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在798的前身718电子元件联合厂里,中国、东德社会主义“创造性”合作的生产线开工了。其中的罗曼史在《北京798》的黑白部分里有罗织细密的呈现。
今天,世界更历史性地将注意力投向了798。在本书彩色部分可以查询正在发生的事实。798丰富了城市多元化的颜色,同时丰富了城市的历史记忆。由于其突破传统的精彩,由于其创造历史的炫目,798在北京这个经常被塑造而取消记忆的城市里是绝无仅有的。
《北京798》:作为一个话题,再没有比北京798更加典型的了。从2002年开始,一些艺术家进入几近废弃的798工厂,新鲜的艺术行为与工厂的旧有规划开始发生矛盾。之后,危机中的碰撞与成功使这个地区迅速升华,成为北京的新符号。
《北京798》为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关于“798艺术区”的专书。
文章
一、二、三、四、五,六、798
798,一切均为可能的艺术黎静(袁小滢译)
〔飘浮〕回忆798非尔(杜可柯译)
失重——798的现在进行时 叶滢
荒诞中的自我证明——艾未未谈798现象(和文朝采访)
新边界乔纳森·拿帕克(周晓萌译)
废墟的诗意重生巫鸿(毛卫东译)
回忆,798筹备和建设的历史罗沛霖(周文翰记录)
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作李瑞
图版
开幕式·政要视察·中德合作
生产劳动·政治运动
文体活动·生活福利
基础建设·建筑
留念与合影
798资料
798(798)联合厂历史
798艺术区大事记
北京,798艺术区导览图(本书中间拉页)
798未来设计
英文内容(左起第2页开始)
文章
一、二、三、四、五,六、798
一个故事是798
我原本是不想写下这些文字的,因为文字的叙述既不能代替一条用词简洁的官式公文,又无法传达那些伴随时间和温度的百姓传说。798的故事有千万条。平均每个工人就有十个故事。798有一万五千名工人和干部退休了,还有一千五百名干部和工人继续在工作。放在中国,这些快速变化的年月,这些用高音喇叭及醒目标语为之装点的惊奇回顾,在如此繁多的故事里就难以有什么故事了。幸好这个798,是个被公开说明出来的存在,一个红得发紫的艺术市场区,一个国营企业的优柔寡断,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样板,一个〔登长城,逛故宫,游,798〕的经典游览胜地;更不待言,一个拥有最古老文明的最新城市的最大工业遗产,一个在遗产意识里拼命翻新的城市异类,一些矛盾组成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矛盾里的一些故事。问题是:〔烦扰我们的,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意识,而不是事物本身〕。
两种颜色的时间
这本书可以倒过来看。
看英文横排字的人应该适应中文的竖排字,看中文竖排字的人也可以看英文,因为它的排列方式是两种人都可以接受的。所有内容的年代顺序从文中向右翻页开始,英文部分体现崭新的年代——如果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可以的,但仅仅是个片面。很老的过去的事情,不一定是旧的。
在工厂里,有一批人,来了,又走了。
新的一批又来了。
在极彩色的画页、代表艺术区主人的诸般形象里,可以看见近乎透明的表情和一览无余的处世状态。在黑白照片里反映的,其实是极彩色的运动过程中被捕捉的一瞬,否则光、影都不会呈现那些依然动人的新鲜感。伟大的理想被国家操作的时候,材料的素质也像是一种夸张的纪律。
并不是时间的玩笑。没有人可以左右命运,仅仅是一种努力的痕迹。在这些痕迹里,证明了这些人的工作态度。态度是纯真的、热切的、非私利的和充满善意的;态度的对面是空旷的视野、责任感、语言障碍、国家。