在拉马努金成长的高种姓婆罗门生活圈里,并非不考虑维持生活的必需品。金钱、舒适和安全都要各有着落。但是毗湿奴及其轮回论,它们的涵义,如何邀得神的宠爱,节日的来临,敬拜的仪式等等也须各有着落。这些与日常生活并不冲突,而是合为一体。对南印度人来说,这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板球和下午茶是英国上层人士生活的一部分,或自由经营、买小汽车则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一样。

直到拉马努金去世好几年之后,一些自以为能了解他的西方朋友仍然说他的宗教信仰并不深,说他的心态和杰出的西方人士并没有什么差别;说他只不过照章行事,外表看起来像个信奉印度教的人而已。

他们全都错了。

在他成长的岁月里,他所过的生活完全是印度婆罗门的生活。他打发结(kutumi),剃光前额,绝对素食等等;经常去寺院,在家里也奉行各种节日和礼仪;走遍南印度各处去进香;家里所拜的女神,即纳马卡尔的娜玛吉利,总挂在嘴边,一举一动完全遵照她的旨意。用外国文字所写的数学书,他可以一看就通,这个能耐全来自这位女神。他能背诵各种经文,诸如吠陀经、奥义书和其他印度教经文。他偏爱替人圆梦,对玄奥的异象很有兴趣,喜爱神秘,他的印度朋友常常这样评论他。

P31-33

序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后记

译者曾专门向一些印度朋友请教RamaIlujan这个名字的读音,感觉与“拉马努将”较为接近,故建议照此译出。但中译本责任编辑强调,原先较常用的译法“拉马努金”发音也与此相去不远,为力避一名多译,似仍以照旧为好。料想此事在数学界、在读者中还会有争议,遂在“译后记”中立此存照。

在翻译本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它涉及印度社会的许多方面:从其文化、哲学、宗教、历史直到日常生活。除了一些通用的译名外,有些名词译者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译出,有些只好按常用的读音自拟译名。但因几经转译:从印度各种语言转经英语直到中文,加上我国古来翻译佛经等形成的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译法,很可能会有不准确的,或者混淆了的不同人名、神名等等。 自然,译者知识的贫乏是主要原因。至于印度的食品等等,有时只好照抄原文。类似的还有关于英国文化、哲学、风俗的一些名词。译者虽曾努力作了必要的注解,但还有一些,由于译者知识水平的限制,译文错误必多,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在译者加的译注中,也可能会有不妥和错误的地方。凡此种种敬请读者指正。

程少兰教授审阅和修改了全部译文,在此谨致谢意。

译者还应感谢张雁芳小姐出色的打字工作。

译者

2001年底

书评(媒体评论)

拉马努金对于数学是一块宝石……正如莫扎特之于音乐,爱因斯坦之于物理。

——克利福德·斯托尔(Clifford Stoll),《杜鹃蛋》一书作者

一幅精美的画像……使您领略到阅读文学作品时极少见的体验……拉马努金的故事是一个寓言的材料……不可不读。

——《洛杉矶时报书评》

至今出版过的关于当代数学家的传记中,这是最好的,文献最丰富的作品之一。……您定会发现,对本世纪最杰出、谜一般的智者之一的光辉的研究会俘虏了您。

——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

发人深省……一个具有魔力的、悲剧式的丑小鸭的故事……这就是拉马努金的引人注目的故事。

——《纽约时报》

令人着迷……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科学传记。

——约翰·格里宾(John Gribbin)博士,《寻找薛定谔之猫》一书作者

《知无涯者》讲述了一个未为人知的天才的困境……这个与数学交往的浪漫故事读来十分生动……结局令人心碎。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本写得极好的传记……卡尼格尔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写出了作为数学家的拉马努金的品位,他的特别的胜利还在于他讲了一个神奇的充满人性的故事……读起来令人愉快……《知无涯者》是对一个非凡生命的深思,动人心弦的叙述。

——《科学》

故事简单但娓娓动听……卡尼格尔的讲述对外行读者和学者读者都有感染力,他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旧金山记事报》

卡尼格尔有一种神奇的才能……拉马努金戏剧性的“春天”和“秋天”都写得十分壮观。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宇宙波澜》一书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