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东营概况
1.1 东营市区位特征
1.2 东营市发展状况
1.3 东营市发展潜力
1.4 小结
第二章 体制创新经验及启示
2.1 东营体制创新历程
2.2 东营体制创新经验
2.3 东营体制创新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2.4 小结
第三章 创新型城市理论与东营实践
3.1 创新型城市内涵与特征
3.2 东营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背景
3.3 创新型城市评价机制
3.4 小结
第二篇 政府推动
第四章 政府观念创新
4.1 政府观念创新概述
4.2 政府观念创新特征
4.3 政府观念创新条件
4.4 小结
第五章 政府政策推动
5.1 政策概述
5.2 政策目标
5.3 政策特征
5.4 小结
第六章 政府服务创新
6.1 创业培育服务
6.2 科技下乡服务
6.3 高新区发展服务
6.4 大学科技园建设
6.5 小结
第七章 政府推动典型案例——大王镇剖析
7.1 大王镇概况
7.2 “有限政府”
7.3 企业集团化
7.4 小结
第三篇 产业变革
第八章 东营产业概况
8.1 东营市产业基本现状
8.2 东营市产业结构变迁
8.3 东营市八大主导产业
8.4 东营市五大产业集群
8.5 东营市工业比较优势
8.6 小结
第九章 东营产业竞争力
9.1 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
9.2 东营市与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
9.3 东营市与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
9.4 东营市与滨海经济区主要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
9.5 东营市与山东省其他主要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
9.6 东营市产业竞争力总体评析
9.7 小结
第十章 东营产业发展模式与机制
10.1 东营市产业创新模式
10.2 东营市产业创新机制
10.3 东营市产业创新建议
10.4 小结
第四篇 企业创新
第十一章 东营企业成长分析
11.1 企业基本概况
11.2 企业成长特征
11.3 企业成长环境
11.4 小结
附录 东营市招商引资政策
第十二章 东营企业创新能力
12.1 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
12.2 东营市企业创新能力演进
12.3 东营市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12.4 小结
第十三章 东营企业创新模式
13.1 东营企业创新的战略背景
13.2 资源依托型企业创新模式
13.3 企业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模式
13.4 企业科技推动、需求牵引的一体化技术创新模式
13.5 小结
第十四章 东营企业创新经验、挑战和对策
14.1 东营市企业创新的现实基础
14.2 东营市企业创新的经验分析
14.3 东营市企业创新面临的挑战
14.4 东营市企业创新方向和对策
14.5 小结
附录 东营市典型企业创新案例:华泰集团
第五篇 文化创新
第十五章 东营文化发展概述
15.1 东营的古文化
15.2 东营的近代文化
15.3 东营的城市文化
15.4 东营文化的特色
15.5 小结
第十六章 东营文化与城市创新
16.1 城市文化与城市创新的关系
16.2 东营传统文化与诚信东营
16.3 东营包容文化与和谐东营
16.4 东营开放文化与创新东营
16.5 东营拼搏文化与卓越东营
16.6 小结
第十七章 面向未来的东营文化创新
17.1 东营文化创新的思想与核心
17.2 东营文化创新的目标和原则
17.3 东营文化创新的宗旨与对比
17.4 东营文化创新的思路和实施
17.5 小结
附录2006~2008年胜利文化建设规划
第六篇 生态支撑
第十八章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
18.1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8.2 黄河三角洲发育的机理
18.3 黄河三角洲后发的原因
18.4 黄河三角洲后发的优势
18.5 小结
第十九章 东营生态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19.1 生态建设支撑城市创新
19.2 观念更新与生态建设
19.3 科技投入与生态建设
19.4 产业布局与生态建设
19.5 小结
第二十章 生态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以清风湖项目为例
20.1 公用事业的分类与特征
20.2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动力
20.3 清风湖项目的由来
20.4 清风湖项目的开发
20.5 清风湖项目开发的经验
20.6 小结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