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辛迪加签约记者洛蕾塔·拿波里奥尼用她经济学家的严谨作风和小说家的叙事技巧考察了黑暗经济势力如何改造着我们的生活。黑暗经济势力使得数百万普通人沦为牺牲品,使其生活陷入了一种消费主义的想象世界中。拿波里奥尼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深层结构,从而使我们得以深入洞见这个时代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深刻根源。
本书论证了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所有罪恶的渊源,在柏林墙倒塌之后,苏联的崩溃乃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所有问题的起源。全球化,或者更加确切地说,资本主义,是罪恶的。此外,民主本身也是世界上所有罪恶的根源。
本书非常引人入胜地探究了这个堕落的、处处盖着遮羞布的世界的真正现实,作者将我们对这一点的集体漠视和无知与电影《黑客帝国》中描述的幻象联系起来,并通过她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这一点。 阅读本书使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是一本有趣的书,探寻了当今全球经济中最为丑恶和非法的一些方面。作者观察了各种全球经济现象,例如假药交易、侵犯品牌知识产权、兴起于东欧的性交易等,并试图为某些最近兴起的经济势力诠释其意义和相关性,诸如全球化、失控的金融市场、外包等。
作者用经济学家的严谨作风和小说家的叙事手法考察了当下新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全球化经济中非法、丑恶以及恐怖主义活动的经济学。
美国正在走向破产
我们可以将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北极冰冠的融化相提并论:廉价劳动力涌人全球市场,改变了世界各大洲的经济格局。但是其最为有害的后果,乃是无赖经济相互依存性的来临。柏林墙的倒塌对经济根基的震动程度,使得西方实际工资水平的停滞并没有对消费起到遏制作用。相反,自1989年以来,由于利率降低,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支出一次次创历史新高。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利率下降示意图看上去就像一个滑雪坡。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高达两位数的利率和经济下滑之后,越来越便宜的信贷带来了全球经济的欣快感。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甚至将20世纪90年代命名为“喧嚣的90年代”。因为过分大胆的信贷业的刺激,整个世界开始疯狂支出。从信用卡到抵押,借贷条件之便利可谓前所未有。伦敦南部的建筑工人约翰甚至收集了11张信用卡。“总是有邮件向我提供新的信用卡。我只需填好表格,寄回去就是了。一周后我就能收到新的信用卡。”如果一张卡到限额了,约翰就用另一张卡。
便宜而便利的信贷鼓励人们在没钱的时候支出。在美国,从1993年到2004年,消费债务——包括信用卡支付、银行贷款和汽车融资在内——从8亿美元骤升至20 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经济的3%。到2006年,美国人的未结债务是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倍。迫于还贷压力,像琼斯夫妇那样的人只好诉诸于循环账户,即在一段时期内以高于银行水平的利息率支付未结的信用卡债务(到2006年,美国成年人口中的一半以上,即1.15亿美国人开设有循环账户)。
银行在贷款方面也像信用卡公司一样慷慨。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英国分别采取措施,为便利抵押铺平了道路。数项关键的货币政策都是为提供廉价抵押服务的。自柏林墙倒塌以来,美联储一直在全面降低利率,用这一举措来抵挡美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危机:这一政策对家庭债务和消费者支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后果。例如,到2006年,美国的抵押借债已经达到70 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经济的10%。“今天我们还在感受着这类政策的严重后果,包括全球资本流动的泡沫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瑞银集团金融服务公司的高级经济顾问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解释说,美国现在正在迅速走向四分五裂。
借贷根本无须足够的资产抵押便可进行。例如,在2005年,40%的美国抵押借款只需零首付。“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候,你买房时无须支付首付,只要有个工作就行了。”特拉梅尔·克罗房地产公司(Trammel Cmw)董事长J.唐纳德·特维莱格(J.Ronald Terwmiger)说,他的公司曾在全美建造过超过200 000处住宅。这些都是风险很大的交易,最近几年西方世界破产率的急速上升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破产对于西方世界的打击要比伊斯兰恐怖主义大得多。2006年,英国个人破产率上升了55%,仅当年上半年,英国银行就注销了33亿英镑的坏账。但全世界破产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地方的国家是美国,2006年。破产的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还要高1.5个百分点。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美国正在走向破产。
讽刺的是,因为破产率的上升,信贷业的另一个板块却因此而受益,这也是美联储长期低利率政策带来的一个无赖后果之一。数据显示,在美国,“2005年,专门从事收债的公司购买了660亿美元的拖欠信用卡账户。这一巨额款项对收债者来说无异于天赐良机,但对于大约800万信用卡用户却有着全然不同的意义——骚扰渗透在他们全部的生活中:不问断的电话、催债信、起诉、工资扣押通知、没收财产,有时甚至因为信用卡债务遭到逮捕”。
抵押贷款行业正是高破产率的核心原因。丧失房屋的抵押品赎回权是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破产方式,科罗拉多州的这一比率是全美国最高的。1996年,丹佛有。700户居民因为无法兑现抵押贷款而丧失了房子:2006年,这一数字急跃至4 000户。政府管理机构坚信,丧失房屋抵押品赎回权与整个国家贷款的便利有着直接关系。
在这一趋势中,好几个抵押经纪人都加入了全球犯罪的行列。“在2006年以前,抵押经纪人没有这么关心贷款的还款情况,因为他们已经在房产被购买时得到了自己的那一份利益,相当于抵押贷款中第一个百分比,”一位蒙大拿房地产中介人解释说,“银行也不是十分关心,他们完全可以在房价显著上升,需求很大时,将重新获得的资产很快出售,甚至还能大赚一笔。”银行经理人通常会警告开发商和买主——他们的客户——称银行可能会收回抵押房屋赎回权,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接近房主,在其被银行拍卖前购买其房产。例如,蒙大拿州卡利斯比的冰河银行就曾用这一战略买人了附近非常时尚的“白鲸”的房产。新的买主通常使用收回赎回权的银行提供的抵押贷款购买房产。由于未结债务的一部分利息是在本金之前支付的,银行通常可以从收回房产中渔利。
如果便利的廉价贷款是人们购买昂贵住房的强有力动因的,话,拥有一处房产在“感觉良好”方面的因素通常是举债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美国人)将出售房屋所有权看作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丹佛经济发展办公室住房问题主管杰基·莫雷尔-费兰德(Jacky Morales-Ferrand)解释说。拥有一处房产的“感觉良好”因素在有孩子的家庭更为明显,因为父母希望给孩子留下一些资产。信贷行业打入这一市场真可谓轻车熟路,他们将房屋抵押贷款宣传为美国中产阶级田园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美国中产阶级父母实在不应该借债,因为他们走向破产的几率要比其他美国人高出一倍。未来的前景变得更加暗淡。哈佛法学院教授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警告说,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将有超过500万有孩子的家庭宣布破产。“那就意味着在这个国家,每七个有孩子的家庭中会有一个宣布破产,他们将成为巨大的美国经济游戏中的输家。”
P35-38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全球性病毒席卷的年代,这个病毒的名字叫“民主”。苏联的解体释放出一种“自由蠕虫”,整个90年代的10年里,“民主国家’’的数目从69个增加至118个。有些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给自己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注射着防范西方民主的预防针,而一旦他们的防御体系崩溃解体,竟是举国欢庆。所有从未经历过西方式民主的人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感染。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年轻的东欧人迫不及待地冲破“铁幕”,那是“自由世界”和“极权主义”之间的无形屏障。人们奔走相告,陶醉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卫星牌、拉达牌,还有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制造的汽车组成的车队络绎不绝地踏上了西行之路。从前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自由蠕虫横穿全球,来到东南亚、拉丁美洲,甚至来到中国,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留下它不可消除的印记。
然而随着这种西方“民主”的扩张,奴隶制也随之蔓延开来。据估计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许多国家,甚至包括一些西欧国家,多达2 700万人陷入被奴役的境地。而早在1990年,来自苏联阵营的斯拉夫性奴隶就已经开始在西方市场上泛滥了。这些女性可谓“物美价廉”,且最为重要的是,她们孤注一掷,别无选择。然而新的性贸易其实不过是冰山一角。全球化导致对奴隶劳动力的剥削上升至工业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即,使早期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也难望其项背。从西非的可可庄园到加州的阳光果园,从如日中天的非法渔业到生产假冒伪劣品的工厂,我在自己的调研中一而再地发现,奴隶已经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骇人听闻?然而的确是,现代世界竟然是民主和奴隶制共存,经济学家们认为此二者有着相当牢固的直接相关。换句话说,两种现象显示着一些共同的趋势,彼此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20世纪90年代再次验证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趋势,而事实上这一趋势早在20世纪50年代非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就已经非常明显了。随着以前的殖民地纷纷从外国势力中独立出来并开始拥有自由,奴隶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他们的价格则一落千丈。如今,一个奴隶的平均价格还不足其在罗马帝国时期价值的十分之一,罗马帝国,那大概应该算是历史上民主化程度最低的一段时期了。在罗马人看来,奴隶是一种稀有的宝贵商品,可以标以高价:而今天,他们成为随处可见、挥之即来的大路货,不过是另一种“从事国际商务的成本”而已。
我们很少在自己的头脑中将民主和奴隶制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总有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前者的到来即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后者将永不再现。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美国南北战争的例子更是在这稀薄的虚饰上又镶了一道金边。不过任何一个学习美国历史的学生都可以告诉你,就在那场战争结束后,白人反对黑人的暴力就在美国南部爆发,类似于“三K党”这样的组织就是在那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后到来的应该算是美国黑人在这个国家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今天,奴隶制通常被认为是外国势力剥削穷国的产物。事实则恰恰相反,大多数受害者都是被他们自己的同胞奴役和买卖的。民主和奴隶制之间的相关是无赖经济学的后果之一,是一种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的现象,通常人们习惯于将其与快速而又始料未及的巨大变革联系起来。在深远变革发生的时代,政治可能对经济失去控制,这也成为新兴企业家手中的一个无赖的砝码。我们之所以说美国西部是“荒野的西部”,是因为在整个征服西部的过程中处处留下了政治混乱和暴力的印记:而同时巨大的经济财富却在它的阴影下高速增长。加州淘金热带来的是混乱、暴力以及大规模的偷盗,通常会让那些赌场主和赌徒们一夜暴富,正是这些人建成了像旧金山这样外表看去光芒四射的城市。在大多数重大历史变革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无赖经济的印记,其传播曾经感染到古代经济,摧毁了古老的帝国,又建立了新的帝国。美国的发现给欧洲带来了超乎想象的财富,而残酷的征服者之手也在那时沾满了污点。如今,无赖经济又重新浮出水面,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着同样深远的变革,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 在我开始为撰写本书进行调研时。也就是两年多以前,我希望告诉读者,从前东欧社会主义向全球化的变革释放了一些非常黑暗的经济力量。那时的我坚信,这是一种特殊历史事件所带来的独特现象。而随着我的研究逐渐展开,并不断收集数据、进行访谈、分析信息,我发现无赖经济学并非独特现象而是历史的阴阳两极作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力量,总是隐约出现在进步的背景之后。到目前为止,每次它再次出现之时,政治都能够成功地将其驯服,驯服的手段,就是与新兴的社会精英势力达成惊人的战略妥协。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一次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腐败存在于任何社会中,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难以避免,但是无赖经济学却使得腐败在全球范围内滋生蔓延。与腐败在每一个单个社会中存在的形式不同,作为一种与一整套与其相抗衡的价值观共存的腐败,无赖经济学为人们灌输的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对每个人都是有害的,无论贵贱贫富,无论你是赢者还是输家。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赖经济学都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塑造了我们的个人生活,它专横地控制着我们。从生到死。
在美国,一个新的杀手正四处流窜——肥胖症。每年大约有40万起致死病例——相当于美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6%——是与肥胖症有关的。而讽刺的是,这种流行病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80年代末期达到高潮,那时的美国人恰恰刚刚意识到体重问题。也就是说,就在人们决定变得骨感的时候,他们事实上却越来越胖。
对肥胖的斗争使得低脂饮食产生并日益流行起来。脂肪被从食物清单中剔除出去,替代以碳水化合物,其所含热量很高,而且也会产生脂肪。自古以来,农民们从来就知道谷物可以喂肥牲口,同样的道理自然也适用于人。我们在超市中看到的大多数低脂食品都富含碳水化合物,其程度之高,通常导致低脂替代食品的热量摄入量与原来的高脂食品是一样的。下次你到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可以比较一下同一种产品的无脂替代品和正常脂肪含量原产品之间的热量数字,你会非常惊奇地发现这些数字之间即使有差别,也微不足道。
从美国开始,各类新的疾病已经迅速蔓延至整个西方世界,乃至更远。如今,肥胖症在亚洲的蔓延速度要高于北美和欧洲,甚至在非洲也开始呈上升趋势,那里的富人们刚刚尝到西式低脂食品和所谓的节食饮食。消费者并不知道,被鼓吹能够“瘦身”的产品并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可能害死他们。人们在购买时总是心存幻想,以为那是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低脂宣传通常恰恰是食品公司、零售商甚至政府机构编造和鼓吹的一派谎言,要知道那也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生意啊。我们消费的每一种产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黑暗的历史,从奴隶劳动力到盗版,从假冒伪劣到欺市诈骗,从小偷小摸到大规模洗钱。无赖经济学最危险的繁殖地带就是全球市场。无赖产品渗透到各个角落,对传统经济进行强有力的腐蚀。当我们买到一只浪漫的婚戒,自然不会想到那金子是刚果孩子在残酷的战争贩子压迫下辛苦挖掘,然后被走私到乌干达,又被狡猾的贸易公司凭借伪造的原产地单证出售到这里的,但我们的购买行为确实与非洲从事非法罪恶经济的险恶底层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商业联系。然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对这些相互依赖性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我们消费的商品背后黑暗的经济秘密了,因为我们被陷入市场的黑客帝国之中,那是用商业幻象编织而成的一个密集网络。
正如《黑客帝国》这部风靡一时的电影中所表现的,消费者生活在一个幻想构成的世界中。我们坚信生活是前所未有地富足和美好,我们可以买得起父辈和祖父辈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不是吗?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的寿命延长了;贫穷已经成为边缘化的社会问题;而消费则成为全球性的消遣活动。我们在抑郁或厌烦的时候,一个治疗方案就是购物。这些是我们每天从生活中得到的讯息。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表面繁荣,试图去验证一下这些理念,追溯一下我们消费的大多数产品的来源,那么出现在眼前的画面一定很像《黑客帝国》里的那个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了深层商业骚动的星球。
本书并非旨在探寻我们消费的产品不为人知的来源,也无意于揭发我们每天听到广告商所灌输的永葆青春的谎言。我更没有想写一个反对全球化的小册子,或者什么倡导消费者革命的宣言。我的初衷是希望消费者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以此来获得力量。我将试图通过各种不同的实例说明无赖经济学并非特殊现象,而是一种流行病,一股在我们社会基因中被加密为代码的黑暗势力,始终浮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社会的背景之中。
从现代生活表面剥去一两层浮饰根本不足以解释某种现象的真实本质,要知道尽管这种现象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却从,来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存在。要了解无赖经济学的本质,我们必须,从其根源开始:那就是政治和经济之间的永恒斗争,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的一场恶性战争。
本书所要揭示的是,现代世界如何在牟取暴利的经济势力手中得以重塑:经济和政治幻象编织的巨网如何让消费者陷入一个由新兴的无赖角色们建造的海市蜃楼;最后,本书讲述了这场永恒战争之中离我们最近的那场战役,它提醒我们,现在和以往任何时候一样,人类总是要为其征服付出高昂的代价。
格雷格·布雷斯特,《民主货币能让我们买到什么》一书的作者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从《魔鬼经济学》跨出一大步,全副武装准备迎接《无赖经济学》,洛蕾塔·拿波里奥尼会带你踏上一条可怕而有趣的旅程,让你看到新的全球秩序用金钱织就的血脉——从性奴隶到现代奴隶到……这的确是一部不可思议的杰出著作。”
约翰·帕金斯,《一个经济刺客的供述》一书的作者
“《无赖经济学》为我们拉开了神奇的幕布,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正在进行着多么邪恶的勾当。洛蕾塔·拿波里奥尼的作品是一记警钟,让我们立刻警觉起来,朝着新的方向迈进。
美《出版商务周刊》
拿波里奥尼在这本书中涉及了整个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全球范围内非法、邪恶恐怖主义活动的经济学。全书资料丰富翔实,包括东欧性交易、互联网诈骗、劫盗(包括海上掠夺和盗版)、奴隶制、毒品、甚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丑闻。书中的统计数字令人不安,同时也令我们大开眼界——英国食用的鱼肉中有1/3是非法捕猎;今天,全球2700万奴隶创造310亿美元的年利润:截止到9·11事件发生之时,在全球价值15000亿的地下经济收益中,有80%的黑钱是通过美国清洗的——拿波里奥尼大胆的分析希望人们对这些进行重新审视。从全书第一页开始;她就将非法生意的繁荣直接与民主的扩散建立起联系,指出柏林墙的倒塌恰恰释放了“无赖经济学”势力,使之在当今全球化光环掩盖下不断叠加。拿波里奥尼的报道及时准确、摄人心魄,在短短几页的篇幅中,她就能游刃有余地将目光从伟哥转向血钻石,再转向频频爆发的香蕉价格战争,所有这些与《魔鬼经济学》和《快餐帝国》一脉相承,却为我们展示了更为冷峻的现实。
玫瑰色的幻象,2008年8月18日
洛克兰·L.塞勒
本书非常引人入胜地探究了这个堕落的、处处盖着遮羞布的世界的真正现实,作者将我们对这一点的集体漠视和无知与电影《黑客帝国》中描述的幻象联系起来,并通过她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这一点。阅读本书使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注意啦!所有受压迫的穷人们l乌托邦就快实现了!书中气象万千!2008年7月8日
基思·奥蒂斯·爱德华
这是我自柏林墙倒塌以来读到过的最有趣的一本书!
《无赖经济学》中有一部分充斥着各种关于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的数据。没有哪个问题被忽略或省去不提,所有这些新的灾祸和犯罪的根源无非只有一个——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新发现——贪婪。以资本主义形式包装的贪婪让这个世界杀机四起。
对全球经济的深入理解,2008年5月29日
劳伦斯·布兰德
拿波里奥尼的作品让我对全球经济获得了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新视角。
她提出一种深刻的理解,使人们能够看到各种我们在大众媒体上看到的消息之稀薄表面下的深刻本质,看到重大国际事件的根源所在。
看看世界经济的黑暗面,2008年4月20日
K.斯沃米
《无赖经济学》是一本有趣的书,探寻了21世纪全球经济中最为丑恶的一些方面。作者观察了各种全球经济现象,例如假药交易、侵犯品牌知识产权、兴起于东欧的性交易等,并试图为某些最近兴起的经济势力诠释其意义和相关性,诸如全球化、失控的金融市场、外包等。
总之,这本书是一个有趣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看到当今全球化经济丑恶和非法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