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先秦唯物主义集大成者,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生于战国末期秦统一六国的前夕。此时封建制在各诸侯国已经确立,荀子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
本书汇集了荀子一生的思想精华,全书共二十三篇,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我们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篇章,包括《劝学篇》、《修身篇》、《解蔽篇》等,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荀子/中国古典文化珍藏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战国)荀况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先秦唯物主义集大成者,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生于战国末期秦统一六国的前夕。此时封建制在各诸侯国已经确立,荀子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 本书汇集了荀子一生的思想精华,全书共二十三篇,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我们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篇章,包括《劝学篇》、《修身篇》、《解蔽篇》等,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荀子一生的思想精华,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治学方法、立身处世、学术论辨、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体系和特点。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 目录 第一篇 劝学 第二篇 修身 第三篇 不苟 第四篇 荣辱 第五篇 非相 第六篇 非十二子 第七篇 仲尼 第八篇 儒效 第九篇 王制 第十篇 王霸 第十一篇 君道 第十二篇 臣道 第十三篇 致士 第十四篇 议兵 第十五篇 正论 第十六篇 礼论 第十七篇 乐论 第十八篇 解蔽 第十九篇 正名 第二十篇 赋 第二十一篇 宥坐 第二十二篇 哀公 试读章节 原文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荞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无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渭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 射箭一百次其中有一次没有中的,就不能称为善于射箭;驾车行走千里,只要半步不到,就不能叫做善于驾车;对于天下各种事物不能融会贯通,对于仁义不能完全彻底,就不能称作善于学习。所谓学习,就是应该一心一意地坚持到底。一会儿这样学,一会儿那样学,这只是街头巷尾的普通人;学习善的少,不善的多,就是桀纣盗跖一样的人;学习达到完全彻底,才算得上是好的学习的人。 君子懂得,做学问不完备、不纯正,是不能够被看作是完美的,所以,要不断地诵读诗书,用心思索来融会贯通,把良师益友作为自己的榜样,设身处地去做,除掉有害的东西,培养有益的学识。对于不是这样的事物,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听,嘴里不去说,内心不去考虑。等到极其爱好学习时,就像眼睛爱看五色,耳朵喜欢听五声,嘴巴喜欢吃五味,心里追求占有天下那样。因此,这样的人,权力不会压制他,人多势众却不能改变他。天下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动摇他。活着是这样,死后也是这样,这就叫做有好的品德和操守了。具备了这样品德的人才能坚定不移;能够坚定不移,才能够应付自如。既能坚定不移,又能应付自如,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人了。天空显现它的光明,大地显露它的广阔,君子最要紧的是人格的完美与纯正。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君子修身养性的第一要事,所以孔子在《论语》的开章第一句就是要求自己的弟子好好学习。苟子自认为是继承孔子的学说,因此在第一篇中也谈的是学习方面的事情。 《劝学》用蓼蓝提取靛青、水寒成冰、木材变车轮等一系列生活常识的例子,阐述了人为什么要学习。又从登山、临溪、驾车等浅近的道理中进一步地阐述人学习之后的好处,这就是“修身、养性、远离祸患”。还从自身的一些体会中揭示学习要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道理。 综观全篇,苟子所讲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身达到“天见其明,地见其光”的君子的境界,而学习的内容更是一些封建理论和礼仪,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可取之处不多。但是他所提出的对待学习的谨慎态度、认真求学的精神,以及孜孜以求的学习方法则是很有益处的。 博引 (一)吕蒙读书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不能不学习。”吕蒙推辞说军中事务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做博士吗?我只是要你去浏览书籍,了解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你说事多,但谁会像我这样忙?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得到了很多好处。”于是吕蒙开始读书。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时,与吕蒙谈话,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再不是当年吴郡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当刮目相看,大哥为什么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呢!”鲁肃就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以后才分手。 (二)戏言夺命 晋孝武帝非常喜欢喝酒,他经常在内殿里流连迷醉,头脑清醒的时间很少,宫外的人很难也很少能被允许进见。张贵人是后宫里最受宠幸的,后宫中人人都非常害怕她。 有一次,孝武帝和后宫的嫔妃们一起宴饮,美女和乐队也都在一旁侍候。这时张贵人年纪将近三十,孝武帝故意调笑她说:‘你如果按照年龄来说,也应该废黜了,我的心意是更喜欢年轻的。”张贵人心中暗自气愤。 到了晚上,孝武帝大醉,在清暑殿就寝。张贵人则拿酒赏赐所有的宦官,打发他们走开,然后,让贴身的服侍婢女用被子蒙住孝武帝的脸,弑杀了孝武帝,又用重金贿赂左右的侍从,声称是“睡梦中惊悸窒息而猝逝”。当时的太子司马德宗愚昧懦弱,会稽王司马道子也昏庸荒淫,均未追究杏问。P8-10 序言 荀子是儒家八派中的一派的创始人,孙氏之儒指的就是旬子这一派。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或“俗儒”,对以儒家正宗自居的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的地主阶级思想家。 荀子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他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苟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