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香港微型小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钦鸿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些年来,香港的微型小说作品无论从量或质来说都已大有进境,远胜往昔,涌现了一批甚有文学潜质的微型小说新秀。香港的微型小说具有贴近香港生活节奏、现代意识比较强、艺术技巧表现多元化等多种艺术特征。

本书200多篇香港微型小说集中亮相,是30年来香港微型小说精品力作。名家荟萃,以小见大,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内容推荐

由钦鸿先生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香港微型小说选》终于面市,这对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微型小说写作界和读者群来说,都是一个喜讯。它的出版,有助于微型小说的交流和观摩,对于促进微型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很有意义。本书从大量作品中选取了式样特殊、叙述精简、小中见大、富有创意的微型小说,对香港作家们是一种鼓舞。这些佳作,值得热爱微型小说的读者们好好欣赏。

目录

序一:浅谈短短篇小说(刘以鬯)

序二:略述香港微型小说(东瑞)

也斯

 明信片

 花不语

 小熊找朋友

马俐

 胸围

马艳兰

 脸谱

 友谊

 游戏规则

王方

 不开的玫瑰

 赞与骂

王仁芸

 中彩

 噩梦制造机

王思慧

 秒针

王洁仪

 戏如人生

韦娅

 小酒吧的女客

 分手

 等待求婚

 最后的午餐

文青

 拜师

方秀莹

 围巾

 矛盾

 风筝

 旅行

 噪音

方海伦

 假洋鬼子

 礼遇

 天堂的眼泪

心田

 看

 生

 我一定要输

邓依韵

 是玫瑰好呢,还是菊花好

东瑞

 他还要从医院走出来

 长发为君留(现代版)

 舞伴

 大假

 木偶

 世纪末文坛

 语言暴力崇拜狂

 逃出地狱门

兰心

 忘年恋

 麻辣火锅

 名媛

 旧雨

 浮生

 雨祭

 蛋糕与蛋糕

汉闻

 情痴

西西

 鹫或羔羊

刘以鬯

 打错了

 寒风吹在睑上像刀割

 市长

 罗培雄与朱莉莉

 追鱼

 副刊编辑的白日梦

 争辩

 两夫妇

刘树华

 藕断

 钓鱼记

 秋思

江红

 借钱

许荣辉

 小小调查报告

许颖娟

 清风白云

孙爱玲

 爱迪与南施

 天才独醒时

李华川

 一百元

 被幻觉侵蚀的人

 剑师

李晖玲

 最熟悉的陌生人

吴佩芳

 命运

 晚晴

 约会

 太阳花

 网中人

 骗

吴敬之

 情人节

 祝寿

 剪不断

 伤逝

 琴变

 六祖之谜

秀实

 打错了

 许愿树

 上签

 爱上文学家的女孩

 蝴蝶不造梦

沈大中

 公寓中的女孩

宋诒瑞

 黛西的故事

 万佛寺下开始的故事

君比

 觅

张君默

 意大利情人

 老家伙

 对弈

 明眸

张婉雯

 洗澡

张雅苗

 送花人

 见工

 情妇

张煦风

 珍惜

 找

阿兆

 魂归何处

 将军

 狼来了

阿浓

 轮回

陈荭

 潜伏

 上升

 巧克力

 色情杂志

 杏黄色的小船

陈少华

 信

 传真

 求医

 为了爱

 玛蒂娅旅行社

陈凤云

 长发佳人

 一夜爸爸

 相思树下

 那个对我微笑的男孩

陈德锦

 影印机之死

 一家

陈赞一

 爱

 《宗教大全》

 一步

 一生

 三个喜欢美丽鸟儿的人

 淘汰

 死不瞑目

妍瑾

 爱你在心

 得与失

 风中的黄衬衫

纾萦

 圣诞老人

林荫

 车站

 这一天

 送花的人

 生辰快乐

 人间有情

 回家

 意外

 遇

林馥

 雨后的彩虹

 绝境的呼唤

忠扬

 “冰心月饼”

 见大师

 买房子

 乐不思蜀

金力明

 秃美人

 契

周瀚

 金鱼和人

 小乞丐

 精灵

 像雪山的米山

 理想路一号和平之家

周蜜蜜

 黄昏

 渡海

 减价

孤草

 半空漫游

赵美薇

 网上情迷

 第九十七次拥抱

 九七最后一个情人节

 科技游戏

钟子美

 眼神

 伤逝

 大话

 飞天

 毒瘤

 冷血

 诗国

施友朋

 疑惑

洛谋

 创世纪

骆宾路

 人生的故事

 摔一跤

 蟹王

 摔跤

 一幕难演的戏

 她说蓝的是天空

徐振邦

 战争

 等

 衣锦还乡

 骂战

海辛

 织个笼子关自己

 老影后的游戏

 婴儿当押店

陶然

 旧部

 醉

 五十岁后的梦境

 时差

 数目字

琅璧

 绣出美丽的人生

黄海维

 新时代产品

 眼神

 以孔老师为榜样

 酒店春秋

梁丽芬

 伤

粱科庆

 最后的电话键

 壁虎

 投诉

寂然

 爱妻

曾丽陶

 心理测验

谢傲霜

 最后的判决

赖雪敏

 林记茶室的一天

蔡益怀

 离婚

 随风而逝

 寻寻觅觅

潘国灵

 病了

 宽容

戴碧琪

 路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也斯,原名梁秉钧。广东新会人,1949年4月生。在香港长大并接受教育,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外文系。历任报社电讯翻译、中学历史教员、香港《文林月刊》和《中国学生周报》编辑等职。198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教授。已出版小说、散文、诗歌和文学评论集二十余种,主要有《神话午餐》、《山水人物》、《书与城市》、《寻找空间》、《游离的诗》、《烦恼娃娃的旅程》、《半途——梁秉钧诗选》、《香港的空间与文学》等。

明 信 片

他一次又一次收到她的明信片,密密麻麻的蚂蚁那么小的字,细细的手足不知正在搬递什么。她的明信片温柔、热情、充满了挑逗性,叫他无法抵挡。但她总在旅途中,总在改地址,不断转换行程的方向。在阴雨的黄昏、失眠的晚上,偶然,她寄来一纸明信片。

明信片夹在一叠会议记录和备忘录中,一起放在信格里。他回到办公室,仔细翻开文件阅读字句。有时,抬起头,越过重重叠叠的文件,仿佛看见一个色彩斑斓的街头,有时,白云飘进来,把四壁洗染成一个恍恍惚惚的春天早晨。他回到琐碎的日常事务中,回复客户的电话,拟定明年的财政预算,追赶好像永远没法赶上的种种期限。工作到夜深,离开的时候,他站在门边关灯,回头看见桌上搁着一抹嫣红。然后灯关了,一片黑暗。

在他独居的公寓里,春天的夜晚好像特别阴冷,他觉得自己是一尾瞎眼的鱼,躲在海底,与四周失去联系。有时他去想那些远方的形影,越洋传回来的消息。但丝丝冷雨绞缠成硬茧。他觉得自己是一张湿透的地毡,等待放晴拿到天台上晾干。翌日仍是阴冷。

他每隔不久便收到她的明信片,公开地搁在信箱里。他羡慕她可以坦然表达自己,她的爱里有肯定,那是他在琐碎的现实里失落了的。她的独白他不知如何回答,客套的话会显得虚假。她的独唱顾盼有情,若他唐突插嘴,怕会打断节奏。他找不到回答的话。拈起明信片,一张张显得特别脆薄,一不小心,就会失落在文件的海洋里了。

逐渐明信片来得少了。然后有一天,他在一个公众的酒会上看见她。她回来了,正站在眼前与人说话。他们是那么陌生,他想到他们除了文字交往,其实没有好好谈过。他向她走过去,她仿佛正在同时举步走向另一个人。他走近举手触及了镜子玻璃的寒冷。他杯中晃出了酒,玻璃桌面的脸孔变成破碎的水影,抬头不见了她的踪迹。

听说她又离开了。过了一个月,他再收到她的明信片。寄自各个发生着重要事件的重要城市。又再是独自,向一个未必一定是他的他说话。

花 不 语

肥老板把铁闸拉了一半,突然冲进来一个年轻人,朝着角落的收银机喊:“全……全给我!”肥老板心里一沉,赶过去,但见对方一下子捧起收银机旁剩下的一束玫瑰,插上一张爱情卡,带着得救的神色回过头来问:“多少钱?”

肥老板看着年轻人自信地举起那束花离去,仿佛是一件秘密武器,可以帮他打一场胜仗。卖花的肥老板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信心。这真是疯狂的一天,从早忙到晚,所有的花朵抢购一空,简直比抢购粮食、比排队领取新加坡移民表格还厉害,他几乎怀疑自己在做不正当的生意了。他从来没喜欢过横写竖写着爱情的卡片,但顾客们总要花朵附上丽喻的修辞。他重重把铁闸拉下,上了锁。看来早晚不如把店结束算了。阿娣离开的时候说:“你从来没有像别人那样送过一束花给我!”他惊愕地问:“我不是送了整个花店给你吗?”但阿娣说那是不算数的。  满街都是一对对情人。有个男子递一束花给一个女子,她在他脸上吻一下,仿佛那是一套暗语。他最痛恨人家说求爱一定要玫瑰,高洁一定是莲花,连康乃馨也流行,毋忘我也变得充满喻义,满天星和银柳也会带来预期的反应。他决定不再往前走,转进电影院看五点半。在里面他却又再被情侣包围,前面两个人每次接吻的时候花束和玻璃纸就发出沙沙的窃笑。晃荡的花影遮去半边银幕,带着催眠的效果,仿佛一趟遥远的旅程。他和她边走边谈,一切都很愉快,然后他们各自去换衣服,相约在海滩再见。他坐在那儿想着待会一起游泳是多么愉快,然后就醒过来了。他在空敞的戏院里想:自己在梦中为什么光坐在那里想,没有走下海滩去呢?扫地的工人请他离去了。

这附近有一所新餐厅,墙上涂着淡淡的颜色,木椅古古怪怪,吊灯扭来扭去,阿娣会喜欢的。但现在他宁愿选择…间平庸的食肆,走进去叫一客咖喱牛腩,一杯啤酒。想不到结果还是有情侣来搭台,满怀盛放的花朵在对座吵闹地说尽一切既定的言辞。他低下头对着一张白纸想写信,写了许久还是写不出一个字。

小熊找朋友

小熊离开母亲,走进森林去玩。小鸟在枝头啁啾,松鼠在树下奔跑,一切都这么新奇。它并不认识它们的名字,不了解它们是什么,却想跟它们一起玩。但它才跑过去,鸟儿就沉默了,松鼠也不见了影子。只看见树下有一头,J、动物,它便伸出手去拉它的手,却痛得“哗”一声大叫起来,原来那头不说话的动物,是浑身都是针的刺猬。所以小熊下一次看见一头样子差不多的小动物,连忙装出很凶的样子,要恐吓它不让它走过来。对方委屈地“咪一一噢”一声,走过去了,在那边与一株老树交上朋友,还伸出舌头去舐它骨节粗大的手。

小熊感到后悔,当它下一次遇见一头动物,好像刚才那和善的小花猫,就连忙向对方的嘴巴伸出友谊的熊掌。不料对方在它的掌上狠狠啄了一口,因为它的名字叫兀鹰,而且许久没吃肉了。小熊得到这次教训,下次遇见动物,连忙避到对方背后去。这次一阵臭气,叫它连连后退,这头臭鼬,还在那儿偷偷发笑。小熊再往前走,当空中再有物体飞扬,它就连忙掩住鼻子,以为这次学得聪明了。不料那是芬芳的蝴蝶,蝴蝶觉得受了侮辱,瘪瘪嘴,生气地拍动翅膀飞走了。等到小熊发觉对方原来是可爱的,它已经永远失去这位朋友。它张开双臂迎接,以为它再飞回来,不料却被螫了一口,原来这次来的是蜜蜂,不是蝴蝶。

小熊捧着又红又肿的手指,在那儿哇哇大叫。突然眼前一亮,来了一个天使。这下子它可以放心了,因为至少这次,它晓得来的是什么。妈妈说故事的时候,每次说到天使出场,就等于主角遇到救星,故事圆满收场。现在那天使挥动仙棒,向它的手指一指——呀,手指忽然涨大十倍,天使笑弯了腰,叫道:“快来看呀!墨西哥仙人掌呀!”小熊正不知如何是好,另一个天使出来,叫它往前走十步,结果,小熊扑通一声掉进河里。第三个天使在岸边出现,帮忙拉小熊上岸,结果自己也掉下河里,弄得一身泥泞,半推半拉,才把小熊弄回岸上。这时第四个天使,拿了药箱,出现在小熊身旁,替它包扎伤口,但它笨手笨脚,连旁边一株树和一块石也缠进绷带里去。到了这时候,小熊才晓得,即使是天使,也有恶作剧的,也有指错路的,也有些有心但无力的,也有些好意然而却是笨拙的。

P1-4

序言

略述香港微型小说

(香港)华文微型小说学会会长 东 瑞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有心人钦鸿先生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在这之前,我读过由钦鸿先生主编的《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厚厚一大册,心中泛起很深的感动。心想,这样一本书,有着双方面的好处:既有助于中国大陆的读者开拓视野,又为世界华文女作家扩大了读者面。这本书所收作家面相当广,作品也甚为丰富,我对于编者钦鸿油然生起钦佩之意。像这样的人才,该可以为不同地区的文学沟通做更多的好事吧!我想到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出版的香港微型小说集大概只有寥寥几本(如《香港“迷你”小说选》),其余常见的只是作为“香港地区”的零篇散章收入,资料且已十分旧了。为什么不可编选一部较有分量的新的《香港微型小说选》呢?

在内地书架上不易找到香港微型小说选本,原因大概跟香港属于中国的一个特区而不是一个“国”有关。于是有心人在编“海外”选本时通常很自然地将“香港”排除在外,在编中国大陆选本时又以中国大陆作品为主,台湾、香港、澳门只挑几篇聊备一格。其次,多年来香港的微型小说创作不如新加坡等国蓬勃和发达,这也是事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二十余年来,香港微型小说选本只出过《香港小小说选》(桑妮编)、《香港作家小小说选》(东瑞、秀实编析)、《香港微型小说选》(东瑞、陈赞一编选)等三本,还有一本包括东南亚作者的《做脸》。这种选本出得少与多家报纸设有“小小说”、“一日完小说”公开专栏的盛况极不相衬。这种现象貌似奇怪,但细心反省则不足为奇。原来,在文坛及读者群中,阅读微型小说并未蔚成风气。不要说出书,社会上普遍对微型小说这种文体没有认识。既然微型小说作家找不到读者,出书难于销行,集子出得少也就很自然了。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共开了六届。进入二十世纪末,世界各地微型小说的创作热也吹到了香港。一批有心人、对微型小说创作甚有兴趣的朋友成立了华文微型小说学会,在这五六年间对微型小说的创作和阅读进行了大力的推动,搞比赛、办讲座、在中学主持微型小说创作坊、在《青果》杂志每期设微型小说专辑、出合集……这些推动卓有成效而且影响深远。现在在香港的文学比赛中,除了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两所大学的学生会合办的“青年文学奖”设有微型小说组别之外,还有一个全港性的微型小说创作大赛,两个比赛参赛稿件数量很多。香港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微型小说展览,向读者介绍微型小说近期在香港的发展,还与华文微型小说学会合办“文学月会”,以微型小说为话题邀请刘以鬯、林荫、东瑞、陈赞一、陈荭、阿兆等作家谈微型小说的欣赏和创作。每一次讲座都座无虚席,反应极为热烈。最令人兴奋的是欣赏和创作微型小说之风进入了中学,老师为学生中的文学爱好者开设微型小说创作坊,邀请微型小说作家来授课,对微型小说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将文学和教学结合方面,微型小说这种文体功不可没。微型小说在香港这几年被引入学校,令一些中学生较早接触此一文体,出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早熟作品,也许这也是内地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吧!

这些年来,香港的微型小说作品无论从量或质来说都已大有进境,远胜往昔,涌现了一批甚有文学潜质的微型小说新秀。编选一本新的香港微型小说选,条件业已成熟,本书的出版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香港虽然属于中国大陆的土地,但正如“特区”所显示的“一国两制”一样,不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其特殊性,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其独特的特征。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指出的,香港的微型小说具有贴近香港生活节奏、现代意识比较强、艺术技巧表现多元化等多种艺术特征,因为本书并非赏析本,篇幅所限,也就不作详尽的赏析和评论了。  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大陆的微型小说界和热爱微型小说的读者了解香港的微型小说诚是一个喜讯,对于香港微型小说作家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自己的作品进入世界中文读者最多的中国大陆“市场”更令人高兴的呢?

但愿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出版社将目光留驻在香港这一块特殊的地区。让这本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后记

两年前,当我在主编《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时,得到了世界各国文友们的大力支持,有些文友在热情赐予各种帮助的同时,还殷殷希望我能继续关注更多的作家们的微型小说创作,把这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不断进行下去。与我有着多年深厚情谊的东瑞兄便是其中之一。自从我投身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以来,他一直对我关怀备至,勖励有加,那本《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亦曾得益过他的襄助。该书问世以后,他又向我建议编一本《香港微型小说选》,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从而触发了我新的工作动力。

其实,在《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编选过程中,我已经注意到香港的微型小说创作十分兴盛,不但人才辈出,且佳作如云,诚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阵营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可以做一些宣传介绍的工作。只是由于我当时手上的编务较为忙碌,一时没有精力顾及。现在东瑞兄提出的建议,正中我的下怀,我当然非常高兴,便紧张地开始工作起来。

在一些文友的协助下,我起草的《香港微型小说选征稿启事》先后在香港出版的《世华文学家》、《青果》、《作家》等杂志刊登,引起了香港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们或通过邮政线路,或借助电子邮件,给我寄来大量的微型小说作品,有些作者还把自己出版的微型小说集寄来供我选用。东瑞兄更是不遗余力,慷慨地寄我由他主持的获益出版公司出版的所有的微型小说集和二十余册《青果》杂志。《香港文学》杂志主编陶然兄对这项工作也很是重视,他在接到我的约稿邀请之后,便迅即寄来了自己的大作,而且屡屡打来电话提出宝贵意见,还主动介绍和动员其他一些作家为本书供稿。

广大香港作家、作者们的热情支持,给了我莫大的鞭策和鼓励,也使我更加感到了自己的责任之重。香港的微型小说创作,以其健康积极的思想内涵、丰富广阔的生活画面、出神入化的艺术追求,无疑已经崛起于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之林,不但可以媲美于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微型小说创作,而且也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华文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品。因此,把它介绍给世界华文文学界,特别是介绍给中国大陆的广大读者,不仅是香港微型小说创作拓阔发展空间的需要,而且对促进中国大陆与香港的文化和文学交流,增强大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对香港微型小说创作的了解,推动大陆包括微型小说在内的文学创作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在编选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首先当然是思想内容要健康积极,但艺术技巧也须得兼顾。有些作品很有思想意义,但写得比较粗糙,没有什么可读性,便只得割爱;而有些作品趣味不高,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则不论艺术上多么精美,亦弃之不选。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征集到的作品佳作非常之多,不但反映的内容极为广阔,从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所溅起的朵朵浪花,到香港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且视角独特,构思新颖,手法多样,精彩纷呈,使人读来或赏心悦目,或拍案惊奇,或恍然大悟,或沉思不已,得到多方面的思想启迪和艺术享受。

二是老中青作者相结合。本书的作者中,既有刘以鬯、张君默等老一辈的著名作家,也有海辛、东瑞、陶然、两西、秀实等许多中年一代有成就的作家,还有大批年轻的有名或无名的作家和作者,甚至还有个别尚在求学的学生。之所以兼及不同年龄和不同人生阅历层次的作者,是想由此对香港的社会生活和微型小说创作情况有个比较全面的反映。当然相比之下,有些年轻的作者不免稚嫩一些,但我以为,老作家是从年轻作者逐渐成长起来的,名作家是由无名作者努力奋斗而来的,只要坚持把握相当的思想和艺术水准,适当地选用一些年轻的无名的作者的作品,是有利于整个文学事业的发展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香港微型小说创作的面貌。

三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现实是由历史演变而来的,不能不考虑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作品的创作年代,其二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时代性。本书编选时,我适当选录了作家们的一些早年佳作,也选录了若干以早年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以便多少反映香港社会和香港微型小说创作的历史风貌。但总体而言,本书还是坚持了贴近现实的原则,比较注意反映当前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以增进广大读者对香港的现代社会生活和近年来微型小说创作的了解。

四是本地和外地的结合。生活是复杂的,作者的形态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变幻多端。鉴于此,本书选录的对象以长期在香港定居的作家、作者的作品为主,对那曾在香港生活过多年而目前移居外地的作家作者,和常年在外地生活而近期回到香港的作家作者的作品,亦酌情予以收录。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一般以香港的社会生活为主,但香港作家所写的以外国、外地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亦给予一定的篇幅。

至于本书的编排,采用以作者为单位、以作者姓氏笔画为顺序的方法排列。另外,对每位作者均附有一定的简介,对书中个别字句或内容作了简略的注解,希望能够对读者的阅读理解有所帮助。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想法而已,实际上能做到什么程度还很难说,如果有什么地方做得还不足,或者我的处理有违于作者的愿望的话,还请大家宽于谅解。

编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优秀的作品介绍给广大读者,促进不同地域间的文学和文化的交流,毕竟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在编书过程中,又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文友,获得了许多可贵的友谊,实在是人生的幸事。在结束本书编辑的时候,我要向本书的作者们,向为本书作序的刘以鬯先生和东瑞先生,向责任编辑蔡晓妮小姐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向所有为本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说一声:谢谢。

钦鸿

2008年3月12日定稿于南通四风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