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韩)李武石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弗洛伊德的生平开始,系统介绍了精神分析学说诞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基本理论内涵,以经典成功案例为例详细说明了精神分析的技法、过程、效果、常见问题等,并配有大量插图,使心理治疗初学者易于理解,并能够在具体指导下一步步展开治疗。

本书可视为理解精神分析理论、学习精神分析治疗具体操作的一本好书,可为心理治疗初学者参阅,也可供对弗氏及其理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典型的例子把神秘的无意识现象讲解得透彻、易懂,可视为理解精神分析理论、学习精神分析治疗具体操作的一本好书。

本书从弗洛伊德的生平开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学说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科学论述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理论。行文通俗易懂,并配合内容加上了生动活泼的插图,心理治疗初学者可藉此增加对深奥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感性认识。本书还系统说明了精神分析的技法、过程、效果等,并介绍了人格发展与自我防御机制,初学者能够在具体指导下一步一步展开治疗,并学习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本书还列举了许多精辟有趣的经典案例和现代精神分析家的成功案例,使初涉此道者在理论上易于理解、实践中便于掌握。

本书适合心理治疗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参阅,也适合人文科学研究人员、文艺工作者参阅,更是对弗氏及其理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最佳选择。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弗洛伊德生平及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1856(弗洛伊德出生)-1897年,为情感创伤论阶段

 2 第二阶段:1897-1923年(至人格结构理论发表为止),为分域论阶段

 3 第三阶段:1923-1939年(至弗洛伊德逝世为止),为结构论阶段

 4 第四阶段:从1939年到现在为止,弗洛伊德离开人世后的发展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1 分域论

 2 精神决定论

 3 客体关系论

 4 人格结构论

第三章 人格的发展过程

 1 胎儿生活

 2 口期

 3 肛期

 4 玛格丽特·马勒的分离一个体化过程

 5 性蕾期

 6 潜伏期

 7 青少年期

 8 成年期

第四章 防御机制

第五章 精神分析技法

 1 自由联想法

 2 长沙发的使用

第六章 精神分析的过程

 1 分析的开始

 2 分析的中期

 3 分析的终结

第七章 精神分析的效果

 1 弗洛伊德及其后人的治疗效果概念

 2 通过治疗关系的人格成长

 3 精神分析和脑的变化

 4 恢复人类本性的精神分析

 5 精神分析的目的

第八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案例

 1 多拉案例

 2 老鼠男子:强迫障碍的经典案例

 3 Sehreber案例

 4 狼男子案例

第九章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1 自体的定义和自体的精神病理

 2 自体客体

 3 移情的两种形态

 4 原发性自体障碍和继发性自体障碍

 5 形成自体核的条件

 6 自恋引起的性格障碍的治疗技法

第十章 克莱茵学派

 1 梅勒妮·克莱茵的生平

 2 梅勒妮·克莱茵和安娜·弗洛伊德的矛盾

 3 梅勒妮·克莱茵的代表性理论

 4 克莱茵学派的治疗技法

第十一章 现代精神分析家的精神分析案例

 1 一位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分析:A.-M.桑德勒

 2 分析家的内在经验:对分析过程的意义

参考文献

英文术语

精神分析案例

试读章节

弗洛伊德是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他的理论都是在自身分析和观察诊治病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非亲身体验,他从不接受。为此,招致种种非难,说他是不懂妥协的老顽固。以瑞士的荣格(Carl Gustav Jung)为首的不少弟子们先后离开了他。尤其是他的“幼年期性欲”(infantile sexuality)说,在当时的医学界更是批评如潮。有的学者把弗洛伊德的“性欲说”比喻成发臭的污物。“发臭的污物应当丢掉,可是弗洛伊德偏要把污物拿进卧室。”甚至连最关心弗洛伊德的布罗依尔博士也不认同他的“性欲说”。但是,弗洛伊德从不妥协,埋头于对患者的治疗,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

100多年后的今天,弗洛伊德的“幼年期性欲说”已为人们所公认,但在当时,却令人憎恶并横遭非难。弗洛伊德看到了这些人憎恶和非难后面隐藏的心理阻抗。例如,布罗依尔博士为安娜·欧(Anna O)的性魅力所吸引,但他隐瞒着自己的这份情感(其他反对者们也是一样)。如果他们承认“性欲说”,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性方面的矛盾心理。因此,通过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幼年期性欲是人们内心冲突的核心。

以赋予性快感的性感地带的转移为例来说明人格的发展。在从口腔移向肛门,继而移向性器的任何阶段,人们若发生欲望的极度满足或不满足,与此阶段相符的特性就会以人格的形式固定下来。俄狄浦斯情结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三角关系,是由于对异性父母产生性的欲望所致。但是,弗洛伊德不是以性欲理论解释世上万物的泛性欲主义者。也许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最初阶段侧重于在性欲里寻找症状,所以给人造成了某种错觉,但那只是初期的尚未成熟的精神分析理论。

除了对性欲理论的研究外,弗洛伊德还对文化、宗教、人类学和艺术等颇感兴趣。他只是站在医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学者的立场,把人的精神现象与躯体的欲望或本能联系起来加以解释,不愿进行无聊地喋喋不休地争辩。弗洛伊德是一位抵制压力、最大限度地接近人性本质的科学家。以合理的思考方式和经验为根据的思维方法,是他的力量源泉。

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归纳为如下几方面:以分域论为主的精神决定论、客体关系论、人格结构论。

分域论

分域论系借用地理名词“分域”来描述人类的精神世界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构成。意识和无意识以“压抑”(repression)区分。无意识包括引起羞耻感的负罪感、卑劣感、创伤体验、性欲、攻击欲等。这些东西在意识里很难被容纳,一旦进入到意识界,就会引起人们极度的焦虑。因此,必须将它们压抑到无意识界里,不允许它们出现在意识里。

但是,被压抑的内容并非甘心情愿地存在于无意识里,而是像被囚禁起来的野兽,一遇机会,就要闯到意识中来。为了压抑它们,需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psychic energy)。一旦“自我”弱化了,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就会以症状的形式挣脱到意识界来。

事实上,不仅是症状,人的其他行为也都受到无意识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无意识的确存在吗?如果存在,无意识机能的特征是什么?在这里,我们以案例剖析的方法,提供无意识存在的证据。

从人的失误中可以证明无意识的存在

一个新郎在驱车前往婚礼教堂的路上,错把绿灯看成红灯,这让他惊慌失措。为什么新郎会把绿灯看成红灯呢?这仅仅是个简单的失误吗?美国精神分析家Brenner(1976)认为,这种行为表明,新郎对是否结婚犹豫不决,失误是在无意识的作用下引发出来的。

李先生虽然荣升为公司会长,却为一件事苦恼。原来他患有会议恐惧症,以至于会议刚刚开始,李先生便说:“啊……那么,第36次理事会议到此结束。”引起场内哄堂大笑。会议一开始,李先生就致了闭幕辞,这是希望快些结束会议的无意识动机引发的失误。

弗洛伊德的一位患者想从书桌抽屉里拿出银行储蓄本支付医疗费,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钥匙放在哪里了。后来患者回忆说,当他要打开书桌抽屉的瞬间,舍不得取钱付费的想法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使他忘记了钥匙放在了哪里(《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

一位女患者幼时曾遭到某男子的性骚扰,但她无法回忆出那个男子抚摸了身体的哪个部位。几分钟后,当弗洛伊德问起她的夏季别墅在哪里时,她失语道:“山的腰部……不,我想要说半山腰的……。”原来,男子抚摸了她的腰部,这一口误表明了无意识的存在。

利用催眠术实验确认无意识的存在

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后,暗示他说:“醒来后,一听到两点的钟声就从椅子上站起来打开窗户。但是醒来之后,请忘掉这个命令。”

催眠过后,两点的钟声敲响了,被催眠者站了起来,打开窗户。

“为什么打开窗户?”

“我也不知道,只是……”

他行动的动机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中,本人并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只是遵照催眠时的暗示打开了窗户。

母亲抱着孩子入睡

嘈杂的火车声、狗叫声和刮风声都不能吵醒孩子的母亲,孩子轻微的哭声却能让母亲及时做出反应。这是因为意识虽已入睡,可是母亲的无意识还处于非睡状态,可以听到孩子的哭声。

准时醒来

如果我们入睡前暗示自己明天清晨5点参加早祷会,结果在4点左右就能醒来,不论是在睡梦中听到了他人的叫声或是做了被叫醒的梦,都是无意识在起作用。说明,意识虽然入睡了,无意识则处于非睡状态,故而在暗示指定的时间醒来。

做梦能证明无意识的存在

一位女患者向弗洛伊德讲述自己4岁时做过的一个梦:

“野猫在房上行走,像是有什么东西掉下来或是我摔倒了……母亲死了,人们正在把她的尸体搬到屋外。”

她患有强迫症,一刻也不敢离开母亲。一离开母亲,她就像会遭遇什么可怕的事情一样而焦虑不安。而强迫症状正是在做了为母亲举行葬礼的梦之后出现的。

对梦的联想表明,她小时绰号“野猫”;3岁那年,房上掉下瓦片砸在母亲头上,流了很多血。通过这个梦和联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无意识——她曾起过杀母的念头。表现为梦中母亲被落下的瓦片砸死(野猫在房上碰落的)。在这里,野猫象征着患者。梦的内容源于她3岁时母亲的头被瓦片击中流血这一事件。杀母的欲望使她产生深深的负罪感,因此挂念母亲的强迫症状反而占据了意识。通过这个梦,可以看到无意识的存在。事实上,弗洛伊德在治疗自己的神经症时多受到梦的启发。

无意识认知过程的实验性证据

在过去的100年间,人们对无意识的存在与否一直争论不休,但现在学者们对此不再存有异议。心理学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领域的学者们对此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一致(Westen Drew,1999)。

明晰记忆和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精神现象的表现。

明晰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意识的记忆,如对朋友的姓名和幼年时期事情的记忆等都属于此类。我们常说的记忆指的是明晰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意识里虽记忆不起来,但能以行动来表现的那些部分,如驾驶汽车这类作业记忆(procedural memory)就属于此类。当然,在初学时要有意识地边想边操作,但熟悉之后,就成为一种自动的行为。锶琴家弹奏也属于作业记忆。初学钢琴者弹奏或识谱等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可是一旦熟练之后,就得心应手,不用思考。钢琴家的失误,往往发生在意识到自己在弹钢琴之时。例如,在意识里一旦产生“这次一定要演奏成功”“我的右手为什么这么不漂亮”等念头,马上就出现了失误。社交技巧也大部分属于内隐记忆。交际时,与人保持怎样的距离是很难言传的,但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根据对方的情况加以调整。如若意识到距离,怕产生距离,反而难以调节距离(Nisbett & Wilson,1977;Wilson,1996)。

由内隐记忆引起的行动比明晰记忆引起的行动更加迅速,因此,演奏家能看着复杂的乐谱迅速而准确地演奏出乐曲,而如果对乐谱逐一识别,则只能演奏出单音的效果。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强调分析家在与患者谈话时不要记录,而是谈话结束后把它整理出来,其理由也在于此。

P38-42

序言

精神分析是一门散发魅力光彩的学科。3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精神分析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并利用精神分析的理念与方法治疗患者。

“我觉得自己自由了,以后再也不怕和人交往了。”

“生活变得快乐幸福了,结婚7年来,我第一次体验到性快感。”

“我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内心藏着这么多秘密。”

以上的话都是我的患者在接受精神分析后说出来的。

精神分析使人重获自由,让人们的心灵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人类的财富。

令我感到喜悦的是,《寻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一书将在中国出版,真诚地希望中国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此书,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什么是精神分析,进而共享人类宝贵财富——精神分析学说的馈赠。

在此,我衷心感谢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李光哲博士、李东根教授、杨华瑜教授。就职于延边大学医学院的李东根教授是我深交多年的好友,我深信他能够圆满地协助我完成此项工作。我是于5年前与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的杨华瑜教授相识的,当时他正在韩国的全南大学医院进行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和精神分析”的学术报告,对此我印象颇深。

此外,我衷心地感谢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朋友和同事以及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付艳编辑。

李武石

2009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老师说,不懂精神分析,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心理治疗师,但精神分析的课让我昏昏欲睡,而非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与足够的耐心才能读懂弗氏的书。所以,弗氏的《精神分析》与《梦的解析》我都没能好好读完。《寻找弗洛伊德》一书让我如获至宝,该书将弗氏晦涩难懂的经典成功案例的分析过程,与弗氏精神分析学说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结合起来,并用非常浅显的笔法加以叙述,既保持了弗氏的原意,也能从中领悟到精神分析的理念,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经意问,我对弗氏及其理论重拾敬意。

——迷途知返(正在攻读心理治疗研究生)

我初中时特别渴望惊险刺激的生活,经常在梦里被各种各样的人和怪物追逐,然后在貌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成功逃脱。我还梦到过自己滔滔不绝地跟别人辩论,而平时的口才绝没有这么好。大学有个同学,白天人很好很和气;晚上说梦话,全是命令别人的口吻……凡此种种,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一点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大概人有时候就是通过梦的“补偿”而获得心灵的平衡吧。

——网友happyjyl

弗洛伊德连同他的精神分析学,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少数几个在围攻咒骂声中逐渐根深蒂固,又被无数后来人怀疑的具有罕见经历的学派之一。当初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荣格不无奉承地说,凡是掌握精神分析学知识的人,无异于享受着天堂般的生活。后来荣格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这两颗成熟的果子从弗洛伊德处脱离的时候,精神分析学这株大树已臻参天。

——网友竹剑飘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