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生活超级向导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于元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二、农民集市(Farmer's Market)

农民集市(如图15)通常设在每周六(冬季,有的寒冷地区的农民集市会被取消)。最初举办农民集市的目的有三:一、提高农民的收益,使农产品绕过中间商的盘剥直接到达市民手里;二、让市民吃上地产新鲜、经常还是有机的瓜果蔬菜;三、增进城乡交流。但是,如今的农民集市多了不少变化。首先,不仅农民可以参加,而且市民甚至小饭馆儿只要交上10美元左右也可以申请参加。再者,商品不再仅限于瓜果蔬菜,已经扩展到面点甜点、奶酪果酱、熟食烧烤、花艺手工艺(图16、17)、自制家俱、饰品和小百货等。其三,现在不再限制卖主只许销售自制的商品,他们也可以转卖一点儿货物。值得注意的是,卖主自产自销的商品,买主不必交消费税,但对于转卖的那部分,买主却得补消费税。这就是为什么有可能在同一家果酱摊,多数果酱都不用付税,少数果酱却须付税的原因。

农民集市给市民生活带来不少乐趣和实惠。不少农民是头一天,甚至当天清早五点钟才从地里、园里摘下最好的西瓜、水嫩的鲜桃、成熟的玉米和诱人的浆果,待到早起的市民来买时,瓜果上还闪着露珠呢!一般集市里食品类的产品都不讲价。由于买者踊跃,农民们往往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搬运、过秤、收钱、装包,流水作业,忙而不乱。就连十岁左右的孩子也能独当一面,先友好地打声招呼,过秤、算账、找钱,一气呵成,麻利准确,而且彬彬有礼。农民集市不仅为农民与市民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市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大家满面春风,边买菜边聊上几句;熟人见面,叙叙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拍拍对方的小狗。整个集市弥漫着愉快祥和的气息。随着绿色食品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上述诸多好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身边“菜篮子”的重要性。也许就是因为如此,在经济全球化和进口廉价食品的冲击下,全美农民集市的数量却不降反增,发展迅猛。

三、百家餐会(Potluck)

Potluck起源于英国。相传中世纪时,如果是富人旅行来到一家乡间小旅馆,他可以花大价钱点菜让旅馆现做,而穷人就只能凑和着旅馆有什么现成的,就吃什么。锅里的东西是好是差,对不对口味全凭运气,因此就叫potluck(直译为运气锅)。但是,后来,poduck偏离了原义,指各人带着在自家准备好的饭菜,在约定的时间到商定的地点摆开食物,一起分享(如图18)——基于此,这里意译为百家餐会。

在美国,百家餐会非常流行。餐会的地点往往选在公园、教堂或某人家中。每家带的食物各不相同,特别是如果有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非洲人等国际人士参加,百家餐会就成了微型国际菜肴展,比如有中国的木须肉,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莱(kimchee),印度的咖喱饭,波兰的面食色拉,加纳的shitto酱(如图19),美国人的汉堡、色拉和甜点等等。遗憾的是,如果地点选在户外,中国菜一般就得吃凉的了,口感也就打了不少折扣。不过,中国的食文化可不负盛名,厨艺普通的中国人到了美国一般都自然升级为高手;有时,仅仅简要介绍一下菜名,都可以观察到当地人在咽口水。因此,凉中国菜(如木须肉、西红柿炒鸡蛋、青椒土豆丝等)口感虽打折扣,但照样受欢迎。好在,公园里还有烧烤架,汉堡可以现烤现吃。待到奶酪完全熔化、火腿丝丝流油时,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汉堡了。顺便提醒一下,木须肉中的木耳可不要译成tree fungus,而应译成wood ear,因为美国人对“fungus”一词过敏——一听到它,就会想到霉菌,而wood ear是许多美国人已接受的译文。

百家餐会的气氛很随意,人们来回走动着,品尝着道地的美国家常菜和甜点,以及来自各国的美味,互相赞美着对方的厨艺,无拘无束地聊着家长里短和各地风俗。偶尔,为了增加情调,有人自发地在公园里临着习习微风奏起轻柔的小提琴曲,以此欢迎每一位新来的朋友,并为闲谈中的朋友们营造浪漫的音乐背景,琴声如同给食物新添了的一味芬芳的调料,使人尝后倍感香甜。餐毕,人们掷飞盘(frisbee)、聊天,直至兴尽而归。P16-20

目录

第一章 俗

 第一节 民俗撷英

 第二节 公益慈善

第二章 食

 第一节 宴席

 第二节 简餐

第三章 住

 第一节 住店

 第二节 租房

 第三节 购房

第四章 行

 第一节 航空

 第二节 陆地交通

 第三节 旅游

第五章 财

 第一节 银行业务

 第二节 购物优惠

序言

随着中西交流大潮的奔腾涌动,人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空前高涨。然而,许多人在欣喜于自己的接连进步,跨过层层英语考试的门槛,飞跃重洋到达美国后,却忽然惶恐地发现自己竟成了“半文盲”。首先,口语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似乎自己所学的英语一时难以冲向大脑前台应对实战对话之需。这种脱节现象有如我们对新车的不适应,磨合几次就会大部分消除。但是,剩余的那点顽固不化、无法消除的部分正是中美文化丝毫不交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学习美国民俗文化来填补。其二,各种日常书面文体如广告、租房合同、菜谱等突然变成了“另一种英语”,即英语单词和句式大都熟悉,它们组合在一起却令人费解。这一点甚至对不少英语高手都是一种打击。其实,这“另一种英语”只是一层“不说不知道,一说就明白”的“窗户纸”,只要掌握了常用术语和专门用法,不需要具备多高的英语水平就能轻易捅破这层“窗户纸”,使“另一种英语”回归原来所熟悉的英语的本位。

本书的目的就是协助英语学习者填补空缺的美国文化知识,并且捅破那层“窗户纸”,使读者了解美国的日常应用文体,以便他们,特别是即将首次赴美生活的中国人,尽快熟悉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融入美国社会。通过大量的图文实例,如郡博览会的趣味比赛、农民集市的照片、菜谱、租房合同、购车协议和各类广告,描述目前对国人还较陌生的美国民俗,全真模拟那“另一种英语”,并提供译文与解说作为捅破“窗户纸”的利器。事实上,关于此书的目的,笔者还暗揣着一点奢望:根据亲身经历,笔者发现目前中美文化交流的大潮并非对等流动。中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了解远超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而且,美国人现在热切地希望了解中国的一切。例如,笔者曾受邀在美国的一所小学讲授中国文化,从开始到结束的大约三个小时内,竟无暇讲授已准备好的教案内容,始终在应对学生和老师的踊跃提问。如果读者适应新环境之后,在与美国人交流的同时,顺便传播中国文化,让他们更多地从正面了解中国,使文化交流大潮能够双向涌动,那将是笔者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犒赏。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采取的是一个初到美国的中国家庭的视角,并在此视角范围内铺排内容。首先,第一章描写他们有可能遇到的“文化休克”,包括郡博览会、百家餐会、农民集市等目前尚不为国人所熟悉的异域民俗。接着谈到他们有可能会获取到的慈善帮助以协助他们克服初到美国所遇的诸多困难。然后,第二、三、四章按食、住、行的顺序(之所以将传统的“衣食住行”概念中的“衣”略过不写,是因为关于“衣”的文化差异不大,事实上,许多美国的服装是从中国进口的),重点介绍这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将要领略的各国美食、各类住房和各种特色旅游,以及他们将可能接触到的菜谱食谱、租房合同、交通标志与购车合同等。最后,在第五章的个人财务版块,本书提供给这个中国家庭一些用得着的关于银行开户、支票使用、信用卡申请等个人银行信息,以及一些购物省钱的小窍门儿。为了使本书更具实用性,各章节最后特设“补给站”,配送笔者给这个中国家庭的相关小建议、小忠告和小窍门儿等。

关于资料来源,本书的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笔者和先生邵利民、儿子邵彦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在美国的亲身经历。在写书的过程中,一面体会与过去重逢的喜悦,一面采撷那段日子里最鲜艳的果实奉献给读者。同时,过去曾走入我们生活的美国友人Pat H.Gibson女士、Mick和Jan chase夫妇给了我热情无私的帮助,寄来并传来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好友张伟、周圣桥、胡敏也从国外带回了许多资料。此外,笔者还查阅了不少其他的文字与网络资料,在各种资料间反复比较考证,并向专业人员求证,力求使本书具备实用性、典型性和准确性。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士包括多年从事房地产业的周家全先生、在安徽大学分别从事日语和法语教学的陈雪和陈小云老师以及日籍南和见老师。另外,北大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刘爽女士和她的先生也给了我宝贵的建议和热情的鼓励。在此,对在写此书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包括我的家人一并深表感谢!

在美国的生活丰富而精彩,但是限于笔者的学识、笔力与时间,本书仅仅挂一漏万地展示了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家庭的一些时空切片,疏漏之处更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地道美国生活用语,从购物,饮食,去银行等等各个方面介绍了该如何正确表达,帮助刚到美国的中国人了解如何读懂生活美语,如何使用生活美语。

俗:热闹有趣的郡博览会,乡情浓郁的农民集市,温情浮动的百家餐会,闲逸兴盛的庭院甩卖,善心涌动的慈善活动,这些关于民俗乡情的介绍将为您的赴美之旅做文化铺垫。

食:美、法、意、日、墨各国大餐精美呈现,日常三餐及流行快餐次第登场,美国是一锅融会世界美食的“大杂烩”。您在馋虫大动的同时,将学到各国的典型菜谱和食谱。

住:无论您计划在美国呆多久,住店、租房、购房——总有一样适合您。您将了解到旅店的服务与规章、出租房与待售房的种类及租房合同与房屋广告的细节。

行:乘机、驾车,去旅游,您将领略美国的无边风月与美国人的自律与无羁,同时,还将了解乘机、驾照申领的流程及美国的各类特色旅游。

财:个人账户的建立、支票的填写与使用,优惠购物的小窍门儿,这里讨论众所关心的话题:在美国如何整理个人财务及如何购物省钱。

编辑推荐

看!热闹好玩的郡博览会,乡风浓郁的农民集市——跟着《美国生活超级向导》去美国“赶庙会”!温情浮动的百家餐会,暖人心田的慈善活动,让我们去感受那参与的热情。觥筹交错的精致宴席,简单易学的三餐美食,大快朵颐之后,我们再去民风淳朴的西部小城,签个租房合同暂住下来,享受那里的美景和民风。然后,再启程,无论是驾车还是乘机,我们都会领略到美国的无边风月、美国人的自律与无羁。最后,整理一下个人财务,学点优惠购物的小窍门儿,买些实惠的物品带回家给亲朋好友。在美国的整个过程中,路总是靠自己走,但是,有了《向导》,就不至于迷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