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为山西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国大型城市之一。在山西省地图上,太原恰好位于全省的中心,东与阳泉市、南与晋中市、西与吕梁地区、北与忻州市接壤,辖6区1市3县。区域轮廓酷似一只蝙蝠,东西长约140公里,南北宽100多公里,总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4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余万。
太原坐落在两山夹峙的河谷平原上,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屏障,黄河的重要支流汾河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市区,在战乱频仍的冷兵器时代,这种地形非常适合建造城市,进可攻、退可守。太行山、吕梁山是天然的险关要隘,汾河不仅为城内人畜提供饮水,也灌溉了城外的万顷良田。太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概因“控山带河,踞天下之肩背”的天时地利使然。
太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四季更迭十分明显,春季多风,夏季干燥,冬季比较寒冷,相对而言,秋季最为宜人。
历史太原
太原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尽管今天的太原是一座知名的工业城市,并且曾以污染严重而著称。
太原始建于春秋时期,晋国卿赵简子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邑”。战国初期,太原曾是赵国的都城,后来才迁都于邯郸。秦始皇一统天下,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太原郡便是其中之一。西汉时太原为“并州”,太原因此简称为“并”。
隋唐两代则是太原的黄金时代。杨广继位前被封为晋王,因此视太原为发祥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太原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开来。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光彩照人的朝代,对华夏文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国外华人的聚居地常冠名为“唐人街”。追根究底,李氏父子将国号定为“唐”,与太原有很大的关系。“唐”为太原古地名,传说是陶唐氏帝尧所建,太原因此又有“唐城”的别称。隋朝时,李渊袭封为唐国公,后来任山西河东宣慰大使及太原留守。公元617年,李氏父子在太原起兵,入关中夺取长安并建立了新的王朝,国号为“唐”,可见他们对太原的感情非同一般。唐王朝建立后。太原被封为“北都”,地位仅次于长安,后来发展成为继长安、洛阳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
太原古往今来都是中原的北大门、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到元代多次遭战火洗劫。到了清代,太原作为北方重要的商业、手工业城市,城内商号、票号、作坊、市场鳞次栉比,是晋商的重要大本营。
饮食太原
太原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无论满大街的小吃摊、小饭馆还是高档酒楼里,面食都是当仁不让的主食。那种舍我其谁的架势,一如米粉之于桂林、手抓饭之于喀什、糌粑酥油茶之于拉萨,对于吃惯了大米饭的人来说,到了这儿还真有点不适应。
实际上,太原的面食绝非一碗白花花的面条那么简单,里面的名堂多着呢。别的先不说,单单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馒头,就有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十几个种类。在太原,随便谁家的媳妇儿都能用小麦粉、高梁面、豆面、养面和莜面做成圪塔面、推窝窝、灌肠等香喷喷的面食,到了专业的厨房大师傅手里更不啻于变魔术,叫外人难免看花了眼。据有闲人士考证,山西的大小面食总计有280种,大半都能在太原找到、吃到。
毫不夸张地说,面食在太原已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吃食,而是同晋祠、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一样,是古人留下来的遗产。太原面食的花样如此繁多,乃至于几近一种学问,刨根问底仍脱不开历史。太原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面食的年头也不相上下,也在2000年以上,东汉的“煮饼”、魏晋的“汤饼”、南北朝的“水引”、唐朝的“冷淘”都是当时太原流行的面食。
太原的面食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馒头、大饼、包子之类的蒸制面食;第二种是煎饼、焖饼、焖面之类的煎制面食;第三种是麻花、油糕等炸制面食;第四种是煮制面食,名目最多,主食有扯面、龙须面、刀肖0面、转盘剔尖、刀拨面、包皮皮等,小吃有猫耳朵、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等。其中刀削面为山西最普遍的面食之一。且风靡全国。
太原人对面食的钟爱,已远远超出了餐桌的范畴而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文化。老人过寿、娃儿满月,庆祝的宴席上纵然满桌山珍海味,面食也必定是无可替代的主打;过年除了放鞭炮、包饺子之外,还要吃“接年面”,意为“岁月延绵、年年都吃得上这碗面”;小孩到学校上学的第一天要吃“记心火烧”,意为今后多一个长学问的心眼,乖乖学知识,少一点调皮捣蛋。
民俗太原
晋剧
太原是著名的工业城市,但也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最为流行的莫过于“晋剧”。
晋剧大约起源于清代中期,又称“中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之所以被称为“中路梆子”,是因为它早先主要流行于山西中部,特别是省会太原及晋中一带的祁县、平原、榆次等地,后来影响力渐渐扩大至全省。成为山西省的代表剧种。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而流畅,曲调优美、圆润而亲切,道白清晰、生动而活泼,洋溢着三晋大地上特有的气息,其中《打金枝》、《空城计》、《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都是最为流行的剧目。
在山西,不仅大小节日、民间庙会少不了晋剧助兴,富裕的人家逢红白喜事、老人过寿也会搭起台子、邀请晋剧团来表演,因此,在山西旅行,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与晋剧不期而遇。
P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