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深处话名著
分类
作者 魏得胜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一窥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对历史的贡献,或者说,是中国文学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人文视角下的文字,皆属文学范畴,这是本书的文学观,也是选取名著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人的文学情结、人文情怀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一加以论述;同时对中国占典文学和中国古代作家对帝国政治和帝国结构的影响,乃至对中国文化的构建,也进行了广泛而有趣的探讨。本书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明快,思想尖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制度历来为人所诟病,但对文学的发展却起到非凡的助推作用,因此文学在古代中国就举足轻重起来。本书力图一窥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对历史的贡献,或者说,是中国文学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人文视角下的文字,皆属文学范畴,这是本书的文学观,也是选取名著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人的文学情结、人文情怀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一加以论述;同时对中国占典文学和中国古代作家对帝国政治和帝国结构的影响,乃至对中国文化的构建,也进行了广泛而有趣的探讨。

这些话题谈何容易,好在只是一窥;既是管窥,也只能贬褒任由了。

目录

■《封神演义》

满耳皆闻亡国音

■《东周列国志》

兴亡过手弹指间

■《老子》

化蝶只因老子起

■《论语》

流水不舍孔老二

■《史记》

千秋落指司马迁

英雄休让流氓误

■《古文观止》

古时散文今时语

■《三国演义》

内战的一次盛宴

专制厄运谁可逃

红裙息戈凤仪亭

■《隋唐演义》

盛世王朝伴靡音

■《西游记》

但请悟空下神坛

扼喉只因道不同

一步一拜到落伽

梦里梦外一个天

御弟更进一杯酒

■《镜花缘》

镜花缘里说武后

李汝珍的乌托邦

■《水浒传》

是是非非话宋江

林冲雪夜上梁山

梁山恩主李师师

命运只在三荐中

认贼作父非好汉

五两银子鬼变人

■《三侠五义》

雪球滚来逾千年

■《说岳全传》

另类英雄当另眼

■《西厢记》

九个女孩为谁狂

■“三言”

羊角哀与范巨卿

赵匡胤邯郸学步

庄子毁家游四方

千年憾事留金谷

同朝为官无忠奸

■“二拍”

深闺大院通庙庵

■《金瓶梅》

史公巧插金瓶梅

死正逢时李瓶儿

■《桃花扇》

桃花再开一扇门

■《醒世姻缘传》

文学是历史的肉

■《儒林外史》

一坛老醋浇儒林

■《红楼梦》

人世荣枯终难定

一腔真言分谁说

■《聊斋志异》

聊斋未必皆狐魅

■《老残游记》

纵有千言无处说

■《官场现形记》

惯看官场无丑行

■文学零札

折枝亭下酒一瓢

亡国之君乱投胎

■后记

中国古典文学对历史的贡献 

《历史深处话名著》附表

试读章节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以远古史为写作背景的,有《封神演义》和《东周列国志》。现在我们只说前者。《封神演义》这部出自明朝的小说,只有编者(许仲琳),而无作者,说明它的出品年代,还不止于此,乃至就是一路口传下来,到明朝才有了一个正式的小说稿本。口传与稿本的形成,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也就是今人所常说的那个文化背景、文化理念。现在说来,似乎《封神演义》的历史背景及其成书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就文化理念而言,古今却是一脉相传。《封神演义》所彰,乃以德取世;今之所奉,乃以德治世。说中国是一个古老国家,大概就体现在这些地方吧。

我们看《封神演义》,开篇所见,处处突出一个“德”字,就连印象坏极了的那个纣王,也是德昭天下的明君形象。如第一回所述:“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就在这节骨眼上,大臣费仲、尤浑建议来个全国选美,以充王庭,以粉盛世。大约在古代帝王看来,唯有莺歌燕舞,才能反映一朝之盛世,所以,纣王就点头同意了。首相商容则不以为然,他一番力谏,纣王是纳谏如流,当即取消了全国的选美活动。这不挺好吗?商王朝怎么说个没,眨眼就没了呢?

那么,问题是不是出在美女苏妲己身上呢?从文学到历史,皆言词凿凿地指斥这么一个“事实”,即自纣王得妲己,便日夜宣淫,荒政废纲。我们说,这是当然的小说材料,只不过一些史家搬来,以充补苍白的远古史罢了。说白了,一切和妲己相关的文本,所延续的还是传统的文化观点,即美女亡国。苏妲己之美,真的能让纣王荒政废纲吗?我们来看看这位古代美女留给纣王的第一印象:

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妲己启朱唇似一点樱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团和气;转秋波如双弯凤目,眼角里送的是娇滴滴万种风情。(第四回)

上面这段不足百字的文字,竟用两个“娇”字形容其万种风情,且妲己舌尖所吐,乃“美孜孜一团和气”,这样一个美女,何以乱政亡国?即便是朝歌(商朝首都)陷落,妲己被俘,仍找不出她直接亡国的具体罪证。而对妲己的镇压,无非她是纣王的人,连坐而已。但也由此让我们看到非常人文的一幕:九十岁的盟军总司令姜子牙,下令将妲己绑赴刑场砍头。然而,刽子手们深为妲己之美所触动,个个失魂落魄,皆不忍下手。姜司令决定亲自执行,可他到了苏妲己面前一看,呀,这个小女人,还真的令人神魂颠倒,同样不忍下手。最后,姜子牙狠了狠心,下令把苏妲己那张清丽可人的姣容用布蒙起来,才算把她杀掉。我们说,这时的妲己,乃出于腐气熏天的商末宫廷,可她依然能动容反政府军,说明她这个美女,还真有点出污泥而不染的意味。这情形之下,说妲己亡国,怎么会让人信服呢?

但不管怎么说,商朝的亡国是铁打的历史事实,而要负起这个亡国之责的,除了纣王本人以外,还有无可一责的历史规律。那么,我们就只能来说说这位纣王了。此人姓子,名受辛。其祖商汤,推翻夏朝暴虐的末代君主桀王,而建商朝。到子受辛这里,已是商朝第二十八代,他同时还是商朝的最后一任君王。无论在历史文献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夏商两朝的末代君王桀与纣,如同一模所出,这二人皆见多识广,力大无穷;皆有“炮烙”酷刑,打压不同政见者;皆造酒海肉林;皆官逼民反直至王朝大厦彻底倾覆。最最相似的地方是,他们身边各有一个美女,桀有妹喜,纣有妲己;两个美女各负乱君亡国之罪。或因这些相似之处,在中国的文字史上,才有个代表暴虐的词,叫做“桀纣”。仿佛子受辛更坏一等,其劣迹还相延为成语而遗臭万年,那就是“助纣为虐”。  桀纣如此之雷同,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夏商两朝的许多故事不仅仅出于神话与传说,更出于后世的政治需要和文化渴求。政治需要,取而代之者,总要找出堂而皇之的理由,说我们推翻前朝,是替天行道、为劳苦大众等等;文化渴求,人文撰写者,总要把坏的贬人地狱,把好的捧上天,意在形成对比,奖掖后进。那种文化心理其实是很忐忑的,不知道这种干法行不行,就先小心翼翼地干着,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后世少出些混账帝王,别的是什么法儿都没有。我们看到司马迁的遭遇了吗?大概就是那种感觉吧。

回过头来,让我们去看看灭商建周的姬发,他是如何扮演正义者的。这当然离不开纣王的严重过失,没有这个前提,也就无从体现正义。满朝文武,各界群众,都对纣王的暴虐荒政行为议论纷纷。这就是舆论先行,革命殿后。先说纣王的荒政,据说他是一连两个月不曾上班,日夜与妲己淫乐,天下八百镇诸侯寄往朝歌的文件堆积如山,得不到处理。若以此造成姬发举旗而反的理由,是无法显示其正义那一面的。明朝的四任皇帝,累计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年的时间没上过一次班,其中仅万历一人,就长达数十年没上过一次班,可也没见为臣的举兵造反。当然了,姬发也不是傻瓜,无论手下的人再怎么鼓动,他都迟迟不肯下手,直到姜子牙搜集整理出纣王的十大罪状,他才一声令下,率领诸侯联军,去攻打朝歌。

在纣王一边来说,他自身也应该有许多可指斥的地方。在商之朝野,久已出现亡国之音,唯有他充耳不闻。他只奉行昂扬向上的旋律,但闻悲歌,一律视为杂音噪音,必根除而后快。宰相商容是这么死的,四大诸侯中的九侯、鄂侯是这么死的,子受辛的叔叔子干也是这么死的。当纣王用暴政堵塞所有不同的声音之后,他也就成了事实上的聋子一一他聋到什么程度呢?等到他在酒席上,亲耳听到反政府军的喊杀声时,他还在那里惊问怎么回事呢。

我真正提醒大家注意的,不是纣王如何败亡,而是小说家笔下的姬发(周王朝的创建者)是如何表演的。当联军三十五员战将大战纣王时,姬发做了一个猫哭耗子状:“唉,不分君臣,互相争战,成何体统!”然后催马来到姜子牙面前,说:“与天子抗礼,甚无君臣体面。姜君侯又伤主上一鞭,使孤心下甚是不忍。”当纣王自焚时,姬发又掩面而去,说是作为纣王的臣子,不忍目睹其死。革命成功后,各路诸侯再三力劝姬发即位,可他始终以自己“位轻德薄,名誉未著”婉拒;扭捏近如丑态,他才登基为王。

P1-3

后记

此题谈何容易。下面的话,或新或谬,我这里一揽子兜售给大家,贬褒任由。

文学的定义

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给文学定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文学处于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当年一个时髦的词,就是今天的人也不陌生,叫做“文学青年”。那时,如果给谁打上“文学青年”的标签,想来那人找恋人都比较容易。然而,站到今天的角度去审视,就觉得“文学青年”一说荒谬之极。因想,“文学”二字岂是可以随意配送的?哦,你仅仅因为喜欢读点小说吟点诗,你就文学了?林冲在梁山发动政变时,对首领王伦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这多严重啊,在古人眼里,文学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尺码,做个寨主,都需要胸有文学,遑论其他?宋江是后来者,却能为梁山首领,不仅他有人缘,他还会写诗。换成林冲的话,宋江就是胸有文学的人。这个文学,不是单纯的读与吟,而是实实在在的原创。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随便举几例吧。先说刘邦,史学家都说是他是流氓出身,那倒不假。可当他这个反政府军领袖“大丈夫当如此”(当上皇帝)以后,他就开始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了。今之语境,就是加强文化学习。学什么呢?学文学。诗歌是文学的一部分,刘邦就从诗歌人手,在一次宴会上,公开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单从诗的格局就觉得不得了,三句诗,三个单元(两个句号一个感叹号),谁跟谁都不联姻。仔细再读,发现“大风一威加海内一守四方”说的是一回事,而且是自我歌颂。刘邦把自己形容为大风,他一起,云都跟着飞扬,你说这是多大的威风?能不“威加海内”吗?大风起来干什么呀?守四方呀!好大的气概。

刘邦的曾孙刘彻,就是那位汉武大帝,也学样来了首《秋风辞》,第一句上来就学他的老祖宗,“秋风起兮白云飞”,还行吧。可到后边就把持不住了,什么“怀佳人”啦,什么“泛楼船”啦等等,哪儿没出息往哪儿钻。但毕竟说,他还以文学为炫耀,所谓胸中有墨。用今天的话说,汉武大帝怕人家说他没文化。

再说说曹操,通常说他是东汉末年的丞相,也就是一国的总理啦。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帝国一把手。一说曹操,人们往往联想到文化的化身诸葛亮。要说这个时期的文学,我更推崇曹氏父子,也就是曹操、曹丕与曹植。你看看,东汉末年,搅动政治大潮(亦即三国风云)的曹氏一族,竟然连出三个文学大家,而且他们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的开篇曲。曹氏父子的文学造诣不错,政治这件大活干得也很地道。

再后来的帝国政府,更是人才辈出。这个人才首先是文学方面的,皇帝这个级别的就不说了,帝国大大小小的官员,很多都是文坛高手,如陶渊明、陈子昂、贺知章、李白、杜甫、高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杜牧、欧阳修、王安石、晏殊、苏轼、秦观、岳飞、辛弃疾、文天祥等等。这样的名单,如不节制,真不知该有多长。所以,这里只能象征性地选取一小部分,作为代表而已。由此可见,文学在帝国组织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隋朝开创科举以后,文学就更加制度化了。

科举考什么?就是考作文呀。作文即文学,科举所检验的,也正是一个人的文学水平(此非纯文学,而是有限文学)。清末,中国废除科举前后,知识界不断抨击这一制度,说它怎样怎样束缚人的灵性等等,几乎一无是处。然而,中国人的文学情节,中国人的人文情怀,不正是靠科举得以推广的吗?没有帝国政府制度性的文学助推,哪有唐诗宋词的辉煌?科举弊端不容否认,可它的历史贡献,也不容一笔抹杀。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了这么多,文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明朝之前,中国古典文学的形式约为六类(又统称小说):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到了清朝,就只剩下叙事、异闻、琐语这三类了。再进化,就是今天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了。无论怎样的写作形式,文学不过就是心路历程的记录,小说记录事件,诗歌记录灵魂,散文记录情感,杂文记录思想。这就是我对文学的定义。

……

书评(媒体评论)

他较我激进,时有新见。我不一定同意他每个具体论断,但我相信,因他博览,多思、又直言无隐,好文章必然会从这样的笔下写出来。

——邵燕祥(著名杂文家、诗人)

魏得胜的作品书卷气浓厚,在历史与现实间涉流穿隧,见解精到,如有神会。

——刘洪波(著名杂文家)

对魏得胜这个名字,我是从2000年初开始注意的,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一些相当不错的杂文,他的杂文给人的印象十分有见地,且有深度。这位作家很有潜力。

——刘成信《杂文选刊》主编

我喜欢魏得胜的文字,无论杂文还是随笔,我都喜欢。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明快,思想尖锐,是其最大特点,而这没有思想、勇气和才情是不行的,想做也做不到。

——周实(原《书屋》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9: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