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文阅人/文学品读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孝敏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清照、苏轼、孟郊、残荷听雨、遗世独立…… 

  本书试图从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人文以及人性、道德的多个角度,挖掘、分析、诠解一些历史文学精品和历史人物独有的思想内涵。

品位前贤高尚的精神境界,强大的人格力量,健康的审美情趣。

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人生的智慧、经验、追求。

内容推荐

试图从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人文以及人性、道德的多个角度,挖掘、分析、诠解一些历史文学精品和历史人物独有的思想内涵。

品位前贤高尚的精神境界,强大的人格力量,健康的审美情趣。

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人生的智慧、经验、追求。

目录

凌空不调的爱国情感——李清照的须眉气质

难以断绝的红尘之恋——孟郊悲苦心态初解

心旷神怡纳万象——春天与爱的感受

难以抛却的文人情怀——苏轼的心路

遗世独立寄意山水——苏轼通达的心境

倚红偎翠痛断肠——探寻柳永的内心

错位的人生——李煜和失国的同侪

奴颜婢膝的根源——关于皇权和奴性的思考

入世和出世的交织——苏轼的矛盾心态

铁板铜琶的歌者——品味苏轼的诗风

高处独寒孑然长叹——品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旷世才子的游子心情——孟郊及其寸草心

笔端流淌着悲悯还是使命——沈从文的文人心绪

不辍追寻的精神家园——史铁生的为人与为文

留得残荷听雨声——似水流年的苦痛

凌空不凋的爱国情感——李清照的须眉气质

试读章节

南宋时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严重分裂的时代,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政权,残酷进行民族压迫,使北方地域兵连祸结,哀鸿遍野,赤地千里,家破人亡。而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趋附妥协,屈膝乞和,换来东南半壁江山的偷安,气息奄奄,残喘苟延。南渡初期,金统治者以强凌弱,继续挥兵南下。黑云压城,广大民众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民族压迫、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抗金斗争如火如荼,云涌风起。成千上万的爱国将士“听铮铮阵马檐间铁”,“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有识之士悲愤填膺,也发出强烈的爱国呼声。这样,迫在眉睫的和战之争代替了长期以来尔虞我诈的新旧党锢之争。爱国主义突破了江西诗人、大晟词人的形式主义作风,成为无数知识分子、进步作家的共同倾向和追求,其百年间涌现出无数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词作家。

影响较大的是以张孝祥为代表的爱国词人。在民族危机、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孝祥激昂慷慨,唱出振奋人心的歌声:“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竞何成。”“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他恨不能立即插翅生风,亲临前线,击楫中流,誓师北伐。

一生屡建奇功、统帅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的岳飞,他的词同样凛凛有生气。“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光复中原,为国捐躯,万死不辞!

江西派后期的重要诗人陈与义曾以《墨梅》一诗为徽宗赏识,名倾朝野。诸贵要人竞相往来,酒宴高会,欢舞听歌者不以计数。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陈与义历尽劫波,避乱湖湘,远离亲人故土。他的诗愈发情调悲咽衰飒,苍凉沉郁。往往从古今兴亡的吟咏之中表现其强烈的爱国情感。“兵甲无归日,江湖远老身。”’

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时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中,以杨、陆的名声尤著。他们摆脱了江西派的牢笼,充满民族气节。在他们的诗歌里,处处流露关心时政,力主抗金的思想。痛惜关河离散,南北分裂,如“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边。”“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

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其一生中抒写了近万首(现存的就有九千三百余首)诗歌,里面大多倾注着他真挚和淳厚的人格,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的情感。观其一生,那壮志未酬的愤懑几乎接近了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自言“六十余年间万首诗”,后人评价这是南宋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陆游的诗成为那个时代的“诗史”。“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当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病在床的老诗人陆游还念念戍边为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读着这些诗句,每一位读者都能体哧陆游那悬瀑狂涛般感情浪潮的起伏,并为其万钧之力所鼓荡而不能自已。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末统治者日趋腐化,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蹂躏,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人们对陆游,更加刻骨铭心。梁启超就曾写诗哀痛“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耄耋诗人陆游。竞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归终,他写了这样一首《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雪耻御侮,收复失地,这是何等伟大的抱负。

桑榆暮景,风烛残年的爱国诗人,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其慷慨悲壮的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让后人为之动容,铭佩不已,交集百感。

龙川先生、婺州永康的陈亮,虽为白衣寒士,但决不趋炎附势,他胸怀天下,无时不关心国家兴亡。一生所作,几无一篇不育雷仇复土。“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那种饱含忧患,不肯沦为戎狄奴隶的浩然正气,警醒有力。表现了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文风,可谓是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一身投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呼之欲出。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在死气沉沉的偏安局面之下,南宋统治者对国家人民的命运已经麻木到不知痛痒的地步。

淳熙年间,一位爱国词人叫辛弃疾,他百折不回,风尘劳碌,东奔西走,驰骋中原战场。

他的词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豪气。“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豪迈高昂,引天下为己任,责无旁贷。他常以东晋抗战英雄祖逖和刘琨自勉激励,渴盼吾辈与前驱同枕共寝,半夜鸡鸣,拔剑起舞。弘扬钢铁意志,风云开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临风高歌,胸中块垒,唯有以酒浇之。一首首栩栩如生,铿锵声裂,雄壮威武的诗词表达了千古英雄的一腔热血。他梦寐以求之的,无非是在刀光剑影中,冲锋陷阵,驰骋疆场,不辱国家社稷的使命,这是何等豁达的襟怀,无畏的胆识和豪迈的气魄呵!

南宋的覆灭是一段极为惨痛的历史。统治者忍辱偷生,一味南迁,不惜对金称臣割地,步步退让,最后,更把锦绣河山俯首贴耳地送给敌人。但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挽回覆亡的命运,寸土血战,百折不挠。直到战败被俘,仍誓死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视死如归、凛然大义的英雄气概。1283年,文天祥被害于燕京柴市。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P1-3

序言

写这套书,几乎用去我整整八年的时光。

2000年,我内退离开单位,先后受北京六所高校之邀教授《大学语文》课程。年届五十,虽然辛苦,却很充实。我接触了成百上千的青年学子,他们有着坚定的为学问而问学的求知精神,有着笃实勤勉的学风。其中有许多来自偏僻贫困地方,在打工之余自修自学。尽管自身条件缺欠,知识基础较差,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脚踏实地,奋起直追,不曾懈怠。

2003年,我在一所高校结束了大语课程。临别时,一大群学生围住我,依依不舍。他们送给我一本书,扉页上写着“愿天下渴望真知的苦孩子都能听上您的课。”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只要我一想到这句话,就按捺不住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念头。

于是,我试图不断地拓展视野、思想、观点、见解,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历炼、学养的体会,从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人文以及人性、道德的多个角度,尝鼎一脔,去挖掘、分析、诠解一些历史文学精品和历史人物独有的思想内涵。因为在这些文化遗产中实实在在蕴含着前贤高尚的精神境界,强大的人格力量,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人生的智慧、经验、追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能够把握这些精品的深厚内涵,或者说是自己学习的心得传递给我的学生,以有助于他们掌握《大学语文》中所涉及的古典文学知识,这大概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了。

本套书以散文的手法,叙述、议论和抒情结合,尽心力而为,率性而为,故不免情不自禁,有失公允,驻笔掩卷,唯愿书中的内容少一些硬伤,少一些偏颇,少一些矫情和虚伪,唯愿广大的读者会以最大的宽容来原宥。

陈孝敏

2009年2月于北京西三旗霍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