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学术著述。它从宏观的角度准确地考察了《呐喊》和《彷徨》的历史内容和思想特质,科学地论证了鲁迅前期小说的重大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中国思想革命的镜子。史料翔实,论述充分,角度新颖,分析精到,包含着很多深刻的独创性的见解,基本论断,令人信服。鲁迅小说研究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水平较高的领域,本书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可喜的重要进展,澄清了过去一些论著从政治角度考察两本小说集所得到的与作品实际不尽相符的结论,从而带来了鲁迅小说研究上的某种新突破。
本书明确区分了中国现代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把鲁迅小说置于中国现代思想革命的历史进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考察,强调文学是主客体互相作用的产物,强调鲁迅独有的思想个性与艺术个性。
本书是新时期鲁迅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观点独特,见解精辟,在鲁迅研究界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首先提出了区分中国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不同规律和“回到鲁迅”的口号,曾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对鲁迅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引 论
第一章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论《呐喊》《彷徨》的本体意义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第二章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锐利武器——论《呐喊》《彷徨》的意识本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第三章 两种观念意识进行对话的基本艺术方式——论《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
—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第四章 变动着的观念与变动着的艺术——论《呐喊》《彷徨》的艺术特征
一 环境与人物的两极对立——论《呐喊》《彷徨》的环境展现和人物塑造
二 两条因果链的辩证统一——论《呐喊》《彷徨》的情节和结构
三 喜剧与悲剧的复杂交织——论《呐喊》《彷徨》的感情格调
附录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第一版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