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恩来超群智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薛学共//黄小用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国际舞台上,周恩来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和实践,使新中国外交带上了鲜明的“周恩来风格”。

周恩来的成功和魅力,不仅是在于他的功勋卓著、才智过人,更在于他崇高纯美的人格风范。本书力求全方位地反映出周恩来之所以成功的超群智慧和雄才大略,再现他的完美形象。

内容推荐

领导一个最贫穷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超世的才能和绝伦的智慧。而这种才能和智慧,只有“全天候”的总理,日理万机的总管家,本世纪罕见的伟人周恩来才具备。

本书介绍了周恩来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谋略智慧,领导智慧,外交智慧,人格智慧,应变智慧,统战智慧、伯乐智慧等。

本书力求全方位地反映出周恩来之所以成功的超群智慧和雄才大略,再现他的完美形象。

目录

第一章 政治智慧

 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二、“面壁十年图破壁”

 三、“革心”与“革新”

 四、“我认定的主义是一定变不了”

 五、“干革命不必自我”

 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七、“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

 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章 军事智慧

 一、“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

 二、首创中国工人武装起义的成功记录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缔造者之一

 四、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

 五、破“围剿”巧布迷魂阵

 六、遵义会议:恩来起了重要作用

 七、“三人团”的团长

 八、直罗镇的“奠基礼”

 九、毛泽东的第一军事助手——转战陕北

 十、毛泽东的第一军事助手——战略决战

 十一、建设强大的国防

第三章 谋略智慧

 一、秘密战线的掌舵人

 二、逼蒋抗日:转变时局的枢纽

 三、抗战前夕的五次谈判

 四、坚持在陪都重庆

 五、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六、重庆的艰难谈判

 七、解放前夕的和平谈判

第四章 领导智慧

 一、中国的总管家

 二、经济建设居于首要的地位

 三、大禹传人:要使江河都对人民有利

 四、托举“两弹一星”的巨人

 五、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六、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

 七、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八、交通运输要便利起来

 九、暂不收回香港

 十、一切为了台湾的回归

第五章 外交智慧

 一、为新中国外交奠基

 二、在莫斯科签约

 三、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外交”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

 五、倡立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六、把友谊之路铺向非洲

 七、中法建交

 八、拨动小球转大球

 九、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六章 人格智慧

 一、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三、处处时时关心别人

 四、严守纪律,作风民主

 五、刚柔并济:严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

 六、博学勤思,以才辅德

 七、重义守信的谦谦君子

 八、立党为公顾全大局

 九、严于律已,宽于待人

第七章 应变智慧

 一、古玩生意商

 二、周公谈笑破敌谋

 三、借道南天王

 四、智斗张国焘

 五、紧急处理东北军的内乱

 六、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七、“广交会”的保护神

 八、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第八章 统战智慧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二、宗教界的朋友

 三、风雨同舟

 四、情暖侨胞

 五、他就是我心中的上帝

 六、相逢一笑混恩仇

 七、争取李宗仁回国

 八、相识满天下

 九、合纵连模之术

第九章 伯乐智慧

 一、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二、师生情谊深似海

 三、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四、文艺界的知音知己

 五、重视体育、尊重体育人才

 六、改革教育难题——改革、求是

 七、选贤任能,唯才是举

 八、大树参天护英华(一)

 九、大树参天护英华(二)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政治智慧

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让人砺志不息。立志可以使人有所追求,生活便有了方向,奋斗才有了目标。周恩来在他的少年时代,就立下了宏伟的志向,这就是伟人的成功之始。

白山黑水的关东大地,曾留下了一代伟人少年求学的足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稚嫩童声,道出了少年周恩来不凡的志向,也从此开始了他寻求救国之路的起点。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同回淮安探亲的三伯父周贻谦来到东北读书。这在周恩来的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周恩来后来曾回忆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焦点的东北,给少年的周恩来带来了异常强烈的刺激。正是在这里,激发了他爱国主义的热情。周恩来到东北后,先在铁岭县银州镇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然后转入奉天(即沈阳)第六两等小学堂,该校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这所学校是1910年春“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中兴办起来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除教一些经书外,能常给学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课程包括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数十门。这些课程给少年的周恩来展现了一个新天地。他在学校里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据记载,他在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有一位叫高戈吾的历史老师,常给同学们讲述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故事,痛陈国家弱小被众列强所欺辱的时局,鼓吹反清革命,把章太炎的文章和同盟会的刊物以及时事报刊介绍给他们阅读,还特别把邹容所着的《革命军》小册子借给了周恩来。还有一位姓毛的地理老师,倾向于康梁的维新思想,也常常向周恩来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书籍。深受两位老师的影响,周恩来开始关心国事并从此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报纸书刊中,他了解到有关民族危机、清朝腐朽和人民苦难的许多事情,也了解到了一些像邹容那样的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感人事迹,也从中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进取精神。他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危急的时局以及如何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当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消息传到学校后,他就立即剪去了辫子,以表示对清王朝的决裂。

暑假中,他随一位同学到了沈阳南郊沙河南岸的魏家楼子。这位同学的爷爷,是一位在乡里教私塾的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的老人,领着他们目睹了当年日俄战争的旧战场。老人由于心情异常激愤,手捋银髯,仰天长叹,为他们吟咏了这样的诗句:

“登彼龙山兮山巅,

望彼河水兮潺潺。

忆甲辰年兮神往,

想日俄战兮心酸。”

“吾已生于斯兮长于斯,

恨不能翱翔兮五湖烟。

今吾老兮有何志愿?

图自强兮在尔少年!”

这一切都无不激励着少年的周恩来,要为救国纾难而发愤读书。不像别的孩子,此时的周恩来就似乎已确实知道为什么要读书以及怎样去读书。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已表现出高尚的志向、浓烈的爱国情感和引人注目的才能。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当时兼为修身课的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当时,有的同学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个人的前途而读书”,还有的回答是“为家父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时,他的回答却语惊四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后大为震动,一个孩子能有这等抱负、这等气魄,真是难得啊。他禁不住连声称赞道:“好啊!好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学们,有志者当效周生。”

从此时开始,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就一直像一团烈火一样燃烧在他的心中,成为他经久持续的动力,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进行探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学生时代的主旋律。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与他在少年时代的立志是否崇高远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周恩来的伟大事业,其基础就建立在少年时代的远大志向上。他其后在南开读书时,还写有一篇《尚志论》的作文,文中有言:“故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并例举有志者当效“探新大陆的哥伦布”、“竖自由旗之华盛顿”、“闻鸡起舞之刘昆”、“击楫中流之祖逖”。充分表明了周恩来当时立下的就是公而忘私,为国为民的鸿鹄之志。1912年10月,周恩来写了一篇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就明显表达了他“教育救国”的思想。文章的中心就是:中国要图富强,就应该从根本做起,把教育办好。他在文中写道:

“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教育美满,校风纯正,则此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

这篇《感言》,立意新颖,言简意赅,论说精辟,语重心长,字里行间充满着远大的志向和爱国的激情。国文老师阅后,大喜过望,备受鼓舞,他在文末批写道:“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此文不久被奉天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作为甲等作文展出,并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后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数据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二书也先后收录了这篇作文。

1917年,周恩来于南开学校毕业后,准备赴日本留学,他特地从天津回沈阳母校与那里的师生告别,临别时他给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保存了四十余年,直到1957年还给了时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两个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相会,正如题字所言,挣脱了重重枷锁的中华巨龙开始昂首腾飞了。

P2-5

序言

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2年了。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表现出了超人的才干与智慧。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也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缔造者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担任共和国总理长达26年。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总管家,他的事务涉及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由于他的高度责任感,事无巨细,总是事必躬亲。被外国人称作是“全天候的总理”。

在国际舞台上,周恩来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和实践,使新中国外交带上了鲜明的“周恩来风格”。

周恩来的成功和魅力,不仅是在于他的功勋卓著、才智过人,更在于他崇高纯美的人格风范。在他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美德的集中体现。“立功、立德、立言”,中国传统的“三不朽”,在周恩来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可以说,周恩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共产主义者。他公正无私,一身正气,勤俭朴实,廉洁自律。但他又是一个讲信义、重感情的谦谦君子,为人敦厚热情,在国内国外,党内党外都有他数不尽的知心朋友。对人民群众,他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好公仆;对统一战线的各方人士,他有海纳百川的肚量,是民主人士、宗教界人士、侨胞侨眷的挚友和贴心人;对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是伟人领袖,同时更是益友良师。正因为这样,他赢得了亿万人民由衷的敬仰、热爱和拥戴。

本书力求全方位地反映出周恩来之所以成功的超群智慧和雄才大略,再现他的完美形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3: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