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进行随文注音,以确保读者流畅阅读。文中嵌入大量古人原创精美版画,以更形象的方式诠释文意,使读者的阅读过程更加轻松。书中每篇文章均设有题解、注释、译文,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篇原文,令读者更易吸收荀子流传两千多年的思想。
《荀子》总结性地阐述了先秦的哲学政治思想、治学立身之道,是后世之人研究先秦思想、提高文学素养必读的经典。它由于长期被封建学者排除在儒家著作之外,而得以保全当时质朴而深刻的思想,如同一块流落山间的美玉,正等待我们现代人去欣赏它、读懂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荀子(精华本)/家藏四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战国)荀子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对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进行随文注音,以确保读者流畅阅读。文中嵌入大量古人原创精美版画,以更形象的方式诠释文意,使读者的阅读过程更加轻松。书中每篇文章均设有题解、注释、译文,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篇原文,令读者更易吸收荀子流传两千多年的思想。 《荀子》总结性地阐述了先秦的哲学政治思想、治学立身之道,是后世之人研究先秦思想、提高文学素养必读的经典。它由于长期被封建学者排除在儒家著作之外,而得以保全当时质朴而深刻的思想,如同一块流落山间的美玉,正等待我们现代人去欣赏它、读懂它…… 内容推荐 《荀子》为战国时人苟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荀况,即为荀子,是战国时代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创立了被称为“孙氏之儒”的儒家支派,与以“孔儒正宗”自居的“思孟一派”相对立。其实无论苟子、孟子,他们的思想都是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是对孔儒之道改造升华的产物。 如果说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像一双健康美丽的天足,在后来封建统治者的大力宣扬下,孟子的思想就被慢慢地束缚、扭曲成一双金莲。所以,如果要细究儒家思想的根本,其方法,唯有研究先秦儒教大家著述一途。 《荀子》就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 《荀子》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核心,重视“礼”,重视人为的努力,重视圣人对世人的教化,并反对神秘主义,反对墨家的鬼神之说,这些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被统治者掩盖的儒家思想的精华。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卷一 劝学 修身 卷二 不苟 荣辱 卷三 非相 非十二子 仲尼 卷四 儒效 卷五 王制 卷六 富国 卷七 王霸 卷八 君道 卷九 臣道 卷十 议兵 卷十一 天论 卷十二 正论 卷十三 礼论 卷十四 乐论 卷十五 解蔽 卷十六 正名 卷十七 性恶 试读章节 原文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孙卿子曰:“凡在大王,将率末事也。臣请遂道王者诸侯强弱存亡之效、安危之势。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上足印,则下可用也;上不足印,则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隆礼、效功,上也;重禄、贵节,次也;上功、贱节,下也:是强弱之凡也。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楷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注释 ①率:同“帅”。末事:非根本的,次要的事。②印:同“仰”,仰赖。③常:常规,通常的情况。④效:验。效功:考核战功,论功行赏。⑤重:看重,指不轻易给人。⑥攻完:坚固的意思。攻,通“工”。完,坚固。⑦窳:不坚固。⑧技击:凭借武力击杀敌人。⑨本赏:基本的奖赏。⑩事小:指战争规模小。毳:通“脆”,脆弱。偷:苟且,勉强。⑩赁:指雇取。市佣:指在市场上等待雇佣的人。战之:使之作战。几:接近。⑥三属之甲:古代作战时,战士身上穿的一种三件一套的护身铠甲。⑥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石。弩:一种有机械装置、力量强大的弓。⑩负:背。服:通“菔”,用竹木或兽皮做成的装箭用的器具。⑩冠:戴。⑩复:免除徭役。⑥改造:重新选择。易:改变。 译文 赵孝成王、临武君说:“说得好。请问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兵采取什么办法,如何行动才行呢?”苟卿说:“一切都在于君王,将帅都是次要的。请让我全面地谈谈称王天下的君主与诸侯对强盛、衰弱、存在、灭亡的影响和他们的安危形势。君主贤明的,他的国家就会安定;君主无能的,他的国家就会混乱;君主崇尚礼法的,他的国家就安定;君主怠慢轻视礼法的,他的国家就混乱。安定的国家强大,混乱的国家衰弱:这是强盛与衰弱的根本原因。君主足以被敬仰的,那么臣民就可以供君主使用;君主不足以被敬仰,那么臣民就不可能被君主所使用。臣民可以供君主使用的国家就会强盛,臣民不被君主所使用的国家就会衰弱:这是国家强盛与衰弱的常规。推崇礼法、考核战功,是上策;看重利禄、推崇气节,是次一等的策略;崇尚战功、鄙视气节,是下等的策略:这些是导致强盛与衰弱的关键。喜欢贤士的国家就强盛,不喜欢贤士的国家就衰弱;爱护百姓的国家强盛,不爱护百姓的国家就衰弱;政策法令讲信用的国家就强盛,政策法令没有信用的国家就衰弱;百姓齐心合力的国家就强盛,百姓不齐心的国家就衰弱;奖赏丰厚的国家就强盛,奖赏微薄的国家就衰弱;刑罚威严的国家就强盛,刑罚轻慢的国家就衰弱;器械、用具、兵器、盔甲等器具精善坚固的国家就强盛,器械、用具、兵器、盔甲等器具粗劣的国家就衰弱;用兵谨慎的国家就强盛,用兵轻率的国家就衰弱;权力集中的国家就强盛,权力分散的国家就衰弱:这些是强盛与衰弱的常规。齐国人推崇用武力斩杀敌人,其办法是,得到一个敌人的首级,就赏赐八两黄金,却没有因为战胜而应给予的奖励。这种办法,对于小规模的战役和脆弱的敌人,那还勉强可以使用;对于大规模的战役和强大的敌人,那么士兵就会涣散,像乱飞的鸟一样逃离,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覆灭。这是使国家灭亡的军队,没有比这更弱的军队了,这和雇佣市场上等待雇佣的人去打仗差不多。魏国的武士,用考试的方法来选取。让他们穿上三件一套的护身甲,拿着需要千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的弩弓,背着装有五十支箭的箭袋,再带上长枪,戴着头盔,佩带宝剑,带上三天的口粮,半天之内要奔走一百里。考试合格就免除他家的徭役,免除他家的田宅税。这些武士过几年就衰老了,他所享有的权利却是不能剥夺的,另外选取人又难以完全符合条件。所以,魏国的土地虽然辽阔,但它的税收必定会减少,这是危害国家的军队。 P221-223 序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问这些我们自学生时代起就已经烂熟于心的句子出处在哪里,很多人都会想到《荀子》这部书。 《荀子》为战国时人苟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苟况,即为荀子,是战国时代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创立了被称为“孙氏之儒”的儒家支派,与以“孔儒正宗”自居的“思孟一派”相对立。其实无论荀子、孟子,他们的思想都是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是对孔儒之道改造升华的产物。 如果说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像一双健康美丽的天足,在后来封建统治者的大力宣扬下,孟子的思想就被慢慢地束缚、扭曲成一双金莲。所以,如果要细究儒家思想的根本,其方法,唯有研究先秦儒教大家著述一途。 《荀子》就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 《荀子》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核心,重视“礼”,重视人为的努力,重视圣人对世人的教化,并反对神秘主义,反对墨家的鬼神之说,这些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被统治者掩盖的儒家思想的精华。 当然,荀子的学说并不只局限于儒家思想的条框,他博采众家之长,建立了自己特有的思想体系,同时也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尤其重视“礼”,他认为“礼”是“人道之极”。这种重视“制度”的思想则与法家的一些理论相契合,因此他的入室弟子中会产生出韩非、李斯这两位法家代表人物,也在情理之中。 荀子的这些思想都蕴含在他的文章之中,他的文章常常运用比喻与排比,说理透彻,条理清晰,虽语言朴实,却气势磅礴,均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 虽然《荀子》本身语言平实而浅显,但毕竟为几千年前的著作,难免有生僻的字词,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因此,我们为这本书添加了几个栏目:首先,我们在原文之前设置了题解,对全文进行总述和梳理,令读者能够在读原文之前,对本篇的核心思想有个总体把握,并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我们对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进行了随文反复注音,以确保读者不受这些障碍的影响,可以在流畅阅读中,享受读书的乐趣;第三,我们针对文中难懂的字词、生僻的典故进行了详细地注释,力求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意;最后,我们按照原文谨慎地进行翻译,以令读者更加准确细致地理解原文,感受荀子思想的魅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文中嵌入了大量的精美古代版画,这些古版画古朴简练,生动形象,不仅可以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文意,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蕴涵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更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荀子》总结性地阐述了先秦的哲学政治思想、治学立身之道,是后世之人研究先秦思想、提高文学素养必读的经典。它由于长期被封建学者排除在儒家著作之外,而得以保全当时质朴而深刻的思想,如同一块流落山间的美玉,正等待我们现代人去欣赏它、读懂它…… 书评(媒体评论) 于成、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成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 其书亦所以羽翼“六经”,增光孔氏。 ——杨惊 是二儒者(荀子与孟子),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 ——韩愈 愚窃尝读其全书,而知荀子之学之醇正,文之博达,自四子而下,洵足冠冕群儒,非一切名、法诸家所可同类共观也。 ——谢墉 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 ——汪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